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组织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51
1.铁路行车组织(organization of train operation)铁路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设备合理组织列车运行以实现旅客和货物运输过程的生产计划与组织工作。
它的主内容包括:车站技术作业组织、车流组织、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铁路运输工作技术计划和调度工作等。
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Regulations Governing Railway Technical Operation)《技规》是铁路进行技术管理和从事运输生产的基本法规。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铁路技术设备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行车组织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和作业程序、信号显示的要求和方法以及铁路运输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3.铁路行车组织规则(简称《行规》Rules Governing Organization of Train Operation;operating rules)《行规》是铁路局根据《技规》中行车组织篇规定的原则,结合铁路局管内技术设备的具体条件所制定的一种行车组织的补充规则,作为《技规》的补充。
4.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简称《站细》Detailed Instructions Governing Train Operation at Station;technologic instructions of station) 《站细》是根据《技规》和《行规》的有关规定,结合车站技术设备和作业等具体条件所制定的车站技术管理和作业组织的基本技术文件。
5.列车(train)按照规定条件把车辆编挂成的车列,并挂有机车及规定的列车标志时,称为列车。
单机、动车及重型轨道车虽未具备列车条件,当指定有列车车次时亦按列车办理。
6.车组(wagon group)若干车辆连挂在一起,称为车组。
7.车列(train stock;train set)若干车组连挂在一起,称为车列,前部挂有机车,后部挂有尾部标识。
铁路行车组织概述铁路运输过程像一架庞大的联动机,它点多、线长、跨越省区、贯通全国;铁路运输生产任务,要由许多部门、许多工种联合行动,共同完成。
它具有高度集中、半军事性、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和协同动作的特点。
铁路运输的这些特点要求行车组织工作必须做到:1.坚持安全生产的方针,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旅客、货物和行车安全。
2.贯彻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全国铁路在铁道部领导下,设铁路局、铁路分局和站(段)。
铁路局之间的行车工作由铁道部统一指挥;分局之间由铁路局统一指挥;分局管内各区段由分局统一指挥;每一个调度区段的行车工作,由值班的列车调度员一人指挥。
3.发扬社会主义协作精神,与运输有关的行车、客运、货运、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动作。
4.采用先进技术,改进行车组织工作,组织均衡运输,不断提高运输效率,挖掘运输潜力,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铁路运输生产任务。
(一)行车时刻标准为贯彻行车组织工作的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全国行车时刻标准必须统一。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方向横跨经度63度,每15度为一个时区,共跨及5个时区,东西两端地区差4个多小时。
为统一全国铁路行车时刻,规定以北京时间作为全国行车标准时间。
行车工作规定从0点计算起,即0点至24点为一个计算日;铁路的各项统计指标,从18点至次日18点为一个计算日。
为保证铁路行车时刻的准确性,铁路行车房舍和办理行车工作的有关人员均应备有钟表。
钟表时刻应与分局调度所的时钟校对。
(二)列车运行方向列车运行原则上以开往北京方向为上行,全国各线的列车运行方向,以铁道部的规定为准。
但枢纽地区的列车运行方向由铁路局规定。
列车须按有关规定编定车次。
上行列车编为双数,下行列车编为单数。
在个别区间,使用直通车次时,可与规定方向不符。
我国铁路实行左侧行车制,故固定信号机、机车司机驾驶位置,均设在左侧。
在双线区段,列车规定在左侧正线上运行,称为正方向运行,反之,称反方向运行。
铁路行车组织概述一、基本要求1.行车工作的原则铁路行车组织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坚持高度集中、统一领导的原则,发扬社会主义协作精神,运输、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部门要主动配合,紧密联系,协同动作,组织均衡生产,不断提高效率,挖掘运输潜力,完成和超额完成铁路运输任务。
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局与局间由铁道部,分局与分局间由铁路局,分局(未设分局的为局,下同)管内各区段问由分局,一个调度区段内由本区段列车调度员统一指挥。
车站由车站值班员,线路所由线路所值班员统一指挥。
凡划分车场的车站,车站间接发列车进路互有关联的行车事项,由指定的车站值班员统一指挥。
列车和单机由司机负责指挥,有运转车长的列车由运转车长负责指挥。
列车或单机在车站时,所有乘务人员应按车站值班员的指挥进行工作。
在调度集中设备的区段内,有关行车工作由该区段列车调度员直接指挥,但转为车站控制时,由车站值班员指挥。
2.全国铁路行车时刻全国铁路的行车时刻,均以北京时间为标准,从零时起计算,实行24小时制。
铁路行车房舍内和办理行车工作的有关人员应备有钟表。
钟表的时刻与分局调度所的时钟校对。
时钟的安置、钟表的检查及修理,由电务部门负责。
3.列车等级及运行方向列车按运输性质的分类和等级顺序如下:(1)旅客列车: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含普通旅客快车和普通旅客慢车);(2)混合列车(包括货物列车中编挂乘坐旅客车辆lO辆及其以上);(3)行包快运专列;(4)军用列车;(5)货物列车:“五定”班列、快运货物列车以及直达、直通、区段、摘挂、超限、重载、机械冷藏、自备车和小运转列车;(6)路用列车。
开往事故现场救援、抢修、抢救的列车,应优先办理。
特殊指定的列车的等级,应在指定时确定。
列车运行,原则上以开往北京方向为上行。
全国各线的列车运行方向,以铁道部的规定为准,但枢纽地区的列车运行方向,由铁路局规定。
列车须按有关规定编定车次。
---------------------------------------------------------------最新资料推荐------------------------------------------------------《行车组织》第一章概述第一章概述铁路行车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合理使用铁路运输设备,安全、迅速、及时、准确地运输旅客和货物。
它包括调车工作、接发列车工作和调度指挥工作三个方面。
第一节行车技术管理规章体系一、行车规章作用和意义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
铁路拥有大量的技术设备和人员。
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点和岗位上,共同为完成运输任务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因此,铁路各部门,尤其是铁路行车部门必须有严密的组织和分工,才能使运输生产安全、准确、迅速、协调地进行;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的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使每一个工种、每一个职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完成运输生产任务。
高度集中、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和协同动作,是铁路畅通无阻、四通八达、安全正点、当好先行的保证,也是铁路企业的特点。
铁路运输效率高、速度快、连续性强,它要求铁路各部门、各单位、各工种的工作必须高度准确。
铁路行车工作一旦组织不严、配合不当,某个环节或个人在1 / 18工作中违反规章制度、疏忽或失职,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铁路是一个大联动机,一个部门或工种的工作发生事故,必然影响到其他部门,打乱运行秩序或中断运输,后果严重。
铁路是物质生产部门,又是社会服务部门,发生事故必然造成人民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
为此,必须加强铁路的技术管理,制定严密、科学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部门、各生产环节紧密配合、准确工作、质量良好地完成运输任务。
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生产操作、学习和生产等方面的各种法规、章程、规范、细则和制度的总称。
行车组织课设一、行车组织概述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和有序。
行车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安排列车运行计划,确保列车安全、准时、快速地到达目的地,满足旅客和货物的运输需求。
二、车站与线路布局车站与线路布局是行车组织的重要基础。
在车站布局方面,应考虑车站的性质、规模、位置等因素,以满足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需求。
在线路布局方面,应考虑线路的技术标准、通过能力、运输性质等因素,以确保列车能够安全、快速地运行。
三、列车运行图编制列车运行图是行车组织的核心,它规定了列车的始发站、终到站、运行时间、停靠站等要素。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应考虑运输需求、线路通过能力、车站作业能力等因素,以提高列车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四、车站行车作业车站行车作业是行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列车的到达、出发、解体、编组等作业。
车站行车作业应严格执行作业计划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列车能够安全、准时地完成各项作业。
五、区间行车作业区间行车作业是指列车在区间内的运行和作业。
区间行车作业应严格执行列车运行图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列车能够安全、准时地完成各项作业。
同时,还应考虑列车的速度控制、信号显示等因素,以确保列车能够正常运行。
六、特殊情况下的行车组织特殊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是指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情况下进行的行车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确保列车能够安全、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七、设备与技术管理设备与技术管理是行车组织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对设备的技术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应加强对技术的研发和管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行车组织的效率和安全性。
八、安全管理及措施安全管理是行车组织的首要任务。
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行车组织和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还应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概述
首先,列车调度是行车组织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精确的列车调度,可以保证不同列车之间在不同线路上的行驶互不干扰,进而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
列车调度需要考虑到不同线路的运行容量、车辆的载客量、车站的运营时刻表等因素,制定出最优化的行车计划。
其次,信号系统也是行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号系统通过安装信号灯、标志等设施,对列车进行指示和控制,确保列车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则和顺序行驶。
信号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线路上列车的数量和速度,以及车站的站距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和调整,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此外,行车组织还需要考虑车辆的优先级。
一般来说,快速线路的列车优先级较高,可以在交叉口或支线上优先通过,以保证高速线路的运行效率。
而在分段较长的轨道交通系统中,可能存在不同线路上列车的优先级不同的情况,需要对不同线路的行车优先级进行科学的划分和调整。
最后,行车组织还需要控制车辆之间的行车间隔。
合理的行车间隔可以确保列车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发生追尾等事故。
行车间隔的控制需要考虑到列车的速度、停站时间、运行线路的复杂性等多个因素,以确保列车之间的行车间隔既安全又有效。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目标是保证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科学合理地调度和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资源,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居民的出行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概述首先,行车秩序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基础。
包括对列车间的运行距离、速度、站点停留时间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行车秩序的良好组织,可以提高列车运力和运行效率,减少拥堵现象的发生。
其次,调度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核心。
通过对列车的运行状态、乘客流量、设备运行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以及根据既定的调度方案进行车次的合理安排和优化调整。
调度管理能够保证列车按时运行,有效避免拥堵和延误情况的发生。
另外,安全保障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重要内容。
包括列车运行安全、乘客安全和设备安全三个方面。
列车运行安全需要确保列车的平稳运行,防止碰撞和脱轨等事故的发生。
乘客安全需要确保车站通道、车门、紧急疏散通道等设施的完好和顺畅,以及加强对安全疏散、防火和医疗救助等应急措施的培训和演练。
设备安全需要做好设备巡检和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建立行车指挥中心和现场监控中心,实现对列车运行和设备状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通过应用智能调度系统,提高列车调度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通过建设智能安防系统,实现对车站和列车的全面监控和警示,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安全和高效的重要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行车秩序、精细化的调度管理、全面的安全保障和人性化的服务措施,可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顺畅,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概述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对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行车组织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进行概述,包括行车控制系统、列车调度和行车规则等方面的内容。
行车控制系统行车控制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中的核心部分。
它通过控制信号灯、道岔和列车的行驶速度等方式,确保列车按照预定的路线和时间安全地运行。
信号灯信号灯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控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不同的颜色信号来指示列车的行进状态,如红灯表示停车,绿灯表示行驶。
信号灯的设置需要根据站点、信号区段和列车运行速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以保证列车在不同区段之间的安全距离。
道岔道岔是城市轨道交通中用于调整列车行驶方向的装置。
它通过切换不同的轨道位置将列车引导进入不同的轨道线路。
道岔的操作需要根据列车行驶线路和站点需求来调整,以确保列车顺利地换线。
列车行驶速度控制列车行驶速度控制是行车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它通过控制列车的牵引力和制动力来调整列车的运行速度,以适应不同区段的路况和列车密度。
同时,列车行驶速度还需要考虑到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和列车的能耗情况。
列车调度列车调度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它通过合理安排列车的发车间隔和运行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发车间隔发车间隔是指两班列车之间的时间间隔。
合理的发车间隔可以保证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稳定性,避免拥堵和延误现象的发生。
发车间隔的设置需要考虑到列车运行线路的容量和需求,通过合理的间隔时间来保证乘客的顺利出行。
运行图运行图是列车调度的核心内容,它规定了列车的发车时间、路线和停车站等信息。
运行图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典型客流分布、节假日和高峰时段的特殊需求等因素,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乘客出行需求。
行车规则行车规则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中的基本原则,目的是确保列车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概述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是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列车的运行进行有效管控和协调的一系列组织和措施。
它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管理环节,从而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安全、高效和稳定。
本文将从组织管理体系、行车准则和信号设备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进行概述。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体系包括行车调度管理、行车组织机构、行车指挥系统和相关人员的职责等。
行车调度管理是指对列车运行任务进行合理调度和安排,确保运输需求得到满足。
行车组织机构是指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科学合理的行车组织机构体系,包括调度部门、运营监控中心、车辆段、信号中心等,以确保各个环节的协调和有效运行。
行车指挥系统是指通过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行车指挥系统,确保各车站、车辆段、信号设备等的协同作业。
相关人员的职责是指明确行车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责,以确保行车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其次,行车准则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重要内容。
行车准则是指规定列车行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和高效。
行车准则包括列车间隔、发车间隔、速度限制、信号规定等。
列车间隔是指规定列车之间的最小安全间距,以确保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发车间隔是指规定列车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以确保列车发车的频率和运行的平稳性。
速度限制是指规定列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信号规定是指规定列车行驶过程中需遵守的信号指示和命令,以确保列车行驶的有序和安全。
最后,信号设备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号设备是指通过信号灯、信号机、道岔等设备,向驾驶员和乘客传递列车运行的相关信息和指示。
信号设备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列车行驶的安全和高效。
信号设备通过分色灯光、语音提示、标志标线等形式,向驾驶员传递列车运行的相关指令和信息。
信号设备还通过道岔控制、线路切换等方式,实现列车运行的分流和调度。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各个单元的重点、难点单元1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概述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特点: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污染低、受其他交通方式干扰小。
行车组织的要求:安全性要求高、通过能力大、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限界条件苛刻。
行车组织的特点:1、具有完善的列车速度监控的要求极高。
2、联锁关系较简单,但是技术要求高。
3、车辆段独立采用联锁设备。
4、行车调度自动化水平高。
列车运行的基本概念:1、列车2、运营时刻表3、最小行车间隔4、停站时间5、折返方式与折返时间6、列车运送速度7、行车通过能力8、列车编组与车辆配置主要行车人员:行车调度员、列车驾驶员车站、行车值班员、车辆段(停车场)人员接、发车组织工作:1、办理区间闭塞2、准备接、发列车进路3、开闭信号4、交接行车凭证5、迎送列车和指示发车单元2 行车组织基础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要求:1、确保行车安全2、合理运用设备3、优化运输产品4、配合站段工作行车闭塞法概念:区间内的一种行车组织方式。
作用:控制前后列车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分类:站间闭塞和自动闭塞(a.固定闭塞b.准移动闭塞c.移动闭塞)重点掌握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
固定闭塞:所有运行的列车都是用轨道电路来监测,所以系统只知道列车在哪个区段,而不知道具体位置。
需要大量的轨旁设备,维护工作量大,并存在较多缺点。
准移动闭塞:通过采用报文式轨道电路辅之环线或应答器来判断分区占用并传输信息,信息量大,但是还没有完全突破轨道电路的限制。
移动闭塞:基本要素:1、列车定位2、安全距离3、目标点特点:1、线路没有固定划分啡闭塞分区,列车间隔是动态的,并随前一列车的移动而移动。
2、列车间隔是按后续列车在当前速度下所需的制动距离,加上安全余量计算和控制的,这样可以确保不追尾。
3、制动的起点和终点是动态的,轨旁设备的数量与列车运行的间隔关系不大。
行车组织的名词解释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行车组织成为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车组织是指通过规划、管理和控制交通流量及相关设施来促使交通运输系统有效运行的一系列措施和机构。
一、交通流量管理交通流量管理是行车组织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主要涉及到通过科学的交通规划和合理的交通信号设置来引导和控制车辆的运行,以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行。
为了保持良好的交通流动,交通流量管理还包括了对道路通行能力进行研究和评估,以及对道路施工、突发事件等因素对交通流量的影响进行监控和调整。
二、交通信号系统作为行车组织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交通信号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控制,确保交通流量的顺畅和交通安全。
交通信号灯不仅仅是简单的红绿灯,还包括了交通信号指示牌、交警手势等。
通过合理的信号配时、交叉口交通信号优化和智能交通系统的运用,交通信号系统可以提高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三、交通管理中心交通管理中心作为行车组织的核心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管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日常运行。
通过集中处理交通信息、实时监控交通流量和交通设施的运行状态,交通管理中心能够产生实时的交通流量分析数据,以便及时调整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限制措施等,从而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
四、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行车组织的前提和基础,它主要涉及到对交通需求、交通流量和交通设施进行科学规划,以确保交通系统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交通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道路的布局和扩建,还需要考虑交通设施的合理配置、道路通行能力的提升等因素,从而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五、交通安全管理交通安全是行车组织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它主要涉及到通过交通教育、交通执法等手段来提高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伤亡。
交通安全管理还包括了对道路交通设施的合理设置和维护,如安全行车道、反光标志、交通岗亭等,以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在综上所述,行车组织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