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弊比较型辩题的标准确定

利弊比较型辩题的标准确定

利弊比较型辩题的标准确定
利弊比较型辩题的标准确定

我觉得既然说大于那就是要肯定对方的利,但是弊更多,但这个多和少的标准是啥不好确定,下面是我从网上找的关于利弊型标准找到的资料

利弊比较型辩题的标准,是很多辩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一件事情。我打过的和评过的所有这类比赛,双方几乎都会说,我们的标准是blablabla,请问对方的标准是什么?然后当对方回答了之后,就没有然后了···而当我尝试用非辩论的角度去看时,我常常觉得你们都在说些什么啊!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上面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借这个问题谈一谈我对标准的理解吧。一、为什么要有标准

利弊比较型辩题,通常以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样的句式来描述。这个描述方式中的大于,大概是我们小学数学就学习过的一个词,我们可以轻易地比较出两个实数的大小,比如5>3, 3.4>-1等等。但是对于利弊,怎么进行量化比较呢?称一下多少斤?还是量一下多少米?显然不现实。于是,到底怎么来比较大小呢?

在中学关于求a,b两个变量的大小关系时,有这样一种常用方法:

求a-b的正负,若a-b为正,则a>b,若a-b为负,则a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有时候我们可以轻松求得表达式a-b的正负号,比如,通过三角函数求sin(a-b)所在区间,比如求a-b与别的表达式是否同号等等手段。

所以,在利弊比较中,我们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比较。我们把利弊放在具体的讨论环境中,相当于做了一次加法(弊为负数),于是求利+弊的正负号,即可得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结果。这就是标准起到的作用,它相当于对利弊做了一次运算,使得一个二元比较,简化为一个一元比较,从而降低了论证的难度。

二、什么是标准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要有标准了,那么标准是个什么东西呢?上一节我们说到,要把利弊放到具体的讨论环境中,来进行运算,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最终的正负号,是什么东西的正负号?换句话说,我们如何来说明什么情况叫做正,什么情况叫做负?

标准就是这么个东西,它用来标识出正负分别是什么含义。

比如,熄灯制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ok,我们给出的标准是:此制度是否促进还是阻碍了大学生学习。此时,正=促进,负=阻碍。同样,我们还可以给出标准:此制度是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完善人格。此时,正=有利于,负=不利于。

看,这就是标准——给定正负判定规则!

三、标准怎么定

上一节中的例子,我举出了两个标准。实际上,你要是想举,可以举出无数个。比如,此制度是否有利于凤姐找到另一半。此时,正=有利于,负=不利于。

当然,你肯定会问:啊喂,这两个有毛关系?

的确,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两个是正交的···但是,这也是一个标准,只是,这个标准不合适!

之所以举这个极端的例子,是想说明:标准不是唯一的。

你可以把利弊带来的各种影响(甚至于利弊完全无关的事情),作为标准,只要它能判定正负。

三·一、相关性:合适的标准

一个标准能否成为合适的标准,在于它与利弊的相关性。凤姐这个标准不是合适的标准,因

为它与此题中的利弊无关。当我们讲一件事,一个行为,一个政策的利弊时,我们通常是指,它的发生,它的执行,会造成一定的后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后果的正负关系,来判定利弊。这就是相关性。

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性的好坏,取决于两点:影响力和完备性。

1.影响力:辩题讨论对象,对其产生结果的作用,应尽量大;

2.完备性:辩题讨论对象产生的结果,应尽量多地体现在正负判定中。

比如,上述辩题,如果标准为:此制度是否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是影响力太小!不是合适的标准。

又比如,上述辩题,如果标准为:此制度是否能解决睡觉时间不一的寝室矛盾。这就是不完备!不是合适的标准。

三·二、价值取向:更优秀的标准

在标准的选择中,满足相关性,并不算难,难的是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去看待这个结果(即用于判定正负的眼光)。关于这一点,永远绕不开老黄的大学生创业···是的,从相关性来看,双方的标准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对于创业的结果,你是用“得失”来衡量正负,还是用“得失带来的价值(此处非价值观的意思)”来衡量正负。对于结果,双方没有本质的矛盾,但是双方标准的区别就在于判定正负时,使用的价值取向。想要自己的标准更高一筹,就得让正负关系的判定方法,比对手眼光更长,胸怀更大···再说下去就是鸡汤了。

三·三、避免恶心的标准

1.必须满足相关性。小事的结果就是小事,不要总想着往人类啊,社会啊,宇宙啊上面去靠,一旦你的标准不满足相关性,特别是影响力这一点,就会显得特别假大空。一般,不会有完备性问题,如果有···请加强队伍的基础能力训练。

2.不要搞出多元标准。为什么要有标准?一开始就说了,把二元判定简化为一元判定。如果你的标准搞出什么:“是否既x,又y”,这不还是二元判定吗!!那你还要标准干啥!比赛的时候,作为确定的某一方,你当然可以说,xy都是正的,所以结果为正。可是什么叫标准!你好歹得假装你的标准是中立的吧?如果你的标准中,x为正,y为负你怎么判定?还是得再简化!所以你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充分条件而已!这样的所谓标准,完全就是没有明白标准是用来干啥的辩手搞出来的垃圾!

四、标准不一致时,如何打?

记住,标准不一致是表象,它的本质依然逃不开辩题可辩性的三种情况:定义,价值,模型。请仔细聆听对方的标准,找出真正的争议点,然后使用上面三种区别应采用的手段来打。不要野蛮地说一句“您方标准不对”就完事了。到底是它的定义有问题导致标准不对,还是建立的论证模型有问题,或者像创业那一场一样就是价值太low了?请说清楚!

总结一下:

标准是用来做正负判定的。

标准必须满足相关性。

不要搞多元标准。

标准是表象,内在依然是辩题可辩性的三种分歧。

好的辩题

以下是这个暑假我从人民网辩论系统上收集的几个辩题,中间另外附了几个其他地方的辩题,在所有的之后则是本人小小臭屁附上的个人的一点见解。 1.奢侈品进口关税该不该降? 我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包括部分中高档商品的关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发 布了这一消息。另有消息称,基本降低幅度在2%到15%左右,首先锁定的可能是化妆品 和高档烟酒。然而,有媒体报道财政部相关部门官员称,并没有听说要调整中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奢侈品进口关税到底该不该降?奢侈品贵有什么不妥,减税又会带来什么? 2.该不该取消“律师伪证罪”? 广西北海市6月21日通报称,当地侦办审理的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件中4名被告人的辩护律师被采取强制措施。经审讯,4名律师教唆、引诱当事人和证人作伪证,从而推翻检方指控,“致使案件审理工作陷入僵局”,涉嫌辩护人妨害作证罪。6月29日,广西被抓的4名辩护律师之一因涉嫌触律师为证最已经被批捕。有人认为“伪证罪”无须突出犯罪主体,设立“律师伪证罪”可能导致“司法报复”;也有人认为“律师伪证罪”适应我国对法律职业特殊要 求和严格管理的需要。你是否赞成取消“律师伪证罪”? ★相关新闻★广西“四律师伪证案”进展:1名律师被批捕3名律师被释放 3.北京中轴线申遗“皇城北大门”该不该复建? 地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宫门式建筑。1954年底,为了疏导城市交通,地安门被拆除。在中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坐落着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地安门9座门,如今,中轴9门独缺地 安门。中轴线的申遗,使这座“皇城北大门”是否需要复建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4.第五届亚太大专华语辩论公开赛决赛题 正方:全球化扩大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反方:全球化缩小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5.圆明园嘉庆玉玺在英拍卖,流失文物到底该不该回购? 继去年年底圆明园疑似文物现身拍卖会并被买家拍走之后,又有一件圆明园敷春堂玉玺近 日在英国伦敦佳士得被拍卖。据了解,这方玉玺表面看有受到过高温火烤的痕迹,极有可能是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时掠夺走的文物,除文物价值外,也有历史价值。 6.捐精"跟"献血"一样,都是在帮助别人?

辩题分析及论据

辩题分析及论据 本次辩题: 正方:90后更需注重自我意识 反方:90后更需注重集体意识 (注意:是“注重”,不是“需要”, 在辩论时,这一点很重要,说错辩题很可能被对手抓住把柄!) 分析辩题,对象是90后,所以不要偏离,尽量不要找太多“旧”例子,可以从身边出发,因为我们就是90后。 其次,“注重”是什么?“注重”不是“需要”,不是因为我们缺乏“集体意识”,而是“集体意识”本身就很重要!所以,辩论时请将主要观点放正,强调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即:因为它重要,所以要注重),否则只会不知所云。 最后,“更”字是一个重点。我们不排斥自我意识,也不说缺乏自我意识或集体意识,但就因为集体意识“更”重要,所以才有以上观点。 所以,重点在于论证“集体意识的重要性”。 一、集体意识是什么? 这一点必须确定好,并且要统一观点:集体意识,是一个人对于一个集体的一种正确、积极的认识,它需要我们关心整体并为之付出,有责任感,而不是只顾自己,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价值。(注意:对手一定会下定义:自我主义不等于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不要总谈对方的观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同时,我们也要提前下好定义:集体主义不是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或完全照搬照抄,而是一种团结合作的意识,也不是自我意识的对立面。) (资料:集体是成员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保证着成员的个性发展,而且成员的个性发展和集体的发展协同进行、互不抵触,即个性的发展是随着集体的发展而发展的。) 二、论据 身边的例子: 1.军训:学校组织军训,正是对我们集体意识的一种考验。学校 乃至社会如此重视军训,不正说明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吗?如 果不注重集体意识,我们怎能做到团结一致?既然集体意识 重要,我们90后又怎能不注重集体意识?(对方可能会反 驳: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完善,军训为什么是对集体意识的 注重而不是自我意识的注重,这时应强调:我们不排除个人 优秀的自我主义,而是提升集体意识对于我们“更”重要, 所以才更要注重!对方辩友请勿强词夺理!) 2.七城会:南昌举办七城会,我们步伐看到一位位90后志愿 者,他们团结一致,服务群众,为公众所赞扬。正是因为意 识到社会对集体意识的重要,我们才赞赏他们,从而鼓励更

辩题的分类

辩题的分类 从我们参考的各种文献上来看,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辩题性质分,即分为人文类辩题、时事热点辩题、生活类辩题等等多种;另一种是按照辩题的形式分,即分为比较型辩题、判断型辩题等,但是我们在长期的辩论实战中发现这两种分类法固然于听众更容易接受,但是却不利于破题立论,也就是说,对许多初学辩论的人来说,拿到辩题,知道是那个类型的也同样不知从何下手(尤以第一种为甚)。 因此,我们在校期间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听众理解力、破题入手的难易度等多种问题,总结出另一种辩题分类法:按照辩题元素分类。就是把辩题分为:一元定向、二元比较、多元选择三种类型。(需要强调的是,也许早已有能人按此方法分类,而我们没有见到,那么就算做英雄所见略同吧) 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三种分类法: 1、引言 按照辩题元素分类,并不是像其他分类法一样,将一场辩论的正反双方辩题都归于同一种类型,而是将辩题的正反方分开来看,分开来考虑。同样每一种类型的辩题都有其固定的分析思路,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分析辩题变得相对简单的多了。当然,世事并非绝对,很多辩论领域的高手可以另辟蹊径,不必拘泥于此,但其原理总是大相径庭、殊途而同归的。 2、一元定向型 所谓一元定向型辩题,是指给定的辩论题目中,只有一个要素需要证明。例如“人生是个快乐的旅程”、“理想人才以仁为主”、“理想人才以智为主”等等诸多辩题。这类辩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给定的题目中既不需要进行其他否定的论述,也不需要从另外的条件中进行选择。比如“人生是个快乐的旅程”,辩题中的主干是“人生是个旅程”,论证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快乐”!这个辩题中,不必要否定如“悲哀、沮丧、不行、痛苦”等词语,因为即使否定了这些,也不能证明辩题成立,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再如“理想人才以仁/智为主”的辩题,同样只要论证以仁或者智为主就行,至于什么礼、义、信不用过分论证,但鉴于辩题的冲突在于智与仁,可以适当的进行讨论,或者将仁/智抬到比另外四者更高的地位上去。 3、二元比较型 二元比较,顾名思义,是指辩题中有两个比较要素,通过比较使辩

有好报才有好人的辩论赛论据和立论陈词 做人要地道

有好报才有好人的辩论赛论据和立论陈词做人要地道好人有好报做事要踏实步履才坚实什么路都可以走唯独绝路不能走什么路都可以选择唯独歧途不能选择。人生道路虽很曲折却很美丽。只要你细心观看就能饱尝沿途美景。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阔步走下坡路要谨小慎微走阳关道要目视前方走羊肠路要俯视脚下。在人生征途中有许多弯路、小路、险路、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没有清醒的头脑再快的脚步也会走歪没有谨慎的步伐再平的道路也会跌倒。要留下人生足迹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要少走人生弯路就必须三思而行。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在话下停滞不前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行路不仅仅在于快慢还在于是否能够持续前进不仅仅在于速度更在于能否保持正确方向。生活不能游戏人生否则就会一事无成生活不能没有游戏否则就会单调无聊。生活中要学会享受享受工作的欢快享受朋友的笑声享受家人的温馨享受创造的快慰享受果实的甜美。节制是生活的艺术。如果你能节制烟酒节制喜悲节制贪欲节制冲动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将使你的生活更具活力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将使你的人生更具理智拥有一群朋友将使你的生活更具快乐拥有一颗爱心将使你的生活更具和谐。好运动者健好思考者智好助人者乐好读书者博好旅游者悦好追求者成。认认真真学习清清静静思考踏踏实实做事勤勤勉勉工作淡淡泊泊生活真真诚诚交友悠悠闲闲散步清清白白做人。好身体是锻炼出来的好头脑是三思出来的好习惯是养成出来的好品德是自律出来的好才艺是磨练出来的好脚板是行走出来的。生活中的言语很神奇有时长说不如短说有时短说不如不说有时多说不如少说有时正说不如反说有时当面说不如背后说。生活中的满足很奇妙有时海鲜不如面包甜美有时坐轿车不如骑自行车舒服有时买菜不如种菜快乐有时酒宴不如独斟快活。什么是幸福没有痛苦就是幸福。什么是快乐内心愉悦就是快乐。什么是成功不懈追求就是成功。什么是前进没有止步就是前进。什么是真诚实事求是就是真诚。什么是朋友危难相助就是朋友。什么是伟大能给人幸福就是伟大。人生四大乐青春活力创业有成家-名人名言https://www.doczj.com/doc/515025545.html,-庭和顺邻里和谐。人生四大悲病魔缠身患得患失重蹈覆辙一事无成。工作要像红色那样热烈邻里需要蓝色那样温馨爱情要像粉色那样迷人做人要像白色那样纯洁环境要像绿色那样环保生活要像彩云那样多姿生命要像花朵那样绚烂。专心使你成就事业童心使你永远年轻信心使你永不停步善心使你赢得赞赏雄心使你成功登顶恒心使你百折不挠爱心使你高朋满座宽心使你愉快轻松热心使你一生美名。做人要地道好人有好报做事要踏实步履才坚实听从命运安排的是凡人主宰自己命运的才是强者没有主见的是盲从三思而行的是智者。财富是一时的朋友而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荣誉是一时的荣耀做人才是永久的根本学历是一时的知识学习才是永久的智慧人生难免经受挫折风雨过后就是彩虹生活难免遭受苦难雨过天晴终有阳光。“吃亏是福”不但是一种人生策略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吃小亏不但可以赢得人们的景仰还可学到人生大智慧。受伤害能磨练你的心志受欺骗能增长你的见识受遗弃会教你自立的本领受批评能助长你的智慧。给自己找茬是诊断给自己找事是磨练给自己剖析是知己给自己嘲笑是激励生活是首歌爱情是轻音乐工作是交响乐奋斗是摇滚乐应酬是流行乐朋友是通俗曲事业是进行曲。“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没有休止符前进路上大步走“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活六“朋友”信心是支柱目标是动力三思是舵手运动是健康知识是财富知足是大乐。信心要一杆插到底夫妻要两人齐协力行动要三思而后行交友要四面又八方生活要五颜加六色邻里要七窍又玲珑做事要八仙来过海说话要一言即九鼎这样生活才能满意十分。有时多点糊涂会少点烦事有时多点知足会少点烦恼有时少点计较会多点平安有时多点吃亏会多点平安。想想美事生活的烦恼就易离去想想成功生活的挫折就不在话下思思亲朋心底里的力量就会涌起思思理想前进的脚步就会更加坚定忆忆英雄克服困难的勇气就会激增忆忆祖国工作的热情就会倍增。生活就是奋斗只有勇于攀登才能创造辉煌生活就是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生活就是付出只有吃苦流汗才能实现理想生活就是享受只有品尝人生才能感知生活的快乐。

辩论赛如何分析辩题

分析辩题是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办法的,在此抛砖引玉一下: 一、弄清背景: 1、查阅和辩题有关的基本知识,弄清楚基础概念。 2、不要为了辩题而读书,而要力争把相关问题研究透彻,信手拈来、成为领域的“专家”。 3、此时不要急着做定义,尽可能了解最中立、公允的“常规定义”。 4、这只是查资料的第一轮。 二、头脑风暴: 1、同时分析正反方。 2、彼此不符合抨击,一个个说观点,不要求逻辑正确或者完美,越怪异越好。 3、画思维导图,将大家分析的正反方放在一起,这时你已经初步有感觉了。 4、头脑风暴要常常做,即使到比赛前,你想不到的,对手一定帮你想到、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 三、寻找切点: 1、把头脑风暴的成果放在一起,这时候已经有一个初步的看法。 2、双方争议的实质是什么,双方必然争的点是什么,有没有一个感觉——正反双方其实在打一个问题,只不过用不同演绎手法。 3、接下来到了最关键的一刻,寻找进攻的切点。其实此时哪些点强哪些点弱已经比较清晰,正常的做法是尽一切可能去强化强点,并且锁死弱点。 4、但是高手往往在这里区分,因为正常的强点是容易被猜到的,所以个人的习惯是:一般公认的强点,不会去打,一般对手公认的强点,很可能“会认”(也有一种说法是受身了)。这就是说,谋求在承认对方的强点、避开锋芒的情况下,依然在意想不到的点发起奇袭,一举歼灭对手。这便是战争艺术的核心,虚实奇正。

5、遗憾的是,以上的点要找到需要长期大量的养成和极其广泛的阅读,作为新人还是建议亦 步亦趋。 6、这个阶段继续寻找资料充实切点,因为是带着问题,看书的效率会更高(一定是看书、不是百度!) 四、构建战场: 1、切点明确后,围绕切点的形势也清晰起来,哪些点让,哪些点堵死,哪些点佯攻,哪些点 奇袭,你要把这些组成一个矩阵,在以后的比赛中呈现出来,这就是构建战场的过程。 2、不要相信战场分类的教条,战场其实根本没有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怎么便于你集中火力,就怎么画战场。 3、战场不是固定的,要在自由辩的模拟中反复试验,这种试验的强度是非常的。 4、每个战场一个核心逻辑,引导的弹雨是例子、类比、追问、反问、逻辑、数据……随便你,怎么打顺怎么干。 5、战场明确后,开始围绕资料和话语布置火力、包装逻辑。这个时候贯穿整场的战略也该形成了。

辩论技巧:比较性辩题的比较标准

辩论技巧:比较性辩题的比较标准 一般情况下,对于初学辩论者而言,大家会采用的手法是优缺点罗列或关键点的罗列。例如,说甲比乙好时,指出甲的四个优点,指出乙的两个优点,进而显示甲的优点比乙多。但是,实际上,点的个数无法比较。两个优点没准可以细分,细分成五个小点。至于关键点罗列,例如说甲比乙重要,则有人会指出没有甲就活不下去、没有乙还能苟延残喘,进而论证甲比乙重要。如果真的能构建这样的情况,倒也未尝不可。但是这种情况很难出现。因为,列入辩题的比较双方往往不会出现一个可有可无、一个必不可少的情况,毕竟出题人的智商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的。 那么,排除以上两种最容易想到的比较方法外,个人认为,还有两种是可以试着使用的比较方法。 第一,利用普遍接受的比较尺度。例如,心理学中有马斯洛层次理论,这就是一个比较尺度,将不同事物对人们的重要程度和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划分了等级与层次。那么,如果一个东西可以带给人们第一层次的需求,而另一个东西不仅可以部分满足第一层次、还能部分满足第二层次的需求,那么就可以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好。在这里,我们将辩题中比较的双方,转化成了人们需求层次的比较;而至于为什么自我实现比温饱安全处于更高的层次,这个,我们就可以不用论证了,因为这是心理学中普遍公认的结论。 第二,将比较细分。具体说来,有两种不同的细分。 其一,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例如,在求助版有人提出了一个辩题,“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时,如果觉得不方便直接比较,那么可以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即所谓的利弊是对谁而言的?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分出三个层面,一是对高校自身而言,二是对高校的服务对象——学生而言,三是对那些与高校不存在直接联系、只存在间接联系的社会发展而言。细分之后的一个好处,就是在于比较容易找到至关重要的点。例如,正方可以说,对高校而言,产业化后虽然短期内元气大伤,但终究能活下去;而不产业化,以现在的发展趋势,高校最终会走上绝路......。这样就可以论证对高校自身而言,产业化利大于弊。反方亦然,其它两点也可以此类推。如果不进行这样的细分,恐怕我们很难泛泛地找出这种比较点。 其二,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例如,楼主提到的“男人/女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题,比较内容是人们的本事。直接比较不好比的话,我们就可以细分,分为事业和家庭。先论证在事业上,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再论证家庭中,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还是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细分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楼主困惑的问题,即如何比较。但是从辩论技巧的角度来讲,细分之后存在着两点好处。其一,可以便于使用一些绝对性的判断。我们知道,很多事情,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而言,难以判断其对错好坏;但是,如果细化到某一个特定群体,可能就比较容易判断一件事情该不该做、是利大还是弊大了。其二,可以便于划分战场、攻守皆宜。例如,关于男人/女人更有本事,反方可以守住家庭这半壁江山,然后跟正方去争在事业层面女人是否比男人更有本事。这样一来,反方就算在事业战场上没有争过正方,那也不过是打个平手而已,因为自己毕竟还有半块阵地。而一般的初学者,往往会被对方牵着走,即对方攻击哪里、自己就防御哪里,忘了围魏救赵的手段。当对方进攻“在事业层面女人也比男人更有本事”时,能不仅想到反驳,更能想到进攻家庭层面、指出“在家庭层面女人未必就比男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手已经可以算是老手了,在校内赛或新生赛中不常见。 此外,关于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的细分,除了需要注意如何细分有利于自己的攻防外,还需要注意细分的方法是否足够合理。一般说来,细分的层面不应太多,以二至四个层面为宜,太多了则全场比赛会很零散,自己也容易首尾不能兼顾。而且,不同层面之间要尽可能

比较性辩题

比较性辩题 比较型辩题的标准制定标准的制定,可以使比较型辩题简化,其原因就是比较型辩题中有两个变量。你把其中一个变量去掉,单说另一个变量,这样就是停住一方看另一方。虽然有时候可能会比较有力,但终究在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两个变量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根本就不存在一方变而另一方不变的情况。这样根本就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标准实际上是把两个变量变成了一个变量,只要你能达到这个标准,那我就说你怎么着了。只有一个变量在变化,比两个变量要容易把握得多。 一般来说,在制定标准的时候,都要考虑到辩题中的主体。比如说我们要去辩“大学生打工的利弊”,那我们就要考虑打工对大学生的利弊影响;要辩“大学生学习重要还是实践重要”,那就要看学习与实践能对大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他的比较型辩题,大家也可以作一个类似的考虑,每个比较型的辩题,都会有一定的主体存在。在这样的辩题中,如果能够抛开要进行比较的两个项,而抓住辩题的主体来考虑问题,那标准制定就容易多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主体的需求。再拿那个大学生打工利弊的辩题来作例子,一个人到大学里,他的目标是什么注意,这里的目标不是说你要来做什么,而是在你大学毕业之后,你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了解清楚了主体的需求,我们可以再把大学生目前能得到的打工工作给作一下分类,看看这些类别中,有哪些工作是可以帮助大学生

达到自己的目标的,有哪些工作是无法帮助甚至拖累大学生达到目标的。不要怕麻烦,一个东西如果全部都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十有八九是商家在忽悠人。对打工的工作进行了分类,一类一类地考虑,这样就可以把对大学生的利弊都看得清清楚楚,不仅有利于自己解析题目,还有利于了解对方的立场。 好,下面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大学生打工利弊的标准是:打工能不能帮助大学生完成自己的大学目标。这样一个标准,应该是十分客观的。但现在是要辩论,必须让标准对自己有利一些。要注意,如果要修改标准的话,尽量不要修改标准本身,只是对其中的措词含义进行修改。比如说大学的目标,这是个没有定论的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方提出大学目标的时候,你可以不赞成,而提出自己认为的目标。但是要注意,标准一定要足够客观,这样才能让观众和评委信服。

英文辩论赛辩题大全

英文辩论赛辩题大全 如果要开展一场关于英文的辩论赛,你们的辩论赛论题都想好了吗为 ?下面是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英文辩论赛辩题大全,欢迎阅读! 1.For Side: Advertiseme nts should be con trolled. 2.Aga inst Side: Advertiseme nts should be en couraged. 3.For Side: Junior stude nts should go in for beauty con tests. 4.Aga inst Side: Junior stude nts should not take part in beauty con tests. 5.For Side: Mobile phones are n ecessar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 nts. 6.Aga inst Side: Mobile pho nes are not n ecessar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 nts. 7.For Side: Middle school stude nts should go abroad to study. 8.Aga inst Side: Middle school stude nts should not go abroad to study. 9.For Side: In 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for pupils to lear n En glish. 10.Aga inst Side: Progress is the best teacher for pupils to learn En glish. 11.For Side: People and n ature are in harm ony. 12.Aga inst Side: People and n ature are not in harm ony. 13.For Side: More money mea ns more happ in ess. 14.Aga inst Side: More money means more sad ness. 15.For Side: Internet alie nates the relati on ship among people.

辩题解析团队中应该张扬个性

正方:团队中应该张扬个性。 反方:团队中应该收敛个性 一、关键词解释: 1,团队,在英文叫做Team,团队不同于群体。群体可能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不具备高度的战斗能力,而团队则必须要满足下面3个条件: (1).自主性 如果一个领导不在公司,也没带手机,员工能自主做事,正常运作,用不着逢事都向领导打手机请示,这就是一个团队。可以这样说,员工找领导的次数越多,就是公司里的自主性越不强。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想想,公司的员工提出过什么方法,讲过什么想法,员工参与决策越多,公司的自主性就越强。 (2).思考性 国内经常是领导在下达意见,领导在给主张,领导在动脑筋,属下员工都是听领导的指挥做事,这样没有思考性。领导长期决策,容易抹煞员工的思考性。 (3).合作性 员工不但要愿意动脑筋,愿意自主地做事,而且要善于与周围的人合作,所以合作性非常重要。日本人和美国人的合作性非常强,所以经济要比中国发达。单个人都像一条龙,而合在一起却像一条虫,这就是缺乏合作性的结果。 2,个性,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之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有综合性、稳定性、差异性的特征。 由于在团队中,人们要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所以按认知风格来把人的个性分为四类:(1)感觉-感情型:凭感觉办事,讲求实际,重视感情因素 (2)直觉-感情型:思考带有理性,富有想象力,别出心裁,重视感情因素 (3)感觉-思考型:讲求实际,重视细节,习惯逻辑推理,循规蹈矩 (4)直觉-思考型:重视抽象,习惯不带有感情色彩的理性思维 3,收敛:减弱或者使其消失。 张扬:不加以约束,任其自由发展。 二、辩题分析: 这个辩题如果辩所有的个性的话,对你们一方肯定不利,人有各种个性,有的可能是负面的,有的是正面的。对于负面的个性,必然要对它加以收敛;对于正面的个性,自然不必对其进行收敛。 问题就在于你们的观点是要证明所有的个性都不能收敛,所以这些个性必然都是正面的。但如果你们提出讨论对象是正面的个性,对方肯定不会同意,所以在“个性”的定义方面,我使用了教我们《行为科学》的老师给“个性”下的一个定义。 你们一定要注意,个性的这个定义及其分类,是站在一个团队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某一个人的立场上。在一辩陈词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地提出来,今天辩的是团队中应该收敛还是张扬个性,所以讨论个性时必须从团队的立场上出发。只有与团队相关的个性,才在双方的讲座范围之内。

辩论赛中辩题分类

辩论赛中辩题分类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辩论赛中辩题分类简介 辩题分类简介 (一)辩题大致分为两类: 1、辩事性论题。 They arrived at Bill's home first.Mark was invited in for a Coke and to watch some television.The afternoon passed pleasantly with some laughs and talk.Then Mark went home. 论题明确限定了范围,只要求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评析性质)。辩手需要把握的是这一事件的全过程,对其起因、冲突、发展、结局等诸多环节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不够明晰的部分,适当地追加前提,使本方立论条件更趋充分,即可投入辩论。 “辩事”性论题对辩手的“身份”要求是能自觉地把握“就事论事”的特点。 2、辩理性论题。 无疑理论色彩比较强,要求辩手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相当充分的准备,对论题进行“求证理论”。辩理性论题的难点之一,在于既

要以充足的事例作为论据,又要防止被事例所牵扰,卷入“辩事”,以至失去了本方理论的论证力度。 (二)不同点 “辩事”性论题具有较明显的“评论”性特点,以“事”为主而以“理”为辅,“理”常常是作为“辩事”的指导思想,但是,最后却必须落实在对“事”的结论中。 “辩理”性论题带有较强的求证色彩,“理”为主而“事”为辅,“事”作为“辩理”的依据,无论举出多少实例,都只能是为强化“理”的论证力量服务。 (三)分类的意义 对论题进行分类的目的,正在于明确辨证过程中“事”与“理”的比例关系、主辅关系,有助于防止把“辩事”性论题错当做“辩理”性论题,反之亦然。这对于双方紧扣论题,进而使辩论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延伸阅读:辩论赛辩题类型 1、是非辩题 你说是而我就是说不是的。如:离婚率上升是/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应该多想想我们以前想过的数学,如必要/充分条件的判定方法,一种类型的东西是不是另一种类型的判定方法等。一般来说,这种辩题中,只要明确了解概念,了解了判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不难了。就好像我们做一道题,比如说“1是不是整数”,

辩题要求及辩题类型表(参考)【模板】

辩题要求及辩题类型表(参考) 一、辩题要求 可辩性。一方面,辩题要让中学生辩手觉得难度适中,要求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不能太深或太浅,辩题内涵要丰富,有可钻研、辩驳之处。另一方面,辩题要做到基本公平,不能有明显的偏重,避免辩论双方存在一头重一头轻、一边容易一边难的情况。 创新性。辩题要注重创新性,在了解辩题设置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研究,切忌从网上或从往届辩论赛的辩题中盲目抄袭。要结合当前社会舆论的焦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当今时代的价值观念等,作为辩题设置的切入点进行思考和推敲。 指导性。辩题要注重指导性和应用性,能对辩手、听众产生多方面的、广泛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力求在辩论之余,让大家有思考的价值和意义,有思索的余地和可回味的地方,而不是辩论结束就结束,只停留在练练口舌的层次上。 可听性。辩题的设置要从听众的角度去考虑,不能设置太深奥的学术问题、尖端的科技问题、高难的问题,或太直露、太浅白,近于琐屑、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问题。 准确性。设置辩题的时候,要注意辩题用语用词的准确表达。句子要完整、涵义要清楚、表达要精炼、用语要准确、关键词不能出现歧义。 二、辩题类型表

附件2 辩题征集表

注: 1.送选辩题坚持原创原则,不可抄袭,详细填写辩题分析及推荐理由; 2.此表请于2020年1月21日前以书面及电子邮件方式报XX市教育局德体卫艺科(邮箱:(******))。 附件4 XX市高中学生辩论赛规程 一、比赛程序 1.辩论赛开始,主席宣布辩题及比赛规则; 2.介绍参赛代表队队员及所持立场; 3.介绍评委及点评嘉宾; 4.进行辩论比赛; 5.观众提问(不影响比赛结果) 6.嘉宾点评; 7.宣布比赛结果,辩论赛结束。 二、比赛规则(共耗时约34分钟) (一)立论阶段(共6分钟) 1.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2.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二)驳论阶段(共4分钟) 1.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2.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三)攻辩阶段(约6分钟)

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讲解

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作者:罗斌学长)2013年05月27日12:23:12 一、强加因果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这种错误往往很具迷惑性,许多辩手场上反应不过来。 前几年很热门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里面有这样的描述“林肯总统表面上看是被南方暗杀,实际上他是在签署了XX金融协议X天后被杀害的...肯尼迪总统遇刺前签署了XX金融协议,试图打击大财团利益....里根总统在签署XX金融协议后,旋即遇刺....”这些煽动性的描述让许多读者自行联想,从而脑补出“美国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政坛,如果总统试图限制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连总统都敢杀掉”这个结论。 这就是犯了“把前后联系偷换成因果联系”的错误。 打个比方,我每次考砸前都会吃早饭,但我不能说“我因为吃了早饭所以考砸了”。同样的,美国总统每年都会签署无数的文件,不能把遇刺总统都签署过金融相关文件就得出“总统遇刺和金融文件”有关。这里打个比方,宋鸿兵试图以总统遇刺前都签署过金融协议来论证相关性,但每个总统遇刺当天都会吃早饭,难道能证明总统遇刺是因为吃了早饭么?显然不能。何况,林肯、肯尼迪、里根等人的遇刺,显然和金融体系不直接相关。 一般情况下,因果联系都有前后联系,但前后联系不一定有因果联系。 二、倒果为因 个人认为,如果要挑选一本最重要的必读书给辩手,那非《统计陷阱》莫属。这本书里面的逻辑讲解和案例分析既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我看了5遍,每遍都能学到很多。 里面提到了一个案例:美国某州的麻风病患者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因此许多人得出结论“这个州的气候一定是很容易得麻风病。” 但其实恰好相反,这个州的气候是全国最有利于麻风病患者治愈的,所以全国的麻风病患者都会来这里治疗,所以这个州的麻风病患者才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 前几天的热门状态也是一个道理:“二战时,盟军请了一位科学家来研究该加强飞机哪块机身的防护。这位科学家统计了飞机的中弹区域分布图,发现机翼是

头脑风暴——赛前辩题讨论的好方法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以下简称bs)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现代创造学奠基人美国奥斯本提出的,是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法。这种情境就叫做头脑风暴。由于会议使用了没有拘束的规则,人们就能够更自由地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很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们就大声说出来,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但不进行批评。只有头脑风暴在结束的时候,才对这些观点和想法进行评估。 事实上,很多队伍用头脑风暴来进行辩题讨论和剖析。这是个好方法,然而很多队伍在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却是低效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遵守bs的游戏规则,常见的几种情况如下: 一、忽略议题分派 在《为陪练正名》一文中我已经说过,比赛不可缺陪练。是的,一开始,我们需要把人物分派成为两拨。不是一群大好青年为一个立场没日没夜糟蹋身子,而是为两个立场。因此,从一开始划分立场的两队都需要独立准备各自立场,倘若从一开始准备一个题目,往往陷入陪练无话可说或者走过场的困境,丧失赛前模拟的意义。 二、会前准备不足 不少人喜欢这么玩,讨论的时候只带一张嘴。是的,你的知识储备绝对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们需要的是高效的讨论和新颖的观点,然而这永远建立在广泛阅读材料的基础之上。事先不接触任何材料,并不表示你很特立独行或者智商优人一等。事实上,这是不负责的表现。 三、分工不明确 有几个人完整能回忆起上次讨论的内容?安排人员进行每次的讨论记录是极为有必要的,我倾向于组织讨论的人来做,事实上,此人是最有可能全勤到场的,保持纪录的完整性(完整而详尽)非常重要。同时,组织讨论的人往往是谈话内容的引导者。 四、随意打断和批评

比较型辩题的打法

比较型辩题的打法 第一种,标准法 提出一个强大的、令人信服的比较标准,在这一标准下,谁更重要一目了然、显而易见。 第二种,关系法 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论证其中一方起主导作用。记得提到这一点的时候,你一般会听辩手说,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比较谁更重要,要看谁是主要矛盾,起主导作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我敢打包票,这句话已经在上万场辩论赛中出现过了。 从这个思路走的话,你会听到很多诸如此类的词——决定,主导,核心,根源,根本,本质,目的……” 例子: 正方:思想革新源于技术革新,需要技术革新的检验和支持。反方: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正确思想的引导。 在这个战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已经一览无余,都是想从双方的关系入手、一口吃掉对方,都是想证明自己才是起决定作用 ——决定了对方的“流程、流量、流向和流速”。 双方是在互相包辩题 关系法的一个变体是“取舍法”,即故意把比较的双方居于绝对矛盾的状态,你必须作出取一舍一的抉择,而此时此刻的最终取舍就反映了你心中的价值排序。 比如“坚持理想和坚持现实谁更重要”的时候,主打的就是“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你选择哪一个”。 第三种,置换法 就是把要比较的两个概念转换成两个新概念,而两个新概念谁更重要是一目了然、显而易见的。 这就好像,如果要论证A比B更重要,把A转换成C+,把B转换成C-。或者把A转换成C,把B转换成D,而C又是明显重于D的。 举一个例子。愚公移山更好,还是愚公搬家更好——如果把愚公移山转换成面对困难,愚公搬家转换成逃避困难,则愚公移山肯定优于愚公搬家。 如果把愚公移山转换成直接但低效的办法,愚公搬家转换成变通却高效的办法,则寓公搬家肯定优于愚公移山。 第四种,打平法 就是在所有对方优势的战场力求和对手打平,然后在我方开辟的主战场一举胜出。简言之就是—— 你有的优点我也有,你没有的我更有!“为什么是打平,而不是打赢呢” 本来就是对方的优势战场,能打成旗鼓相当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想赢就算能赢,论证难度有多大,要耗掉多少时间精力等你好不容易赢了,还有时间展开自己的主战场吗” 而如果不展开自己的主战场,我们的核心观点又如何有效地传递给观众呢 例子:现代社会更需要比尔还是保尔:也是用不断的“打平”—— 比尔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可保尔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啊! 比尔有了革命性的创新,可保尔也写出了第一部无产阶级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不是革命性的创举吗 通过各种打平堵住对方的进攻之后,才是那句“从本质上看……” 理论应用:比赛的木桶理论,正方常用的表述就是“比较谁更重要——根本无法论证今天的辩题,因为双方都是重要的,就像左手和右手,男人和女人,所以我们要看的——”要

【转自黄执中博客】关于比较类辩题的战场切割

價值辯論中,也有損益比。 像「大學生參加選美活動利大於弊/弊大於利」、「中學生課餘兼職利大於弊/弊大於利」或「小學生上網利大於弊/弊大於利」等,都是在比較利弊得失。 一件事,利弊互見,上台後,各說各話——該怎麼比? 得花點心思,切戰場。 一種,是切「本質」:要比較利弊,就得看這件事(如運動)在正常情況下的得失;至於不正常情況下(如過量)的影響,不能算在帳上。 畢竟,既然都說了是「不正常」的情況,結果當然弊大於利,又有什麼好談的? 因此,許多人參加選美,受騙上當,只證明「參加」要小心,不能說「選美」有問題。就像有人誤食殺蟲劑,不是殺蟲劑的弊。 因此,再多人網路成癮,只證明「成癮」不對,不能說「網路」不好。成癮,不是網路的本質;就像肥胖,不是飲食的本質。 選美的本質,是外貌競賽。而用錯誤的心態競賽、不擇手段的競賽、假競賽之名幹壞事或曲解競賽意義後所造成的惡,不算是選美的惡。 網路的本質,是資訊管道。而過度倚賴資訊、濫用資訊、刻意接觸有害資訊或藉管道之便散播錯誤資訊所造成的惡,亦不算是網路的惡。 主張本質的一方,相信冤有頭、債有主……若把「人」的偏差,全當成「物」的善惡,則不僅隱遁了人的責任,也架空了人的自由。 --------------------------------------------------------------------------------

一種,是切「現實」:要比較利弊,就得看這件事(如吸毒)的實際影響;至於該影響是不是在正常情況下(如適量)造成,不重要。 畢竟,如果只討論「正常」的情況,結果當然利大於弊,又有什麼好談的? 因此,若真有許多人參加選美,受騙上當,就代表選美比賽「當今」的確有害。頂多,我承認當「大家都很能很小心」的那天到來後,這個弊害會消失。 因此,有一定數量的人網路成癮,就代表網路的確有威脅。成癮,雖不是網路的本質,卻是網路的現實;就像肇事,雖不是酒駕的本質,卻是酒駕的現實。 選美的現實,看的是案例與統計。抽離了一切社會的實際互動,光看選美在規則與宗旨上所追求的利,是虛幻泡影。 網路的現實,看的是機率與證據。抽離了一切人為的涉入浸染,光看網路在設計與功能上所追求的利,是自我欺騙。 主張現實的一方,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以「物」的純粹,開脫其對「人」的影響,則不僅忽視了人的脆弱,也淡化了社會的責任。 -------------------------------------------------------------------------------- 談賭博,本質論者,說「賭」這玩意兒是中性的。 現實論者則說:這世上有哪件事,他馬的不是中性的? 談色情,本質論者,說「性」這玩意兒是中性的。 現實論者則說:他馬的連販賣人口這件事,都是中性的!

有趣的辩论赛辩题

有趣的辩论赛辩题 我们的辩论赛有两个派对,正方和反方。都是围绕书中的“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而举行的。第一轮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吴合钊代表正方先发制人,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大堆,听上去句句有理。反方也不甘示弱。廖莜却有开出了避马腿,跟正方来了一场激烈的口才大赛,却还是不分胜负。眼看着下面的人都已经等耐不住了,全场都沉浸在一种剑拔弩张的氛围中。第一局快接近尾声了。两个法官也分辨不出高下,都不敢评论了,还装得一本正经。 有趣的辩论赛辩题 IQ比EQ更重要/EQ比IQ更重要 人际交往以利为重/人际交往以义为重 安乐死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安乐死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 文化建设应先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应先于文化建设 电视征婚弊大于利 现代社会男人/女人更累 生男好过生女/生女好过生男 好马要吃/不吃回头草 有一辆火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离开北京直奔广州,同时另一辆火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从广州开往北京。如果有一只鸟,以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和两辆火车同时启动,从北京出发,碰到另一辆车后就向相反的方向返回去飞,

整容不可以/可以改变命运 爱比被爱更幸福/被爱比爱更幸福 爱情是自私的/爱情是无私的 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 脸皮厚的人比较快乐/脸皮薄的人比较快乐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 在校大学生结婚利大于弊/在校大学生结婚弊大于利 听到这儿,我忍不住站了起来,开始反驳正方观点:“当贫穷的母亲把仅有的饭菜留给儿女,同时隐瞒自己还饿着肚子的事实时,难道你还要指责善良崇高的母爱不诚实吗?”我话音刚落,身后的支持者便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看到自己的一个反问句就让正方辩手面面相觑、哑口无言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正在这时,正方身后的

分析辩题的技巧

分析辩题的技巧 辩论技巧之分析辩题 分析辩题的目的有三: 第一,明确争论的问题。只有把辩题分析清楚,才能知道所争论的究竟是什么。 第二,确定辩论的范围。面对一个辩题,可以找到双方分歧的根本点,从而抓住要害,确定辩论的范围和中心,以防辩论不着边际或抓不住关键。例如:“多读课外书利大于弊”这一辩题,通过分析就可以发现,它所要辩论的是多读课外书的问题,既不是多读课外书 是否有利的问题,也不是是否有弊的问题,而是多读课外书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的问题, 这样一来,辩论的范围就明确了。 第三,根据辩论题目进行立论和辩论。辩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把辩题分析清,分析透,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才能预测对方的基本论点和 基本论据,从而设计出辩论的方案。由此可见,辩题是辩论的中心,要使自己准备充分, 对对方情况判断准确,首先得分析清楚辩题,只有这样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根据对辩题分析的着眼点不同,分析辩题包括分析辩题类型和分析辩题概念两种情况。 1 、分析辩题类型 对辩题类型的分析,对于我们准确把握辩题的逻辑含义,有针对性地运用辩论的技巧 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表达形式上看,辩题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但归根到底,都可以还原为“A 是 B ”或“A 不是B ”这种判断形式。乍看起来,有的辩题中并没有“是”这个系词,例如“大学生自主择业利大于弊”,但我们可以在保持愿意的情况下把这改写为“大学生自主 择业是利大于弊的”,所以仍然是“A 是B ”的判断形式。 沿着这个思路发展,辩题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判断形式:第一,等同型。如辩题“现代 化就是西方化”中“现代化”和“西方化”是等同的。第二,归属型。如辩题“艾滋病是 医学问题”中“艾滋病”是归属于“医学问题”的。第三,条件型。如辩题“提高人口素 质是实现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中,或者A 是B 的条件, 或者B 是A 的条件,重要的是把握诸如“先决条件”“必要条件”“重要条件”“基本环 节”“前提”“基础”“核心”“关键”“根本原因”“重要因素”这类关键概念的逻辑 含义。比如,“根本”这个概念与“基本”“重要”比较起来,程度上要更深一些;又如,“环节”这一概念暗含着除了辩题中提到的“环节”外,还有其他的环节之意。由此可见,把握辩题中“是”的确切含义是十分重要的,对这个词的含义认识不清,就不可能吃透整 个辩题的基本精神。 此外,从A 到B 的模态关系入手,还可以从逻辑上把辩题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比较性辩题常用的比较标准

这些都是我做辩手的时候通过搜索,查资料,问前辈等等整理出来的,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百般变化,树上开花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比较性辩题的五种比较方法都有:边际法(比增量)、归零法(比存量)、关系法、矛盾法、关键因素法。就我所知,这也是目前为止,辩论赛(甚至论文中)出现过的仅有的5种方法。 ----------------------------------------------------------------以下是正文 ---------------------------------------------------------- 一般情况下, 对于初学辩论者而言,大家会采用的手法是优缺点罗列或关键点的罗列。例如,说甲比乙好时,指出甲的四个优点,指出乙的两个优点,进而显示甲的优点比乙多。但是,实际上,点的个数无法比较。两个优点没准可以细分,细分成五个小点。至于关键点罗列,例如说甲比乙重要,则有人会指出没有甲就活不下去、没有乙还能苟延残喘,进而论证甲比乙重要。如果真的能构建这样的情况,倒也未尝不可。但是这种情况很难出现。因为,列入辩题的比较双方往往不会出现一个可有可无、一个必不可少的情况,毕竟出题人的智商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的。 那么,排除以上两种最容易想到的比较方法外,个人认为,还有两种是可以试着使用的比较方法。 第一,利用普遍接受的比较尺度。例如,心理学中有马斯洛层次理论,这就是一个比较尺度,将不同事物对人们的重要程度和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划分了等级与层次。那么,如果一个东西可以带给人们第一层次的需求,而另一个东西不仅可以部分满足第一层次、还能部分满足第二层次的需求,那么就可以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好。在这里,我们将辩题中比较的双方,转化成了人们需求层次的比较;而至于为什么自我实现比温饱安全处于更高的层次,这个,我们就可以不用论证了,因为这是心理学中普遍公认的结论。 第二,将比较细分。具体说来,有两种不同的细分。 其一,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例如,在求助版有人提出了一个辩题,“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时,如果觉得不方便直接比较,那么可以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即所谓的利弊是对谁而言的?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分出三个层面,一是对高校自身而言,二是对高校的服务对象——学生而言,三是对那些与高校不存在直接联系、只存在间接联系的社会发展而言。细分之后的一个好处,就是在于比较容易找到至关重要的点。例如,正方可以说,对高校而言,产业化后虽然短期内元气大伤,但终究能活下去;而不产业化,以现在的发展趋势,高校最终会走上绝路......。这样就可以论证对高校自身而言,产业化利大于弊。反方亦然,其它两点也可以此类推。如果不进行这样的细分,恐怕我们很难泛泛地找出这种比较点。 其二,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例如,楼主提到的“男人/女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题,比较内容是人们的本事。直接比较不好比的话,我们就可以细分,分为事业和家庭。先论证在事业上,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再论证家庭中,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还是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细分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楼主困惑的问题,即如何比较。但是从辩论技巧的角度来讲,细分之后存在着两点好处。其一,可以便于使用一些绝对性的判断。我们知道,很多事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