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老年个案工作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940.00 KB
- 文档页数:70
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第一篇: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1、协助老人自我探索的技巧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老年案主自我探索,让他们更深入地仔细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和心态,以便为达到预期的改变而创造条件。
(1)工作初期避免采用劝告劝告的技巧是个案工作过程中的一种介入,但在初期由于双方还未建立信任关系,此时采用劝告技巧往往会没有结果也不利于案主自我探索。
(2)避免完全依赖问话在初次面谈时,利用一些询问无疑会帮助获取更多案主的有关资料,但一连串提问反而会让案主感到威胁,当工作员不停地问什么的问题以及引导性的问题时,会迫使案主采取封闭态度来封闭自我。
而对话二则显示了工作员采用的开放式问题有利于案主作自我探索。
(3)仔细聆听案主诉说。
在面谈时要求案主更全面地描述其行为,有助于案主自我探索及做出决定。
2、辅导技巧沟通的技巧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但适于老年人的沟通技巧见诸于书面的并不太多,实践中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自夸自己是一个成功的老人辅导员。
因此,做老人辅导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不只要学到理论层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不时地练习、研读、实习,才能逐步悟到老人辅导上的真谛,实现有效地为老人提供服务的目的。
老年个案辅导是指工作员与案主相互接受有特定目的的一种专业性谈话和助人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案主的转变。
这是一个双方交换观念、表达态度、分享情感、交流经验等的过程,其间需要一些基本技巧:(1)专注老人的感受在案主的陈述中,案主的感受或情绪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的。
人们往往集中在事件的合理性而忽视了感受的部分,当感受被忽视时,不利于我们认清问题所在。
感受具备以下的一些特性:感受没有好或坏,感受就是感受本身;每一个人都有权去感受;在每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它的感受都是合理的;感受是没有危险的,行动才有危险性;否定一个人的感受,并不会减少这种感受的存在。
A、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关于感受的词库请大家安静下来,试着回想曾经令你兴奋的快乐的往事,并把当时的感受写在纸上;接下来,我们试着去回想曾经的痛苦的往事,同样把当时的感受写在纸上。
社会工作老年个案工作解析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未老年人提供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老年个案工作解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访谈对象的基本资料:盛某,女,66岁。
近几年一直因类风湿关节炎而卧床不起,手脚等都因病严重变形,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靠老伴的帮忙。
盛某的儿女也因在外工作,不能常常来看她,老伴也会常常出去散步或是有事出门,她一个人在家时间久了,有些闷闷不乐,无所事事。
盛某以前是个很勤劳很懂持家也很好胜的人,而现在因病缠身,心里难免有些不能接受。
现在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更别说做别的家务了。
老伴觉得她没有以前开朗了,身体的疼痛也使她常常说些类似病永远好不了这些消极的话。
儿子买了轮椅,老伴劝她说推她下楼散步,她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而不肯下楼,而常常一个人闷在家里。
二、问题分析1、个人问题:盛某因病卧床,生活无法自理,无法下床行动,因此变得无所事事,很闷很无聊。
身体机能也在不断衰退,意志消沉,不愿出门。
因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上的问题。
2、家庭问题:案主和老伴住在一起,儿女在外工作,不能经常回家,和儿女的交流少了,感觉有隔阂。
因为缺少儿女的关心,老人感觉备受冷落,觉得十分孤独。
3、社会问题: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
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未老年人提供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
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薄弱,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一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