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道路设计—测设新技术(一)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22
测量新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测量新技术展开分析,明确了测量新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具体应用,探讨了应用过程中如何更好的采取一些新的技术措施和应用对策,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测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测量新技术;公路测量;应用前言公路测量的所有环节必须要明确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技术,在测量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当前最新的技术和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够确保测量新技术更好的应用在公路测量中。
1、现代化公路测量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本文以公路测量软件为例进行介绍。
这种软件适用于公路、铁路、城市道路主线、立交匝道的勘测设计与施工放样工作。
包括导线测量平差、道路全线测设、横断面及隧道断面分析、局部曲线测设、常用测量计算工具等几大系统。
精密测量软件的精确度:0.0001mm自动描点、线、角度、弧度、圆自动生成测量报告测量系统:对物体的长宽及线、圆、弧、角度等进行测量与标注绘图系统:画线、圆、弧及线段之垂直线、水平线、亦可修改图形,并将图形输入到AutoCAD中,可将当前影像拍下以JPEG格式储存智慧型XY可移动平台:桌面带有光学尺,可转动X、Y轴向,前后左右移动桌面,避免用手移动工件造成检测误差光学玻璃:光学玻璃为国家计量局检验通过之标准件,可检验XY轴向的垂直度,设定比例尺,使测量数据与实际相符合辅助对焦:使画面达到最佳清晰度。
应用功能:实物拍照,图纸打印、资料存储照片调入与实物对比功能、实时影像中设置坐标原点、输出到AutoCAD图形自动摆正功能、可输入AutoCAD的标准工程图进入实时影像中与实际工件对比功能、鸟瞰功能:可检视当前绘图位置、直接用键盘输入圆及线段功能、直接画线、圆、弧时,可以同时在AutoCAD及本测绘仪软体中同时生成相应图形。
导线测量平差系统:适用于各等级单导线的严密、近似平差计算以及按角度边长平差的导线网、各种高程网的平差计算。
道路全线测设系统:将道路全线或一个标段数据一次性输入,统一计算中边桩平面坐标及高程,具有丰富的查询与放样功能。
公路设计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摘要:我国交通建设工程的不断发展,其在公路设计当中也应运而生了不少新方法以及新技术,将它们在工程建设中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公共工程的建设水平。
另外公路设计当中应用新方法及新技术可以与社会发展需求想满足,同时也利用了科学成果,从而使公路设计更具数字化及现代化。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公路设计当中新方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公路设计,新技术,新方法,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带给公路设计更高的要求,随着新方法以及新技术映入人们视线,以往的公路设计方式已经无法与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通过应用公路设计新手段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设计效果,且使设计效率进一步提升,还能够结合社会发展形式。
所以在公路设计中应用新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建设发展。
1 公路设计原则从当前社会发展情况来看,能源日渐紧缺,且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污染,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乡村发展和城市建设都要通过公路工程来实现,那么对于公路设计来说,应充分对资源的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上进行充分的考虑,不但要达到自然环境的保护要求,同时还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1.1保护地表自然环境我国土壤问题日益显著,通过公路建设工程中可以体现出对于公路的设计来说,没有关注农民耕地的保护,不少公路设计破坏了农民土地,致使农民经济收入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产量。
所以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设计公路的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
1.2保护人文环境社会发展中反映出来的文化现象就是人文环境,公路设计过程中主要表现于物化环境建设当中。
当前公路的设计要防止影响到人文环境的行为,高度配合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工作。
1.3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公路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对水土资源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调查地区里的地质环境以及水文条件等因素,防止设计在土质疏松的位置,并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发生泥石流以及滑坡等情况。
2 公路设计新手段2 1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是的基本元素是点,在公路设计中是一种新的方法。
【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公路建设的进步,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路的美观性与行车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公路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迫切地需要引入新技术与新方法,本文主要围绕新技术与新方法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究,希望可以为相关工程人士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技术;新方法;公路设计;应用前言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公路设计中,也就是在总结与汲取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使传统技术不断新技术和新方法相结合,并将它们应用于实际的公路设计过程中,从而使公路设计不断得到优化,进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公路施工提供支持。
因此,本文在对技术和方法进行选择的基础上,并对它们的应用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公路设计新技术与新方法1.1 公路横断面设计新技术与新方法长期以来,我国公路设计者一直把公路设计模板软件作为设计公路横断面的主要方法与工具。
公路设计模板软件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对不同的路段使用不同的设计模板,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一定的外延与扩展。
随着公路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公路设计模板软件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这种方法对于路基设计和路幅设计要求不高的情况适用性较好,但对于复杂公路横断面的设计任务就显得能力有限,设计精确度也不高。
新型的横断面设计技术以点作为设计元素,从而在单幅路断面、双幅路断面以及三幅路断面等多种形式断面的公路设计都能够实现较好的设计效果,具有远超传统设计技术的适用范围。
这种新型横断面设计技术的设计模式是:先在公路横断面点位置设立设计点,并对其进行放坡处理,以该点为基准,在横向或竖向方向上进行增点,然后再对这些点进行放坡处理,与此同时,与另外一个公路横断面线进行相交,并建立相应的设计点。
1.2公路纵断面设计新技术与新方法新型公路纵断面设计技术的本质是一种公路设计控制技术。
它通过结合平面分析和计算的结果,对公路设计关键参数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公路整体设计的目的。
该新型纵断面设计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控制平原地区的填土高度、控制公路隧道的隧道出口标高、控制公路交叉位置净空、控制山地公路的坡长和坡度、控制水源充沛地区公路沿线的水文情况和地质情况。
现代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现代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01某)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4、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测设、两阶段测设和三阶段测设三种。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年平均日交通量。
6、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年平均日交通量。
7、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8、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6V或6倍设计车速。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米。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设置加宽。
11、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1.2米,物高0.1米。
12、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侧边缘旋转时,是指路面未加宽时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13、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内侧进行。
14、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2%。
15、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16、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均坡线)、竖曲线组成的。
17、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等四种。
18、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5%和5.5%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19、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交点,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坡长。
20、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排水要求。
21、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0.5%。
2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
现代道路勘测与设计新技术第一节概述 (2)一、国内外道路勘测技术发展状况 (2)二、国外道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发展状况 (3)三、国内道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发展状况 (3)第二节道路勘测新技术 (4)一、全球定位系统 (4)(一)GPS系统组成 (5)(二)GPS定位原理 (5)(三)GPS测量的实施 (5)(四)实时GPS测量(RTK)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6)二、遥感技术 (7)(一)遥感及其分类 (7)(二)遥感技术系统 (7)(三)遥感专题地图 (8)(四)遥感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9)三、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9)(一)摄影测量学简介 (9)(二)数字摄影测量的定义 (9)(三)数字摄影测量方法 (9)(四)数字摄影测量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10)四、地理信息系统 (10)(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0)(二)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型及构成 (10)第三节道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12)一、数字地面模型理论与应用 (12)(一)数字地面模型的概念及应用 (12)(二)数字地面模型原始数据采集 (13)(三)常见数字地面模型的高程内插方法 (13)二、路线CAD的任务及功能设计 (15)三、路线平面设计 (16)(一)平面设计的人机功能分工 (16)(二)平面设计的流程 (17)四、路线纵断面设计 (17)(一)纵断面设计流程图 (17)(二)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18)五、路线横断面设计 (19)(一)横断面设计流程 (19)(二)横断面的定义模型 (20)(三)主要设计内容 (22)第四节道路虚拟仿真技术 (23)一、计算机仿真基础 (23)(一)仿真基本概念 (23)(二)仿真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 (24)(三)仿真系统的基本结构 (24)二、道路线形仿真与评价 (24)(一)道路线形仿真特点 (24)(二)仿真系统建立及应用方法 (25)(三)仿真模型的建立 (25)(四)仿真系统在道路设计评价中的应用 (26)习题与思考题 (27)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27)第一节概述近二十年来,现代道路测设技术在我国道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新技术将设计人员从艰苦的外业测量和繁杂的内业设计工作中解脱出来,对加快工程测设进度,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实现道路交通的现代化,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新测量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科技实力的日新月异。
同时由于是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国家和政府开始越来越注重道路工程的建设。
一个国家道路状况的好坏,决定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好坏,同时也表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因此发展好、建设好道路工程,是一个国家一直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标签:新测量技术;GPS测量技术;道路工程一、GPS新测量技术的原理以及方法GPS测量技术,又被称作全球定位系统,最初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所研发的一种新技术,在一九九四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等的特点。
最初运用在军事行动上,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测量技术被广泛运用到了各个行业当中。
比如说:民用交通(船舶、汽车、飞机)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等的项目当中。
而且GPS测量技术的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一)GPS测量技术的原理GPS测量技术的原理实际上就是以测量中的距离交汇点原理为相关依据的,通过空间中分布的卫星和地面的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交会从而获取地面测量点的三维位置。
GPS测量技术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空间系统、地面系统、以及相关用户三个方面组成。
其中空间系统是由太空卫星负责,地面系统则由地面的测量点负责,相关用户则可以使用GPS卫星接收机来接受相关的讯息。
GPS测量技术除了分为以上的三个部分,另外还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测量方式。
一种是绝对定位,另一种是相对定位。
其一,绝对定位原理,实际上就是将GPS卫星看成一个已知的点,然后会在地面测量点设置一个GPS卫星接收机,此卫星接收机可以同时收到三颗或者三颗以上的卫星传来的数据,并且可以根据卫星传来的数据得出三颗卫星的三维坐标,然后我们可以通过三颗卫星的三维坐标得到地面测量点的三维坐标。
道路测设新技术在道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周旭华郑齐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根据道路勘测设计专业的特点,主要探讨全球定位技术(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道路测设新技术在道路设计中应用。
关键词:道路测设;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 U2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近三十年来,现代道路测设技术在我国道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新技术将设计人员从艰苦的外业测量和繁杂的内业设计工作中解脱出来,对加快工程测设进度,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目前,最能为测设提供技术支持的是3S技术(即遥感RS、全球地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下面就这三项新技术分别探讨其在道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RS在道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具有视域广、整体感强、影像逼真、信息量丰富、宏观、直接的特点,特别对地形、地貌、植被、地质等信息反映最为直接。
目前,遥感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工程地质勘测方面。
(1)重点工程的布局。
路线走向选择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沿线重点工程布局是否合理,各类重点工程的区域地质条件是否稳定。
遥感图像能提供宏观的区域地质特征,如断裂构造的分布格局、活动构造和不稳定程度、构造薄弱带的分布规律等,道路勘测中能合理考虑重点工程的布局问题。
(2)判断区域地质构造薄弱环节。
区域地质构造薄弱环节是区域地质构造不稳定的部位,在卫星像片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反映,可凭借这些特征合理选线。
(3)借助遥感图片对长隧道、大桥的区域进行稳定评价。
在道路选线过程中,对长隧道、大桥等重点工程,应特别注意工程的区域稳定情况。
对隧道工程除查明一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外,尚应注意宏观的区域地质构造问题。
应用遥感图像的宏观特征,分析区域地质构造的分布格局,能对隧道布设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在遥感图像上,可分析水系与构造、水系与地貌、水系与岩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从线性构造、环形构造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从而选择稳定的桥址位置。
道路设计中的几种新技术和新方法肖宇【摘要】现如今我国的道路设计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传统的道路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目前人们的出行需求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因此,在分析和研究传统的道路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找到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近几年相关的道路设计人员的工作目标。
重要通过介绍道路设计中的集中新技术和新方法,仅供参考。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4(000)024【总页数】1页(P218-218)【关键词】道路设计;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作者】肖宇【作者单位】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正文语种】中文众所周知,只有好的道路设计方案才能保证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进行道路设计工作中,要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将这些设计方法充分地运用到我国城市和乡村的道路设计中,同时要对道路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
优秀的人才加上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保证道路设计的顺利高效进行。
1 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应用1.1 曲线法定线。
曲线法定线的方法在现如今的道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对于高等级的公路路线来说,在设计中采用的定线方式是纸上或是通过电子地图等方式来进行定线,再通过具体的方法来决定路线。
传统的“到宪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确定路线的走向方面,其精确度是非常高的。
但是这种方法受到地形的限制。
但是道路的设计不可能一直在直线上进行,遇到曲线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局限性较大。
“曲线法”一直以来是国外采用的道路设计定线方法。
由于这种方法主要是确定圆弧的位置,然后利用直线或是缓和曲线来进一步确定各个圆弧之间的位置关系,有着明确的目的,而且对地形有着很好的控制。
对于导线和交点的位置不用非常重视,而且应用方法较为灵活。
因此,国内的道路设计人员也将这种方法充分利用在我国的道路设计中。
事实上,曲线法定法是将直线看成是有着特殊曲率的圆弧,这种方法包含了“导线法”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