高一物理必修一概念易错题
- 格式:pdf
- 大小:21.65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物理常考易错题集(必修一)1.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1)前几秒内的位移最大A.1sB.2sC.3sD.4sE.5s(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A.第lsB.第2sC.第3sD.第4sE.第5s(3)前几秒内的路程最大A.1sB.2sC.3sD.4sE.5s(多选)2.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B.平常我们谈论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物体在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C.由平均速率的公式?(l表示路程,t表示发生该路程所用的时间)知,平均速率与运动的路程成正比?D.平均速度的方向沿物体的运动方向(多选)3.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4.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逐渐减小,经时间t 物体的速度变为v,则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A.s<vt/2?B.s=vt/2??C.?s>vt/2D.无法判断.5.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则该质点(????)?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多选)6.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相等.?B.位移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D.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内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7.一同学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点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的原因是()A.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C.电源频率不稳?????????????D.打点针压得过紧.8.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段纸带,如图所示,O为起点,取A点为第一个计数点,以后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则(1)计数的时间间隔为_?s;(2)若测得OA=5.90cm,OB=6.4cm,OC=8.04cm,则V B=__?m/s,V C=_?m/s,a=_m/s2.(多选)9.A、B两个物体由同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t=ls时,B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t=2s时,A、B两个物体的间距为2m.?C.开始时A、B同时由静止出发作反向的直线运动.?????D.t=4s时,A、B两个物体相遇.10、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条直线运动的a、b两个质点,在0~t0时间内的v -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a做周期性往返运动?B、t′时刻,a、b的位移相同?C、在0~t′时间内,a、b的位移相同?D、在0~t0时间内,a通过的路程是b通过路程的3倍,但位移相同(多选)11.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4m/s,ls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B.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l0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多选)1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13、一物体以5m/s的初速度,-2m/s2的加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4s 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A.4mB.36mC.6.25mD.以上答案都不对14、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从224m的高空离开飞机开始下落,最初未打开降落伞,自由下落一段距离打开降落伞,运动员以12.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的速度不得超过5m/s(g=10m/s2).求: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15、S1和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两根轻质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块,ma>mb,将弹簧与物体按如图所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A.S1在上,a在上B.S1在上,b在上C.S2在上,a在上D.S2在上,b在上16、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着木块沿桌面运动,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F f随拉力F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17、如图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基本错题整理第三章错题整理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P4 1.一条放在地面上的长为L的柔软匀质粗绳,向上提起一端,另一端刚好离地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___;长为L的匀质直钢管放在水平地面上,现抬起一端与水平面成30°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___。
基本概念:1.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力。
2.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受力物体独立存在。
只要有力必会同时存在施力物受力物。
3.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力的三要素:大小(线段长短)、方向(箭头指向)、作用点(线段端点)。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为重力。
7.g随地球上的纬度的改变而改变:纬度越高,g越大,两极最大,赤道最小。
8.g随海拔高度而改变:同一纬度处,高度越大,g越小,使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9.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只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不倒翁的质量分布不均匀、起重机重心的位置随货物的多少而改变)第二节弹力P6 在弹性限度内某弹簧下端悬挂500N重物时,总长为22cm;悬挂750N重物时,总长为23cm。
那么,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B. C. D.P7 一个球形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并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A、B两点是球跟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作用B.物体受重力、A点的弹力作用C.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作用D.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P8 小球A系在竖直拉紧的细绳下端,球恰又与斜面接触并处于净静止状态,则小球所受的力为()A.重力和绳对它的拉力B.重力和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C.重力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D.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P9 一弹簧收到80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长度为15cm,弹簧受到40N的压力作用时,弹簧长度为10cm,试求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原长。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物块1、2间用竖直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竖直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的质量为m,物块2、4的质量为M,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a3、a4。
重力加速度为g,则有()A.a1=a2=a3=a4=0B.a1=a2=a3=a4=gC.a1=a2=g,a3=0,a4=m+MMgD.a1=g,a2=m+MM g,a3=0,a4=m+MMg答案:C在抽出木板的瞬间,由于物块1、2间用竖直刚性轻质杆连接,以物块1、2与刚性轻杆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m+M)gm+M=g则有a1=a2=g由于物块3、4间的轻弹簧的形变还来不及改变,此时弹簧对物块3向上的弹力大小和对物块4向下的弹力大小仍为mg,因此物块3满足a3=mg−F弹m=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4的加速度为a4=F弹+MgM=m+MMg2、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固定一个轻杆,B、C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
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轻杆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球受力情况改变,加速度为0B.C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C.A、B之间杆的拉力大小为3mgsinθD.A、B两个小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上,大小均为12gsinθ答案:DA.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弹簧的弹力不变,细线的拉力突变为0,合力不为0,加速度不为0,A错误;B.对球C,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ma解得a=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下,B错误;D.以A、B、C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烧断细线前,A、B、C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0,弹簧的弹力F=3mgsinθ烧断细线的瞬间,由于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mgsinθ−2mgsinθ=2ma则A、B的加速度a=12gsinθC.B的加速度为a=12gsinθ以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mgsinθ=ma 解得F T=32mgsinθC错误。
高一物理必修一概念易错题(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高一物理概念题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能够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 .研究一端固定可绕固定轴转动的木杆运动时,此杆可作为质点来处理B.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中的位置,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2.下列物理量为标量的是A.平均速度B.加速度C.位移D.功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反应了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D.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4.速度与加速度关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的越多,加速度越大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5.下述运动中可能岀现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减小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C.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增大D.物体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6.下列关于加速度方向说法正确的是A.总是初速度方向相同B.总是与速度改变量方向相同C.总是与位移方向相同D.总是与合外力方向相同E.速度变化取正,加速度一定取正7.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B.相同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相同C.相同的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D.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同8.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后有落回到出发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升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速度方向向下B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速度方向向下C在最高点,加速度大小为零,速度大小为零D到最高点后,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改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强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磁铁吸引铁钉时,铁钉不需要与磁铁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飞出后,网球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10.以下关于重力及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放于水中称量时,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在空气中时测力计的示数,因此物体在水中的重力小于在空气中的重力B.由G=mg可知两个物体比较,质量较大的物体重力一定大C.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小可以不等与重力D.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E.物体放于水平面时,重力方向垂直与水平面向下,当物体静止与斜面上时,其重力垂直与斜面向下11.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使桌面产生了形变C.桌面形变产生了对物体的支持力D.桌面受到压力的作用是因为物体产生向下的形变E.桌面的形变方向与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方向相反1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压力,拉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B.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垂直与接触面C.轻绳或轻杆上产生的弹力总是在绳或杆的直线上D.轻杆不同与轻绳,弹力的方向可以不在杆的直线上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D.两个相互接触且挤压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他们都要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E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14.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摩擦力不一定有弹力B.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大小成正比C.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D.摩擦力和弹力在本质上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 15.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B.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重力方向在改变C.物体受到的重力 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D.物体所受重力作用与重心处,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16.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摩擦力的作用B.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总有摩擦力的作用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会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D.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方向一定和摩擦力方向垂直17.如图所示,,一个重为20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F=8N,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0牛方向向左B.运动时受到的和外力为18牛方向向右C.体速度减小为零时,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D.体速度减小为零时,物体此后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8牛,方向向左18.关于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所以他们都是物体受到的力B.合力只能大于分力 ,不能小于分力C.两个分力夹角在0—180之间变化时,若分力大小不变,则夹角越大,合力越小D 分力同时作用与物体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与物体时产生的效果相同19.物体在以下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5N 8N 9NB.10N 4N 5NC.13N 10N 21ND.1N 2N 3N 20.如图所示,物体A 放在B 上,物体B 为一个斜面体,且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两物体均静止不动,则物体B 的受力个数 A.2 B.3 C.4 D.521.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沿直线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速越大,惯性越大、B.质量越大,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滑行的路程越长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22.关于惯性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力B.百米赛跑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惯性,停下来后也就没有惯性了C.无论在什么地方,质量越大惯性越大D.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比在月球上惯性大 23.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他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 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再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运动下去24.关于a 和F 合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B .物体所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速度也越大C .力随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时间改变D .力和运动方向相反,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E .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25.一个大人跟一个小孩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大人与小孩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V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D.只有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比小孩的力大,在两人出现的短暂的想吃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26.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A.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作用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E.物体受到的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F.当推力F减小时,物体一定下滑27.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是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停下来B.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它的速度有可能为零C.当物体受到的跟运动方向相同的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将逐渐减小D.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恒定时,它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28.下列哪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A.m,N,kgB.kg,km,km/hC.J,N/m,cm/sD.m/s2,g,N/cm2。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易错题型1.热气球运动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现已成为公众休闲观光和体育旅游项目。
在一次观光游览中,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
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乙匀速下降,v v >乙甲;丙停在空中 B.甲、丙匀速下降,v v >甲丙;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v v >乙甲;丙匀速下降,且v v >甲丙D.甲、乙匀速下降,v v <乙甲;丙匀速下降,且v v <甲丙2.如图所示,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 和目的地B 的直线距离为9 km ,实际上他从A 运动到B 用时5 min ,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增加了15 km ,当他经过某路标C 时,车内速度计的示数为150 km/h ,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A.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B.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08 km/hC.赛车经过路标C 时的平均速度为150 km/hD.赛车经过路标C 时瞬时速度方向为由A 指向B3.煤矿安检员在一次巡检中,乘坐矿井电梯从A 井竖直向下运动了120 m 到达井底,然后在井底又沿着水平隧道向东走了160 m 到达B 井,最后从B 井乘坐电梯竖直向上返回地面。
若A B 、两个井口恰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此次巡检中安检员( ) A.发生的位移是200 m ,方向向东;通过的路程是160 m B.发生的位移是400 m ,方向向东;通过的路程是160 m C.发生的位移是160 m ,方向向东;通过的路程是400 mD.发生的位移是160 m,方向向东;通过的路程是240 m4.如图所示,物体甲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B,再从B点沿直线运动到C;同时物体乙沿直线直接从A点运动到C。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俄国寓言故事《天鹅、大虾和梭鱼》中说:“有一次,天鹅、大虾和梭鱼,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他们都给自己上了套,拼命地拉呀拉呀,大车却一动也不动了。
”下列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因为大车太重了,所以不动B.因为天鹅、大虾和梭鱼的力气太小了,所以拉不动大车C.大车其实运动了,只是因为移动距离太小,看不出来D.因为大车所受的合力为零答案:D大车处于静止状态,故大车所受合力为零。
故选D。
2、匀速前进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
关于小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B.重力、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C.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D.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答案:A由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其所受合外力为0;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绳子拉力,如果斜面对小球产生弹力,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小球所受合外力一定不等于0,所以斜面对小球不会产生弹力,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AC是上端带光滑轻质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杆BC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C点,另一端B悬挂一重力为G的物体,且B端系有一根轻绳并绕过定滑轮,用力F拉绳,开始时∠BCA>90°,现使∠BCA缓慢变小,直到∠BCA=30°。
此过程中,轻杆BC所受的力()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大小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C以结点B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F N的合力F合与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相似三角形得F 合F N = AC BC且F合=G,则有F N=BC ACG现使∠BCA缓慢变小的过程中,AC、BC不变,即F N不变,则轻杆BC所受的力大小不变。
故选C。
4、一只鱼鹰发现河中的鱼,假设其沿图中虚线斜向下匀速俯冲。
则空气对鱼鹰的作用力可能是()A.F1B.F2C.F3D.F4答案:C由题知鱼鹰沿图中虚线斜向下匀速俯冲,即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合外力为零,所以空气对鱼鹰的作用力与其重力等大反向。
高一物理(1-3章)复习一、 力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
(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都是不存在的)(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例如:图中N 与N '均属弹力,f f 00与'均属静摩擦力)(3)力的作用效果: a. 使物体发生形变,b.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
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没有力,也能运动)。
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1. 重力(A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施力物体是地球,同时地球也是受力物体)大小: G=mg 方向: 竖直向下实质:重力由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产生,由于地球自转需要向心力的缘故,重力只是外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除南北两极外,重力大小不等于引力大小除南北两极和赤道一周外,重力的方向也不指向地心。
(B)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
从赤道到两极G →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小(变化万分之一)。
易错易混集训易错点1时刻和时间间隔区分不到位,误认为很短的时间为时刻1.[2022·湖北荆州沙市高一上期中]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在于长短不同,长的是时间,短的是时刻B.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一段时间C.第3秒末和第4秒初的时间间隔是一秒D.第3秒内和第4秒内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易错点2忽略位移是矢量,误认为位移的大小就是路程2.[2022·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月考](多选)关于位移和路程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位移可能为零易错点3混淆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定义3.在一次爬山比赛中,某人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 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 2,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 .v 1+v 22,v 1+v 22B .v 1-v 22,v 1v 22 C.0,v 1-v 2v 1+v 2 D .0,2v 1v 2v 1+v 2易错点4误认为“平均速度”等于“速度的平均”4.物体通过两段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 m/s ,v 2=15 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12.5 m/s B .12 m/sC.12.75 m/s D .11.75 m/s5.某人骑自行车沿直线以速度v行驶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接着以5 m/s的速度骑完剩余三分之一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则v是多少?易错点5混淆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概念6.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x=6t-2t3(x、t的单位分别为m、s),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v=6-6t2(v、t的单位分别为m/s、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A.-18 m/s、-2 m/s、6 m/sB.-18 m/s、-2 m/s、2 m/sC.-2 m/s、-2 m/s、-18 m/sD.-18 m/s、6 m/s、6 m/s易错点6没有深刻理解概念,混淆加速度、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不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忽视定义式的矢量性7.[2022·福建厦门高一上期末](多选)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圆满完成发射任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点火后,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B.火箭发射瞬间,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C.火箭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8.如图所示为在研究汽车速度变化时所画出的示意图,若汽车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Δt之后速度变为v2,在图中以原来的速度v1的箭头端为起点,以后来的速度v2的箭头端为终点,作出一个新的箭头,用它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v.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汽车正在做加速运动,图乙中汽车正在做减速运动B.速度的变化量Δv越大,表示加速度也越大C.速度较小的汽车其加速度也较小,速度较大的汽车,其加速度也较大D.汽车加速时,其加速度方向与Δv方向相同;汽车减速时,其加速度方向与Δv方向相反易错点7误把物理图像的切线斜率等同于数学图像的斜率9.[2022·河南新乡一中考试]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有A、B两点,通过两点的曲线的切线与t轴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两点和O点的连线与t轴的夹角分别记为∠AOt和∠BOt.那么下列关于斜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体经过A点的速度等于tan α m/sB.从开始到物体经过A点的平均速度等于tan ∠AOt m/sC.物体经过B点的速度等于tan ∠BOt m/sD.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x1 t2-t1易错点8误认为物体的xt图像中的图线就是物体运动的轨迹10.一个物体由A地出发,匀速运动到达B地,停了一段时间,又匀速运动返回A地,下列可以描述以上全过程的图像是( )11.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 )A.甲的速度总比乙大B.甲、乙的位移相同C.甲经过的路程比乙小D.甲、乙均做加速运动易错易混集训[过易错]1.答案:B解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条线段,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A错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一段时间,B正确;第3秒末和第4秒初在时间轴上是同一点表示同一时刻,它们的时间间隔是0,C错误;第3秒内和第4秒内经历的时间长短一样,都是1秒,D错误.2.答案:CD解析:由于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而位移是物体初、末位置间的有向线段,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但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故A错误.物体沿直线单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物体沿直线往返运动,通过的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故B错误.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只要初、末位置相同,则物体的位移就相同,故C正确.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若回到出发点,则位移为零,故D正确.3.答案:D解析:设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为x .此人往返一次对应的位移Δx =0,其平均速度大小为v -=Δx Δt =0.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往返一次的平均速率为v -′=x +x x v 1+x v 2=2v 1v 2v 1+v 2,故选D. 4.答案:B解析:设整个过程的总位移为2x ,则物体通过第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 1=xv 1,物体通过第二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 2=x v 2,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 -=2x t 1+t 2,代入数据得v -=2v 1v 2v 1+v 2=2×10×1510+15m/s =12 m/s ,故选项B 正确. 5.答案:2.5 m/s解析:求解本题时不能用公式v -=v 1+v 2+…+v n n来计算平均速度,原因是平均速度大小一般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设总位移为s ,前一段运动所需时间为t 1,后一段运动所需时间为t 2,则t 1=23s v ,t 2=13s 5 m/s ,t =t 1+t 2又v -=s t=3 m/s ,解得v =2.5 m/s. 6.答案:A解析:求解本题易错选B 项,错解原因是认为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由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可得,t =2 s 时,质点的瞬时速度为v =-18 m/s ,由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可知,质点在t =0到t =2 s 内的位移为Δx =-4 m ,所以t =0到t =2 s间,质点的平均速度为v -=Δx Δt=-2 m/s ,质点在t =1 s 时位移为x 1=4 m ,t =2 s 时位移为x 2=-4 m ,所以质点在t =0到t =2 s 内的路程为s =12 m ,所以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率为v -′=s Δt=6 m/s.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 正确. 7.答案:ABD解析: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A 正确,C 错误;火箭发射瞬间,要从静止开始向上加速,故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B 正确;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故D 正确.8.答案:A解析:图甲中v 2>v 1即汽车速度在增大,所以图甲中汽车加速运动;在图乙中v 2<v 1,即汽车速度在减小,所以图乙中汽车减速运动,所以A 正确;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Δv Δt,即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Δv 越大,加速度越大,所以B 错误;加速度反映的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直接关系,所以C 错误;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的方向相同,与汽车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无关,所以D 错误.9.答案:D解析:由于两坐标轴单位长度表示的数值未必相同,故选项A 、B 、C 错误;由x 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选项D 正确.10.答案:C解析:A 、B 图像不符合实际,故A 、B 错误.C 图像表示物体先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接着静止一段时间,然后再沿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返回,符合题意,故C 正确.D 图像表示物体先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接着再沿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返回,不符合题意,故D 错误.11.答案:B解析:在x t 图像中,图线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在t 1时刻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A 错误;0~t 1时间内,甲、乙初始位置相同,末位置相同,二者位移相同,B 正确;甲、乙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相同,路程相等,C 错误;甲图线的斜率不变,甲做匀速运动,乙图线的斜率变大,乙做加速运动,D 错误.。
高一上册物理期末精选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还要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减少【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AB.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2.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B.C.D.【答案】AD【解析】x-t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与x 轴平行的直线;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分别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可作出选择.【详解】A.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正确;B.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AD。
3.高速公路上用位移传感器测车速,它的原理如图所示,汽车D向右匀速运动,仪器C 在某一时刻发射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一束超声波),经过时间t1接收到被D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过一小段时间后又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发出后经过时间t2再次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为v0,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112v tB.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2v tC.位移传感器在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距离为0211()2v t t-D.测得汽车前进速度为02121()2v t tt t t-+∆-【答案】ACD【解析】【分析】【详解】AB.超声波是匀速运动的,往返时间相同,第一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112v t,第二次脉冲测得汽车和仪器C的距离为0212v t,故A正确,B错误;C.则两次测量期间,汽车前进的距离为()02112s v t t=-D .超声波两次追上汽车的时间间隔为1222t t t t '∆=∆-+ 故速度()021212v t t sv t t t t -=='∆+∆-故D 正确。
高一(Yi)必修一物理易错题回顾1. 一物体做匀变速(Su)直线运动,某(Mou)时刻速度的大小为5m/s,1s 后速度的大(Da)小变为7m/s,在(Zai)这1s 内该物(Wu)体的运动情况是A.该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Zhi)线运动B.该物体的速度(Du)可能先减小后增加C.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2m/s 2D.该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为6m 2.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5mB 、若物体在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物体在其中1s 内的位移一定是5mC 、若物体在第1s 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物体在0.5s 时的瞬时速度一定是5m/sD 、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m/s 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其速度分别为v 和7v ,经历时间为t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经过A 、B 中点时速度为5v B .经过A 、B 中点时速度为4vC .从A 到B 所需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4vD .在后一半时间所通过的距离比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距离多1.5vt 4.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
B 、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
C 、静摩擦力可以是使物体运动的动力。
D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5.人用手竖直地握着玻璃瓶,始终保持静止,则 A .手握瓶子的力越大,手与瓶子间的摩擦力就越大 B .往瓶子里加水后,手与瓶子间的摩擦力将增大 C .手握瓶子的力大小等于手与瓶子间的摩擦力D .若手握瓶子的力大小为F N ,手与瓶子间的动摩擦因素为,则手与瓶子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F N6.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μ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μ;改用大小为μ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μ.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μ B 、μ C 、μ D 、μμ7.木块A 、B 分别重50 N 和60 N ,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 ;夹在A 、B 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