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15
浅谈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针对罹患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儿采取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围手术期间的整体护理手段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方法:抽选我院在一年之间收容诊治的60例患有先天性膈疝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相关科室针对患儿采取围手术期间的整体护理,对手术后患儿的康复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估。
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60例患有先天性膈疝的患儿,手术后有3例患儿抢救无效死亡,5例患儿出现肺部感染,56例患儿存活。
结论:针对罹患先天性膈疝的患儿采取围手术期间的整体护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儿手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并大大减少患儿的死亡几率。
关键词:先天性膈疝;围手术期间;整体护理手段先天性膈疝,会在胎儿尚处于子宫的发育阶段出现,胚胎发育的不正常会造成新生儿的膈肌出现畸形,其中最普遍的膈疝种类是患儿出现的胸腹裂疝,患儿体内的腹腔脏器通过膈肌到胸腔,膈疝出现之后,会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
先天性膈疝的病症死亡几率很高,患儿在病发之后会发生器官压迫以及心悸的病症表现,这会造成患儿出现紫绀体征以及呼吸困难的情况,严重者会使患儿发生肠扭转的情况,大多数患儿会产生呕吐恶心的情况,严重阻碍患儿其他重要器官的成长。
当前医学针对先天性膈疝的应多方式大多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因为先天性膈疝此类病症存在特殊性,因此对围手术期间的护理要求很高。
本次研究选择60例患有先天性膈疝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旨在分析患儿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围手术期间的整体护理手段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抽选我院在一年之内接诊的60例患有先天性膈疝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儿中,包含32例男性患儿以及28例女性患儿,患儿的日龄位于13天到24天之间,患儿日龄的平均数是18.2天,患儿出生时的体重位于2千克到5千克之间,患儿出生体重的平均数是3.5千克,共包含42例足月儿以及18例早产儿。
在60例患有先天性膈疝的患儿当中,24例患儿的膈疝位于左侧,27例患儿的膈疝位于右侧,9例患儿的膈疝两侧均有。
婴儿型先天性膈疝或膈膨升()一、婴儿型先天性膈疝或膈膨升原则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先天性膈疝(ICD-10:Q79.001)或先天性膈膨升旳婴幼儿,呼吸平稳,术前不需特殊呼吸支持旳患儿,行经胸膈疝修补术(ICD-9-CM-3:53.801)、经腹膈疝修补术(ICD-9-CM-3:53.702)、经胸腔镜膈疝修补术和经胸、经腹、胸腔镜膈肌折叠术。
(二)诊断根据。
根据《临床诊断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呼吸道感染或X线片偶尔发现。
2.症状: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
3.体征:可在肺部听到肠鸣音或无特殊体征。
4.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
诊断措施:胸片提供诊断,上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旳选择。
根据《临床诊断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经胸膈疝修补术(ICD-9-CM-3:53.801)、经腹膈疝修补术(ICD-9-CM-3:53.702)、经胸腔镜膈疝修补术或经胸、经腹、胸腔镜膈肌折叠术。
(四)原则住院日。
6-14天。
(五)进入途径原则。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79.001先天性膈疝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步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解决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旳临床途径实行时,可以进入途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旳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上消化道造影。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旳检查项目:胸CT。
(七)避免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护理要点一、定义由于胚胎期膈肌发育不全,当腹压突然升高,腹腔内脏器通过膈肌缺损处进入胸腔,使胸腔容积减少,胸肌呼吸运动减弱,同时影响患儿肺的生长发育,重症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
二、评估/观察要点1评估患儿APger评分、体重、喂养、孕产史。
2.评估呼吸、循环情况,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评估胸廓外观及腹部情况。
三、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吸痰,防止肺部感染。
2.氧气吸入,改善缺氧,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
3.根据病情采取头高脚低位、直立位、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减少腹腔脏器的移位。
4.入院后即禁食,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5.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Sp02,尤其是呼吸频率、节律,听诊双侧呼吸音,观察胸廓起伏、发组部位、程度,有无三凹征。
6.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纠正酸中毒。
7.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预防感染。
(二)术后护理1置患儿于暖箱内。
8.密切观察呼吸、循环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鼻咽部分泌物,给头罩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经常变换体位,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
9.准确记录出入量,了解血清电解质情况,按医嘱定量、定时补液,输血,应用抗生素,严格掌握补液速度。
10禁食,胃肠减压。
肠道功能恢复后停止减压,逐步恢复哺乳。
11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肺发育不良者,胸腔闭式引流时间长应加强护理。
12肺发育不良是膈疝的致死原因,手术后24小时内缺氧可暂时缓解,但随时会出现严重缺氧状况,需要备好气管插管、呼吸机和药物。
(三)出院指导1.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宜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哭闹,避免增加腹压影响呼吸及伤口愈合。
2.指导家长了解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方法,如加强营养,进行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术后护理发表时间:2011-11-18T11:28:26.1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孟启华赵丽凤孙海霞[导读] 并给予头高足低卧位,头偏向一侧。
注意观察有无腹胀及呕吐。
孟启华赵丽凤孙海霞(包钢第三职工医院儿科内蒙古包头 014025)【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376-02 先天性膈疝是胚胎期横膈肌肉部分缺损、闭合不全导致腹腔脏器进入胸腔所致[1]。
是一种严重影响新生儿发育和存活的先天畸形,现将我科2011年5月11日收治一例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儿病例报告如下:1 资料入院时该患儿因生后呼吸急促5小时收住院,患儿母孕40+6周剖宫产,WT2.83kg,羊水少,羊水三度污染,无脐带绕颈,生后1分钟APGAR7分,皮肤青紫,哭声不连续,肌张力低,各扣一分。
生后呼吸困难呻吟青紫吸氧不能缓解,胸片示肺膨胀不全。
CT示左侧膈肌缺如,左肺缺如压缩性不张。
2 手术生后第三天,全麻下行左侧先天性膈疝修补术,行左上腹横切长约4cm逐层开腹显露膈肌,于左侧膈肌后外侧见结肠小肠经此进入腹腔,将进入腹腔的肠管轻柔拉出,包括结肠,全部小肠,胃,脾脏,嵌入胸腔组织还纳后见膈肌后外侧缺损3cm。
7号丝线平行如实褥式缝合修补膈肌裂孔。
检查肠道无畸形,将肠管脾脏还纳入腹缝合切口。
经过手术治疗,12天痊愈出院。
3 护理3.1术前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测:入院后持续头罩吸氧,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经常检查传感器探头是否紧贴皮肤,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观察胸廓起伏,有无三凹征。
唇周、肢端末梢的发绀情况,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2新生儿放在暖箱保暖,保持箱温在28℃~32℃之间,所有操作都在暖箱或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保持体温在36.5℃~36.8℃。
暖箱水槽内加无菌蒸馏水,且每天更换。
婴儿病室保持室温在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