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型辩题的打法

比较型辩题的打法

比较型辩题的打法
比较型辩题的打法

比较型辩题的打法

第一种,标准法

提出一个强大的、令人信服的比较标准,在这一标准下,谁更重要一目了然、显而易见。

第二种,关系法

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论证其中一方起主导作用。记得提到这一点的时候,你一般会听辩手说,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比较谁更重要,要看谁是主要矛盾,起主导作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我敢打包票,这句话已经在上万场辩论赛中出现过了。

从这个思路走的话,你会听到很多诸如此类的词——决定,主导,核心,根源,根本,本质,目的……”

例子:

正方:思想革新源于技术革新,需要技术革新的检验和支持。反方: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正确思想的引导。

在这个战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已经一览无余,都是想从双方的关系入手、一口吃掉对方,都是想证明自己才是起决定作用

——决定了对方的“流程、流量、流向和流速”。

双方是在互相包辩题

关系法的一个变体是“取舍法”,即故意把比较的双方居于绝对矛盾的状态,你必须作出取一舍一的抉择,而此时此刻的最终取舍就反映了你心中的价值排序。

比如“坚持理想和坚持现实谁更重要”的时候,主打的就是“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你选择哪一个”。

第三种,置换法

就是把要比较的两个概念转换成两个新概念,而两个新概念谁更重要是一目了然、显而易见的。

这就好像,如果要论证A比B更重要,把A转换成C+,把B转换成C-。或者把A转换成C,把B转换成D,而C又是明显重于D的。

举一个例子。愚公移山更好,还是愚公搬家更好——如果把愚公移山转换成面对困难,愚公搬家转换成逃避困难,则愚公移山肯定优于愚公搬家。

如果把愚公移山转换成直接但低效的办法,愚公搬家转换成变通却高效的办法,则寓公搬家肯定优于愚公移山。

第四种,打平法

就是在所有对方优势的战场力求和对手打平,然后在我方开辟的主战场一举胜出。简言之就是——

你有的优点我也有,你没有的我更有!“为什么是打平,而不是打赢呢”

本来就是对方的优势战场,能打成旗鼓相当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想赢就算能赢,论证难度有多大,要耗掉多少时间精力等你好不容易赢了,还有时间展开自己的主战场吗” 而如果不展开自己的主战场,我们的核心观点又如何有效地传递给观众呢

例子:现代社会更需要比尔还是保尔:也是用不断的“打平”——

比尔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可保尔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啊!

比尔有了革命性的创新,可保尔也写出了第一部无产阶级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不是革命性的创举吗

通过各种打平堵住对方的进攻之后,才是那句“从本质上看……”

理论应用:比赛的木桶理论,正方常用的表述就是“比较谁更重要——根本无法论证今天的辩题,因为双方都是重要的,就像左手和右手,男人和女人,所以我们要看的——”要

么就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这个层面我们根本比较不出来,我们只能去看——”

无须多问,这里“所以要看的”或者“只能去看的”,肯定就是他们的优势战场了。

“这就像《孙子兵法》说的那样,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我们的立论布局要——立于不败之地,不失敌之败也!”

双方不可能都利于不败之地,一个辩题本来就要看逻辑、事实、价值等各个层面,拼的又不可能只是立论。”

辩题的分类

辩题的分类 从我们参考的各种文献上来看,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辩题性质分,即分为人文类辩题、时事热点辩题、生活类辩题等等多种;另一种是按照辩题的形式分,即分为比较型辩题、判断型辩题等,但是我们在长期的辩论实战中发现这两种分类法固然于听众更容易接受,但是却不利于破题立论,也就是说,对许多初学辩论的人来说,拿到辩题,知道是那个类型的也同样不知从何下手(尤以第一种为甚)。 因此,我们在校期间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听众理解力、破题入手的难易度等多种问题,总结出另一种辩题分类法:按照辩题元素分类。就是把辩题分为:一元定向、二元比较、多元选择三种类型。(需要强调的是,也许早已有能人按此方法分类,而我们没有见到,那么就算做英雄所见略同吧) 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三种分类法: 1、引言 按照辩题元素分类,并不是像其他分类法一样,将一场辩论的正反双方辩题都归于同一种类型,而是将辩题的正反方分开来看,分开来考虑。同样每一种类型的辩题都有其固定的分析思路,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分析辩题变得相对简单的多了。当然,世事并非绝对,很多辩论领域的高手可以另辟蹊径,不必拘泥于此,但其原理总是大相径庭、殊途而同归的。 2、一元定向型 所谓一元定向型辩题,是指给定的辩论题目中,只有一个要素需要证明。例如“人生是个快乐的旅程”、“理想人才以仁为主”、“理想人才以智为主”等等诸多辩题。这类辩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给定的题目中既不需要进行其他否定的论述,也不需要从另外的条件中进行选择。比如“人生是个快乐的旅程”,辩题中的主干是“人生是个旅程”,论证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快乐”!这个辩题中,不必要否定如“悲哀、沮丧、不行、痛苦”等词语,因为即使否定了这些,也不能证明辩题成立,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再如“理想人才以仁/智为主”的辩题,同样只要论证以仁或者智为主就行,至于什么礼、义、信不用过分论证,但鉴于辩题的冲突在于智与仁,可以适当的进行讨论,或者将仁/智抬到比另外四者更高的地位上去。 3、二元比较型 二元比较,顾名思义,是指辩题中有两个比较要素,通过比较使辩

政策性辩题打法

本材料一共讲解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政策性辩论中需求性,根属性,解决力和损益比的含义及如何进行论证。 第二部分为议会辩论和法庭辩论中一些最基本和重要的概念如推定,举证责任,反驳责任等。 第三部分介绍五种论证的方法及每种论证方法具体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 首先套用一个例子来简单说明需,根,解,损的关系和作用。好比病人找医生治病,需求性就是病人得了什么病,有治病的需要,根属性是寻找病因或者在找不到病因或病因不明的情况下给出的有效的药方。解决力是指治病的效果,包括药方可以取得,病人愿意服用和最终药到病除。损益比是服药之后的副作用。 (1)需求性是指现状有改变的需要。因此作为正方首先要提出现状之下存在什么弊端?其次是这样的弊端是否带来严重的危害,或者不改变现状将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或造成怎样的损害。 需求性的论证一般分为两部分: 第一,证明需求是正当的,即不能违反最基本的价值和常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比如一个人有杀人的需求,但这种需求不正当,因此不能满足。 举例:比如有个辨题:我国是否应当建立赌博特区,如果正方的需求是给予民众一定限度的赌博自由,那么首先要证明:赌博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要对赌博这一行为做“非罪化”的论证。才能使之后建立赌博特区这一行为正当。这个论证过程就要抛开我们过去接受的“赌博是不好”的这样一种评价,而要理性去探讨赌博究竟为何物?不好的地方是否一定是赌博行为本身造成等等相关议题。 第二,证明若不满足这一需求,维持现状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弊端或损害。通过损害事实及趋势进行论证。以达到不改几乎不行的效果。 举例:如果证明博弈的心理是人的天性,那么就很难对赌博进行根本上的遏制,而因为没有一个合法的赌博平台,现状之下只能是去国内地下赌场,那里环境恶劣,没有合理有序的规则,没有防止恶赌的措施,又有黑社会的介入,同时使很多资金流失,给社会带来很大不安与危害。或者去国外的合法赌场造成大笔资金的外流。因此有改变现状的需求。

2020年最热门辩论赛辩题

2020年最热门辩论赛辩题 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年最热门辩论赛辩题,希望能帮助到您! 正方/反方 企业用人才为先/企业用人德为先 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人和自然不能和谐相处 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高校产业化弊大于利 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网络经济不是泡沫经济 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个人的命运是由社会掌握 便利器具便利/便利器具不便利 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民族技艺应该保密/民族技艺不应该保密 理想人才以仁为主/理想人才以智为主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 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 杜绝盗版,消费者扮演比政府更重要的角色/杜绝盗版,政府扮演比消费者更重要的角色 个性需要刻意追求/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利 留学归国是个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 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 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

相处容易相爱难/相爱容易相处难 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弊大于利 青年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青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应该以自然为本 企业发展需要无私奉献精神/企业发展不需要无私奉献精神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利大于弊/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弊大于利 送子女进名校,利大于弊/送子女进名校,弊大于利 避免人才外流,是政府的责任/避免人才外流,不是政府的责任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 合作比竞争,更能使文明进步/竞争比合作,更能使文明进步 天灾比人祸更可怕/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处容易相爱难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远亲 新闻自由是社会改革的最大动力/新闻自由不是社会改革的最大动力全球化能为我国带来经济发展/全球化不能为我国带来经济发展 性教育应列为中学课程/性教育不应列为中学课程 性教育是科学教育/性教育是道德教育 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博彩事业的兴旺是社会进步繁荣的象征/博彩事业的兴旺不是社会进步繁荣的象征 教育应注重人格培训多于知识培训/教育应注重知识培训多于人格培训

辩论技巧:比较性辩题的比较标准

辩论技巧:比较性辩题的比较标准 一般情况下,对于初学辩论者而言,大家会采用的手法是优缺点罗列或关键点的罗列。例如,说甲比乙好时,指出甲的四个优点,指出乙的两个优点,进而显示甲的优点比乙多。但是,实际上,点的个数无法比较。两个优点没准可以细分,细分成五个小点。至于关键点罗列,例如说甲比乙重要,则有人会指出没有甲就活不下去、没有乙还能苟延残喘,进而论证甲比乙重要。如果真的能构建这样的情况,倒也未尝不可。但是这种情况很难出现。因为,列入辩题的比较双方往往不会出现一个可有可无、一个必不可少的情况,毕竟出题人的智商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的。 那么,排除以上两种最容易想到的比较方法外,个人认为,还有两种是可以试着使用的比较方法。 第一,利用普遍接受的比较尺度。例如,心理学中有马斯洛层次理论,这就是一个比较尺度,将不同事物对人们的重要程度和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划分了等级与层次。那么,如果一个东西可以带给人们第一层次的需求,而另一个东西不仅可以部分满足第一层次、还能部分满足第二层次的需求,那么就可以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好。在这里,我们将辩题中比较的双方,转化成了人们需求层次的比较;而至于为什么自我实现比温饱安全处于更高的层次,这个,我们就可以不用论证了,因为这是心理学中普遍公认的结论。 第二,将比较细分。具体说来,有两种不同的细分。 其一,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例如,在求助版有人提出了一个辩题,“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时,如果觉得不方便直接比较,那么可以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即所谓的利弊是对谁而言的?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分出三个层面,一是对高校自身而言,二是对高校的服务对象——学生而言,三是对那些与高校不存在直接联系、只存在间接联系的社会发展而言。细分之后的一个好处,就是在于比较容易找到至关重要的点。例如,正方可以说,对高校而言,产业化后虽然短期内元气大伤,但终究能活下去;而不产业化,以现在的发展趋势,高校最终会走上绝路......。这样就可以论证对高校自身而言,产业化利大于弊。反方亦然,其它两点也可以此类推。如果不进行这样的细分,恐怕我们很难泛泛地找出这种比较点。 其二,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例如,楼主提到的“男人/女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题,比较内容是人们的本事。直接比较不好比的话,我们就可以细分,分为事业和家庭。先论证在事业上,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再论证家庭中,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还是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细分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楼主困惑的问题,即如何比较。但是从辩论技巧的角度来讲,细分之后存在着两点好处。其一,可以便于使用一些绝对性的判断。我们知道,很多事情,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而言,难以判断其对错好坏;但是,如果细化到某一个特定群体,可能就比较容易判断一件事情该不该做、是利大还是弊大了。其二,可以便于划分战场、攻守皆宜。例如,关于男人/女人更有本事,反方可以守住家庭这半壁江山,然后跟正方去争在事业层面女人是否比男人更有本事。这样一来,反方就算在事业战场上没有争过正方,那也不过是打个平手而已,因为自己毕竟还有半块阵地。而一般的初学者,往往会被对方牵着走,即对方攻击哪里、自己就防御哪里,忘了围魏救赵的手段。当对方进攻“在事业层面女人也比男人更有本事”时,能不仅想到反驳,更能想到进攻家庭层面、指出“在家庭层面女人未必就比男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手已经可以算是老手了,在校内赛或新生赛中不常见。 此外,关于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的细分,除了需要注意如何细分有利于自己的攻防外,还需要注意细分的方法是否足够合理。一般说来,细分的层面不应太多,以二至四个层面为宜,太多了则全场比赛会很零散,自己也容易首尾不能兼顾。而且,不同层面之间要尽可能

比较性辩题

比较性辩题 比较型辩题的标准制定标准的制定,可以使比较型辩题简化,其原因就是比较型辩题中有两个变量。你把其中一个变量去掉,单说另一个变量,这样就是停住一方看另一方。虽然有时候可能会比较有力,但终究在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两个变量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根本就不存在一方变而另一方不变的情况。这样根本就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标准实际上是把两个变量变成了一个变量,只要你能达到这个标准,那我就说你怎么着了。只有一个变量在变化,比两个变量要容易把握得多。 一般来说,在制定标准的时候,都要考虑到辩题中的主体。比如说我们要去辩“大学生打工的利弊”,那我们就要考虑打工对大学生的利弊影响;要辩“大学生学习重要还是实践重要”,那就要看学习与实践能对大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他的比较型辩题,大家也可以作一个类似的考虑,每个比较型的辩题,都会有一定的主体存在。在这样的辩题中,如果能够抛开要进行比较的两个项,而抓住辩题的主体来考虑问题,那标准制定就容易多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主体的需求。再拿那个大学生打工利弊的辩题来作例子,一个人到大学里,他的目标是什么注意,这里的目标不是说你要来做什么,而是在你大学毕业之后,你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了解清楚了主体的需求,我们可以再把大学生目前能得到的打工工作给作一下分类,看看这些类别中,有哪些工作是可以帮助大学生

达到自己的目标的,有哪些工作是无法帮助甚至拖累大学生达到目标的。不要怕麻烦,一个东西如果全部都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十有八九是商家在忽悠人。对打工的工作进行了分类,一类一类地考虑,这样就可以把对大学生的利弊都看得清清楚楚,不仅有利于自己解析题目,还有利于了解对方的立场。 好,下面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大学生打工利弊的标准是:打工能不能帮助大学生完成自己的大学目标。这样一个标准,应该是十分客观的。但现在是要辩论,必须让标准对自己有利一些。要注意,如果要修改标准的话,尽量不要修改标准本身,只是对其中的措词含义进行修改。比如说大学的目标,这是个没有定论的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方提出大学目标的时候,你可以不赞成,而提出自己认为的目标。但是要注意,标准一定要足够客观,这样才能让观众和评委信服。

政策辩论中的四大核心议题

在政策辩论中有所谓的四大核心议题,分别为需要、根属、解决与损益。传统上,在理解与拟定辩题架构的时候,其讨论流程往往依序是「需要→根属→解决→损益」。不过我认为,这个流程用在辩论上,其实并不正确──要能够真正理解并解释政策辩论的架构脉络,其所应遵循顺序,反而应该是「解决→根属→需要→损益」。 这两种顺序,前者,我个人暂称为「医生模式」,后者,则暂称为「推销员模式」 什么是医生模式? 比如说:看病的时候,医生会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啊(你的需要是什么)?」这时,病人也许会说:「我的肚子痛(我的需要是让肚子不痛)!」 可是,引起肚子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胃癌,也可能是胃炎,而医生总不能什么药都开一点(只知需要无法判断解决方案)。所以,他必须先试着找出是什么造成了病人的肚子痛(找出肚子痛所根属的原因)。而在一连串的检查后,医生终于发现,这位病人的肚子痛,原来是胃溃疡引起的(肚子痛根属于胃溃疡). 此时,医生便可以向病人建议各种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向决策者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看他是要选择用药物,还是要动手术。 不过,每一种治疗法,多半都有其各自的利弊,像吃药或许安全、便宜,却是复原慢、疗效差;而开刀虽然能快速根治,却是费用高、风险大……这时,病人就得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偏好,去评估利弊(损益比),选出一个最好的治疗方式(当然,所谓的最好,必定是一种价值判断)。 以上,就是医生模式在处理问题时的基本流程。 一、确认根属性,是确认解决力「有/无」与「强/弱」的关键 对每一个决策者而言,他们最需要、却同时也是最难以判断的,就是:要如何才能在某方案实际执行之前,确认此一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由于高登市的治安持续恶化,亟待改善(需要),因而市政府提出了一个警力增强计划,打算扩编警察员额,加强打击犯罪(解决方案),并将此案送进市议会,希望可以争取到预算(提交决策)。此时,盯着厚厚的一本计划书,市议员们又怎么知道这项耗资不菲的计划,是否能解决高登市的治安问题(解决力的有无)?又能解决多少问题(解决力的强弱)? 所以,他们必须要先搞清楚:高登市的治安恶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出治安恶化的根属)? 治安为什么会恶化?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警察贪污,所以不愿抓坏人,可能是警械老旧,所以不敢抓坏人,可能是警察太笨,所以抓不到坏人,可能是警力不足,所以坏人抓的太少……当然,也可能与警察都无关,其实都是检查官在私纵犯人。 所以,如果高登市的治安恶化,主要是导因于警察的风纪、素质或配备(确认根属为何);那么光是增加警察人数,恐怕还是没有用(从而推断解决力的有无)。反之,如果高登市的治安恶化,有某部分的原因,的确是来自警力不足;那么随着厘清这部分原因所占的比重(确认根属的强弱),我们便能进一步的,预测出警力增加对改善治安的影响有多大(从而推断解决力的强弱)。 二、确认根属,是扩大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 另外,在前述看病的例子中,那位医生在发现了肚子痛是根属于胃溃疡后,除了建议药物与手术,他也可以选择继续向下挖掘,去寻找造成病人胃溃疡原因(找出更深层的根属)。此时,医生或许会发现:原来病人之所以会长期胃酸分泌过多,是因为他平日的精神压力过大。于是,医生便可以提出种种抒解精神压力的方法,以减轻症状产生(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接着,要是这位医生还不满足,继续向下挖掘,他就能再找出造成病人精神压力过

政策辩论

政策辩论,算得上是华语辩论起源之处了。阅读了一些书籍以及文章之后,下决心写了这篇有关政策辩论的东西,写文章的时候发现各个国家之间由于哲学背景与文化底蕴不同,其所制定政策时所看重的环节不同,导致政策辩论的方式方法不同,这是必然的。在这里,仅对政策辩论进行一点片面的分析,不足之处,还望各位指出。 对于政策类问题讨论(包括政策辩论),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讨论是否允许一政策发生(如大陆买卖器官应不应该合法化);二是讨论是否终止一现有政策(如我国大陆应不应该废除死刑);三是讨论设计一政策方案(如上海应否该设臵赌博特区)。 那么讨论政策类问题的思路应该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传统的政策决定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问题原因方案损益 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分析寻找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对该方法的

损益进行比较,得出最终结论(新政策成立否,是否终止已有政策,亦或改变现有政策)。 给大家举个这种模式的例子吧: S的母亲发现S考试成绩大幅下降,从以前的90多分跌到了40多分。她想解决这一问题(提出问题);她苦思敏想,列了很多条目,如近来的考试题目太难,似乎不是,要么自己儿子智商下降,也不可能,再或老师阅卷出现差错,大约更不是。思前想后,S的母亲想出了一个原因,S同学可能是谈恋爱啦!而对象呢就是前一端时间代表班级前来慰问生病中的S同学的女班长——漂亮的W。所以S母发现了S考试成绩下降的与原因,即自己的儿子与W同学谈恋爱(分析原因);这时S母心想,我怎能眼睁睁看着儿子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呢?!我一定要把S从那个恶魔身边拉回来p.s注意这时漂亮的W已经化身成恶魔了。S 母提出了拆散S同W的方案: 1与S好好谈谈,2没收S的手机,3将S软禁在家,4用刀刮花W美丽的脸,从问题的源头入手(提出方案)…最后,S母进行了损益分析,S母认为四个选项的数字基本由小到大上代表了解决该问题的解决力强弱,同时也表示了解决问题时所带来损耗与其他负面效果的大小,经过理性

辩论赛中辩题分类

辩论赛中辩题分类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辩论赛中辩题分类简介 辩题分类简介 (一)辩题大致分为两类: 1、辩事性论题。 They arrived at Bill's home first.Mark was invited in for a Coke and to watch some television.The afternoon passed pleasantly with some laughs and talk.Then Mark went home. 论题明确限定了范围,只要求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评析性质)。辩手需要把握的是这一事件的全过程,对其起因、冲突、发展、结局等诸多环节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不够明晰的部分,适当地追加前提,使本方立论条件更趋充分,即可投入辩论。 “辩事”性论题对辩手的“身份”要求是能自觉地把握“就事论事”的特点。 2、辩理性论题。 无疑理论色彩比较强,要求辩手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相当充分的准备,对论题进行“求证理论”。辩理性论题的难点之一,在于既

要以充足的事例作为论据,又要防止被事例所牵扰,卷入“辩事”,以至失去了本方理论的论证力度。 (二)不同点 “辩事”性论题具有较明显的“评论”性特点,以“事”为主而以“理”为辅,“理”常常是作为“辩事”的指导思想,但是,最后却必须落实在对“事”的结论中。 “辩理”性论题带有较强的求证色彩,“理”为主而“事”为辅,“事”作为“辩理”的依据,无论举出多少实例,都只能是为强化“理”的论证力量服务。 (三)分类的意义 对论题进行分类的目的,正在于明确辨证过程中“事”与“理”的比例关系、主辅关系,有助于防止把“辩事”性论题错当做“辩理”性论题,反之亦然。这对于双方紧扣论题,进而使辩论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延伸阅读:辩论赛辩题类型 1、是非辩题 你说是而我就是说不是的。如:离婚率上升是/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应该多想想我们以前想过的数学,如必要/充分条件的判定方法,一种类型的东西是不是另一种类型的判定方法等。一般来说,这种辩题中,只要明确了解概念,了解了判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不难了。就好像我们做一道题,比如说“1是不是整数”,

2019关于大学生辩论赛辩题

2019关于大学生辩论赛辩题 辩论赛,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辩论赛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知识的竞赛, 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19关于大学生辩论赛辩题,欢迎阅读。更 多资讯请继续关注辩论赛栏目! 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民族技艺应该保密/民族技艺不应该保密 理想人才以仁为主/理想人才以智为主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 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 杜绝盗版,消费者扮演比政府更重要的角色/杜绝盗版,政府扮 演比消费者更重要的角色 个性需要刻意追求/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利 留学归国是个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不是个 人问题 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 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 相处容易相爱难/相爱容易相处难 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弊大于利 青年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青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应该以自然为本

企业发展需要无私奉献精神/企业发展不需要无私奉献精神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利大于弊/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弊大于利 送子女进名校,利大于弊/送子女进名校,弊大于利 1.正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反方:总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2.正方:好心总会有好报反方:好心未必有好报 3.正方:响鼓无需重槌敲反方:响鼓也需重槌敲 4.正方:清官难断家务事反方:清官好断家务事 5.正方:事实胜于雄辩反方:事实未必胜于雄辩 6.正方:少年识得愁滋味反方:少年不识愁滋味 7.正方:身正不怕影子歪反方:身正也怕影子歪 8.正方:有志者事竞成反方:有志者事未必成 9.正方:万事开头难反方:万事中间难 10.正方:旁观者清反方:旁观者未必清 11.正方: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反方: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12.正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能统一反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能统一 13.正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反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14.正方:知难行易反方:知易行难

辩题要求及辩题类型表(参考)【模板】

辩题要求及辩题类型表(参考) 一、辩题要求 可辩性。一方面,辩题要让中学生辩手觉得难度适中,要求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不能太深或太浅,辩题内涵要丰富,有可钻研、辩驳之处。另一方面,辩题要做到基本公平,不能有明显的偏重,避免辩论双方存在一头重一头轻、一边容易一边难的情况。 创新性。辩题要注重创新性,在了解辩题设置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研究,切忌从网上或从往届辩论赛的辩题中盲目抄袭。要结合当前社会舆论的焦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当今时代的价值观念等,作为辩题设置的切入点进行思考和推敲。 指导性。辩题要注重指导性和应用性,能对辩手、听众产生多方面的、广泛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力求在辩论之余,让大家有思考的价值和意义,有思索的余地和可回味的地方,而不是辩论结束就结束,只停留在练练口舌的层次上。 可听性。辩题的设置要从听众的角度去考虑,不能设置太深奥的学术问题、尖端的科技问题、高难的问题,或太直露、太浅白,近于琐屑、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问题。 准确性。设置辩题的时候,要注意辩题用语用词的准确表达。句子要完整、涵义要清楚、表达要精炼、用语要准确、关键词不能出现歧义。 二、辩题类型表

附件2 辩题征集表

注: 1.送选辩题坚持原创原则,不可抄袭,详细填写辩题分析及推荐理由; 2.此表请于2020年1月21日前以书面及电子邮件方式报XX市教育局德体卫艺科(邮箱:(******))。 附件4 XX市高中学生辩论赛规程 一、比赛程序 1.辩论赛开始,主席宣布辩题及比赛规则; 2.介绍参赛代表队队员及所持立场; 3.介绍评委及点评嘉宾; 4.进行辩论比赛; 5.观众提问(不影响比赛结果) 6.嘉宾点评; 7.宣布比赛结果,辩论赛结束。 二、比赛规则(共耗时约34分钟) (一)立论阶段(共6分钟) 1.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2.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二)驳论阶段(共4分钟) 1.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2.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三)攻辩阶段(约6分钟)

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讲解

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作者:罗斌学长)2013年05月27日12:23:12 一、强加因果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这种错误往往很具迷惑性,许多辩手场上反应不过来。 前几年很热门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里面有这样的描述“林肯总统表面上看是被南方暗杀,实际上他是在签署了XX金融协议X天后被杀害的...肯尼迪总统遇刺前签署了XX金融协议,试图打击大财团利益....里根总统在签署XX金融协议后,旋即遇刺....”这些煽动性的描述让许多读者自行联想,从而脑补出“美国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政坛,如果总统试图限制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连总统都敢杀掉”这个结论。 这就是犯了“把前后联系偷换成因果联系”的错误。 打个比方,我每次考砸前都会吃早饭,但我不能说“我因为吃了早饭所以考砸了”。同样的,美国总统每年都会签署无数的文件,不能把遇刺总统都签署过金融相关文件就得出“总统遇刺和金融文件”有关。这里打个比方,宋鸿兵试图以总统遇刺前都签署过金融协议来论证相关性,但每个总统遇刺当天都会吃早饭,难道能证明总统遇刺是因为吃了早饭么?显然不能。何况,林肯、肯尼迪、里根等人的遇刺,显然和金融体系不直接相关。 一般情况下,因果联系都有前后联系,但前后联系不一定有因果联系。 二、倒果为因 个人认为,如果要挑选一本最重要的必读书给辩手,那非《统计陷阱》莫属。这本书里面的逻辑讲解和案例分析既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我看了5遍,每遍都能学到很多。 里面提到了一个案例:美国某州的麻风病患者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因此许多人得出结论“这个州的气候一定是很容易得麻风病。” 但其实恰好相反,这个州的气候是全国最有利于麻风病患者治愈的,所以全国的麻风病患者都会来这里治疗,所以这个州的麻风病患者才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 前几天的热门状态也是一个道理:“二战时,盟军请了一位科学家来研究该加强飞机哪块机身的防护。这位科学家统计了飞机的中弹区域分布图,发现机翼是

辩论赛评委要怎么当.doc

辩论赛评委要怎么当 辩论赛也叫论辩赛,还叫做辩论会。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辩论赛评委要怎么当,供你阅读。 一、背景 非常幽默的是,对于辩论赛来说,最大的困局和最大的魅力,均来自于评判标准的主观性。 何谓主观?众所周知,辩论赛不似足球篮球一般可以用一个个计分来衡量高低,也不像DOTA那样有一个明确的输赢标准。因此,无论再标榜客观的评委,都不可能逃脱出自己本身的心证来对比赛进行评决。这种主观性给所有的辩手带来了莫大的痛苦,由于没有客观统一的标准,大家经常莫名其妙地输,或者莫名其妙地赢。 但另一方面,这种主观性带来了辩论发展的多样化。由于不知道评委侧重哪一方面,所以哪一方面都要兼顾,而不同风格的较量也给辩论赛带来了很多名局。 但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评委的口味是可以揣测的,因此为了赢得比赛,辩手通常会对这种口味进行"迎合"。比如20xx 年全辩前几轮,参赛队们发现评委并不反感诡辩甚至把诡辩当做一种"策略",于是便出现了后来各种奇葩的论点。通常而言,一个学校辩论队的风格,是会受到校内赛评委影响的。如果校内赛

评委都是立论至上,那么这个学校一定把主要的准备时间放在立论磨合上;如果校内赛评委都是看场上攻防,那么操作就会被提到的比立论更重要的位置。 但问题就在这里,一个学校的辩论观念很大程度受到评委(或是老师或是学生)主导,但这种被影响和主导的观念未必是正确的理念(大部分的学校辩论观念是狭隘的)。而更重要的是,一旦这些辩手养成了心理习惯,觉得自己做到一个方面(比如立论好OR场面一边倒)就能赢比赛的时候,基本离出去输比赛就不远了。 在聊辩论赛应该怎么评判之前,先讲讲一些历史。我们所熟知的华语辩论赛最早是在1986年亚洲大专开始的,并在1993年首届国辩发扬光大。华语辩论赛最早的目的就是推广普通话,因此才会有复旦利用华丽的词藻勇夺冠军、万人空巷的盛况。但到了上世纪末,这种空洞的华丽开始让观众产生了厌烦,"逻辑之辩"被推上了历史舞台,而20xx年的武大之败,除了辩题的因素,也正因为当时大众对辩论口味的更迭。不得不提的是,辩论赛的理念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这要求辩手必须常变常新,当然我个人很反对使用现在的理念来批判以往的队伍。 20xx年后,由于电子科大等辩论队(应该说这在当时是普遍现象,不能归咎一队)将所谓的"逻辑技巧"玩到令人反胃的地步,大陆地区的辩手对于辩论进行了严格的反思。这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1、对辩论之美的要求的回归,说简单点就是对语言

【8A版】辩手必备—史上最全的辩论赛经典辩题集锦

1、邻避运动频起象征/不象征中国公民责任感的觉醒 2、应该/不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 3、好莱坞模式的引入对中国影视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4、火车无座票应该/不应该打折 5、道德的主要根基是理性思考/感性体悟 6、应该/不应该立法强制收留流浪儿童 7、赞成/不赞成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8、中国的叙利亚政策对中国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9、袁崇焕功大于过/过大于功 10、中国应该/不应该推行电影分级制度 11、项羽应该/不应该自杀 12、《甄嬛传》等宫斗剧热播是影视发展繁荣/瓶颈的体现 13、中国需要/不需要建造多辆航母 14、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更依靠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 15、辩手更适合与辩手/非辩手谈恋爱 16、成人网站应该/不应该合法化 17.烂片高票房现象是不是社会心理的病态的体现 18.当今中国是否应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诺贝尔和平奖如今的意义是否名副其实 20.当今我国是否应该推广“定制公交”制度 21.电子竞技可不可以纳入奥运会运动比赛项目 22.景区一票式收费对旅游业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23.知识产权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24.表露自我情感/收藏自我情感更利于人际交往 25.是否应该让私人企业介入中国航天事业 26.免债外交对中国自身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27.三公消费解决在于内部消化/民众监督 28.农业领域引入外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9.当今中国,应不应该提倡大学生假期“支教”活动 30.辩论发展应该走精英化战略/草根化战略 31.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对企业征收环境污染税 32.柯景腾应该/不应该追回沈佳宜 33.当今中国应该/不应该取消信访制度 34.自媒体时代,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越来越远 35.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取消计划生育 36.中国应该/不应该成立色情特区 37.中国应该/不应该允许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38.民间字幕组应该/不应该被取缔 39.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对性犯罪者实施化学去势 40.康乾盛世,名副其实/名不副实 41.曾小贤应该选一菲/诺澜 42.事业单位改革对高校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43.对于实体经济的衰退人们应/不应怪罪于现行的金融体制 44.对于实体经济的衰退人们应/不应怪罪于现行的金融体制

【转自黄执中博客】关于比较类辩题的战场切割

價值辯論中,也有損益比。 像「大學生參加選美活動利大於弊/弊大於利」、「中學生課餘兼職利大於弊/弊大於利」或「小學生上網利大於弊/弊大於利」等,都是在比較利弊得失。 一件事,利弊互見,上台後,各說各話——該怎麼比? 得花點心思,切戰場。 一種,是切「本質」:要比較利弊,就得看這件事(如運動)在正常情況下的得失;至於不正常情況下(如過量)的影響,不能算在帳上。 畢竟,既然都說了是「不正常」的情況,結果當然弊大於利,又有什麼好談的? 因此,許多人參加選美,受騙上當,只證明「參加」要小心,不能說「選美」有問題。就像有人誤食殺蟲劑,不是殺蟲劑的弊。 因此,再多人網路成癮,只證明「成癮」不對,不能說「網路」不好。成癮,不是網路的本質;就像肥胖,不是飲食的本質。 選美的本質,是外貌競賽。而用錯誤的心態競賽、不擇手段的競賽、假競賽之名幹壞事或曲解競賽意義後所造成的惡,不算是選美的惡。 網路的本質,是資訊管道。而過度倚賴資訊、濫用資訊、刻意接觸有害資訊或藉管道之便散播錯誤資訊所造成的惡,亦不算是網路的惡。 主張本質的一方,相信冤有頭、債有主……若把「人」的偏差,全當成「物」的善惡,則不僅隱遁了人的責任,也架空了人的自由。 --------------------------------------------------------------------------------

一種,是切「現實」:要比較利弊,就得看這件事(如吸毒)的實際影響;至於該影響是不是在正常情況下(如適量)造成,不重要。 畢竟,如果只討論「正常」的情況,結果當然利大於弊,又有什麼好談的? 因此,若真有許多人參加選美,受騙上當,就代表選美比賽「當今」的確有害。頂多,我承認當「大家都很能很小心」的那天到來後,這個弊害會消失。 因此,有一定數量的人網路成癮,就代表網路的確有威脅。成癮,雖不是網路的本質,卻是網路的現實;就像肇事,雖不是酒駕的本質,卻是酒駕的現實。 選美的現實,看的是案例與統計。抽離了一切社會的實際互動,光看選美在規則與宗旨上所追求的利,是虛幻泡影。 網路的現實,看的是機率與證據。抽離了一切人為的涉入浸染,光看網路在設計與功能上所追求的利,是自我欺騙。 主張現實的一方,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以「物」的純粹,開脫其對「人」的影響,則不僅忽視了人的脆弱,也淡化了社會的責任。 -------------------------------------------------------------------------------- 談賭博,本質論者,說「賭」這玩意兒是中性的。 現實論者則說:這世上有哪件事,他馬的不是中性的? 談色情,本質論者,說「性」這玩意兒是中性的。 現實論者則說:他馬的連販賣人口這件事,都是中性的!

比较型辩题的打法

比较型辩题的打法 第一种,标准法 提出一个强大的、令人信服的比较标准,在这一标准下,谁更重要一目了然、显而易见。 第二种,关系法 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论证其中一方起主导作用。记得提到这一点的时候,你一般会听辩手说,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比较谁更重要,要看谁是主要矛盾,起主导作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我敢打包票,这句话已经在上万场辩论赛中出现过了。 从这个思路走的话,你会听到很多诸如此类的词——决定,主导,核心,根源,根本,本质,目的……” 例子: 正方:思想革新源于技术革新,需要技术革新的检验和支持。反方: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正确思想的引导。 在这个战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已经一览无余,都是想从双方的关系入手、一口吃掉对方,都是想证明自己才是起决定作用 ——决定了对方的“流程、流量、流向和流速”。 双方是在互相包辩题 关系法的一个变体是“取舍法”,即故意把比较的双方居于绝对矛盾的状态,你必须作出取一舍一的抉择,而此时此刻的最终取舍就反映了你心中的价值排序。 比如“坚持理想和坚持现实谁更重要”的时候,主打的就是“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你选择哪一个”。 第三种,置换法 就是把要比较的两个概念转换成两个新概念,而两个新概念谁更重要是一目了然、显而易见的。 这就好像,如果要论证A比B更重要,把A转换成C+,把B转换成C-。或者把A转换成C,把B转换成D,而C又是明显重于D的。 举一个例子。愚公移山更好,还是愚公搬家更好——如果把愚公移山转换成面对困难,愚公搬家转换成逃避困难,则愚公移山肯定优于愚公搬家。 如果把愚公移山转换成直接但低效的办法,愚公搬家转换成变通却高效的办法,则寓公搬家肯定优于愚公移山。 第四种,打平法 就是在所有对方优势的战场力求和对手打平,然后在我方开辟的主战场一举胜出。简言之就是—— 你有的优点我也有,你没有的我更有!“为什么是打平,而不是打赢呢” 本来就是对方的优势战场,能打成旗鼓相当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想赢就算能赢,论证难度有多大,要耗掉多少时间精力等你好不容易赢了,还有时间展开自己的主战场吗” 而如果不展开自己的主战场,我们的核心观点又如何有效地传递给观众呢 例子:现代社会更需要比尔还是保尔:也是用不断的“打平”—— 比尔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可保尔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啊! 比尔有了革命性的创新,可保尔也写出了第一部无产阶级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不是革命性的创举吗 通过各种打平堵住对方的进攻之后,才是那句“从本质上看……” 理论应用:比赛的木桶理论,正方常用的表述就是“比较谁更重要——根本无法论证今天的辩题,因为双方都是重要的,就像左手和右手,男人和女人,所以我们要看的——”要

比较性辩题常用的比较标准

这些都是我做辩手的时候通过搜索,查资料,问前辈等等整理出来的,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百般变化,树上开花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比较性辩题的五种比较方法都有:边际法(比增量)、归零法(比存量)、关系法、矛盾法、关键因素法。就我所知,这也是目前为止,辩论赛(甚至论文中)出现过的仅有的5种方法。 ----------------------------------------------------------------以下是正文 ---------------------------------------------------------- 一般情况下, 对于初学辩论者而言,大家会采用的手法是优缺点罗列或关键点的罗列。例如,说甲比乙好时,指出甲的四个优点,指出乙的两个优点,进而显示甲的优点比乙多。但是,实际上,点的个数无法比较。两个优点没准可以细分,细分成五个小点。至于关键点罗列,例如说甲比乙重要,则有人会指出没有甲就活不下去、没有乙还能苟延残喘,进而论证甲比乙重要。如果真的能构建这样的情况,倒也未尝不可。但是这种情况很难出现。因为,列入辩题的比较双方往往不会出现一个可有可无、一个必不可少的情况,毕竟出题人的智商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的。 那么,排除以上两种最容易想到的比较方法外,个人认为,还有两种是可以试着使用的比较方法。 第一,利用普遍接受的比较尺度。例如,心理学中有马斯洛层次理论,这就是一个比较尺度,将不同事物对人们的重要程度和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划分了等级与层次。那么,如果一个东西可以带给人们第一层次的需求,而另一个东西不仅可以部分满足第一层次、还能部分满足第二层次的需求,那么就可以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好。在这里,我们将辩题中比较的双方,转化成了人们需求层次的比较;而至于为什么自我实现比温饱安全处于更高的层次,这个,我们就可以不用论证了,因为这是心理学中普遍公认的结论。 第二,将比较细分。具体说来,有两种不同的细分。 其一,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例如,在求助版有人提出了一个辩题,“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时,如果觉得不方便直接比较,那么可以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即所谓的利弊是对谁而言的?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分出三个层面,一是对高校自身而言,二是对高校的服务对象——学生而言,三是对那些与高校不存在直接联系、只存在间接联系的社会发展而言。细分之后的一个好处,就是在于比较容易找到至关重要的点。例如,正方可以说,对高校而言,产业化后虽然短期内元气大伤,但终究能活下去;而不产业化,以现在的发展趋势,高校最终会走上绝路......。这样就可以论证对高校自身而言,产业化利大于弊。反方亦然,其它两点也可以此类推。如果不进行这样的细分,恐怕我们很难泛泛地找出这种比较点。 其二,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例如,楼主提到的“男人/女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题,比较内容是人们的本事。直接比较不好比的话,我们就可以细分,分为事业和家庭。先论证在事业上,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再论证家庭中,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还是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细分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楼主困惑的问题,即如何比较。但是从辩论技巧的角度来讲,细分之后存在着两点好处。其一,可以便于使用一些绝对性的判断。我们知道,很多事情,

【2016】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 辩题介绍汇总_共2页

【2016】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辩题介绍汇总 「竞技辩论专业化」是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能呈现出最专业、最高水平的竞技辩论比赛。出于这一宗旨,既往新国辩在赛制、投票机制、主题活动上做出了诸多尝试,而今年,我们对比赛辩题本身做出了设计。我们发现,每一个辩题,归根结底都是在做选择:个人层面的选择,往往发乎感情,在情理之间体现价值观的迥异;将个人诉求推广至群体,个体抉择就延展为政策的制定,需要考量更加广泛的现实利弊;当某些政策的精神固定下来,便成为框定社会规范的法理;而矗立在不同的法律理路背后的,则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断进行着的,对世界深层次问题的哲学思考。因此,本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将辩题分为人情、政策、法理、哲思四个层次,从初赛到决赛依次呈现。我们相信,每一类辩题所需要的架构设计方法、推论方式、辩驳技巧,都有不同之处;所需具备的学养,也大有差异。我们期待,能与各受邀队伍一同,沿着这条思辨的阶梯拾级而上,彰显辩论的真意。【人情】初赛辩题介绍 「有情皆孽,无人不冤」是文学评论家陈世骧先生对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一句著名点评。事实上,个人际遇上的困境,也确然多是情感间的纠缠。因此,初赛的八道辩题,虽然有的是对具体情境的分析,有的是对某一行为的判断,还有的

是对人生走向的选择,但都不外乎「情」之一字。我们相信,这会体现出辩手对这一类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人情事理的明 辨剖析。梁祝式的爱情不是真爱/才是真阉割宠物算不算虐待 动物情感外露/情感内敛更有利于人际交往爱/恨更刻骨 铭心应该/不应该倡导年轻人为自己而活侥幸心理是人性缺 点/优点拥有执念是人生之喜/悲法海该/不该拆散许仙和白素 贞【政策】复赛辩题介绍 近现代,通过辩论的方式来议论政策,在各国体制 中都多有体现;而在当今华语辩坛,对于政策的讨论亦非鲜见。如果说个人层面的选择往往取决于自身价值观指导下的 判断,那么,公共领域的决策则更多需要考虑群体的利益。 因此,2016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复赛,选取了四道极富社会 性的政策性议题。我们相信,这会是一次充满现实意义的探讨;我们期待,这将展现出辩手关照更广泛现实利弊的缜密 思维和冷静头脑。应/不应该限制艺人的天价酬劳 2016年8月26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天价片酬”专题新闻,提出目前国内许多演员片酬过高,往往达到制作方总成 本的50%-80%,使得影视作品经费分配严重失衡,不仅编剧、后期配音等其他工作人员的酬劳极低,道具、取景等其他方 面成本亦遭到挤压,反而使作品最终质量低劣。 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艺人的酬劳与其商业价值挂钩。“天价酬劳”的出现,表现的只是市场和消费者对于艺人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