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14.39 MB
- 文档页数:68
第五章城市规划管理第一节城市规划管理概述一、城市规划的含义和作用(一)城市规划的含义:是指城市国家机构制定并经上级政府批准的在一定年限内关于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等部署,以及城市用地、建筑和设施布局安排的发展计划。
(二)城市规划的特性:1、政策性2、综合性3、权威性4、地方性5、科学性。
(1)政策性: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我国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编制程序、实施与修改都作了严格规定的法律。
)(2)综合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城市内部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市政业务的综合、学科综合)(3)权威性:城市规划是市民根本利益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反映,它体现了公众的意志,是一种公共事务。
(4)地方性:地方性是指城市的个性。
(地域特色:深圳——现代化,凤凰——古镇)(5)科学性: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城市长远发展的宏伟蓝图。
(规划的方法:不准私自盖房)198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从而将城市规划纳入到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具有指导、控制、调节的作用:1.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依据。
2.城市规划控制着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是城市的特殊功能,决定着城市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
城市规模包括一定时期城市人口规模和占地面积的大小。
)3.城市规划调节着城市内部的各种关系。
(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人口规模和城市设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二、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一)古代城市规划理论(1)古希腊和古罗马代表着古代西方城市文明。
古希腊的建筑师希波丹姆提出把城市分为圣地、公共活动中心和住宅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功能分区思想之一。
古罗马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论述了城市选址、地段划分和广场规模等问题。
第4章城市规划管理4.1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概念“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城市规划是社会实践过程。
•内涵:是国家政府机关为实现一定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目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制定城市规划并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进行组织、控制、协调、引导、决策和监督等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
•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的安排实施控制、引导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的一项职能,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编制的关系。
城市规划管理主要包括丧方面工作: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
•计划经济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市场经济用经济手段辅以法律制度管理经济,政府对市场的任何干预必须透明且有依据。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的差异(1)计划经济:城市规划与城市开发二为一体,都是政府行为,政府是城市建设的唯一投资者;城市规划只是城市经济发展计划的落实。
(2)市场经济:政府投资只占城市开发的一小部分,多数投资来自市场,规划与市场有各自的作用,政府与开发商有不同的作用;规划师规划城市,开发商开发城市,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规划是政府行为,而开发是市场行为。
(3)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存在的必要性城市规划在市场经济下为市场的开发活动提供引导和秩序,土地使用及空间规划的目的在于建立城市开发的市场秩序;规划管理的目的在于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的“外在性”,即对周围土地使用的负面影响,保证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城市规划提供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失灵。
4.2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系统管理•运用系统理论,研究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对城市规划管理行为进行系统分析,着力于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最优化。
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实施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决策系统: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管理、城市规划的审批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管理•执行系统: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含市政工程)•反馈系统: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三个层次的管理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