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学--第5章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
- 格式:pdf
- 大小:152.61 KB
- 文档页数:3
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1.口服雷公藤适用于A.复发性口腔溃疡B.药物过敏性口炎C.接触性口炎D.扁平苔藓E.白斑答案:D2.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是A.感染性疾病B.黏膜的特异性慢性炎症C.结缔组织病D.变态反应性疾病E.免疫缺陷病答案:C3.确诊口腔白斑病癌变的辅助检查是A.氢氧化钾涂片B.PAS染色C.组织病理检查D.脱落细胞检查E.甲苯胺蓝染色答案:E4.不属于斑纹类疾病的是A.多形性红斑B.口腔白斑C.口腔红斑D.扁平苔藓E.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答案:A5.与扁平苔藓发病因素无关的是A.神经精神因素B.病毒感染C.过度吸烟饮酒D.免疫学因素E.可能的遗传因素答案:C6.盘状红斑狼疮在黏膜的好发部位是A.颊黏膜B.下唇唇红黏膜C.牙龈D.舌黏膜E.硬腭黏膜答案:B7.非糜烂性扁平苔藓的主要自觉症状是A.轻度刺激痛B.剧烈自发痛C.咬合痛D.持续性钝痛E.放射痛答案:A8.治疗盘状红斑狼疮可选用A.利巴韦林B.氯喹C.维A酸D.氟康唑E.氯苯那答案:B9.属于癌前期病变的是A.白色水肿B.白色角化症C.白皱病D.结核性溃疡E.均质型白斑答案:E10.口腔扁平苔藓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白色角化条纹B.色素沉着C.糜烂D.溃疡E.水疱答案:A11.不是OLP的组织病理表现的是A.错角化或不典型增生B.上皮过角化C.不全角化D.基底细胞液化变性E.固有层结缔组织中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带答案:A12.不易癌变的白斑类别是A.疣状型白斑B.白斑呈白皱纸状C.白斑基底有浸润D.发生在左侧舌腹部的白斑E.无明确原因的白斑答案:B13.下列各项可用于鉴别白色水肿与白斑,除了A.白色水肿质地柔软B.白色水肿边界不清C.白色水肿表面光滑D.白色水肿无上皮角化E.白色水肿棘细胞层肿胀答案:D14.下列口腔表现,属于毛状口腔黏膜白斑的是A.普文综合征B.莱氏综合征C.艾滋病D.斯-约综合征E.色素沉着-肠息肉综合征答案:C15.下列关于口腔黏膜白斑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斑块或呈皱纸状斑块B.白色不规则隆起伴有乳头状突起C.呈颗粒状红白间杂病损D.白色凝乳状假膜E.在白色斑块的基础上有溃疡形成答案:D16.关于口腔白斑的分型,不包括A.均质型B.溃疡状C.疣状D.增殖型E.颗粒状答案:D17.关于白斑的发病特点,不包括A.与吸烟有关B.与刺激食物有关C.女性多于男性D.发病以中老年较多E.与某些全身因素有关答案:C18.口腔黏膜上皮粒层明显,角化层有剥脱,并见角质栓塞,应考虑A.口腔白斑B.上皮异常增生C.口腔扁平苔藓D.单纯过度角化E.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答案:E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扁平苔藓口腔表现的是A.糜烂B.水疱C.丘疹D.皲裂E.斑块答案:D20.流行病统计,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的是A.疱疹性口炎B.口腔扁平苔藓C.口腔白斑病D.雪口病E.创伤性溃疡答案:B21.下列选项中,与口腔扁平苔藓鉴别诊断无关的疾病是A.盘状红斑狼疮B.白斑C.类天疱疮D.剥脱性龈炎E.以上均不是答案:E22.下列选项中,非糜烂型扁平苔藓的主要自觉症状是A.轻度刺激痛B.剧烈自发痛C.咬合痛D.持续性钝痛E.放射痛答案:A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斑纹类疾病的是A.口腔白斑B.口腔红斑C.扁平苔藓D.多形性红斑E.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答案:D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扁平苔藓的组织病理表现的是A.上皮错角化或不典型增生B.上皮过角化C.上皮不全角化D.基底细胞液化变性E.固有层结缔组织中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带答案:A25.下列选项中,与扁平苔藓发病无关的因素是A.神经精神因素B.病毒感染C.过度吸烟饮酒D.免疫学因素E.可能的遗传因素答案:C26.下列选项中,是扁平苔藓发病部位的是A.颊黏膜B.生殖器黏膜C.指甲D.头皮E.以上都是答案:E27.下列选项中,白斑的分型包括A.斑块状B.颗粒状C.疣状D.溃疡状E.以上都是答案:E28.下列选项中,属于癌前期病变疾病的是A.白皱病B.白色角化症C.均质型白斑D.结核性溃疡E.白色水肿答案:C29.下列选项中,颗粒状白斑多见于A.软腭咽部B.口角区黏膜C.舌背咽部D.口底舌腹E.牙龈答案:B30.白斑的确诊A.须由病理检查证实B.须由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做出C.可根据临床检查做出D.可根据家族病史确认E.可根据血液化验获得答案:A31.下列选项中,与口腔白斑病发病无关的因素是A.吸烟等理化刺激B.念珠菌感染C.细菌感染D.微循环障碍E.遗传素质答案:C32.男,50岁。
口腔斑纹类疾病正常口腔黏膜:湿润、粉红、光滑异常口腔黏膜斑纹:糜烂erosion,萎缩atrophy,溃疡ucler,丘斑patch,假膜pseudomembrane,疱vesicle一、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一种常见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恶变率0.4%-2.0%发病原因:不明原因、医源性、免疫、全身状况(心理因素、内分泌因素、其他)临床特征:中年女性,发病率1%;女性多于男性3:1;非吸烟者多于吸烟者4:1;非饮酒或饮酒者多于饮酒临床表现:(1)口腔黏膜病损(对称性、多部位)威肯姆线Wickhamstraie:OLP病损为小丘斑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类似皮肤损害,属角化异常病损多种病损形态交叉、重叠云雾状症状可有可无根据病损部位分:颊、舌、唇、龈、腭不同部位损害特征:舌部:舌前2/3,萎缩为主。
可表现为斑块状,舌缘及舌腹常见糜烂充血。
唇部:网纹为主,可有糜烂。
但不超唇红缘。
牙龈:充血、糜烂多见。
腭部:少见。
不同病损形态好发部位:斑片型(舌)、环状型(唇、磨牙后垫)、网状型()、糜烂型(颊、牙槽嵴)、增殖型、水疱(上皮下疱,壁相对厚)(2)皮肤损害Wickham纹丘疹上可见点或浅的网状白色条纹(3)指甲损害(4)自觉症状:粘膜粗糙感、木涩感、烧灼感、遇辛辣、热等刺激时有疼痛感病理:上皮不全角化或过角化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少数萎缩变薄基底层液化变形基底膜下淋巴细胞带状浸润上皮异常增生?鉴别诊断: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白斑病、口腔红斑病、黏膜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苔藓样反应、多形性红斑、迷脂症治疗原则:1.消除局部刺激因素2.损害程度及有无症状应区别对待(损害局限无症状者,可不用药,仅观察随访;损害局部但有症状者,局部用药为主;损害较严重者,局部用药和全身联合用药)3.控制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4.加强心理疏导5.定期随访,防止癌变治疗药物1.`糖皮质激素及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a)全身用药:泼尼松、羟氯喹……b)局部用药:地塞米松含漱液、曲安奈德软膏……2.免疫增强药:胸腺肽、转移因子治疗方案(2)重度糜烂:急性发作、大面积、久治不愈、或伴有大面积皮肤损害的(3)迁延不愈者:免疫调节剂、物理治疗等(4)顽固抵抗者:了解全身情况,排除肿瘤,定期随访,及时活检,防止癌变二、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发生于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能擦去,也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损害,属于癌前病变,不包括吸烟、局部摩擦等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角化病。
口腔黏膜病--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口腔白斑病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癌前病变临时性诊断:发现白色的黏膜斑块,又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时。
肯定性诊断:去除某些局部因素后,经1~3个月的观察损害仍持续存在。
(一)病因吸烟等理化刺激念珠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全身因素:微量元素、微循环改变、易感的遗传素质、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二)临床表现1.均质型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质地紧密,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
表面呈皱纸状,或出现细小裂纹。
无自觉症状,或有粗涩感。
2.颗粒型(颗粒结节状白斑)颊黏膜口角区多见。
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致黏膜表面不平整,病损间黏膜充血,似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患者可有刺激痛。
本型白斑多数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
3.疣状型损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乳头状或毛刺状突起,触诊微硬。
除位于牙龈或上腭外,基底无明显硬结,损害区粗糙感明显。
4.溃疡型在增厚的白色斑块上,有糜烂或溃疡,可有或无局部刺激因素。
患者通常因溃疡形成而发生疼痛。
(三)诊断临床表现病理检查:上皮增生,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
粒层明显,棘层增厚,上皮钉突增大,结缔组织炎细胞浸润。
脱落细胞检查:早期癌变的脱落细胞。
甲苯胺蓝染色:深蓝色为可疑恶变。
癌前病变类型:非均质型部位:舌缘,舌腹,口底,口角年龄大性别:不吸烟的女性吸烟、白念癌前病变与癌前状态癌前病变:白斑、红斑、红白斑。
癌前状态:口腔扁平苔藓(糜烂、萎缩)、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盘状红斑狼疮、上皮过度角化、先天性角化不良以及梅毒。
(四)鉴别诊断1.白色水肿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于双颊咬合线附近。
呈半透明或乳白色,牵拉时变浅,柔软。
2.迷脂症3.白色角化症长期受机械性刺激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灰白色或浅白色,边界不清,平滑,柔软。
去除刺激因素后病损变轻、逐渐消退。
4.白色海绵状斑痣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除了口腔黏膜外,还可发生在鼻腔、肛门与外阴。
《口腔黏膜病学》学习指南目录第一章黏膜病临床操作 2 第二章溃疡类疾病诊断与治疗措施 5 第三章斑纹类疾病诊断与治疗措施9 第四章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措施14 第五章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措施16 第六章发疱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措施18 第七章性传播疾病诊断与治疗措施21 第八章唇舌疾病诊断与治疗措施24 附录口腔黏膜病常用药物30第一章黏膜病临床操作一、口腔黏膜检查[检查工具]口镜、纱布、棉签、镊子[检查方法]口腔黏膜常规检查需遵循一定的顺序,例如唇红-唇颊黏膜-口底舌腹-舌背舌缘-腭-咽-牙龈。
检查时,动作要轻柔,并随时调节照射灯光,仔细观察各部位黏膜有无异常。
[检查要点]1.唇红:观察色泽,有无肿胀、皲裂、脱屑及痂皮,口角区黏膜有无皲裂和糜烂。
2.唇、颊黏膜:颊白线;腮腺乳头为正常结构。
3.口底及舌腹:观察有无肿胀。
4.舌:注意观察舌的对称性、伸舌有无歪斜或震颤;舌背乳头有无增生或萎缩;舌苔的形态和颜色。
可用纱布包绕舌前份,用手握持并向前轻柔拉出,可较清楚地检查舌背后份和舌侧缘。
5.腭:观察有无隆起、结节。
6.咽:观察有无充血肿胀。
7.牙龈:观察形态、色泽,有无起疱及上皮剥脱。
二、局部封闭临床上将皮质激素混悬液局部注射损害部位,一般每周一次,可促进愈合,减轻疼痛。
[操作方法]1.唇部注射:酒精消毒唇部注射点,注射针筒与唇部形成10度以下夹角,注射针头缓慢刺入唇部,进针深度约1.5cm,回抽无血,缓慢推入药液,边推边退针头,注射完毕后用纱布压迫注射点。
2.口内黏膜注射:用干棉球擦干黏膜注射点(注射点于黏膜溃疡或糜烂边缘的正常黏膜上),碘酊消毒,酒精脱碘。
注射针筒与黏膜形成45度左右夹角,注射针头缓慢刺入黏膜,进针深度约0.5cm,回抽无血,缓慢推入药液,注射完毕后用纱布压迫注射点。
若损害范围较大,可分点注射。
所用的皮质激素混悬液为“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cetateInjection)”,本品主要成分为:醋酸曲安奈德,分子式:C26H33 FO[性状] 为微细颗粒的混悬液,静置后微细颗粒下沉,振摇后成均匀的乳白色混悬液。
《口腔黏膜病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X243115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修课方式:限选教学时数:16学时总学分数:1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口腔黏膜病学是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的学科,它所研究的疾病种类繁多,而且与机体的全身状态之间联系密切,它主要是探讨与口腔疾病有关的内科学原则以及采用药物进行口腔疾病治疗的规律。
2.课程性质:这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型课程。
本课程注重实用知识的讲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临床具体病例诊断与治疗能力的培养,推行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的临床案例教学。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口腔黏膜病学》是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临床课程,是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牙周病学等专业临床知识的基础上开设。
4.课程作用:课程以培养能够阐述口腔黏膜病学的发展史、基本概念及理论;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的病因、病理;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熟悉主要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初步具有口腔黏膜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初步具有诊疗口腔黏膜疾病常用相关技术的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对黏膜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良好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与学院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办学理念。
(3)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学生差异的个体性教育等育人思想和观念。
(4)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参考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标准制订教学实践与评价模式。
口腔粘膜病学:5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NEXTBACK TO INDEX口腔白斑病选择相应内容点击BACK白色海绵状斑痣口腔红斑病口腔扁平苔藓本课小结口腔白色角化病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粘膜下纤维化一,口腔白色角化病 (leukokeratosis)1.病因(机械、化学)2.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3.诊断和鉴别(灼伤、颊白线、白色水肿)4.治疗(去除刺激因素)NEXTBACK二,白色海绵状斑痣 (white sponge nevus)1.病因(遗传性、家族性)2.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皱褶、滤泡状;Odland 小体)3.诊断和鉴别(白斑、扁平苔藓)4.治疗( VitA)NEXTBACK三,口腔白斑病 (oral leukoplakia,OLK)1.定义? 传统定义? 1983年定义? 1996年定义,白色为主,不具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
一些白斑可以转化为癌。
NEXT2.病因? 吸烟? 槟榔? 白念珠菌? 其他,微量元素、微循环、遗传素质,VitANEXT病因恶变出现率危险系数吸烟习惯 77.0 0.93机械刺激 45.0 1.41嗜酒 33.0 2.54梅毒 10.0 4.00流电现象 19.0 6.43白念感染 65.0 4.81无明显原因 3.2 0.76多因素 52.0 1.39NEXT3.临床表现(1) 分类, 均质型非均质型斑块状皱纸状颗粒状疣状溃疡状糜烂状NEXTNEXT(2) 好发部位颊唇舌口角前庭沟腭龈(3) 自觉症状,粗、痛、硬、烂、紧、木、涩NEXT(4) 癌变易感因素? 年龄? 性别? 部位? 类型? 病程? 刺激因子? 症状? 病理背景NEXT4.病理特征? 增生性变化? 上皮异常增生评价标准( WHO 1978年)NEXT轻度:累及上皮层 1/3以下中度:累及 1/3~2/3 重度:累及 2/3以上⑴基底细胞极性消失紊乱⑵基底细胞增生,复层样变⑶核浆比增加⑷钉突滴状增大⑸上皮层次紊乱⑹核分裂象增多及出现异常核分裂象⑺上皮浅 1/2出现有丝分裂⑻细胞异型性⑼核浓染⑽核仁增大⑾细胞间粘聚力减低⑿棘层出现单个或一群细胞角化NEXT? 癌前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 (WHO 1972) 一种比正常组织发生癌的可能性更大的在形态上已有变化的组织。
A1型题
1.以下哪种疾病为癌前病变?
A 口腔扁平苔藓
B 口腔白斑
C 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
D 盘状红斑狼疮
E 慢性唇炎
2.口腔红斑病还有以下名称,除了
A 赤斑
B 红色增殖性病变
C 多形性红斑
D 增殖性红斑
E 奎来特红斑
3.以下哪种情况的白斑患者癌变倾向相对较小
A年龄在60岁以上 B不吸烟的男性患者C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
D白斑位于舌缘、舌腹、口底以及口角区粘膜 E病变时间较长者
4.嚼槟榔与下列哪种疾病关系最为密切?
A 口腔扁平苔藓
B 口腔白斑
C 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
D 口腔红斑
E盘状红斑狼疮
5.以下哪种疾病可伴有皮肤损害?
A 白斑病
B 复发性口疮
C Bednar口疮
D 球菌性口炎
E 扁平苔鲜
6.以下哪种疾病不出现假膜?
A 白斑病
B 疱症性口疮
C 念珠菌性口炎
D 复发性口腔溃疡
E 球菌性口炎
7.可引起口腔黏膜粗涩感的疾病是以下哪种?
A 唇疱疹
B 白斑病
C 白色念珠菌病
D 白塞病
E 天疱疮
8.盘状红斑狼疮在口腔黏膜中的好发部位为以下哪项?
A 颊部
B 舌部
C 上唇
D 下唇
E 上腭
9.以下哪种疾病书家族性疾患?
A盘状红斑狼疮 B 口腔白斑 C 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 D 口腔红斑
E白色海绵状斑痣
10.以下哪种疾病可超出唇红缘?
A 口腔扁平苔藓
B 口腔白斑
C 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
D 盘状红斑狼疮
E 慢性唇炎
11.扁平苔鲜可出现以下哪种表现?
A 眼部损害
B 牙龈增生
C 黏膜苍白
D 疱性损害
E 狼疮细胞
12.扁平苔鲜好发于
A 青壮年男性
B 青壮年女性
C 中年男性
D 中年女性
E 中老年女性
13.以下哪种不是扁平苔藓的临床表现?
A 口腔黏膜环状白纹
B 皮肤多角形紫红色丘疹
C 指甲纵裂
D 外阴溃疡
E外阴网状白纹
14.以下哪项不是扁平苔鲜的临床表现?
A 萎缩
B 水疱
C 糜烂
D 疣状增生
E 条纹或斑块
15.以下关于白斑癌变风险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位于下唇、牙龈等易受摩擦部位的白斑易发生癌变
B 女性,特别是不吸烟的年轻女性患者易发生癌变
C 白斑面积小于200mm2的患者易发生癌变
D 病程越长,癌变风险越低
E 疣状、颗粒状、溃疡或糜烂型及伴有念珠菌感染者癌变风险低
A2 型题
16.患者,女性,65岁,口腔黏膜灼痛,进食辛辣食物尤甚。
检查见双颊黏膜大面积充血糜
烂,舌背对称性白色斑块,局部摄入头萎缩。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 萎缩性舌炎
B 念珠菌性口炎
C 灼口综合症
D 口腔扁平苔鲜
E 以上都不是
17.某男性患者,45岁,舌部白色病损5 年,加重半年。
检查见左侧舌缘舌腹约1~1.2cm2大
小白色均质斑块,下唇正中内侧有条状白纹,该患者吸烟史20年。
临床诊断主要应和以下哪种疾病相鉴别?
A 球菌性口炎
B 扁平苔鲜
C 白色念珠菌病
D 白色海绵状斑痣
E 盘状红斑狼疮
18.某女性患者,47岁,下唇黏膜糜烂疼痛半年。
检查见下唇正中1cm*0.8cm充血糜烂区,
边缘可见灰白色条纹,活检镜下见上皮钉突呈锯齿状,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该患者首先考虑以下哪种疾病?
A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B 慢性唇炎
C 扁平苔鲜
D 白斑
E 光化性唇炎
19.患者,女性,58岁,双侧下肢皮肤可见多处暗红色丘疹,微高出皮肤表面,丘疹表面
可见白色网状条纹,自觉瘙痒,最有可能的诊断为
A 盘状红斑狼疮
B 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C 白塞病
D 扁平苔鲜
E 药疹
20.某男性患者,50岁,口腔黏膜白色斑块4年,最近一个月进食疼痛,检查见左颊黏膜
及舌部白斑块,舌背斑块中心溃疡形成,溃疡边缘粗糙,局部颗粒状增生,质地较硬。
该患者首先考虑以下哪种情况?
A 白斑
B 红斑
C 扁平苔鲜
D 创伤性溃疡
E白斑癌变
A3 型题
某女,45岁,双颊白纹反复破溃疼痛3年余。
检查见双颊黏膜网状白纹,中心不规则充血糜烂,被覆白色假膜,质软,触痛。
(以下3题同干)
21.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以下哪项?
A 口腔扁平苔藓
B 口腔白斑
C 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
D 口腔红斑 E盘状红斑狼疮
22.根据患者的健康情况,医生給予糖皮质激素、氯喹、碳酸氢钠漱口液等治疗,1周后患者
复诊,反映全身皮肤出现瘙痒、皮疹。
请问可能原因是?
A 原有病情加重
B 接触传染性皮肤病
C 误诊
D 患者过于紧张
E 药物不良反应
23.患者在临床积极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若行活检,则以下哪项病理描述不会出现?
A 上皮过度不全角化
B 固有层内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C 基底层液化变性
D 固有层出现胶样小体
E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可见玻璃样血栓
某男,55岁,口腔白色斑块5年,吸烟史三十年,既往体健。
检查见左舌腹,右颊,下前牙唇侧牙龈、上唇黏膜等白色皱褶状斑块,微高出黏膜表面,无触痛。
(以下4题共用题干)
24.该患者可能是诊断为?
A 口腔扁平苔藓
B 口腔白斑
C 口腔白色角化病 D白色海绵状斑痣
E盘状红斑狼疮
25.该患者最可能的病因为以下哪项?
A 感染
B 机械刺激
C 吸烟
D 遗传
E 营养不良
26.拟进行活检,则最佳取材部位是?
A 左舌腹 B右颊 C下前唇侧牙龈 D 上唇黏膜 E 舌背
27.关于病理表现的描述,以下哪项不会出现?
A 上皮过度正角化
B 粒层明显
C 棘层增厚
D 上皮钉突伸长变粗,固有层内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E上皮不全角化
患者,女,45岁,自觉左颊黏膜粗糙感1月,刷牙、进食刺激痛。
检查见双颊黏膜环状白色条纹,左颊黏膜充血。
(以下2题同干)
28.以下哪项可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
A 皮肤Wickham纹
B 外阴溃疡
C 口角炎
D 眼结膜充血 E进食刺激痛
29.以下哪项对明确诊断最为重要?
A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B血清学检查C 脱落细胞涂片 D 病损部位甲苯胺蓝染色 E活检患者,男,39岁,偶尔发现左上牙龈发白3日,无明显自觉症状。
检查见左上第二前磨牙腭侧牙龈1cm*0.5cm大小白色斑块,表面有细小疣状突起。
(以下3题共用题干)
30.以下哪项信息无助于诊断或鉴别诊断?
A 梅毒病史
B 吸烟
C 药物过敏史
D 局部残根冠
E 饮食习惯
31.以下哪种方法对明确诊断最为关键?
A 涂片检查
B 甲苯胺蓝染色
C 抽血化验
D 组织病理检查 E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32.以下哪项是本病的治疗手段之一?
A激素治疗 B 免疫调整 C 心理治疗 D 隔离观察 E 随访观察
患者,男性,23岁,咀嚼槟榔5年。
2年前出现口腔黏膜灼痛感,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更加明显。
检查见,张口度2指,双颊、唇、软腭等黏膜苍白,可触及纤维条索样改变。
(以下4题共用题干)
33.该病例最有可能的诊断为
A 口腔扁平苔藓
B 口腔白斑
C 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
D 盘状红斑狼疮
E 迷脂症
34.以下哪项与该病的关系最为密切?
A咀嚼槟榔习惯 B 营养不良 C 遗传因素 D 细菌感染 E 免疫因素
35.以下哪种病理描述符合对该病例的诊断?
A 胶原纤维变性,上皮萎缩或增生,上皮层内出现细胞空泡变性
B 固有层内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C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可见玻璃样血栓
D上皮不全角化或混合角化,上皮萎缩变薄,乳头层非常接近上皮表面
E 上皮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棘层萎缩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36.以下哪项治疗措施不恰当?
A 戒除咀嚼槟榔习惯
B 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
C 高压氧治疗
D 随访观察,不需处理
E 干扰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