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买糖果教案[优质ppt]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0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熊买糖果》参考范本【活动目标】1、认识5角、1元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2、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3、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给幼儿准备足够数量5角、1元的硬币。
2、小熊、小猴的头饰,糖果若干。
3、布置一个迷你小超市。
【活动过程】一、激趣引题:1、课件(银河超市若干物品)2、小朋友,你们看看银河超市有哪些商品?你想买些什么食品回家?3、你想把食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二、认识硬币:1、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钱:展示5角、1元硬币。
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说说这些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了解这些钱币的特征:金黄色的那个就是5角钱的硬币,硬币中最大的就是1元钱的硬币)教师小结: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硬币2、小朋友们认识这些硬币,森林里的动物们也认识这些硬币,还会用它们来买东西呢!不信,你们看------3、教师讲述故事《小熊买糖果》。
4、表演故事。
(1)小熊买牛奶糖(5角钱)(2)小熊买棒棒糖(1元钱)(3)小熊买巧克力糖(1元5角钱)三、游戏:小猴买糖果1、每人一个小猴头饰和1元5角钱。
教师交代要求:购买的糖果不能超过1元5角钱。
2、幼儿自由组合进超市买糖果。
3、让幼儿说说自己不一样的买法。
4、教师小结。
附故事《小熊买糖果》一天,小熊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小熊到超市里去买糖果,招待客人。
走进超市,来到卖糖果的柜台,看见了自己想买的牛奶糖,就问营业员阿姨:“阿姨,牛奶糖怎么卖呀?”阿姨笑眯眯地说:“牛奶糖五角钱一颗。
”小熊又问:“棒棒糖多少钱一根呀?”“棒棒糖一元钱一根。
”小熊买了牛奶糖和棒棒糖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第二天,小狗来小熊家玩。
小熊拿出牛奶糖和棒棒糖给它吃,小狗不喜欢吃,摇摇头说:“我喜欢吃巧克力糖。
”小熊马上来到超市的糖果柜,问阿姨:“阿姨,巧克力糖怎么卖呀?”阿姨说:“巧克力糖一元五角一颗。
幼儿园大班《小熊买糖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
4. 培养幼儿对糖果的认识,了解糖果的种类和味道。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熊买糖果》的阅读与理解。
2. 糖果的种类和味道的认识。
3. 角色扮演活动:小熊买糖果的情景。
三、教学准备1. 故事书《小熊买糖果》。
2. 糖果样品(真实或仿真糖果)。
3. 角色扮演道具(如小熊、商店老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谈谈他们对糖果的认识和喜好。
2. 阅读故事《小熊买糖果》,引导幼儿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故事情节,提问幼儿关于故事中的问题,如小熊买了什么糖果,他为什么要买糖果等。
4. 展示糖果样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糖果的种类和味道。
5.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参与小熊买糖果的情景。
五、作业与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张关于《小熊买糖果》的故事卡片。
2. 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制作糖果,并与家人分享。
3. 开展糖果分享会,让幼儿带来自己制作的糖果,与其他幼儿一起分享和品尝。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阅读中的参与程度,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 评估幼儿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语言表达、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检查幼儿在糖果认识环节中对糖果种类和味道的认知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或视频:《小熊买糖果》。
2. 糖果实物或图片素材。
3. 角色扮演头饰或道具。
八、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学会分享与帮助。
2. 提高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九、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谈谈他们对糖果的认识和喜好。
2. 故事讲解:通过课件或视频,生动形象地讲述《小熊买糖果》的故事。
3. 互动讨论: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故事讨论,说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糖果认识:展示糖果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糖果的种类和味道。
大班语言活动《小熊买糖果》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情节的有趣。
2. 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 学会分享,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片。
2. 糖果道具。
3. 记录卡、笔。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活动难点:学会分享,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最喜欢的糖果口味。
2. 教师讲述故事《小熊买糖果》,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的有趣之处。
3. 提问环节:引导幼儿思考小熊在买糖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扮演小熊和商店老板,练习故事中的对话。
5. 游戏环节:组织“糖果商店”游戏,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商店老板,进行买卖糖果的活动。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故事,体验分享的乐趣。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糖果商店”,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进行买卖糖果的活动。
3. 作品展示:邀请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糖果,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
2. 评估幼儿在讲述故事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关注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表现,是否能够主动分享并与同伴合作。
七、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讨论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4. 游戏法:通过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
八、教学内容:1. 故事《小熊买糖果》的内容:小熊在买糖果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但他通过与商店老板的对话和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并最终买到了自己喜欢的糖果。
2. 故事情节的讨论:引导幼儿思考小熊在故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以及他的行为是否正确。
幼儿园《小熊买糖果》教案幼儿园《小熊买糖果》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故事的诙谐与幽默,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体验正确记忆的重要性,了解一些有效记忆的方法。
活动准备:小熊形象一个,图片三组。
活动过程:一、出示小熊图片导入1.今天来了一位动物朋友,是谁呀?你觉得这会是一只怎样的小熊?2.这只小熊记性特别不好。
什么是记性不好?3.小熊记性特别不好,还闹出了许多可笑的事情呢,你们想不想来听一听?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1.欣赏故事(第一段)。
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后提问:(1)小熊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它去买什么?(出示图片)(2)小熊担心忘了,所以一路上都在干什么?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熊把要买的东西记成了什么?(出示图片)(3)它是怎样把气球、宝剑带回家的呢?(结合图片、动作理解动词“牵、挎、背”并进行表演)2.欣赏故事(第二段)。
教师讲述第二段故事后,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1)第二次,小熊记住要买的`东西了吗?它怎么又没记住呢?(2)那它买的是什么?这么多东西小熊怎么带回家呀?(结合图片理解动词“夹、顶、抱”并进行表演)(3)妈妈见了大吃一惊,只好再给它一些钱,这次小熊会买对吗?为什么?3.欣赏故事(第三段)。
教师讲述第三段故事后提问:(1)第三次小熊买对了吗?(2)可是最后又发生了什么事?4.完整欣赏故事后,引导幼儿交流:(1)你觉得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特别有趣?(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3)听了小熊的故事,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三、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记忆“故事,了解一些有效记忆的方法1.小熊记性不好,谁来帮帮它,怎样才能记住妈妈的话?2.你们平时有没有因记性不好而惹出一些小麻烦、小笑话呢?3.今天我们听了《小熊买糖果》的故事,你能记住这个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吗?到放学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你想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自己记住故事呢?那就让我们回到教室里再一起来想一想、试一试吧。
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2. 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推测角色的心情和需求。
3. 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糖果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交流分享。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小熊买糖果》2. 糖果道具:各种颜色、形状的糖果3. 购物场景图4. 记录表格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糖果道具,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糖果的特征。
2. 讲述故事: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让幼儿感知购物过程中的礼貌用语和良好行为。
3.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小熊、售货员等),讨论角色在购物过程中的表现和心情。
5. 总结提升: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总结购物过程中的礼貌用语和良好行为。
四、活动延伸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糖果商店”,让幼儿模拟购物,进一步巩固活动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2. 关注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幼儿对礼貌用语和良好购物习惯的掌握程度。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实际表现。
六、教学内容1. 活动主题:大班语言领域活动《小熊买糖果》2. 活动目标:a. 理解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b. 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推测角色的心情和需求。
c. 学会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糖果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交流分享。
3. 教学资源:故事课件《小熊买糖果》,糖果道具,购物场景图,记录表格。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糖果道具,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糖果的特征。
2. 讲述故事: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让幼儿感知购物过程中的礼貌用语和良好行为。
3.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小熊、售货员等),讨论角色在购物过程中的表现和心情。
5. 总结提升: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总结购物过程中的礼貌用语和良好行为。
小熊买糖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小熊买糖果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问题。
2. 学习加减法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 通过故事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小熊买糖果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问题。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减法。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加减法的规律。
五、教学准备:1. 小熊买糖果的故事课件或黑板。
2. 糖果道具,用于模拟故事中的交易。
3.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
教案一、导入:1. 讲述小熊买糖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问题。
2. 展示课件或黑板,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
二、新课讲解:1. 介绍加减法的概念,解释加减法的意义。
2. 通过故事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用。
3. 举例说明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动手计算。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游戏环节:1. 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实践加减法。
2.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用。
2. 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游戏环节,评价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熊买糖果教案》PPT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小熊买糖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熊买糖果的故事情节。
2. 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3. 小组合作完成的糖果买卖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故事情节,理解并运用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小熊买糖果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课件:包含小熊买糖果的故事情节、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等内容。
2. 糖果道具:用于实践活动中的买卖环节。
3. 分组标签: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时标识各小组。
4. 活动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小熊买糖果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小熊买糖果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熊买糖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讲解并示范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掌握相关知识。
5. 小组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模拟小熊买糖果的过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堂互动:1.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内互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小组间互动:各小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