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腹腔分流
- 格式:docx
- 大小:12.47 KB
- 文档页数:4
术后腹部感觉不适,比较多见,要看症状严重否,一般可以观察2周左右。
室腹腔分流术后期确实可能会发生引流管堵塞,感染相对少见。
堵塞的几率相对较大,与引流管放置位置关系很大,一般放在肝膈面或者盆腔,这样堵塞几率小。
具体数值没有,如果放在腹腔不是上述位置,发生率几乎百分之百。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方法之一,手术的方法很多。
就脑室的穿刺点而言,有额角穿刺的;有枕角穿刺的;有侧脑室三角区穿刺的。
就腹部引流管机时言,有将引流管放置到肝上的;有置入盆腔的;有置入输尿管的。
本人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脑室后角穿刺,腹腔管置入到肝上的方法最佳[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具体的方法如下,将参加手术的人员分为二组,一组负责头部的,进行脑室的穿刺,置脑室引流管;一组负责腹部的负责打皮下隧道到颈部。
具体的方法以枕角穿刺、肝上引流为例。
1,定点:取枕骨结节上6CM,距中线3CM的义点为中心,纵行切开头皮长约3CM,用乳突牵开器,拉开切口,就即能有效的止血,又能使手术野清楚。
暴露出外板,钻孔,如有出血用骨蜡止血。
电凝脑膜,在钻孔的中心点十字形切开硬膜,能容下一个穿刺针的大小即可。
将冲洗完的脑室引流管插入配套的针芯,平行于矢状面向眉弓中点的方向刺入,约刺入4-5CM拔出针芯,如有脑脊液流出向后撤出直到脑脊液不再流出为止,然后再向前送入2CM。
将脑室管的转弯器;固定在钻孔的骨缘上,使脑室的引流管拐弯。
可以避免引流管成角而使引流不畅,还可以固定引流管使其不能随意活动。
2,与此同时腹腔组的人员在剑突下正中线上切开长5CM的切口,只切至前鞘,沿皮下用通条向颈部做皮下隧道,最好是把隧道打在深筋膜的表面上。
在锁骨上做一个小的切口,将通条引出,用粗线绑到尖端,将线引到腹部的切口处,将腹腔的上端绑到线上引到颈部的切口处。
3,头部组沿头部切口的上端向外弧开的,使头部的皮瓣呈近似于1/4圆。
在这个1/4的暴露处,放置脑室腹腔引流管的核心部件——调节器,在切口的最外端做隧道至颈部的切口处,将腹腔引流管引到该处,用调节器械连接脑室管与腹腔管,调试引流装置,看是否通畅,如不通畅的话要查找原因,重新置管。
开颅动力系统、电刀
下肢输液、双手包埋身体俩侧
全身麻醉或局麻+静脉全麻
递脑科膜,干纱布1块协助贴膜。
头部切开 递20号刀片于右耳轮上4~5CM 处作一弧
,头皮、皮下、帽状腱膜,双极电
10号刀
颅骨钻孔 在切口中央行颅骨钻孔,递骨钻在皮瓣中
4.脑室内中置管 钻孔后递11号刀切开硬脑膜,选脑皮
插脑室导管,导管4~6CM 一段
分离皮下隧道 腹部导管从头部切口,经顶颞部、耳
次打通。
第1个切口在乳突下方,第2个切口在锁3个切口在右上腹剑突下。
递钝头金属探子分
安装腹腔导管 导管近端与阀门出口相接,远端通过皮
2个。
1)腹腔管置于肝脏膈面:在腹部剑突下,作旁正中切
肠5CM 左右。
将腹腔导管末端放置于肝
10CM ,最好选用末
脑室--腹腔分流术配合流程
端侧壁上有4个裂隙开口的导管,以防止逆流和管腔闭塞,并将导管缝在肝圆韧带上,放置脱落。
导管一旦脱落,离开肝脏膈面,游离于腹腔内,极易被大网膜包裹而阻塞。
(2)腹腔导管置于游离腹腔内:腹部切口可在上腹部或下腹部中线或旁中线,长约3CM,最好避开阑尾切口。
进入腹腔后,证实无腹膜粘连等疾病后,才可将导管末端送至腹腔内,导管末端最好有多个小圆孔开口,尽量远离腹壁切口,液不可以在腹壁切口附近盘曲,一般放入右(或左)侧骼窝内。
游离于腹腔内的导管长度应达20~30CM以上,导管可在腹膜切口上缝合固定,用9*24圆针4号丝线将导管缝扎固定在肝圆韧带。
7.导管固定后,清点用物,逐层关闭腹腔切口及缝合头部切口、颈部切口。
敷料盖切口。
脑室腹腔分流管护理注意事项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保持平卧:术后一定时间内需要保持头部平卧,不能抬高,防止造成颅内压力变化。
同时要防止头部剧烈活动和过度拉伸。
2. 观察引流出脑脊液的颜色:正常脑脊液应是白色清亮型,如果出现异常颜色,说明脑部出现感染,需要尽早进行抗感染药物治疗。
3. 注意营养输入:注意葡萄糖、蛋白质等营养的输入治疗。
4.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对于防止感染非常重要,应经常按压分流管的阀门,保持通畅,防止堵管。
5. 防止逆行感染:在护理过程中要防止逆行感染,如避免大小便等污染腹腔分流管等。
6. 定期检查和调整压力: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应定期检查脑脊液的压力,根据压力调整分流管的通畅度。
7. 长期护理:做好长期护理的准备,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家庭护理等。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怎么护理?近期有朋友向我们咨询,他们家人刚刚接受了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手术非常成功。
但是由于他们不是专业人士,对于术后的护理感到无力,不知道从何下手。
毕竟这是一项大手术,医生说手术成功只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要靠术后的护理。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些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希望能给有同样经历的朋友提供帮助。
卧床护理术后24小时应该平躺,头朝健侧,不要抬高头部,避免头部剧烈活动和颈部过度伸展或弯曲,以免脑脊液引流过度,造成低颅压。
待患者意识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后,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脑脊液引流至腹腔。
术后72小时内让患者绝对卧床为好。
颅内压改变的观察和护理包括因分流管堵塞及颅内出血所致的高颅压和过度分流引起的低颅压。
颅内压力高:脑积水患者由于脑脊液产生速度快过吸收的速度,因而导致脑室系统严重扩张而压迫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升高。
主要表现为持续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走路失稳、智力低下等。
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将脑积液引流到腹腔进行吸收,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患者的症状。
因此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颅内压的情况。
本组有6例患者术后仍头痛恶心呕吐等,说明引流不够通畅。
术后抬高床头15°-30°,定时按压分流泵。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出血常有两个原因,一是术中插管损伤血管导致出血,二是分流术后颅内压降低过快,而引起桥静脉破裂出血。
前者一般在术后6-24小时内出现,患者常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紧急做CT检查,并做好开颅术前准备。
本组病例未发生颅内出血。
脑脊液引流过多过快时,患者出现低颅压,表现为血压正常或偏低、头痛、呕吐。
此时应放低床头让患者平躺,并垫高双下肢,加大输液量和输注胶体液等。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过度引流引起颅内出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脑室腹腔分流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导语:腹腔分流术比较常见的手术方式是脑室-腹腔分流术,通过这种手术可以治疗的疾病比较多,比如说可以针对交通性脑积水进行治疗,还可以针对正
腹腔分流术比较常见的手术方式是脑室-腹腔分流术,通过这种手术可以治疗的疾病比较多,比如说可以针对交通性脑积水进行治疗,还可以针对正常压力下的脑部积水进行治疗。
另外某些发生在颅后窝的占位性病变导致他脑部积水现象也可以采用这种手术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某些肿瘤疾病在经过手术切除后出现当脑部积水现象也可以选择脑室腹腔分流术作为治疗手段。
虽然说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疾病效果比较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这种手术,一般来说,此种手术有一些禁忌症。
如果是脑室内出血未吸收,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升高,颅内感染未控制,腹膜炎反复发作以及早产儿则不可以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操作之前必须有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说手术前常规检查。
头颅CT和MRI,了解脑室扩大程度。
CT显示脑室周围低密度区,MRI的T2加权像显示脑室周围高信号区以及额角圆钝。
另外在脑室腹腔分流术操作之前还有可能需要进行一天左右到抗生素治疗。
这种手术过后2到3天左右的时间病人最好是选择平卧休息,并且手术过后也要积极使用抗生素,主要的作用是避免术后感染。
手术后还应当定期做复查,如果手术后出现的脑室内出血现象,或者是出现了腹腔脏器损害,则需要积极进行治疗处理。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详细过程概述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脑积水等病症。
该手术通过植入脑室腹腔分流系统,将脑脊液引流至腹腔,从而缓解脑压增高和脑积水导致的症状。
手术准备在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步骤:1. 术前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神经系统评估以及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手术方案和评估风险。
2.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空腹,并按医嘱停止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
3. 麻醉准备: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期间的无痛和安全。
手术过程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详细过程如下:1. 切皮和暴露:医生会在头部进行局部消毒,并进行局麻或全麻。
然后在头皮上划出手术切口,并将头皮剥离,以暴露出颅骨。
2. 颅骨钻孔:医生会使用电钻在合适的位置上钻孔,以便将脑室腹腔分流导管植入脑室。
3. 导管植入:通过钻孔的入口,医生将脑室腹腔分流导管插入脑室内。
导管一端连接着脑室,另一端延伸至颅骨外部,以便后续的分流操作。
4. 皮下隧道制备:医生将导管穿过皮下组织,创造一个通道,使导管能够顺利延伸至腹腔。
5. 导管置入腹腔:医生通过腹腔切口将导管插入腹腔内,确保导管的正确定位和通畅。
6. 固定和连接:医生会在颅骨上钻入一个小孔,通过该孔将导管固定在头骨上。
导管与脑室腹腔分流系统的连接部分会被放在头骨外侧,以便进行后续的调节和管理。
7. 手术结束和伤口处理:在确认整个脑室腹腔分流系统正常工作后,医生会对伤口进行缝合、止血和敷料处理。
手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和观察,以确保手术效果和预防并发症。
以下是常见的手术后护理措施:1. 头部固定:为防止导管移位,患者需要使用头部固定器,并遵守医生和护士的头位保持指示。
2. 导管调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调节脑室腹腔分流系统的引流量和压力。
3. 创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干燥和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创口愈合情况。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步骤1. 什么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手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别被这个名字吓着,听起来像是外星人发明的东西,但其实是为了帮助那些脑内积水的病友们,解决他们的烦恼。
想象一下,脑子里积水就像水管堵了,水越积越多,最后要是没处理好,麻烦可大了!这手术就像是给水管开了个口子,让多余的水可以顺利排出。
2. 手术前的准备2.1 术前检查在手术前,医生会给你安排一系列检查,就像过关斩将,确保一切都在正常范围内。
比如说,CT或者MRI这类扫描,就好比给你的脑袋做个“体检”,看看水到底积得有多厉害。
哦,对了,记得跟医生说清楚你的病史,像过去的病痛啊、过敏史啊,这样医生才能做出最合适的方案。
2.2 心理准备再说说心理准备。
手术前肯定会有点紧张,那是正常的。
别担心,医生和护士会像你的小助手,给你讲解手术的每一步,让你心里有底。
记得深呼吸,放松心情,心态放轻松点儿,就像去参加一个小派对,虽然是个有点严肃的派对,但总归要轻松面对嘛!3. 手术步骤3.1 开刀与引流接下来,手术正式开始!医生会在你的头皮上打个小洞,就像在做一个微型的“开锁”,打开你脑袋里的水库。
然后,医生会小心翼翼地把一根软管插入侧脑室,像是在给你的脑袋安装一个“水泵”,让积水可以流到腹腔里去。
哎呀,这个过程有点儿让人紧张,不过放心,麻醉药早就把你搞定了,你什么也感觉不到。
等你醒来,可能就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身边是关心你的家人和护士,真是温暖的场景。
3.2 手术后的恢复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密切观察你的情况,确保水流畅,身体没啥问题。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儿晕乎乎的,但这是正常的。
要多喝水,保持水分,就像给你的身体加油一样。
记得多休息,不要一下子就想蹦跶起来,慢慢来,毕竟身体刚经历了一场“水战”。
在恢复期间,医生会给你开一些药物,帮助你消炎、止痛,保证你恢复得又快又好。
还要定期去医院复查,看看水流得如何,别让积水再来“捣乱”。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效果脑室脑净化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法,通过在脑室与腹腔之间建立通道,使脑脊液能够流动到腹腔中,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该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脑积水患者的治疗,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够有效地缓解脑积水带来的各种症状。
脑积水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而腹腔分流术能够使脑脊液流出体外,从而减轻颅内压力,缓解这些症状。
研究表明,经过腹腔分流术治疗的脑积水患者头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的比例高达90%以上,呕吐症状得到缓解的比例高达80%以上,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延长脑积水患者的生存期。
脑积水是一种严重的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力,减少脑脊液在脑室内的积聚,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腹腔分流术治疗的脑积水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可以达到5年以上。
此外,脑室—腹腔分流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
该手术可以通过微创技术进行,只需在脑室与腹腔之间建立通道,并植入分流管,手术创伤较小,恢复快。
同时,该手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没有明显的风险。
因此,脑室—腹腔分流术成为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方法之一。
总之,脑室—腹腔分流术作为治疗脑积水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它能够缓解脑积水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
因此,在选择治疗脑积水的方法时,可以考虑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护理要点脑室腹腔分流术(CSF)是一种处理严重的水痘性脑病、脊髓病变、脑膜瘤和头外伤的一种行动治疗,旨在减轻临床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以防止残疾的发展。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护理的要点有:一、护士需熟悉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护理措施1.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的体征变化,特别是脑室压、心跳、呼吸、血压和呼吸状况等指标,及时发现和调节。
2.定期为患者进行必要的药物、抗感染和抗痉挛治疗。
3.定期监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梗阻情况,并分析原因,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对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和护理,控制体重,加强运动训练,促进血液流动,改善血液循环,防止水肿。
二、护士应注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护理士应用心理学方法协助患者心理调适,护士应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宣传护理知识,建立正确的认识,消除对术后护理的恐惧,减轻心理负担。
2.安慰和支持患者,社会支持包括家庭、朋友和关系充足的社会支持。
3.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补充营养。
4.护士应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护理问题,避免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三、家庭成员应尊重护士的护理,配合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1.家庭成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具,防止感染的接触传播。
2.家庭应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护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3.家庭应尊重护士的护理,确保护士的安全,在护理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支持。
4.家庭应定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和物资,以保证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护理需求。
五、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护理还应内容1.加强教育:护士应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正确健康识,包括护理方法、抗感染、抗炎、预防细菌感染等。
2.安抚心情:及时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进病情的康复。
3.禁忌措施:非必要的药物禁忌、体位改变及活动禁忌,以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4.预防合并症: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本文仅介绍了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护理要点,护士、家庭成员都应在护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适应症】几乎所有类型的脑积水都可以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它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分流方式。
【禁忌症】1.颅内、腹腔内、手术野感染。
2.妊娠。
3.腹水。
4.脑脊液蛋白过高(>150mg/dL)。
5.脑室内新鲜出血。
【操作方法及程序】1.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术野较宽阔,消毒及无菌操作需特别关注。
2. 头皮切口的选择经右侧额角穿刺置管是目前较为推崇的方法。
另有学者习惯于经侧脑室三角区置管;但应注意,置管深度应超过脉络丛、尽量伸展至额角,减少脉络丛包裹的可能。
对于置管困难者,可于神经导航(neuronavigation)引导下,精确放置。
3. 分离皮下隧道以专用导条,熟练者可一次性打通脑室穿刺点至腹部切口的皮下隧道。
保证导条走行于皮下脂肪层,避开重要的腺体,避免损伤颈部血管。
4. 脑室穿刺置管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反复印证穿刺点和穿刺方向,预判置管深度并标记。
穿刺过程中,避免损伤皮层和皮质下血管。
置管成功后,避免脑脊液快速流失。
5. 连接分流装置、放置腹腔端导管顺序连接分流系统,确保固定性结扎牢靠,验证分流系统通畅。
腹腔端的导管可放置于肝脏膈面,固定于肝圆韧带。
也可以放置于盆腔内,管道预留约50厘米。
腹腔端管道末端“针刺打孔”的方法,并不能降低腹腔端梗阻发生的概率。
【注意事项】1. 穿刺并发症穿刺道出血,甚至形成脑内血肿,而需二次手术清除。
穿刺成功后,快速引流高压的脑脊液,也是形成急性硬膜下出血、脑室内甚至是硬膜外血肿的原因。
2. 分流管梗阻梗阻可以发生于脑室内和/或腹腔端。
脑室内梗阻的原因最常见的是脉络丛的包裹,裂隙脑室综合征(slit ventricle syndrome)发生时,顺应性降低、向内塌陷的脑室壁,也可以阻塞脑室端。
腹腔端梗阻,大网膜或炎性包裹的可能性最大,甚至形成假性囊肿。
3. 感染分流管相关感染的研究显示,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属。
一旦术后怀疑感染,应立即采集标本、尽快明确病原学,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强力药物控制感染。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把一组带单向阀门的分流装置置入体内,将脑脊液从脑室分流到腹腔中吸收,简称V-P分流术,是现在最常用的分流手术。
适应症:
1. 交通性脑积水。
2 •先天性脑积水。
3. 正常压力脑积水(NPH )。
4•颅后窝占位引起脑积水,肿瘤切除后脑积水未解除。
5•重置分流管。
禁忌症
1. 脑室内出血未吸收,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升高。
2. 颅内感染未控制。
3•腹膜炎反复发作。
4•早产儿。
术前准备:
1•手术前常规检查。
2. 头颅CT和
MRI, 了解脑室扩大程度。
CT显示脑室周围低密度区,MRI的T2加权像显示脑室周围高信号区;额角圆钝。
3•如果有脑室出血或感染,需要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
4•如果有脑室外引流,建议手术前6~12h夹闭引流管,便于放置分流管。
5•手术前1d给予广谱抗生素。
6•分流管的选择。
根据用途不同,分流管的品种很多,主要的有:①抗虹吸装置:
防止病人直立时发生虹吸。
②肿瘤过滤器:用于防止肿瘤经脑脊液转移至腹腔或血管种植。
③可在体外调控瓣的压力,调节脑脊液排出速度分流管。
根据病人颅内压的具体情况选择高、
中和低压管。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通常使用中压管,以减少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率。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切皮前30min静脉给予广
谱抗生素。
2. 病人仰卧,
右肩下垫垫枕,头转向左侧(通常选择右侧脑室穿刺) 90°。
3. 穿刺部位
(1)枕部钻孔:中线旁3~4cm枕外隆突上方6~7cm(如枕外隆突的定位不准确可导致置管位置不理想)。
(2 )额部钻孔:穿刺点位于中线旁2~3cm,约为眼球前视时瞳孔中心线处,冠状
缝前1cm。
(3)后顶部钻孔:置管入三角区,耳郭上 2.5~3cm、后方2.5~3cm。
4•选好穿刺孔,头部做直口或小马蹄形切口。
颅骨钻孔,颅骨孔的直径根据分流
管的贮液器体积而定。
5•穿刺通路和脑室内置管。
切开硬脑膜,选择无血管区作为穿刺点。
(1)枕部钻孔:对没有巨颅症的病人,成人刺入长度通常为10~11cm,儿童脑积
水刺入长度通常为10cm。
分流管头端位于额角、室间孔前2~3cm为佳。
用带金属导芯的脑室导管穿刺,穿刺进针方向先指向脑室前额中央,眉间上2cm。
带导芯脑针刺入5~6cm后,拔出金属导芯,有脑脊液流出,证实导管确在脑室内,再继续送入剩余的长度。
应防止脑室导管进入脉络丛丰富的颞角,避免分流管头端放在室间孔后部脉络丛附
近,增加分流管堵塞的风险。
用神经内镜辅助可以精确地置管。
剪取适当长度的脑室端导管,接在贮液器的接头上,确实结扎固定。
把贮液器座放入颅骨钻孔内,并用不吸收线与骨膜缝合固定。
再将阀门近端接在贮液器出口的导管接头上。
注意阀门上下方不能颠倒,阀门小泵室上所标定的箭头方向指示脑脊液分流方向。
此时可暂时阻断导管,不致使脑脊液流失过多,但不能损坏导管、阀门。
(2 )额部通路:将分流管垂直刺入脑表面。
大约在冠状平面内指向同侧内眦,在
前后方向上指向外耳道。
刺入深度:带针芯刺入,直到脑脊液流出(深度应v 7cm),脑室明显扩大,深度
3~4cm。
注意:如果进针过深(》8cm)才达到脑脊液,针尖很可能进到了蛛网膜池(如桥前
池),需要避免。
6•分离皮下隧道。
腹腔导管从头部切口经耳后、颈部、胸部到达上腹部。
皮下隧道较长,如穿通困难可分2~3次打通。
第1个切口在乳突下方,第2个切口在锁骨下,第 3 个切口在右上腹剑突下。
用钝头金属导子,分段通过皮下深层分离,制成一条皮下隧道。
7•安装腹腔导管。
导管近端与阀门出口相接,远端通过皮下隧道进入右上腹部切
口。
导管在颈部最好有一弧形弯曲,以保证颈部活动时伸展。
8•腹腔导管末端放置
(1 )腹腔导管置于肝脏膈面。
在腹部剑突下,做旁正中切口或正中切口,长5cm 左右。
按层切开腹壁、腹膜后组织,暴露肝脏左叶,将腹腔导管末端放置于肝脏膈面之上,目前较少采用。
导管在腹腔内长度约10cm,最好选用末端侧壁有裂隙口的导管,以减少管腔闭塞
的机会。
将导管缝在肝圆韧带上,防止脱落。
导管一旦脱落,离开肝脏膈面,游离在腹腔内,
极易被大网膜包裹而阻塞。
(2)腹腔导管置于游离腹腔内。
腹部切口可在上腹部或下腹部中线或旁中线,长约3cm,最好避开阑尾炎手术切口。
进入腹腔后,将导管末端送至腹腔内,导管末端最好有多个小圆孔开口,尽量远离腹壁切口,也不可在腹膜切口附近盘曲,一般放入右(或左)侧髂窝内。
腹腔内的导管游离长度一般为30~40cm=
患儿的腹腔内导管至少要30cm长,以保证成长的需要(腹腔导管总长度为120cm)。
用腹腔镜把导管末端放入小网膜囊内,可以减少管端被大网膜堵塞和避免穿破肠管
等危险。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3d,嘱病人平卧(防止过度引流和可能出现的硬脑膜下血肿)。
女口果腹腔端是新管或刚进行过调整,应在出现肠鸣音后再进食(通常至少24h )。
2•选择既敏感又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广谱抗生素,于术前30min足量静脉注入,以
便术中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手术后继续应用同种抗生素1~2周,可以减低手术后感染。
3•重度脑积水手术后几天内逐步让病人坐起,开始动作要慢,以防颅压突然低,病人不适应。
4. 指导病人如何按压分流阀(时间间隔、如何用力和每次按压次数)。
向病人及其家属告知,一旦发生分流管功能异常或感染的临床表现,随时就诊。
5•尽可能使用一体的分流管。
固定阀门装置要用不可吸收线固定在骨膜上。
6•手术后复查头颅CT (或X线头颅正侧位片)和胸、腹部X线片,了解分流管脑
室端和腹腔端的位置,便于必要时调整分流管及随访时比较。
7. 定期复查,包括检查儿童病人分流管远端的长度。
手术后并发症:
1. 分流管脑室端穿刺迷路(过深或方向错误)。
2. 脑室内出血。
3•损伤腹腔脏器。
4. 气胸。
5. 分流系统阻塞或过度引流。
6•分流手术后感染可分为两类,即外周感染及内部感染。
外周感染是指发生在分
流系统腔外,分流管所通过的组织间隙感染,极少波及到脑脊液(CSF系统,局限性好。
内部感染是指分流系统的阀、管、贮液囊等管腔内发生感染,可导致化脓性脑室炎或腹膜炎。
一旦发生感染,须拔除分流管。
7. 分流管的通道表面皮肤破溃坏死,尤其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的病人。
8. 癫痫。
额部穿刺后癫痫发生率较顶枕部穿刺高。
脑室穿刺时最好一次成功,尽量减少反复穿刺脑室,降低术后感染,可以减少癫痫的产生。
9•腹腔并发症。
分流管移行入肠腔。
分流管远端引起腹腔囊肿(或假性囊肿)。
因肠粘连引起肠梗阻、腹腔脑脊液囊肿、腹水,以及肠扭转和肠绞窄。
分流管端移动,可引起腹股沟疝、鞘膜积液、内脏穿孔(肠穿孔、膀胱穿孔),或穿过膈肌。
10.脑肿瘤的颅外转移。
颅内肿瘤合并脑积水的病人,分流手术后可能发生肿瘤腹
腔种植转移,最常见脑肿瘤是髓母细胞瘤,其次为松果体生殖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也可引起恶性胶质瘤、脑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
梗阻性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的脑脊液循环通路在第
四脑室以上受阻,使脑脊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或小脑延髓池)的通路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现象。
其特征是脑脊液过多的积聚,导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可伴随继发性脑实质萎缩。
交通性脑积水:第四脑室中间孔或侧孔为先天性纤维网、纤维带或囊肿所闭塞;枕大
池被先天性脑脊膜膨出、小脑异位或脑膜感染粘连所阻塞,以及颅后窝中线肿瘤可造成程度不同的脑积水。
先天性脑积水是由于脑组织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形成脑积水的原因可能是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之间失去平衡,即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
此外,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也是引起先天性脑积水的重要原因。
先天性脑积水的主要特征是头围呈进行性增大。
头围多在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开始增大,也有出生时就明显大于正常。
头围增大以后,脸部相对较小,额部向前突出,头皮绷紧变薄,两眼球转动或斜视或震颤,囟门(包括前囟、后囟)开大,颅骨骨缝分离。
病情严重者可有频繁呕吐、烦躁不安和进食不佳。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
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