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
- 格式:ppt
- 大小:10.86 MB
- 文档页数:40
操等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提高梅尼埃病整体疗效,有效降低患者的眩晕程度,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廉价,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参考文献[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3):167-172.DOI: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7.03.002.[2]崔鹤,宁梅.耳穴压豆及点按穴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跟痛症[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7):322.[3]欧林飞.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护理效果评价[J].家庭医药,2020,19(1):113-114.[4]尹晓华,高俊娈,陈秀荣.穴位按摩、穴位贴敷联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实验[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6):14-15.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56.007.[5]任亚晴,李菁,王林娥,等.前庭康复训练对梅尼埃病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0,28(2):109-112.DOI:10.16542/ki.issn.1007-4856.2020.02.008.[6]张学红,梁小微,王鸿梅,等.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7,23(3):514-517.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03.054.[7]尤海燕.整体护理干预在梅尼埃病眩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20,44(2):266-268.DOI:10.3969/j.issn.1004-5775.2020.02.054.[8]王崇,王建明,杨威,等.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7):550-552.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6.07.014.[9]凌梅平,崔冰.内耳内淋巴MRI增强诊断膜迷路积水的研究进展[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6):3-6.[10]贾松涛,罗颜,曹忠胜,等.梅尼埃病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8):1203-1205.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9.08.008.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郭云静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214000【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脑积水患者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方法分析57例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术后病房护理。
结果共有9例有术后并发症,分流术后并发症包括:分流管阻塞、感染、分流异常、腹部并发症等。
对并发症患者的经临床处理,严密观察病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平稳度过手术期,颅内高压症状缓解。
平均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疗效满意。
结论对采取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患者采用严密观察病情并加强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279-02脑积水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而导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或)蛛网膜下腔集聚,使脑室扩大、脑实质相应减少成为脑积水[1]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将脑室内积存的脑脊液引导到腹腔吸收,使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得到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脑积水的目的,临床以脑室腹腔分流术首选,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分流管阻塞、感染、继发颅内出血、分流过度或不足、腹部症状等。
[2]现将我科2008年5月-2012年7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57例脑积水患者临床术后观察要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7例,男31例,女26例,年龄18岁-78岁,术前均行CT、MRI检查正是为脑积水。
其中中脑导水管堵塞所致脑积液29例不明原因所致脑积液1例,创伤性因素所致脑积液19例,颅内出血所致脑积液8例。
1.2手术方法57例病例均在手术室全麻下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选用美敦力脑室腹腔分流装置。
将分流管的脑室端置入侧脑室的额角,分流泵置于耳后,腹腔端经胸、腹皮下隧道引至上腹正中剑突下切口入腹腔,腹腔端置入盆腔约30cm手术时间1小时左右。
临床报道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5月第5卷第5期 W orld Health Dige stM edica l Pe ri odica l 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分析■于传宝李刚彭林江姚春明金东卫(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分局中心医院 158300)【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和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29例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人病历资料结果25例患者病历资料完整和准确的随访,发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5/25)。
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主要与医源性因素有关,还与患者身体情况和伴发疾病有关,我们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今后工作中注意预防。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积水;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714.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5-0064-10 引言脑积水的神经外科治疗已有100多年的临床经验,术式也有多种,脑室—腹腔分流术以其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而成为目前临床较常用的方法[1]。
但是文献报道,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达35%左右[2]。
我科于1999年7月至2007年7月,共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5例治疗各种类型脑积水,其中5例发生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25例病人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8—65岁,平均48.1岁。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8例,颅内感染1例,颅内肿瘤6例,颅脑外伤7例,原因不明3例。
1.2 手术方式25例患者均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采用美国产中压分流管,将分流管脑室端置入侧脑室三角部,分流阀置于右侧乳突后上方,腹腔端经耳后、颈、胸、上腹部皮下隧道引至上腹部正中切口,末端送至腹腔右侧髂窝方向,游离端长约30c m 。
2 结果本组在术后2周至2年复查时发现5例有并发症,发生率为20%。
其中分流管梗阻者2例,感染1例,分流不当2例。
3 讨论3.1 分流管梗阻分流管梗阻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4%—58%[3],分流管阻塞可由脑室端、腹腔端、分流阀或整个分流装置阻塞造成[4]。
一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护理体会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法。
术后可能出现以下常见的并发症:
1. 感染:术后伤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伤口红肿、有排脓的情况,并及时处理。
2. 出血:术后患者可能出现颅内或颅外出血,尤其是在手术部位。
出血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和神经状态。
3. 瘘管阻塞:VP分流管可能出现阻塞,导致脑室积水的再次发生。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检查分流管是否通畅。
4. 分流管移位:VP分流管可能会移位,导致不正常的脑室与腹腔的引流,或者阻塞引流通路。
移位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5. 腹腔感染:由于VP分流管通过腹腔引流,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腹腔感染的并发症。
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腹部肿痛、呕吐、发热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观察护理体会包括:
1. 注意术后患者的体征变化,如意识状态、头痛、呕吐等,及时记录并汇报给医生。
2. 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及时处理红肿、排脓等异常情况,减少感染风险。
3.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分流管是否通畅,避免积水再次发生。
4. 做好手术部位的护理,避免分流管移位或感染。
5. 注意术后患者的饮食和排便情况,避免腹腔感染的发生。
总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的观察护理非常重要,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连,肾间质纤维化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两组I gA肾病患者的病理特点(例)注:与对照组比较,8P<0.叭3讨论I gA肾病是1968年由法国病理学家B er ger首先报告的,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
I gA肾病的临床表现极为广泛,可以是单纯血尿,亦可以是肾功能不全,病情轻重不一,预后结果各不相同。
南阳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通过对I 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发现,伴有肾小动脉增厚的I gA肾病(观察49组)临床表现为’肾功能不全较不伴。
肾小动脉增厚的I gA肾病多见,说明肾小球动脉增厚在肾功能不全的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观察组的病理类型表现为膜增殖性。
肾小球肾炎及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说明肾小球动脉增厚参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节段硬化性。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形成。
病理特点显示观察组的肾小球系膜中度增生、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球硬化≥20%、。
肾缺血改变、新月体形成、血管洋葱皮样改变、球囊粘连,肾间质纤维化明显高于对照组;文献报道显示I gA肾病的预后与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小管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o,说明肾小动脉增厚与I gA肾病的预后亦呈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1]陈香美,谢院生.重视延缓I gA肾病进展的基础和临床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20(4):1-3.[2]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134.[3]张燕平,陈香美,庄永泽,等.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 gA肾病中的l临床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2001,49(9):4044.[4]严海东,周希静.局灶节段透明变性及硬化在I gA肾病预后中的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5):26-28.(收稿E t期:2009—10—26)(本文编辑:崔长征)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宗庆华王树凯刘素彬李艳新【摘要】目的探讨脑积水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脑积水的外科治疗经历100年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已经提出的分流方法多达20余种。
脑室腹腔(V P)分流术为目前临床首选的方法〔1〕。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44%〔2〕。
近年来有学者回顾性研究发现V P分流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2年内高达50%〔3〕。
因此,分析总结V P分流术后并发症及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1分流管堵塞分流管堵塞是V P分流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分流管阻塞可由脑室端、腹腔端、分流阀或整个分流装置阻塞造成〔4〕。
其发生率为14%~58%,可发生于分流术后任何时间,因堵管再手术者占二次手术者的82%〔2〕。
术中发现大约有2/3的分流管堵塞发生于脑室端。
1.1脑室端堵塞脑室端分流管梗阻的原因主要有脑组织碎块、血凝块、脉络丛阻塞及脑室端位置不当。
脑室端太短,侧孔并没有完全置入脑室中;或脑室端相对太短,分流后脑室缩小,埋没于脑组织中;脑室端分流管插入过长,易刺入脑室壁,或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被脑室脉络丛包裹而使引流受阻〔5,6〕。
刘志雄等〔7〕认为分流管前端插入的最佳位置为无脉络丛的额角,即Monro孔的前方,这样既可避免与脉络丛黏连发生阻塞,又可避免术后因脑室缩小、分流管嵌入脑实质内造成阻塞。
若分流管置入侧脑室三角区及枕角,因脉络丛包裹而堵塞者占30%,而从额角置入分流管,与脉络丛几乎成直角,接触面积小,不易包裹,分流管置入侧脑室三角区者占术后堵塞率的48.6%,置入侧脑室体部者36.4%,置人额角者占22.7%。
防治或减少脑室端阻塞的关键:①手术时定位要准确,一次性穿刺成功。
减少脑组织损伤产生的碎块,出血引起的阻塞。
②将分流管脑室端置入侧脑室前角,减少脉络丛阻塞。
可在脑室镜的辅助下,将分流管的脑室端准确地放置于侧脑室额角,避免脉络丛包裹而堵塞分流管开口。
有学者对脑室镜下放置及拔出脑室端分流管的研究发现:脑室镜下能清楚地观察到脉络丛及室管膜与脑室端分流管的黏连并能在直视下进行分离,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尽管脑室镜有诸多优点,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V P分流术后,有些患者脑室的典型解剖结构已扭曲变形,解剖标志不易辨认,易造成脑室周围重要结构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