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一)情绪的分类情绪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要对情绪进行准确的分类就显得尤为困难。
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其中有两种分类方法颇具代表性。
1 .依据情绪的性质分类( 1 )快乐。
快乐是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
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满足的意外程度。
快乐的程度从满意、愉快到大喜、狂喜。
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
它是具有正性享乐色调的情绪,使人产生超越感、自由感和接纳感。
( 2 )愤怒。
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
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一再受到阻碍,从而积累了紧张,最终产生愤怒。
特别是所遇到的挫折是不合理的或是被人的恶意所造成的时候,愤怒最容易发生。
当人们意识到某些不合理的或充满恶意的因素存在时,愤怒也会骤然发生。
愤怒的程度依次是:不满,生气,愠怒,愤,激愤,大怒,暴怒。
( 3 )恐惧。
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恐惧往往是由于缺乏处理、摆脱可怕情景的力量和能力而造成的。
引起恐惧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与手段。
( 4 )悲哀。
悲哀与失去所盼望、所追求的东西和目的有关,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悲哀情绪体验的程度取决于对象、愿望、理想的重要性与价值。
悲哀的程度依次是: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
悲哀所带来紧张的释放会产生哭泣。
在以上四种基本情绪之上,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喜欢、同情等。
2 .依据情绪状态分类( 1 )心境。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情绪状态。
它是持续的、微弱的、平静的。
心境的特点是弥漫性。
人逢喜事精神爽,生活中的事件,例如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顺利与否,与周围人的关系好坏,机体状态如健康程度、疲劳、睡眠情况等都影响心境。
有些影响心境的原因人们不一定认识到。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的状态(一)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在古诗文中常呈现,比如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描述的就是心境。
心境的特点:弥散性和长期性。
1.弥散性: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
例如“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的描述。
2.长期性: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
比如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已经十多天了,仍然开心。
(二)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
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
激情强调的是突如其来的、持续时间短的情绪,可以是开心的,也可是恐惧的情绪。
比如说中国申奥成功的那一瞬间,中国人都热血沸腾,这属于激情;范进中举也是激情的体现;在古诗文中也有表现,例如“漫卷诗书喜欲狂”。
当激情状态下,人的意识是狭窄的。
(三)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的状态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突发状况,另一个是高度紧张,二者缺一不可。
比如说在天灾人祸中常有体现,就像在地震来临时,人的高度紧张的状态就是应激;新老师第一次上讲台强调的也是应激。
人在应激状态下也是意识变得狭窄,人在面多突发又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可能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惊慌失措,一种是急中生智。
二、情感的分类(一)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和道德感相关联的关键词一般有:义务感、责任感、羞耻感、爱国情感等。
当一名同学看到班级有同学乱扔垃圾,就会报告老师,这里产生的情感就是道德感;再比如“最美女教师”也是道德感的体现。
(二)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理智感体现在智力活动中,智力活动常表现在动脑、考试、做题、科研等方面。
情绪情感的分类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心理学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也会格外认真,今天针对心理学中的一个高频考点—情绪情感的分类,跟大家进行学习。
首先,要知道的是情绪和情感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情感过程,在分类上都分了三种,因此在学习和做题的时候要加以区分和辨别。
接下来系统地学习一下情绪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的分类(一)心境心境又称为心情,是一种微弱的、平静的、持久的状态。
从定义上能够得出心境的第一个特点是长期性,长期性指的是心境一旦产生会对人产生长时间的主导,例如一个人经历的家人去世的悲伤,这种悲伤的心境会持续不断地影响他,让他久久不能释怀。
心境的第二个特点是弥散性,弥散性指的是心境不指向某一个特定的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是作者自己感动,于是觉得花也流泪,此时就是心境使生活中所有事物都有了感动的情绪色彩。
(二)激情激情是一种短暂的、强烈的、爆发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并且伴有明显的外部行为。
与心境的定义进行比较不难看出,激情的特点是短暂、强烈、爆发,正如生活中看到的很多场景:足球运动员在踢进球的时候会绕着操场疯狂的跑动甚至会亲吻足球场等,这就是进球引起的一种激情状态。
还有运动员在进行百米赛跑时,因为观众为自己加油呐喊,于是在比赛中以超常发挥的速度冲到终点,这也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的状态,属于激情。
(三)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同样从定义中总结出应激的特点是突发的、紧张的。
生活中都听过这样的事件:一个婴儿差点从高出摔倒地面上,远处的妈妈看到后快速冲上去接住了孩子,平常情况下妈妈并不能有这样的反应速度,但是由于突发的情况引起她紧张的反应,也就是应激反应,所以才能提高反应速度接住孩子。
还有在开车时,冲出一条狗狗,你紧急刹车,都属于一种应激反应。
二、情感的分类(一)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别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根据我国古代传统和国外资料,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把情绪情感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原始情绪人的情绪情感是较为复杂的,自古以来许多学者试图对情绪情感进行分类。
根据《礼记》记载,情绪可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即“七情”;到了近代,西方学者常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情绪形式或原始的情绪。
(一)快乐快乐是指人们盼望的目的达到后,或者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如高考时取得了好成绩,买了一件自己喜爱的衣服,都会产生快乐的体验。
快乐可以有满意、愉快、欢乐、狂喜等不同的程度之别,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满足的意外程度。
目的突然出乎意料地实现会引起极大的快乐。
(二)愤怒愤怒是人们在实现某种目的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或者愿望不能够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的程度可以有不满、生气、愤怒、暴怒几种。
一般来说,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不满情绪,但不一定会发怒。
如果人们意识到这种挫折是由于他人的恶意中伤造成的,那么,怒气就会油然而生。
特别是当人的自尊受到伤害,人格受到侮辱时,往往会产生激烈的愤怒情绪,甚至勃然大怒。
愤怒是一种不良情绪,它会破坏人的心理、生理平衡,从而诱发各种疾病。
因此容易发怒的人,一般体质都欠佳。
(三)悲哀悲哀一般是与所热爱事物丧失和希望破灭有关的情绪体验。
如亲人去世、升学考试失意都属这种情况。
悲哀也有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等程度的不同,悲哀的强度决定于个人所失去事物的价值。
由悲哀引起的紧张的释放就是哭泣,通过哭泣,人们的悲哀就会得到缓解。
哭不仅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
当人遭遇到极大的委屈或亲友亡故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哭起来。
(四)恐惧恐惧是人们面临危险的情景,或预感到某种潜在的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它往往是人们无力摆脱困境时的表现。
如大难临头,又无路可走时,人们的恐惧心理就会油然而生。
一个人夜间单独行走,本无危险,但想象到某种可能的危险也会产生恐惧。
8.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与分类一、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一)适应功能(二)动机功能(三)组织功能(四)信号功能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一)情绪与情绪状态的分类1、情绪的分类(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和复合情绪(complex emotion)。
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2)20世纪70年代初,伊扎德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人类的基本情绪有11种,即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等。
由此产生的复合情绪有三类:第一类是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等;第二类是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疼痛——恐惧——怒等;第三类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等。
复合情绪有上百种,而大多数复合情绪是很难命名的。
有些复合情绪可以命名,如由愤怒——厌恶——轻蔑组成的复合情绪可以命名为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组成的复合情绪可以命名为焦虑等。
(3)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是罗素(Russell,1980)提出的。
他认为情绪可划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强度。
愉快度又可分为愉快与不愉快;强度又可分为中等强度和高不愉快高等强度。
由此可以组合成四个类型:愉快——高等强度是高兴,愉快——中等强度是轻松,不愉快——中等强度是厌烦,不愉快——高等强度是惊恐。
2、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心境(mood)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激情激情(intense emotion)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激愤、暴怒、恐惧、狂喜、剧烈的悲痛、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3)应激应激(stress)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嘿,家人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这可真是个超级有意思的事儿啊!
咱先说说基本情绪吧,就像喜怒哀乐,这谁不知道啊!比如说,当你发现自己中奖了,哇塞,那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这就是喜呀!你看,就像小朋友拿到了最喜欢的糖果一样。
再来说说积极情绪,像什么快乐、惊喜呀!当你突然收到一份期待已久的礼物,哎呀妈呀,那惊喜劲儿,就跟中彩票似的。
这就像是冬日里的暖阳,照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然后还有消极情绪呢,比如悲伤、愤怒。
就好比说,你被最好的朋友误解了,那心里得多难受啊,悲伤得不行,跟那下暴雨似的。
又或者当别人故意找茬儿时,你是不是气得想发火呀,这愤怒就像火山要爆发一样!
情感的分类也很丰富呢!亲情那可是血浓于水的呀!你想想,当你在外受委屈了,回到家,爸妈那温暖的怀抱,是不是瞬间让你觉得啥都不怕了?这不就像避风的港湾嘛。
友情也是很重要的呀!和好朋友一起玩耍、聊天,那开心的感觉没法形容。
就像你有个知根知底的好伙伴,随时能陪你疯陪你闹。
爱情呢,更是特别的存在。
当你爱上一个人,那心里的甜蜜和牵挂哟,就像吃了一大罐蜂蜜。
哎呀,这么一讲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是不是特别清晰啦?咱的生活就是由这些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交织而成的,它们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所以呀,我们要好好感受它们,珍惜每一种情绪和情感带给我们的体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呀!你们说是不是呢?。
8.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与分类一、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一)适应功能(二)动机功能(三)组织功能(四)信号功能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一)情绪与情绪状态的分类1、情绪的分类(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和复合情绪(complex emotion)。
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2)20世纪70年代初,伊扎德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人类的基本情绪有11种,即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等。
由此产生的复合情绪有三类:第一类是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等;第二类是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疼痛——恐惧——怒等;第三类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等。
复合情绪有上百种,而大多数复合情绪是很难命名的。
有些复合情绪可以命名,如由愤怒——厌恶——轻蔑组成的复合情绪可以命名为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组成的复合情绪可以命名为焦虑等。
(3)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是罗素(Russell,1980)提出的。
他认为情绪可划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强度。
愉快度又可分为愉快与不愉快;强度又可分为中等强度和高不愉快高等强度。
由此可以组合成四个类型:愉快——高等强度是高兴,愉快——中等强度是轻松,不愉快——中等强度是厌烦,不愉快——高等强度是惊恐。
2、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心境(mood)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激情激情(intense emotion)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激愤、暴怒、恐惧、狂喜、剧烈的悲痛、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3)应激应激(stress)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绪与情感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情绪与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情绪与情感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研究人类情绪与情感的形成、表达和应对机制,为我们解释了人类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现象,同时也为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和情绪管理等实践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情绪与情感的定义情绪与情感是人们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通常包括喜怒哀乐,以及愤恨、惊讶、担忧等的情感体验。
情绪与情感的形成受到遗传、认知、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担忧,而在得到成功时则会感到喜悦和满足。
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根据情绪的产生机制和表达形式,情绪可以被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是指人类天生具备的与生俱来的情绪,例如喜悦、愤怒、哀伤等。
复合情绪则是由多种基本情绪组合而成的,例如焦虑和羞愧。
情感是对情绪的主观评价和认知,情感可以包括高兴、愉悦、沮丧等。
三、情绪与情感心理学理论1. 杰姆森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反应模式,人们在面对情境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情绪与情感的表达形式是受到文化和个体经验的影响的。
2. 克鲁宾斯基理论:该理论主张情绪是由个体主观评价和生理反应构成的,情感则是对这些情绪的主观体验和主观评价。
四、情绪与情感心理学的应用1. 心理治疗:情绪与情感心理学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情绪认知调节和情绪自我调节的训练,帮助个体更有效地应对负面情绪和情感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 心理辅导:情绪与情感心理学也为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指导。
通过情绪情感反馈的分析和解读,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体验,进而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3. 情绪管理:情绪与情感心理学在情绪管理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情绪调节策略的培养和训练,帮助个体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情绪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4. 人际关系:情绪与情感心理学的应用还可以帮助个体改善人际关系。
简述情绪情感的分类
情绪情感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现象,通常被定义为对周围环境和事件的主观反应。
情绪情感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可以根据其表现方式和情感经验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情绪情感分类:
1. 基本情绪:是指人类天生就具有的一些情绪情感,如喜悦、恐惧、厌恶等。
这些基本情绪具有生物学的基础,即它们是由大脑中的特定神经系统产生的。
2. 复合情绪: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基本情绪组合而成的情绪,如爱、嫉妒、羡慕等。
复合情绪的体验比单一情绪更加复杂和深刻。
3. 心情:是一种人们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整体评价,是一种持续的情绪状态。
心情可以是积极的,如快乐、满足,也可以是消极的,如沮丧、愤怒。
4. 情感调节:是一种人们为了调整自己的情绪而采取的行动和策略。
情感调节包括认知重构、情境调节、行为调节等方法。
总之,情绪情感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每种分类方式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 1 -。
情感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和标准来进行,以下是一些情感的分类例子:
1.基本情感: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基本情感是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和厌恶等基本的情感反应。
这些情感反应通常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密切相关。
2.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通常与正面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相关,例如幸福、喜悦、满足等;而消极情感则与负面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相关,例如焦虑、沮丧、愤怒等。
3.情绪状态:情绪状态可以根据其持续时间和强度来分类,例如心境、激情和应激等。
心境是一种相对持久的情感状态,而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情感状态,通常与生理反应相关。
应激则是一种由压力或紧张引起的情感状态。
4.情绪调节:情绪调节可以分为自我调节和他人调节两种类型。
自我调节是指个体通过认知、行为和生理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他人调节则是指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5.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可以分为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声音等方面。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快乐时,他的面部表情可能是微笑,肢体语言可能是放松的姿势,声音也可能是柔和的语调。
这些情感的分类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节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根据我国古代传统和国外资料,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把情绪情感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原始情绪人的情绪情感是较为复杂的,自古以来许多学者试图对情绪情感进行分类。
根据《礼记》记载,情绪可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即“七情”;到了近代,西方学者常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情绪形式或原始的情绪。
(一)快乐快乐是指人们盼望的目的达到后,或者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如高考时取得了好成绩,买了一件自己喜爱的衣服,都会产生快乐的体验。
快乐可以有满意、愉快、欢乐、狂喜等不同的程度之别,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满足的意外程度。
目的突然出乎意料地实现会引起极大的快乐。
(二)愤怒愤怒是人们在实现某种目的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或者愿望不能够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的程度可以有不满、生气、愤怒、暴怒几种。
一般来说,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不满情绪,但不一定会发怒。
如果人们意识到这种挫折是由于他人的恶意中伤造成的,那么,怒气就会油然而生。
特别是当人的自尊受到伤害,人格受到侮辱时,往往会产生激烈的愤怒情绪,甚至勃然大怒。
愤怒是一种不良情绪,它会破坏人的心理、生理平衡,从而诱发各种疾病。
因此容易发怒的人,一般体质都欠佳。
(三)悲哀悲哀一般是与所热爱事物丧失和希望破灭有关的情绪体验。
如亲人去世、升学考试失意都属这种情况。
悲哀也有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等程度的不同,悲哀的强度决定于个人所失去事物的价值。
由悲哀引起的紧张的释放就是哭泣,通过哭泣,人们的悲哀就会得到缓解。
哭不仅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
当人遭遇到极大的委屈或亲友亡故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哭起来。
(四)恐惧恐惧是人们面临危险的情景,或预感到某种潜在的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它往往是人们无力摆脱困境时的表现。
如大难临头,又无路可走时,人们的恐惧心理就会油然而生。
一个人夜间单独行走,本无危险,但想象到某种可能的危险也会产生恐惧。
恐惧可分为程度不同的怕、惧怕、惊恐和恐怖几种。
人在恐惧时,脸色苍白,反应迟钝,有时还会浑身发抖。
“心惊肉跳”就是形容人在恐惧时的精神状态。
可见恐惧也是一种消极情绪。
恐惧有常态和变态之分。
对陌生的东西产生恐惧乃常态恐惧,如原始人害怕雷电。
变态恐惧则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人的恐惧心理大多都是后天习得的。
在上述四种基本情绪形式的基础上,又能派生出许多情绪,组成各种复合的形式。
与对他人评价有关的如爱慕、厌恶、怨恨;与对自我评价有关的如谦虚、自卑、悔恨等,都包含着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等因素。
二、情绪状态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把情绪分为激情、心境、应激和挫折四种情绪状态:(一)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等。
激情具有冲动性,发生时强度很大。
在激情状态下,机体内部伴随有强烈的生理变化,并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如狂喜时手舞足蹈;暴怒时面红耳赤。
激情还具有爆发性,发生的速度很快,持续的时间很短暂,一旦离开引起激情的具体情境,会很快冷静下来或转化为心境。
引起激情的原因很多。
首先,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事件可以引起激情。
如重大的喜讯、亲人的亡故等。
其次,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兴奋与抑制也容易引起激情,如对某种痛苦忍耐过久,抑制过度,一旦爆发出来,就会成为十分强烈的、难以控制的激情。
此外,激情的发生还和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有关。
那种缺乏教养、不讲礼貌或患有歇斯底里症的人,可以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引起激情的爆发。
激情对人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积极的激情常常能调动人身心的巨大潜力,成为激励人行为的强大动力。
而消极的激情则会使人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作出一些鲁莽的行为,甚至铸成千古之恨。
当然消极的激情也并非不可控制,事实证明,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并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控制激情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尽量避开引起激情的环境刺激。
其次是转移注意力,干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再次是合理地有节制地发泄。
此外,还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由发怒转为发奋。
如生活中遭到挫折时,受到他人讽刺嘲笑,心中不平时,要化愤怒为力量,变压力为动力,发奋图强,做生活的强者。
当然,控制激情最根本的方法还在于加强思想修养。
(二)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如心情舒畅或忧郁寡欢,兴高采烈或无精打彩等。
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特定事物的体验,而是由一定的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间内对各种事物态度的体验。
一个人的某种心境一旦发生,常常会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使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着人的全部行为表现。
例如在舒畅的心境下,会觉得事事顺心,处处快乐。
在悲伤心境中,一切都令人烦恼。
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说的就是对于同一件事,不同心境的人体验是不相同的。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第一,激情的余波。
激情过后往往会转为心境。
如狂喜过后,心情舒畅;暴怒过后,闷闷不乐。
第二,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社会地位的变迁、经济条件的变化、工作和学习的顺利与受挫、事业的成功与失败等都会引起不同的心境。
第三,人际关系。
一个人与家人、邻里、同事关系融洽,就会有愉快的心境。
相反,家庭关系紧张、邻里关系不和、同事之间矛盾重重者,心情就抑郁苦闷。
第四,自然环境变化。
冬天寒冷,雨雪纷纷,道路泥泞,心境容易抑郁;夏日炎热,心境容易烦燥;春光明媚,秋高气爽,心境就快乐、舒畅。
环境清静优美,使人舒畅;环境嘈杂,会使人厌烦。
第五,生理状况。
身体健康,情绪饱满;疲劳、失眠、疾病,会使人情绪低落。
除上述原因外,每个人还有自己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心境。
有的人乐观,有的人多愁善感。
决定人心境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信念。
乐观主义者即使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仍然能保持乐观的心境。
心境对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良好的心境能使人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有益于健康。
不良的心境则会使人消极颓废,降低工作效率,有损于健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培养积极心境,防止消极心境。
(三)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发事变时,必须迅速而及时地作出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应付紧急情况,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
例如,正在行驶的汽车突然遇到障碍物,司机紧急刹车;还有突然发生的火灾、地震等。
在这些情况下人们所产生的特别紧张的情绪状态就是应激状态。
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急中生智。
此时,应激引起的身心紧张,可使个体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调动全身力量迅速而及时地作出决定,解决当前的紧急问题。
在这种应激状态下,人的思路清晰,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有力,能够化险为夷,做出平时做不到的事情。
另一种是惊慌失措。
应激所造成的高度紧张情绪,使个体行为失调,思维混乱,分析判断能力减弱,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发生困难,甚至会使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失调,出现暂时休克现象。
实践证明,人的应激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
通过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提高意志的果断性,增强动作的灵活性,加强技能的熟练性,提高在意外情境下迅速决断的能力,这样遇到突发事件,就能镇定自若,当机立断,摆脱困境,转危为安。
由于应激状态中会出现一系列激烈的生理反应,若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则会破坏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抵抗力降低,易受疾病侵袭。
(四)挫折挫折是指在实现社会目的和个人抱负的过程中,目标活动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目的不能实现,需要和愿望不能满足时的消极情绪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的一生都可能遇到挫折,正如古人所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八九。
挫折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许多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挫折对一个人来说,有利也有弊。
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见识,“吃一堑,长一智”。
“自古雄才多磨难,历来纨绔少伟男”,人的才能和智慧是在与挫折作斗争中增长和发展的。
挫折也会造成人的心理创伤,使人感受到心理压力,产生心理失调,甚至形成“心因性疾病”。
引起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自然的原因。
这是指需要受到自然环境或物理作用的阻碍。
如恶劣的气候、强烈的噪音、火灾等引起的挫折。
二是社会的原因。
这是指需要受到社会习惯、传统或人为因素的阻碍。
如人际关系紧张引起的挫折。
三是经济原因。
这是由于收入不高,个人的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阻碍。
四是生理原因。
如想当歌唱家又没有好嗓子。
五是期望水平过高。
如对自己的期望超过了能力所及的范围,通过努力未能实现而产生的失败感。
个体遭受挫折后,必然会有所表现,以解脱挫折带来的烦恼,减少内心的冲突与不安,缓解挫折情绪,取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这种自我心理保护措施称为心理防卫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主要有积极的、消极的和妥协的三种形式。
积极的自我防卫形式,是对挫折的理智性对抗行为,主要有升华和补偿。
升华是指将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动机或欲望加以改变,并以较高境界表现出来,以求符合社会标准的要求。
如某人因舆论原因遭受爱情挫折时,他可以转向写诗、写小说或绘画等,抒发自己被压抑的情感,这就是升华。
补偿是指个体在某种活动中遭受挫折,从另一种活动中谋求成功,以弥补失去的自信与自尊。
如肢残学生体育上失意,而在文化课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以此补偿可减轻消极情绪的压力。
消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是一种非理智的对抗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行为。
当个体受挫后常会引起愤怒情绪,从而表现出攻击行为。
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
直接攻击是指攻击目标直接指向造成障碍的对象。
如受到他人无故谴责时,你可能“以牙还牙”、“反唇相讥”来对付无故谴责你的人。
也可能把愤怒情绪发泄到其他人或物上去,迁怒于人或物称为转向攻击。
还有对自己缺乏信心或自卑悲观者,经常把攻击对象转向自己,责备自己无能、不争气等。
妥协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是一种采取折衷的办法对待其所遭到的挫折,消除心理上不平衡的形式。
主要有合理化和逃避。
合理化是心理自我防卫机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个体由于挫折使预定目标无法实现时,为避免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安,找出种种借口或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辩解。
其表现形式有“酸葡萄”反应和“甜柠檬”反应。
“酸葡萄”反应是借否定不能达到的目标的优点,夸大其缺点以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卫手段。
如某生考试成绩差,就说自己重能力不重分数。
“甜柠檬”反应是借夸大既得利益的好处,否定其缺欠,以减轻未能实现目标的痛苦。
如丢了钱,就说失财免灾,以此安慰自己。
逃避是指受挫后回避现实,避开原来挫折情境的妥协行为。
“眼不见心不烦”就是逃避的表现。
三、社会情感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