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用律动儿歌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14.40 KB
- 文档页数:7
中班传统儿歌律动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孩子通过传统儿歌的律动活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2. 帮助孩子发展肢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3. 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经典的传统儿歌音乐,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
2.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3. 在活动场地上标出一些简单的动作指示,如跳跃、转圈、摇摆等。
三、活动过程:1. 活动开始前,老师可以先和孩子们一起唱一遍传统儿歌,让他们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老师播放传统儿歌音乐,让孩子们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跳跃、转圈、摇摆等。
3.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适时地加入一些互动的元素,如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势动作、拍手等。
4. 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让他们自由发挥,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
5. 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活动延伸:1.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们唱一些传统儿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传统儿歌的律动,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活动,让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展现自己的舞蹈才华。
3. 在家长参观日或其他活动中,可以邀请孩子们表演他们学到的传统儿歌律动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五、活动总结:通过传统儿歌律动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肢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让他们在欢快的音乐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健康成长。
儿歌律动舞早教教案中班在中班幼儿教育中,儿歌律动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儿歌律动舞,幼儿可以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中班幼儿的儿歌律动舞早教教案,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教案一,《小星星》。
1. 目标,通过学习《小星星》这首儿歌,让幼儿了解星星的形状和颜色,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2. 教学内容:a. 介绍儿歌《小星星》,让幼儿听一遍。
b. 教师示范动作,让幼儿跟着一起做动作,比如用手指比划星星的形状,做出星星的动作。
c. 播放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模仿星星的运动轨迹。
3. 教学活动:a. 听儿歌《小星星》,让幼儿跟着音乐摆动身体。
b. 用彩色纸板剪出星星的形状,让幼儿进行涂色和拼贴,加深对星星形状和颜色的认识。
c. 制作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进行模仿和学习。
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音乐的反应和动作的协调程度。
二、教案二,《小兔子乖乖》。
1. 目标,通过学习《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2. 教学内容:a. 介绍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幼儿听一遍。
b. 教师示范动作,让幼儿跟着一起做动作,比如模仿小兔子的跳跃动作。
c. 播放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模仿小兔子的动作。
3. 教学活动:a. 听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出小兔子的动作。
b. 制作简单的兔子面具,让幼儿戴上面具进行角色扮演。
c.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兔子的舞蹈表演。
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音乐的反应和动作的协调程度,以及角色扮演的表现。
三、教案三,《小鸭子》。
1. 目标,通过学习《小鸭子》这首儿歌,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2. 教学内容:a. 介绍儿歌《小鸭子》,让幼儿听一遍。
儿歌律动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发展幼儿音乐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2.通过拍打手指、跺脚等身体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3.通过学唱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4.促进幼儿的社交与情感发展。
教学内容与过程
内容
1.儿歌:《小兔乖乖》、《蜗牛与黄鹂鸟》等几首常见的儿歌。
2.身体节奏:手拍、足踏、同时进行手拍加足踏等简单的身体提醒游戏。
3.歌曲编排:将儿歌的旋律和歌词进行编排,让幼儿学唱。
过程
1.关注幼儿是否喜欢音乐,并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节奏。
2.先用简单的身体提醒游戏让幼儿逐渐培养起自己的身体节奏感。
3.教唱每个儿歌歌曲,注意让幼儿重复唱,理解歌词。
4.打击乐器,配合儿歌歌曲学唱。
教具准备
1.儿歌CD。
2.颜色鲜艳的手拍板、足踏垫或者其他身体提醒游戏道具。
3.打击乐器。
适用年龄
该教案适用于3-6岁的幼儿园学生。
总结
这个教案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音乐和儿歌学习,以发展他们的感官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节奏感,以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述能力。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到您。
幼儿园音乐律动小儿歌教案教案标题:《欢乐律动,唱响童年》- 幼儿园音乐律动小儿歌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通过音乐律动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 学习并掌握一些经典的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唱出儿歌的歌词和旋律。
2. 能够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活动。
3. 通过律动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幼儿的儿歌,如《小兔子乖乖》、《小星星》等。
2. 播放器、音乐CD或音乐APP。
3. 教具:彩色纸、贴纸、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引导幼儿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摇头、摆手、转圈等,同时播放欢快的音乐。
- 鼓励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歌曲学唱(10分钟)- 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儿歌,如《小兔子乖乖》。
- 播放该儿歌的音乐,先让幼儿仅听音乐,感受旋律。
- 逐句教唱歌词,带领幼儿一起跟唱,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和节奏的把握。
3. 律动活动(15分钟)- 选择一首活泼的儿歌,如《小星星》。
- 播放该儿歌的音乐,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如拍手、踩脚、转圈等。
-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通过肢体表达音乐的感觉。
4. 创作活动(15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彩色纸、贴纸和绘画工具。
- 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儿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可以画出歌中的人物、动物或场景。
-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可以辅以简单的口头表达。
5. 温馨结束(5分钟)- 播放柔和的音乐,引导幼儿放松身心,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
-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针对不同儿歌的教学,可以设计不同的律动活动,如《小星星》中的星星跳、《小兔子乖乖》中的兔子蹦等。
2. 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参与教学,共同与幼儿唱歌、跳舞,增强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
幼儿音乐律动童谣教案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通过律动童谣的教学,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3.通过童谣的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童谣的教学和律动配合。
难点,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
1.准备多种童谣歌曲。
2.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3.准备简单的乐器,如小鼓、小铃铛等。
4.准备教学道具,如卡通图片、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老师播放轻快的音乐,让幼儿自由活动,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热身活动时间约5分钟。
2. 引入童谣。
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童谣歌曲,可以先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3. 听音乐。
老师播放童谣歌曲,让幼儿仔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4. 学习歌词。
老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地学习童谣的歌词,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唱。
5. 律动配合。
老师根据歌曲的节奏,带领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动作,如拍手、跺脚、摇头等,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动起来。
6. 乐器伴奏。
老师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让幼儿自由选择,用乐器伴奏歌曲,增加音乐的趣味性。
7. 创编动作。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和节奏,自己创编一些动作,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
8. 角色扮演。
老师可以让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增加幼儿的参与感和表现力。
9. 游戏互动。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童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10. 总结。
老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自由发表感想,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2.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表现能力?4. 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六、教学延伸。
1. 可以邀请音乐老师来学校,给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2. 可以组织幼儿参加一些音乐律动比赛或表演,增加幼儿的舞台经验和自信心。
儿歌律动小班儿歌教案教案标题:儿歌律动小班儿歌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语言发展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演唱儿歌。
2. 跟随儿歌的节奏进行舞蹈和动作表演。
3. 通过儿歌学习和巩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儿歌音乐录音或乐谱。
2. 舞蹈和动作表演的示范视频或图片。
3. 幼儿绘本或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一段欢快的儿歌音乐。
2.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自由舞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正式教学:3. 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儿歌,如《小星星》。
4. 通过播放儿歌音乐,带领幼儿一起唱儿歌,并指导幼儿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5. 引导幼儿模仿儿歌中的动作,如伸手指向天空、转身等。
6.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编排动作表演。
7.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并鼓励。
巩固拓展:8. 引导幼儿回顾学习的儿歌,鼓励他们自己唱出儿歌的歌词和动作。
9. 分发绘本或图片资料,让幼儿自由欣赏和选择自己喜欢的儿歌,并尝试自己编排动作表演。
10. 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所学儿歌和动作表演,增强家园合作。
评估反馈:11. 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12. 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记录他们在儿歌学习和动作表演方面的进步和困难,并与家长交流。
教学延伸:1. 继续引导幼儿学习其他儿歌,扩大他们的音乐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儿歌,并进行动作表演。
3. 定期组织儿歌比赛或音乐会,让幼儿展示所学儿歌和动作表演。
教学提示: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创设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2.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过度活动或不安全的动作。
4.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2024年幼儿音乐律动《铃儿响叮当》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
2.进行音乐律动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2.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和动作的配合。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它的名字叫《铃儿响叮当》。
你们听说过这首歌吗?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最受欢迎的吗?生:过年的时候!师:没错,这首歌在过年的时候特别受欢迎。
那我们就一起听听这首歌,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吧!2.学习歌曲师: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这首歌的歌词,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
(老师带领幼儿朗读歌词)师:现在我们学会了歌词,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歌的旋律。
请大家跟着老师的钢琴声一起唱。
(老师弹奏钢琴,幼儿跟唱)师:很好,你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的旋律。
现在我们来完整地唱一遍。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3.音乐律动活动师:我们来做一个音乐律动活动。
请大家站成一个圆圈,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老师播放音乐,幼儿跟随节奏做动作)师:很好,你们做得非常棒!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歌的舞蹈动作。
(老师分解舞蹈动作,幼儿跟随学习)4.合成表演师:现在你们已经学会了歌曲和舞蹈,让我们一起来合练一遍,准备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
(幼儿合练,老师指导)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歌曲《铃儿响叮当》,还学会了它的舞蹈。
你们觉得这首歌和舞蹈好玩吗?生:好玩!师:那我们以后还要学习更多好听的歌和有趣的舞蹈,大家加油哦!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幼儿分享感受)五、课后作业1.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唱《铃儿响叮当》。
2.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下周向老师汇报。
六、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辅导。
2.在舞蹈动作的教学中,要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美观性,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
律动儿歌中班教案幼儿园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唱歌、跳舞认识节拍和节奏。
2.能够模仿老师的动作和声音。
3.能够在合适的时间保持安静,听取老师的指导。
二、教学准备
1.音乐播放器和有节奏的音乐。
2.课程计划和教案。
3.圆形的绒毛垫子。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律动儿歌
1.老师和学生一起坐在地上,围成一个圆形。
2.老师播放有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拍做简单的动作。
3.老师跳起来,跳着唱:“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让学生模仿。
第二步:唱儿歌
1.老师播放律动儿歌,让学生跟着节奏唱。
2.老师可以教唱例如《两只老虎》等生动活泼的儿歌。
3.老师教学生唱起来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些动作和手势,让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第三步:学习舞蹈
1.老师播放舞蹈音乐,教学生跳舞。
2.老师先跳几个动作让学生观察,并且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模仿。
3.老师要注意安排动作的难易程度,并适时的进阶,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满足感。
第四步:游戏时间
1.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玩游戏,其中可以根据律动儿歌课程的主题来选择游戏。
2.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律动儿歌课程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总结
1.教师应适时加强和提高律动儿歌的难度。
2.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和简单的唱歌能力。
3.教师需要通过游戏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律动儿歌的知识。
经典儿歌音乐律动教案大全教案标题:经典儿歌音乐律动教案大全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经典儿歌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和律动能力。
教案一:《小星星》音乐律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唱歌和动作的结合,学会唱《小星星》。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小星星》的音乐录音。
2. 星星形状的卡片或道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播放《小星星》的音乐,让幼儿听一遍,引发他们对这首歌的兴趣。
2. 学唱歌词: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小星星》的歌词,逐句教唱,让幼儿跟着唱。
3. 音乐律动:播放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摇动双手模仿星星闪烁的样子。
4. 游戏互动:发放星星形状的卡片或道具,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一边唱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如将星星卡片放在头顶上,模仿星星在天空中移动的样子。
5. 结束:播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发挥,跳舞或做其他有关星星的动作。
教案二:《小兔子乖乖》音乐律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唱歌和动作的结合,学会唱《小兔子乖乖》。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小兔子乖乖》的音乐录音。
2. 兔子形状的卡片或道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播放《小兔子乖乖》的音乐,让幼儿听一遍,引发他们对这首歌的兴趣。
2. 学唱歌词: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小兔子乖乖》的歌词,逐句教唱,让幼儿跟着唱。
3. 音乐律动:播放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模仿兔子跳跃的样子。
4. 游戏互动:发放兔子形状的卡片或道具,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一边唱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如将兔子卡片放在头上,模仿兔子耳朵的动作。
5. 结束:播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发挥,跳跃或做其他有关兔子的动作。
教案三:《两只老虎》音乐律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唱歌和动作的结合,学会唱《两只老虎》。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两只老虎》的音乐录音。
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全教案标题: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全教学目标:1. 通过简短儿歌的律动教学,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 提高幼儿的大肌肉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音乐器材:音响设备,音乐CD或MP3文件。
2. 教具:彩色图片卡片,动作示范视频。
3. 其他:幼儿喜爱的简短儿歌。
教学步骤:课堂导入:1. 创设愉快的音乐氛围,播放快节奏的儿歌音乐;2. 邀请幼儿一起跳跃、扭动、拍手等,进行热身活动;3. 引导幼儿讨论他们最喜欢的儿歌,鼓励他们分享和表达理由。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儿歌的背景和歌词,并进行示范;2. 播放儿歌音乐,全班一起跟随音乐进行整齐有序的律动;3.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动作模仿,例如:扭动、跳跃、拍手等;4.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为几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首儿歌,要求小组合作进行律动表演;5. 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每个小组的表演,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学习。
课堂小结: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醒幼儿玩耍时也可通过律动配合儿歌;2. 鼓励幼儿在家继续练习并和家人分享所学;3. 引导幼儿进行简短的自我评价,鼓励积极表达。
拓展活动:1. 设计练习舞蹈动作的小游戏。
2. 邀请幼儿自己编创简短的儿歌,进行小小课堂演出。
教学反思:1. 针对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简短有趣的儿歌,保持教学活动的活跃性。
2. 注重节奏感的培养,教师要充分示范,并鼓励幼儿跟随音乐创造自己的律动。
3. 引导幼儿合作和互相关爱,激发幼儿团队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
以上是一份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全,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在音乐律动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发展。
幼儿园常用律动儿歌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rhythmic nursery rhymes
幼儿园常用律动儿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幸福拍手歌》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大家都来拍拍手,看那大家都一起拍拍手
××.(跺跺脚,拍拍肩,笑一笑要笑出声哈哈。
)
2.《保护小手》
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真好看,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看不见(摇头),爸爸,妈妈都来看,宝宝的小手又出现。
3.《小小手》
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掐掐腰,我把小手举起来,我们大家做的好。
4.《请你像我这样做》
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
5.《大苹果》
我是一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请你先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
6.《小花猫》
小花猫,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你说可笑不可笑。
喵!
7.《拇指歌》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嘟嘟嘟。
二食指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唰唰唰。
三中指是哥哥,哥哥拍皮球,啪啪啪。
无名指是姐姐,姐姐爱跳舞,啦啦啦。
小小指头就是我,我来敲小鼓。
咚咚咚。
8.《朋友》
来来来,朋友们,把你的右手摆一摆,向前摆,向后摆,转一个圆圈接着来。
来来来,朋友们,把你的身体摆一摆,向左摆,向右摆,转一个圆圈坐下来。
9.《种花》
小小的福田种小花,洒洒水呀,洒洒水,恩哪,开小花。
小小的福田种中花,洒洒水呀,洒洒水,恩哪,开中花。
小小的福田种大花,洒洒水呀,洒洒水,恩哪,开大花。
10.《猴子荡秋千》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木,啊木。
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
啊木,啊木。
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
啊木,啊木。
两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
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木,啊木。
这么多的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木,啊木。
11.《手指操》
大门开了进不来,小门开了进不来,前门开了进不来,后门开了进不来,中门开了都开了,十个小朋友都进来了,立正,齐步走,121,121。
稍息。
12.《伸手》
一一二二伸伸手,三三四四点点头,xx六六弯弯腰,七七八八扭一扭,九九零零踏踏脚,拍腿拍手又动口。
嗒嗒嗒。
13.《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孩子笑嘻嘻。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孩子肚子饿。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孩子爬高山。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孩子看电视。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孩子在跳舞。
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孩子在睡觉。
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孩子开飞机。
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孩子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就个孩子喝杯酒。
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孩子种果实。
14.抬抬小脚走一走,拍拍屁股扭一扭,摸摸肚子弯弯腰,转个圆圈拍手笑。
15.小鸭小鸡碰在一起,小鸭嘎嘎嘎,小鸡叽叽叽,嘎嘎嘎,叽叽叽,一同唱歌,一同游戏。
16.《数字歌》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筋斗。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17.伸出左手来,左手收回来,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伸出右手来,手收回来,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伸出双手来,双手收回来,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18.《手指操》
一根手指头呀,一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
两根手指头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
三根手指头呀,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
四根手指头呀,四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螃蟹爬。
五根手指头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大老虎。
六根手指头呀,六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黄牛。
七根手指头呀,七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老鼠。
八根手指头呀,八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手枪。
九根手指头呀,九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钩子。
十根手指头呀,十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剪刀。
19.《蜗牛与黄鹂鸟》
阿门阿前一根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他。
葡萄成熟还早的很呀,现在上来干什么。
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