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腰椎间盘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13 MB
- 文档页数:22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手术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疾病,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
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并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及患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其手术方法很多,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兴起微创手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不但损伤小、出血少,且具有不改变脊椎的正常结构,术后恢复快,住院天数短的优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开展。
手术护理配合1 术前准备1. 1 患者准备术前1 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探望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及其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体位及术中的配合要点,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护理工作,指导患者先行俯卧位的体位练习,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手术。
1. 2 手术室和仪器的准备将手术安排在有铅墙的百级净化手术间内,选择可以X线透视的床并备好C臂机。
术前一天需检查椎间孔镜系统是否处于功能良好状态,主要检查包括影像像系统摄像机,光源,医用液晶监视器及双极射频,线路及两盒椎间孔镜专用的手术器械,内有:镜头、塑料帽、定位针、穿刺针、针芯、环钻、套管、玻璃刀、连接配件、9号针头、铁锤、扳手等。
其中线路及两盒椎间孔镜器械均需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并备好布类手术衣及常用物品:手术薄膜4张、11号刀片、C臂机保护套、百特冲洗管、吸引器、1 ml、5 ml、50 ml注射器、手套、快薇乔、3000 ml生理盐水,常用药品:2%利多卡因2支, 0.9%生理盐水10 ml,亚甲蓝注射液、地塞米松、弥可保。
2 术中配合手术当日提前30 min开启空调净化系统,患者进入手术间后认真核对相关信息资料,开放静脉通路;硬膜外麻醉后,患者摆俯卧位,侧入路拍侧位片摆于有腰桥的弓型架上,尽量使椎板间隙打开;后入路患者需拍正位片,故需摆在可透视的床并用专用软垫,将胸部髋部垫高10 cm并使腹部悬空。
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病变椎体的体表定位并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切口四周用手术贴膜做好防水保护,台上护士清点好器械并将器械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好,与巡回护士共同连接好摄像系统、射频电极、进出水管后,巡回护士打开主机电源开关并调节光源亮度。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目的是通过椎间孔镜技术将椎间盘突出的部分摘除,缓解压迫神经的症状,恢复患者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介绍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适应症、手术步骤、术后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适应症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多数发生在腰椎4-5和5-1间盘,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包括:①腰椎4-5和5-1间盘突出症;②有临床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③无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或腰椎稳定性改变等不适宜手术的情况。
二、手术步骤1.体位及麻醉导航患者采取俯卧位,局麻或全麻酒中下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在麻醉下,通过透视或导航定位椎间盘突出的椎间孔及椎间隙。
2.切皮、置入导丝和扩张器在手术入路上切开皮下组织,将导丝引入到髓核突出的部位。
接着,椎间孔扩张器被放置,切开肌肉层至达到微创入路。
3.椎间孔镜引入在扩张器的通道中,将椎间孔镜及工作引入到椎间孔中,通过摄像系统获得放大的视野。
手术器械通过工作通道进入椎间孔。
4.髓核摘除通过椎间孔镜眼镜扩张椎间孔骨道,插入髓核突出部位,并使用相关器械,使摘除髓核。
5.闭合及术后处理在确认髓核已被摘除后,将椎间孔骨道关闭,进行逐层缝合,覆盖切口敷料,术后复位。
三、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1.术后患者要尽早行活动,适当做一些有利于腰部恢复的康复训练,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2.术后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服用消炎药和止痛药,控制炎症反应和缓解术后疼痛。
3.术后患者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脓液渗出、红肿发热等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4.术后患者在卧床休息时,要保持一个合适的姿势,避免腰椎的过度压力,如需咳嗽或打喷嚏时可用手支撑腹部,减轻腰椎负担。
5.术后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评估手术效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记录患者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男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医生:XXX手术经过:一、引言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明显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经详细检查和评估后,决定实施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二、手术准备1. 患者入手术室后,采取戒备姿势,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2. 将患者固定在手术床上,并进行无菌铺盖。
三、手术步骤1. 术前定位:通过C型臂X线机进行术前定位,确定手术入路和手术节段。
2. 术中定位:通过X线机进行术中定位,确定手术节段和椎板位置。
3. 镜下切口:在手术节段椎板下方约2cm处,进行切口,并经过组织扩张器扩大切口。
4. 椎间孔镜插入:将椎间孔镜插入切口,通过椎板下突将其导入椎间孔。
5. 镜下显露:用器械将椎间盘周围软组织分离,显露椎间盘。
6. 摘除髓核:通过镜下操作,将突出的髓核摘除,同时保护周围神经结构。
7. 清理血肿:清理手术区域的血肿和组织碎片,保持手术视野清晰。
8. 椎间孔镜取出:完成摘除髓核后,将椎间孔镜从切口取出。
9. 切口缝合:将切口进行逐层缝合,保证切口闭合良好。
10. 结束手术:确认手术区域无出血,无异常情况后,结束手术。
四、术后处理1. 将患者转入恢复室,进行观察和监护。
2. 根据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相应的镇痛和抗炎治疗。
3. 定期复查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
五、术后随访1. 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情况。
2. 患者需按照医嘱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和注意术后护理。
六、结语本次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
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术后随访显示,患者腰痛和下肢放射痛明显减轻,恢复良好。
术后康复锻炼和注意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本次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记录,感谢团队的精心操作和患者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