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7城市规划管理专题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38 MB
- 文档页数:98
城市规划管理课件第⼀章绪论第⼀节城市的特征与历史⼀、外国城市历史约公元前3000年以前,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如孟菲斯、卡洪、罗马、亚历⼭⼤、雅典等。
城市⼀般不⼤,但也有少数⼈⼝较多的城市。
如罗马100多万,亚历⼭⼤有50万。
?初期城市结构⽐较简单,⼀般划分有不同等级的住宅区等。
初期的城市性质主要是以奴⾪主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为中⼼。
⽣产⼒低下,商品交换量⼩,经济基础薄弱,城市机能不健全,城市兴衰变化很⼤。
?9-10世纪欧洲进⼊复兴时期,城市得到发展。
城市性质转为⼯商业为主,出现⾃由城市,封建经济开始分化,资本主义⽣产⽅式萌芽。
⼯业⾰命、新⼤陆的发现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城市得到了新的发展。
殖民城市开始出现。
城市数量激增。
百万⼈的⼤都市开始出现。
城市⽤地结构开始复杂,按功能分区。
城市问题出现。
20世纪50年代起,进⼊城市化时期。
其特点有三:第⼀:城市化涉及世界范围,但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较快;?第⼆:⼤城市继续增多,出现⼈⼝逾千万的都市;第三:城市规模、范围、结构、功能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中国城市的历史在从夏到周的奴⾪社会时期,城市集中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
春秋战国是奴⾪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早期城市得到发展,数量增多,规模扩⼤,不少城市⼈⼝达到万户以上。
秦统⼀后,实⾏郡县制,建⽴了从上到下的城市统治系统。
黄河中游出现不少⼤城市。
汉代城市进⼀步发展,由于兴修⽔利,农业、⼿⼯业、商业都得到了发展,长安⼈⼝达30多万。
城市发展到了苏州、⼴州等地。
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22-581),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个重要的阶段。
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洲等地区出现了许多城市。
格局:“政治中⼼在北⽅,经济中⼼在南⽅”。
隋唐经济发展,商业活动范围扩⼤;农业⽣产发达,南北交通频繁。
形成了以长安为中⼼,东到汴梁、商丘,西到岐州、益州,南到长沙、⼴州,北到范阳的陆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