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音乐对短时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纯音乐音乐有助于提升记忆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纯音乐音乐速度在50-70拍,与我们人类的脉搏与呼吸频率大致相同,使我们的脉搏和呼吸在这一节拍上趋于中和与稳定。
纯音乐音乐让人进入一种超级脑能境界,能让学习、记忆和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的施展,从而大大提高大脑的效率。
一、了解四种脑电波我们的大脑,像一部电台一样,在四个主要频率或电波上工作,我们可以用电子脑电图仪将它们测量到。
脑波(14~100Hz):大脑以14~40周/秒的速度传送和接收信息,人处于外向的、意识的、感知的状态。
这时的你睁着双眼,十分清醒、警觉,可能还有点焦虑不安,正在进行逻辑思维、分析以及有意识的活动。
或许你正在全神贯注地交谈、做报告或做一道逻辑题。
当你因生气、怨恨、嫉妒、恐惧、紧张、忧虑或任何一种激动的情绪而兴奋时,脑波会超过21周,正常人所拥有的控制免疫能力的机制就会被耗尽,引发疾病。
同时,人的注意力受到破坏,思考力变得极为混乱,无法将心智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在接近40周的高频率脑波状态下,人的精神变得很难集中在任何一件事情上,焦躁异常,无法安定,很难记住事物,甚至想不起你刚刚出现的想法,很容易做出后来让你后悔不已的事情。
因此,脑波状态不是刺激长期记忆的最好状态。
脑波(8~13Hz):脑电波活动以8~13周/秒速度进行,令人镇静、愉快、放松,你不会太警觉,也不会太闲散,清楚地意识到你的思维与情感。
这是一种理想的控制紧张的状态。
由于清除了通常与掌握新科目有关的紧张压力感,脑内啡肽分泌增多,隐藏在大脑深处的潜能开始苏醒活跃,储存在右脑的启发性信息开始被随心所欲地引导出来。
这正是学习新语言、快速掌握知识的极佳脑力状态。
科林罗斯说:这种脑电波以放松和沉思为特征,是你在其中幻想、施展想像力的大脑状态。
它是一种放松性警觉状态,能促进灵感、加快资料收集、增强记忆。
那是我们沉思或倾听令人放松的音乐所取得的状态。
许多巴洛克音乐的速度,与大脑处于放松性警觉状态下波长相似。
不同音乐类型对人类工作记忆的影响实验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和放松的感觉。
然而,音乐对人类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
其中一个领域是音乐对人类工作记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音乐类型对人类工作记忆的影响,并介绍一项相关的实验。
工作记忆是指短期记忆系统,它负责存储和处理我们当前需要用到的信息。
工作记忆的能力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非常重要。
然而,我们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提高工作记忆的能力。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和专注力,从而影响我们的工作记忆。
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人类的认知和情绪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也会对工作记忆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研究发现,古典音乐可以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从而增强工作记忆的能力。
而流行音乐则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动力,从而增强工作记忆的表现。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音乐类型对人类工作记忆的影响,一项实验被设计出来。
实验中,研究人员招募了一些参与者,并随机将他们分为三组。
每组参与者都需要完成一项工作记忆任务,而在任务进行的同时,他们会听不同类型的音乐。
第一组的参与者听古典音乐,第二组的参与者听流行音乐,而第三组的参与者则没有听音乐。
研究人员通过测量参与者的工作记忆表现,来评估不同音乐类型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听古典音乐的参与者在工作记忆任务中表现出更好的表现。
他们的记忆能力更强,错误率更低。
而听流行音乐的参与者也表现出比没有听音乐的参与者更好的工作记忆能力。
这表明,不同类型的音乐都可以对工作记忆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音乐类型都对工作记忆有积极的影响。
有些研究发现,嘈杂的环境音乐可能会干扰人们的注意力和工作记忆。
因此,在选择音乐时,我们应该尽量选择那些能够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或轻柔的流行音乐。
除了音乐类型,音乐的音量和节奏也可能会影响工作记忆。
背景音乐对记忆力的影响研究近年来,背景音乐作为一种伴随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常见元素,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除了为日常活动提供节奏感和愉悦感外,有研究表明,背景音乐还可能对记忆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就背景音乐对记忆力的影响进行研究,虽然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索的领域,但已经有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
首先,我们来看看背景音乐是如何影响记忆的。
根据研究者的观点,背景音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记忆过程。
其中一种机制是情绪调节。
研究显示,背景音乐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状态,而不同的情绪状态往往会对记忆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欢快的音乐可能会让人保持积极的情绪,从而提升记忆力;而悲伤的音乐则可能使人情绪低落,可能会对记忆力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背景音乐还可能通过提供注意力焦点、改善心理状态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方式对记忆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背景音乐对记忆力的影响并非普适。
无论是音乐的特征,还是个体的差异都可能对记忆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人们在进行情感性记忆任务时,受到背景音乐的干扰更大,而在进行事件性记忆任务时,背景音乐的干扰则较小。
此外,音乐的复杂性和节奏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复杂的音乐可以增强人们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记忆力;而单调的音乐则可能使人分心,对记忆力产生负面影响。
除了音乐特征的影响外,个体差异也可能对背景音乐的记忆影响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年龄、个体音乐偏好、注意力水平等因素都可能对背景音乐的记忆影响产生调节作用。
年龄方面,较年轻的个体通常更容易受到背景音乐的干扰,而较年长的个体则更容易从中受益。
至于个体音乐偏好,一些研究显示,当人们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他们的记忆效果更好。
这可能是因为喜欢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工作记忆的效率。
最后,注意力水平对背景音乐的记忆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较高的注意力水平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升记忆效果;相反,分散的注意力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
轻音乐对短时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设计王燕红袁儿君孙静霞叶引姣一、研究课题轻音乐对短时记忆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二、研究目的2.1问题提出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塞着耳塞边听音乐边记单词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听音乐,尤其是听轻音乐对调整人的紧张情绪的效果是肯定的。
但对记忆效果是否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吗?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所谓信息提取,又称检索,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
人们对短时记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Ebbinghaus,他在记忆研究中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发现读一遍能够记住的音节数是七个,这一结果成为广为人知的短时记忆的容量。
后来人们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与很多复杂认知活动有关,这使得研究者更加关注短时记忆。
[1]音乐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音乐能帮助学生记忆教材。
学习音乐最大的一个好处,也是最明显的一个好处就是加强记忆力。
记忆是大脑皮层对外来信息的贮存,音乐训练在帮助记忆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类型,而且记忆特别偏袒听觉,而音乐又特别有利于记忆。
[2]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主要是从轻音乐对短时记忆影响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对音乐是否真正促进记忆进行验证!2.2 研究假设虚无假设:轻音乐对提高短时记忆无显著作用备择假设:轻音乐对提高短时记忆具有显著的作用。
2.3 研究目的通过实验验证轻音乐对短时记忆是否具有显著影响,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较好的学习策略,以便提高记忆效率。
三、研究变量3.1 自变量:轻音乐的有无,有,无3.2 因变量:短时记忆成绩3.3 干扰变量:每一个学生的记忆水平不同,学习习惯不同。
3.4 干扰变量的控制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在同等环境下(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实验。
选取尽可能同质的被试(没有边听音乐边学习的习惯的学生)。
音乐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实验探究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学习记忆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然而,人们对于提高学习记忆力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验。
近期,有研究表明音乐对学习记忆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音乐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其实际效果。
一、背景介绍学习记忆指的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记忆来形成的知识和技能。
而音乐则是一种艺术形式,人们通常会在学习或工作时倾听。
众所周知,音乐有时会影响人的情感和情绪,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探索音乐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二、音乐对学习的影响1.改善情绪:研究表明,音乐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有助于放松和集中注意力。
在学习过程中,放松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2.提高注意力:适度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干扰。
研究表明,通过在学习时播放背景音乐,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专注力和精力。
3.刺激大脑:音乐是大脑的一种刺激,可以促进神经传递和活跃大脑区域。
这种刺激有助于增强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三、实验设计为了验证音乐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1.实验对象:选取1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
2.实验组:实验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背景播放适度的音乐。
3.对照组:对照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音乐背景。
4.学习任务:实验对象需要学习一段文本,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记忆测试。
5.实验结果记录:根据实验对象在记忆测试中的成绩,我们记录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实验组的学生相对于对照组的学生,在学习记忆能力上表现更好。
1.记忆准确度:实验组的学生在记忆准确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他们更容易记住相关信息,并在测试中正确回答问题。
2.记忆速度:实验组的学生在记忆速度上表现出更快的能力。
他们能更快地回忆起学习的内容。
3.记忆持久性:实验组的学生在记忆持久性上表现更好。
他们在一段时间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记忆能力。
五、讨论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确定音乐对学习记忆有积极的影响。
轻音乐对大学生记忆的实验性研究作者:刘佳铭郭奕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9期摘要:针对大学生群体,探讨新世纪音乐中的轻音乐,对大学生个体短时记忆的影响。
结合从中国知网中与记忆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学习分析,以20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对象进行组间设计,分析轻音乐是否对大学生记忆有影响。
关键词:轻音乐;短时记忆;实验;大学生1、研究意义记忆在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提高记忆效率成为了学习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
本团队希望通过验证轻音乐是否能够影响大学生记忆,来帮助人们对于音乐功能的进一步了解。
通过郭文斌、高崚峰对我国国内记忆研究进行关键词共词分析发现,在我国,短时记忆的研究尚且处于记忆研究的边缘地带。
[1]目前极少针对短时记忆的研究中,一些研究探讨了背景音乐对短时记忆的影响,但结果存在分歧。
在以往的研究中,实验所使用的记忆材料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
也许这就是造成实验差异的原因。
因此团队采取了两项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音乐对于何种类型记忆有影响。
2、研究方法2.1被试从兰州大学在读本科生中选取200名学生作为被试者,年龄均18~24岁,不限性别。
所有被试听力正常,并未参加过类似的心理学实验。
2.2仪器兰州大学提供的教室台式电脑及多媒体投影。
2.3实验材料无意义音节采取的记忆材料为黑色英文字母,共六组无意义音节记忆,每组由四个随机字母组成的五个小组组成。
无意义图像记忆材料,采取的是长宽2*2,数量5*5的方格,每组图像中涂黑八个小格,图像居中呈现在计算机白色全屏屏幕背景上。
实验音乐选用雅尼的音乐作品《One man is dream》和《The end of August》。
被试者均对这两首音乐作品不熟悉。
2.4实验程序被试者的实验任务是在固定时间内记忆每张幻灯片上的无意义音节和无意义图像。
无意义音节记忆时间为40秒;无意义图像记忆时间为10秒。
时间到后,幻灯片将自动切换至下一张,被试需要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算术题,时间为10秒。
噪音干扰下的短时记忆研究综述噪音干扰下的短时记忆研究综述李育霖【摘要】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在各种复杂声音环境下进行工作,学习。
环境中的声音有的是对我们个体有用的,有的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和熟悉周围环境,有的可以传递各种信息,传达环境中的危险警示音。
本文通过大量阅读和梳理噪音对短时记忆的影响的相关文献,力求使作者及读者能对短时记忆的特点有更深刻的了解,噪音对人的注意及短时记忆的影响有新的认识。
它不仅会影响人的工作,学习,休息,影响情绪使人烦躁,还有可能会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噪音注意状态短时记忆前言五十年代心理学家利用双耳分听追随实验发现鸡尾酒会现象,从而使记忆和注意状态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瑞典科学家发现,白噪声有助于患注意缺陷多动症的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对学习成绩好的无病学生是一种负面影响。
也就是说,噪声不光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还有可能会有促进作用。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人是生活在各种声音源中的,在图书馆等地方随处可见戴着耳机听音乐同时又在看书学习的学生,为了研究噪声是否会分散工作学习的注意力及可能的影响机制,对于噪音条件下个体的记忆任务及其它相关生理特征、心理感受的表现情况,都己有了许多研究,心理学家们作了大量研究。
1 国内研究张乐(20XX)以短时记忆广度任务与经典Stembegr短时记忆提取任务为载体,探讨不同类型(交通噪音、生活噪音、舒缓乐音)不同声级水平(40.7dBA、56.4dBA、73.3dBA)下的背景噪音对个体数字短时记忆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在各种背景噪音条件下,被试的数字短时记忆广度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基本仍维持在7±2个组块的范围内。
对斯滕伯格任务的总反应时及包含了极端数值和错误反应总比率的极错总比率来说背景噪音的不同对结果的影响差异仅表现在声级强弱方面;对于删除了极端数值后的正确反应来说,随着记忆集的增大,反应时逐渐呈直线上升趋势,低声级下的反应时显著高于中声级下的反应时,除记忆集为1时候“是”反应的反应时极其显著地低于“否”反应的反应时外,其它各记忆集上的是否反应时均无差异。
音乐对初中生记忆力的促进机制研究音乐在初中生记忆力的提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更像是一种深刻的心理促进剂,通过多个机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初中生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能够激活他们的大脑区域,增强记忆的形成和提取能力。
首先,音乐通过刺激情感系统对记忆产生积极影响。
音乐可以激发快乐和兴奋的情绪,这些情绪状态使得信息更容易被记住。
研究表明,当学生在愉悦的音乐环境中学习时,他们的大脑会释放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有助于增强学习和记忆功能。
例如,在学习新知识时,背景音乐能够使学生的情绪稳定,从而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
其次,音乐在记忆力提升的机制中也涉及到认知功能的激活。
音乐具有节奏和旋律,这些要素可以帮助大脑形成更加牢固的记忆痕迹。
音乐的韵律和结构提供了一种重复和模式,这对于记忆的巩固至关重要。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结合音乐的韵律进行记忆,可以更容易地将信息组织成可记忆的模式,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
再者,音乐能够促进多感官的参与,这也有助于记忆的提升。
音乐往往伴随着视觉、触觉等其他感官的刺激,这种多感官的整合有助于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记忆。
通过音乐的辅助,初中生不仅能通过听觉记忆信息,还能通过与音乐相关的视觉图像和情感体验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此外,音乐还能够改善学习中的认知负担。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面临信息过载的挑战,而适当的音乐能够帮助缓解这种认知压力。
轻柔的背景音乐能够使学生放松心情,降低焦虑水平,从而提升他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音乐作为一种背景工具,通过减轻心理负担,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
最终,音乐的社会互动性质也对记忆力有着积极影响。
参与音乐活动,如合唱、乐队演奏等,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通过社会互动促进信息的记忆。
当学生们在集体音乐活动中互相合作,他们的记忆能力得到提升,因为这些活动需要不断的重复和实践,从而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综上所述,音乐在初中生记忆力的促进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实验名称:背景音乐对记忆英语单词的影响实验类型:本实验系因素混合设计的实验法,,并辅之以观察法,共本实验系22因素混合设计的实验法种背景音乐:流行音乐、轻音乐、摇滚音乐,22组被试:一组男,有3 种背景音乐:流行音乐、轻音乐、摇滚音乐,一组女,实验采用33×2个处理水平的结合。
一组女,实验采用引言:在信息发达的今天,音乐已经弥漫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科学家发现音乐不仅能调节人体的节律,还能对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脑干网状结构产生直接影响。
而通过阅读已有的文献资料中与音乐相关的实我发现在我们大学校园以及细心观察留意我们大学生日常行为,我发现在我们大学校园验,以及细心观察留意我们大学生日常行为,都会戴着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大学生无论在做什么事情,很多大学生无论在做什么事情,都会戴着耳机无休止的听音乐。
如:上自习时很多同学都会选择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且个别人音量开得较大,影响到他人学习;有的学生上课时也会一直戴着耳机听课;有的同学走路也听音乐,而少数人喜欢在公共场合公放;有部分学生甚至吃饭、睡觉上厕所时也听音乐;有的同学心情舒畅愉悦时听音乐,心情郁闷悲伤时也听音乐。
虽然听得歌曲可以说音乐但可以看出许多人对音乐情有独钟,可以说音乐类目风格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许多人对音乐情有独钟,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充当着他们亲密伙伴的角色。
那么时刻不分场合的听音乐,且持续很长时间听音乐这种行为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如果有利于学习,是什么样的音乐才有利于学习记忆?是不是所有的音乐都有这样的功效?这种功效对男生和女生的影响是一样的吗?由于在大学期间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要在大一大二期间学习英语,所以本实验将研究背景音乐对记忆英语单词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国外保加利亚学者拉扎诺夫倡导的超级记忆法,以他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古典音乐,特别是巴罗克音乐每分钟些学者认为:古典音乐,特别是巴罗克音乐每分钟606060拍,四拍子的乐拍,四拍子的乐章,可以使身体放松,使各种生理节奏如心跳、脑电波等趋向于与音乐同步;而大脑在此种生理状态下会变得非常机敏,而大脑在此种生理状态下会变得非常机敏,从而大大提高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音乐特质对大学生短时记忆影响的实证研究摘要:在音乐心理学实验研究中,音乐特质对实验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方向之一。
本研究将音乐进行客观筛选后按照自变量双因素分析来进行分类,通过再认任务的方式去探究背景音乐对人类短时记忆的影响。
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慢速的音乐下,短时记忆效果较好于快速组和对照组。
关键词:音乐特质;双因素分析;短时记忆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126-02收稿日期:2018-12-16基金项目:2018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音乐心理视角下大学生认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18YB180)作者简介:曲宁(1982-),女(汉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心理治疗;张曼宇(1995-),女,湖南省长沙市人,本科,音乐治疗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音乐对与认知任务的理论模型主要来源于Shek&Schubert 在2009年提出的背景音乐与认知绩效的内在产生机制。
在针对音乐诱发情绪影响认知任务绩效的已有研究中,一个迫切需要验证的方面就是当音乐本身作为无意义材料时,还能否改变人们的认知任务绩效。
基于音乐心理学理论中音乐特质对于实验的影响,选择何种特质音乐进行实验是音乐心理学研究者们关注的方向之一。
大部分音乐的特质在音乐学科的定义下是需要受过一定音乐训练和具备音乐基础知识才能进行对音乐的区分,本文对音乐材料进行客观评定的方式进行筛选,通过再认任务的方式来研究两个较为客观的实验变量(即被试容易区分的音乐特质):音乐的演奏速度和音乐的演奏形式,对大学生认知中短时记忆的影响。
一、音乐材料的筛选从已有研究和资料中我们首先选出符合本次实验的音乐特质(演奏速度和演奏形式)曲目十二首,随机选取非音乐专业学生进行音乐熟悉度和音乐情绪评定。
音乐熟悉度采用三点评定法:-1分为没有听过此音乐;0分为听过但不熟悉此音乐;1分为听过且非常熟悉此音乐。
音乐对中学生短期记忆准确率的影响作者:曲嘉音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14期【摘要】文章旨在考查中学生在不同类型音乐环境下对不同类型材料短期记忆准确率的影响。
采取调查问卷调研,运用3×5因子设计方法进行实验并通过t检验完成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有超过62%的学生有边听音乐边学习的习惯,无声环境下对图形记忆准确率最高,在流行快速音乐下,记忆准确率最差。
中学生应改变边听学习边听音乐的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音乐记忆准确率 3×5因子设计 t检验1.实验的提出与意义1.1 项目提出的背景: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一边学习、做作业,一边听音乐。
边学习边听音乐好不好,常常引起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争议。
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研究,给出有说服力的论证。
1.2鉴于先前的研究中,国外大多数科学家与实验员如保加利亚的拉扎诺夫博士等人,主要致力于对属于古典类型或相似类型音乐优点的研究,但缺少关于流行音乐的研究指导学生。
国内王俊刚、李宁宁、李洪玉等人的实验探讨了流行乐对学习的影响,但绝大多数实验都只以英文单词作为材料,缺乏多样性;同时,也没有实验将歌曲的类型和速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缺乏对照使实验结果不尽准确。
因此,本实验希望在这一点上作出尝试和突破,实验更为贴近中学生日常生活情景,给予中学生更多有关音乐的建议。
1.3 本文关于记忆的概念采用了美国学者菲利普·津巴多和罗伯特·约翰逊在《普通心理学》里的定义。
短期记忆即工作记忆:是记忆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第二个阶段,工作记忆从感觉寄存器中选择性提取信息,然后将其与长期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进行关联。
工作记忆被设计成可以将信息保留达数秒之久,这使其成为用来暂时保留信息的有用缓冲。
同时,形象记忆、抽象记忆等也采用了相同来源的定义。
2.研究过程:调查与实验2.1调查问卷阶段:共取得问卷188份,其中有效样本175份。
2.2被试:实验开始前从北京八中高一、高二的所有班级中随机抽取,得到其支持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轻快音乐干预时会提升记忆存取轻快音乐的积极影响:提升记忆存取简介: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音乐与记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他们发现,轻快的音乐可以有效地干预人们的记忆存取过程,从而提升记忆能力。
本文将介绍轻快音乐对记忆存取的积极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
一、音乐对记忆的影响音乐作为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可以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许多人经常在工作、学习或者运动时听音乐,以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动力和情绪调节。
而对于记忆存取方面,研究人员发现,轻快的音乐在许多方面对我们的记忆有积极的影响。
1. 提升注意力:轻快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减少干扰因素对记忆存取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我们在进行学习或工作时听轻快的音乐,可以使我们更加专注于任务,并提高我们的工作记忆能力。
2. 情绪调节:音乐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轻快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愉悦和积极的情绪,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时的动力和效率。
情绪积极的人更容易在学习和工作中投入精力,并且更容易提取和存储相关的信息。
3. 激发创造力:轻快的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许多人在进行创造性工作时会选择听音乐,因为音乐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和组织信息。
二、音乐与记忆存取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对音乐对记忆存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
1. 多感官刺激:音乐作为一种多感官刺激,可以通过触发不同感官的反应来增强记忆存取。
例如,音乐可以通过声音、旋律和节奏等方面激发听觉、视觉和运动等感知通道,进而增强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和存储。
2. 网络连接:音乐可以激发大脑中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并促进信息的联想和整合。
研究发现,听音乐时,大脑中的多个区域会同时活跃,这可以增加不同记忆系统之间的连接,从而促进记忆的提取和存储。
3. 情绪调节:轻快音乐可以通过调节情绪来影响记忆存取。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注意力和记忆的集中,从而有助于记忆存取的顺利进行。
舒缓音乐对数字短时记忆的影响实验报告【摘要】以舒缓音乐作为无关声音刺激,考察其对被试数字短时记忆广度的影响,了解学习过程中音乐是否能对学生记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舒缓音乐短时记忆记忆广度数字影响一、引言记忆(memory)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它联结着人类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技能。
学生凭借记忆,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演员凭借记忆,才能准确地表达各种情感、语言和动作,完成各种精彩的艺术表演。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2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作为单位来测量。
英国心理学家米勒发表了论文《神奇的数7加减2 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
米勒的组块理论得到许多研究的支持。
西蒙(H.A.Simon,1974)的研究表明,说英语的人阅读一些无关联的词之后能正确回5-7个词,而与词的音节数目无关;人们对短语和句子作为组块的记忆广度略小于词的记忆广度。
我国学者喻柏林等(1985)考查汉语语词的短时记忆广度,他们以单音词、双音合成词和四字成语作为材料,所得结果基本符合短时记忆的组块假说(即短时记忆能储存一个固定数目的组块)。
张武田等人(1986)的汉字词和英文字的短语短时记忆容量的比较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果。
受Fechner心理物理学思想的启发,Ebbinghuas产生了把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记忆的想法; Jakobs创立的研究记忆广度的方法就是根据Ebbinghuas发明的系列回忆法稍加改动而成。
舒缓乐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帮助学生记忆教材。
听舒缓乐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加强记忆力。
记忆是大脑皮层对外来信息的贮存,舒缓乐训练在帮助记忆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类型,而且记忆特别偏袒听觉,而音乐又特别有利于记忆。
轻音乐对短时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设计
王燕红袁儿君孙静霞叶引姣
一、研究课题
轻音乐对短时记忆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二、研究目的
2.1问题提出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塞着耳塞边听音乐边记单词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听音乐,尤其是听轻音乐对调整人的紧张情绪的效果是肯定的。
但对记忆效果是否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吗?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所谓信息提取,又称检索,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
人们对短时记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Ebbinghaus,他在记忆研究中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发现读一遍能够记住的音节数是七个,这一结果成为广为人知的短时记忆的容量。
后来人们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与很多复杂认知活动有关,这使得研究者更加关注短时记忆。
[1]
音乐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音乐能帮助学生记忆教材。
学习音乐最大的一个好处,也是最明显的一个好处就是加强记忆力。
记忆是大脑皮层对外来信息的贮存,音乐训练在帮助记忆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类型,而且记忆特别偏袒听觉,而音乐又特别有利于记忆。
[2]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主要是从轻音乐对短时记忆影响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对音乐是否真正促进记忆进行验证!
2.2 研究假设
虚无假设:轻音乐对提高短时记忆无显著作用
备择假设:轻音乐对提高短时记忆具有显著的作用。
2.3 研究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轻音乐对短时记忆是否具有显著影响,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较好的学习策
略,以便提高记忆效率。
三、研究变量
3.1 自变量:轻音乐的有无,有,无
3.2 因变量:短时记忆成绩
3.3 干扰变量:每一个学生的记忆水平不同,学习习惯不同。
3.4 干扰变量的控制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在同等环境下(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实验。
选取尽可能同质的被试(没有边听音乐边学习的习惯的学生)。
四、研究对象
4.1抽取12 名浙江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具有如下特征:
4.11听力正常,无明显听觉障碍;
4.12身体健康,情绪稳定;
4.13愿意接受本实验,
4.14学习习惯基本相同。
五、研究条件
5.1工具
用于本实验的音响设备一套;安静的实验场所一处;无意义音节材料8份。
5.2设计方法
采用所罗门四组设计,模式为:
Ra O1 X O2
Rb O3 —O4
Rc X O5
Rd —O6
六、实施程序
6.1 对12人随机分成四组,每组三人,分别为a,b,c,d组。
6.2 前测:对a组和b组进行前测,记录结果O1和O3。
6.3 第二天同一时间给a组和c组边听轻音乐边进行短时记忆,并测得结果O2和O5
6.4 b组和d组,在第二天同一时间再测一次,得到结果O4和O6
七、统计分析
用Spss10.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若无前测效应,或无交互作用,则可以由one—way进行比较O2,O4,O5,O6四个观测值。
2、否则可将O1,O3作为协变量对O2,O4进行比较;而对O5,O6进行T检验。
若两者都显著,则O2,O5都是由处理X(即轻音乐)引起的。
若只有其中之一不显著,则可能是前测引起的。
八、结果评价
利用统计分析所得出的数据,分析各项的显著性水平,评价音乐对短时记忆的效果。
九、参考文献
[1]、王晓丽陈国鹏. 短时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心理科学. 2002.(5)
[2]、肖鉴铮. 论音乐与记忆.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