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教学教材
- 格式:docx
- 大小:18.48 KB
- 文档页数:5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基本资料案主姓名:吴某性别:男年龄:73岁二、个案来源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一)重要引发事件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
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6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
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1.自我调试: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
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际关系系统失衡。
⼀、个案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H阿姨(化名) 性别:⼥ 年龄:71岁 ⼆、个案来源 ⼯作单位查阅服务对象资料时发现,后经社⼯家访及在与服务对象集体活动时建⽴专业关系后经评估后确定介⼊。
三、个案背景资料 (⼀)引发/重要事件:案主的⽼伴患脑中风,曾经经历两次开颅⼿术,第2次⼿术后半⾝瘫痪,并丧失语⾔能⼒,更要紧的是在此后不久案主的⽼伴出现了精神问题并出现严重的暴⼒倾向,动则对案主拳脚相向。
这给案主带来了很⼤的精神压⼒,常常因照顾⽼伴失眠,同时还要忍受来⾃⽼伴的暴⼒。
(⼆)曾做出的调试及成效: 1.案主为了缓解照顾⽼伴的压⼒请了多个保姆,但均因照顾压⼒太⼤,⽣活环境恶劣⽽在短期内相继离开; 2.案主所在的单位的⽼同事处于关⼼曾经尽⼼⽤各种⽅法帮助她,但是成效都不明显,案主⾃⾝的压⼒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照顾的压⼒仍然存在。
(三)⾏为表现 案主是所在单位的活跃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在集体中担任⼀定的职务。
(四)⼈际关系:案主的⼈际关系良好,和单位的同事相处融洽。
但是在当地除了⼉⼦和⼥婿,没有太多的亲⼈和朋友。
(五)情绪状况:情绪状况⼀般,容易抱怨。
(六)精神病纪录:⽆精神病纪录 (七)健康状况:长期劳累,⼼理负担过重以致⾼⾎压等⽼年病。
(⼋)经济状况:案主及其⽼伴都有较⾼的退休⼯资,经济状况尚可。
(九)暴⼒倾向/虐待记录:⽆ (⼗)⽀援络(能获得的资源): 案主和⽼伴同为安置在深圳市的军队退休⼲部,⽣活和医疗待遇都⽐较好,但是因为案主⽼伴的病情过重,医院不愿意收治,案主⼜不愿意将⽼伴送⼊养⽼机构进⾏照顾,所以正规的照顾缺失,只能由案主在家⾥对其⽼伴进⾏照顾;案主原来和⼦⼥同住,但是因⽼伴的照顾问题引起了⼉⼦和⼉媳的⽭盾,遂搬离⼉⼦家⾥⾃⼰居住,⼉⼦忙于⼯作,较少和⽗母沟通。
(⼗⼀)总体评估显⽰,案主的⽀援络不⾜以让她的压⼒得以缓解,社⼯在这个⽅⾯为其进⾏了资源的争取: 1.医疗照顾⽅⾯:在了解了居家养⽼服务的申请条件和程序之后,发现案主的⽼伴符合申请条件,社⼯在和案主讨论⽅案后,案主决定委托社⼯为其申请这⼀服务,社⼯在短时间内向其所在街道申请了居家养⽼服务。
老年社会工作教案一、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与范围认识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理解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职责1.2 教学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与范畴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职责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讨论法:探讨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职责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解二、第二章:老年人的需求与问题2.1 教学目标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认识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掌握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知识2.2 教学内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实践案例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老年人的需求与问题讨论法:探讨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实践案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老年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三、第三章: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与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掌握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常用方法学会制定老年社会工作服务计划3.2 教学内容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常用方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与方法实践演练法:模拟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老年社会工作服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四、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实践技巧4.1 教学目标掌握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学会处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伦理与职业道德4.2 教学内容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处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的方法老年社会工作的伦理与职业道德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与处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的方法角色扮演法:模拟与老年人沟通的场景,提升沟通技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老年社会工作的伦理与职业道德五、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老年社会工作案例提升解决老年社会工作问题的能力培养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能力5.2 教学内容老年社会工作案例的类型与特点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实践经验分享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老年社会工作案例的类型与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老年社会工作案例,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实践经验六、第六章:老年社区工作与志愿服务6.1 教学目标理解老年社区工作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老年社区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了解志愿服务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老年社区工作的概念与重要性老年社区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志愿服务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老年社区工作与志愿服务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老年社区工作的概念与重要性实践演练法:模拟老年社区工作的实际操作案例分析法:分析老年社区工作与志愿服务的案例七、第七章:老年社会工作中的政策与法规7.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相关政策与法规掌握老年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应用学会运用政策与法规维护老年人的权益7.2 教学内容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相关政策与法规老年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应用运用政策与法规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实践案例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老年社会工作相关政策与法规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用政策与法规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实践案例角色扮演法:模拟运用政策与法规解决老年社会工作问题八、第八章: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伦理与职业道德8.1 教学目标理解老年社会工作伦理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掌握老年社会工作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学会处理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8.2 教学内容老年社会工作伦理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老年社会工作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处理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的方法与技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老年社会工作伦理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处理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的方法与技巧角色扮演法:模拟处理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九、第九章: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心理干预9.1 教学目标了解老年社会工作中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掌握老年社会工作中心理干预的方法与技巧学会评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9.2 教学内容老年社会工作中心理干预的必要性老年社会工作中心理干预的方法与技巧评估老年人心理需求的方法与步骤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老年社会工作中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实践演练法:模拟老年社会工作中心理干预的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评估老年人心理需求的方法与步骤十、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综合案例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提升老年社会工作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能力分享老年社会工作实践经验10.2 教学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综合案例的类型与特点老年社会工作综合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老年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分享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老年社会工作综合案例的类型与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老年社会工作综合案例,培养实践能力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老年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与重要性重点关注环节: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与范畴、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职责。
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案例:李奶奶今年已82岁了,老伴去年去世。
李奶奶共生有二子一女,均已成家立业。
大儿子15年前留学美国,一家人现在美国定居;二儿子1969年到江西插队落户,早在1978年就上调县城工厂,娶妻生子,现在夫妻俩都被选拔在县政府当干部;小女儿从戏剧学院毕业当了演员,结婚后住在婆家,经常出外景拍戏。
现在老房子里就李奶奶一人“留守”着,前几年李奶奶身体还算硬朗,这两年每况愈下,特别是老伴撒手人寰后,李奶奶总感觉到“下一个该轮到我了”。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需要,比如健康、生活照料精神或心理、社会需要等,案例中的李奶奶即是一例。
那么什么是老年人,他们面临着哪些普遍的问题和需要?以老年人为工作对象的老年社会工作及工作内容和基本原则是如何?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念一.老年期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称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年人。
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心理需求等方面都有不一样的特点。
许多低龄老人并不需要特别的服务,而大部分高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一些社会服务。
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服务规划和提供上要做特别的考虑。
二.老年人的需要包括: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如重新就业工作、外出旅游等)、社会参与(如意愿表达、利益维护等)、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等(如子女生活、财产处置、后事操办等)。
三.老年人的问题老年人问题,是由老化而引起的社会问题。
包括因个人的老化而导致的问题,以及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问题。
1.由老年人的特殊情况而产生的老年人自身的社会问题,称之为老龄问题的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
2.由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上升,而导致的人口年龄化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问题,国际上称之为老龄问题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1)国民寿命延长与老年慢性病增加;(2)家庭结构改变与无人照顾老人增加(“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增加);(3)工业化都市的迅速发展与老人生活环境的恶化;(4)教育文化进步与严重的代际隔阂;(5)医药发达与老人医疗费用负担;(6)老人闲暇的增多与社会交往的减少。
社会工作老年案例分析李女士老杨白发苍苍的李奶奶刚刚退休,然而此时与她共同生活了36年的老伴竟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李奶奶本就无儿无女,老伴的去世是她的精神几乎崩溃。
她和丈夫恩恩爱爱、感情甚笃,如今人去屋空,使她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前总害怕治不好,现在却期盼病情急剧恶化,好早日到另一个世界与老伴重新团聚。
二、问题描述(一)个人问题1、身体方面:患有多种慢性疾病2、精神方面:由于老伴的去世,使李奶奶的精神几乎崩溃,没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老是期盼着自己的病情急剧恶化好与老伴再次团聚。
(二)家庭问题案主无儿无女,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孤单、无聊的感觉和消极的情绪。
并且,老伴的去世给案主带来精神的崩溃,没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三)社会问题1、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2、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
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上述消极原因更加加重。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能很好地为丧偶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三、方案构建本案服务对象为李奶奶,以个案工作方法开展服务,采用危机介入的方法。
(一)危机介入,服务对象对老伴儿的死过于伤心,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二)服务对象在老伴儿死后,生活琐事在短时间内难以上手,基本生活质量降到了最低值,情绪消极很严重。
(三)服务对象无儿无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使得她孤独感倍增,对生活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四)服务计划1、短期目标(1)案主李奶奶的身体状况和精神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2)案主李奶奶通过面谈对自身的情绪得到一定的认知。
2、中期目标(1)案主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2)案主建立起支持(资源,情感等)网络。
(3)案主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3、长期目标(1)通过社会工作的方法,帮助李奶奶再度社会化,顺利融入由于丧偶而发生变化的新的生活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高级社会工作师直接服务个案分析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年月日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一、背景介绍(一)基本资料服务对象:案主性别:男年龄:56社会工作者:督导:(二)个案来源接案原因:来院后不适应新环境,特别是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不适应。
途径:主动求助(三)重要事件丧偶,患有糖尿病,右肩处有一个直径5cm的肿块,需要有人照顾。
有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不在身边。
(四)曾作出的调试及成效想邀请同房间老人一起逛院内公园,但是遭到拒绝。
(五)行为表现积极主动想适应院内环境,但找不到方法。
(六)人际关系年轻时,因工作需要到各县区下乡,认识的朋友多;喜欢打牌等娱乐活动,与邻里乡亲友好,社会交往广泛。
(七)情绪状况与他人意见不同时,易急躁,发脾气。
(八)精神病记录:无(九)健康状况案主患有糖尿病,右肩处有一个直径5cm的肿块等生理问题。
(十)经济状况无退休金,经济来源有儿子提供。
(十一)暴力倾向/虐待记录:无(十二)支持网络1.个人系统患有糖尿病,右肩处有一个直径5cm的肿块等生理问题,家庭情感缺失。
2.家庭系统父母已过世,丧偶,一儿子,不在身边;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
入院前独居。
3.社会系统年轻时,去各地唱戏,认识的朋友多;喜欢打牌等娱乐活动,与邻里乡亲友好,社会交往广泛。
二、案例分析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的理论根源是问题解决理论,属于一种用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心理、社会问题的社会工作短期介入模式。
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折中性质的“行为”、“认知”和“自我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
本案例中的案主由于患有糖尿病、右肩有肿块等生理问题,家人在外地无法照顾,于是将案主送到之家,希望案主能够受到专业照顾以及颐养天年。
社工接案后及时从多方面收集案主资料并结合任务中心模式为案主在饮食、环境熟悉、人际等方面提供专业介入与服务。
三、服务计划(一)服务计划实施初期1.服务目标与案主建立相互信任关系2.服务策略及程序生活上关心案主,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二)服务计划实施中期1.服务目标帮助案主熟悉之家,介绍案主与其他之家的老人认识,结交新朋友。
老年社会工作教案一、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意义和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1.2 教学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和意义。
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3 教学活动讲座:介绍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小组讨论:探讨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案例分析:分析老年社会工作的实际案例。
二、第二章: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让学生了解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2.2 教学内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健康、经济、孤独等方面。
2.3 教学活动讲座:介绍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
小组讨论:探讨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案例分析:分析老年人面临的具体案例。
三、第三章: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
3.2 教学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沟通、评估、干预等。
老年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包括个案管理、社区参与等。
3.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老年社会工作中的沟通和评估技巧。
小组讨论:探讨老年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
案例分析:分析老年社会工作的具体案例。
四、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应用场景。
让学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操作技能。
4.2 教学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应用场景,包括养老院、社区、家庭等。
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操作技能,包括个案管理、社区参与等。
4.3 教学活动参观养老院或社区: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应用场景。
小组讨论:探讨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操作技能。
案例分析:分析老年社会工作的具体案例。
五、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的评估和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年社会工作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案例分析一
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
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
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
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
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
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
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
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
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题要点:
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
的邻居和队友也缺少交流和交往。
2.(1)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
(2)针对案主的危机干预:
工作者当务之急是需要协助案主解除自杀危机,打消自杀念头。
工作者首先征得案主的同意,转介其进一步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由专业的心理医生为其检查精神状况,确定是否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或住院治疗。
引导案主自由地表达和发泄内心情绪,给予安慰和支持,缓解其心理压力;动员其家人一起配合进行干预,要求其家人多关注案主的心理状态,在近段时间内需要轮流陪伴案主,并传授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唤起案主的生存欲望。
工作者适时提及案主所关爱和惦念的子女和孙女外孙、关心他爱护他的人,明确阐明其对家庭和亲友的意义,适时提及其在事业上已经取得的成效,唤起她对生活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珍惜。
与案主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技巧,确定目前案主最想解决的问题,列出所有的选择,并对这些选择进行评估,分析各种选择的优缺点,最终形成一个可行性强的小步骤趋近目标的行动计划来取代案主的自杀选择,工作者还给予案主及时的鼓励,引导其合理宣泄悲伤情绪,调试心情,培养其自主能力。
3.介入策略:
(1)促使案主进食、改善睡眠,帮助案主改善身体状况。
一方面是让案主的女儿暂住案主家,每天给案主做饭并陪案主一起吃饭。
鼓励朋友和邻居邀请案主到家中吃饭。
另一方面,在医生的指导下,让案主服用少量的安眠药保障必要的睡眠。
鼓励案主多参加社区文娱活动,通过文娱活动之后,案主即达到活动身体健身的目的,又可以促进案主的睡眠促使案主进食、改善睡眠。
(2)改善案主的认知情绪问题。
工作者需要帮助案主学习改善自我对话,减少不必要的自责。
通过鼓励老人参加“丧偶老人”支持小组,从小组中获得支持和成长,尽快走出丧偶的阴影。
运用怀旧、人生回顾等疗法,让案主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重新寻找人生的希望。
(3)鼓励案主积极投身社区文娱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寻找生活的乐趣。
(4)促进案主与家人的良性沟通,增加案主家庭成员对案主的支持和抚慰,陪伴案主走过低潮,共同探讨未来生活的最好安排,构建牢固的家庭支持体系。
(5)从案主的同事、朋友、邻居等着手,鼓励他们等多关心案主,与案主保持良好的关
系,构建情感支持网络。
从社区着手,邀请案主参加文体活动,安排邻里、志愿者定期探访,构建社区支持网络。
案例分析二
张先生,66岁,抚养有一对儿女,都在国外工作生活,因距离遥远很少回来探望他。
6年前老伴去世后,张先生一直独自居住,对什么社会活动都没有兴趣,和邻居、同事等往来也少了许多。
张先生平时可独立生活,有固定足额的退休金,经济比较宽裕,曾经想找个老伴,但是担心子女反对及熟人笑话,一直没有寻找。
随着张先生年龄升高,高血压越来越严重,加之交往很少记忆力下降,有次还忘记关煤气,差点引起火灾。
最近张先生病情加重,时常头晕难以自理。
张先生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焦虑不安。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张先生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请对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
3、针对张先生的困境,作为社区服务中心的社工,你打算如何介入?
答题要点:
1、张先生面临的困境有:(1)心理情绪的困扰,老伴去世,子女不再身边,自己年老病痛,无人照顾,感到无助焦虑;(2)身体疾病的困境,导致无法自理;(3)生活照顾的困境,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料;(4)生活危机的困境,记忆力下降等因素导致出现生活危机。
2、张先生的困境分析:张先生的困境主要是由于其支持网络的匮乏所致。
从微观层面而言,张先生本人年事渐高,记忆力下降,身体的病痛,造成了今天的困境;从中观层面而言,张先生的家庭和社区支持网络严重匮乏,老伴去世独自生活,子女又不在身边,和邻居、同事等往来减少等,社区医疗及服务没能及时跟进,导致张先生的困境;从宏观层面而言,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社会文化等因素导致张先生缺乏足够的社区服务支持,以及重新组建家庭的信心和勇气,这也是导致张先生困境的因素之一。
3、服务介入的思路。
在上述对张先生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张先生还有许多优势资源,如有稳定的退休金经济比较宽裕,想找个老伴说明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子女不在身边但毕竟还是有子女,这些为社工介入提供可可能的思路和保障。
(10分)基于对困境和资源的分析,针对张先生的焦虑和缺乏照料,社工上门先稳定张先生的情绪,并及时联系其子女,给其提供心理情绪的支持;同时协调志愿者或者家政人员上门,开展生活照顾;协助
联系医疗资源或送到医院治疗,缓解和解决张先生的病痛问题;最后,基于其身心状况及经济基础,长期而言,可以考虑联系医养结合的福利院,在集体生活和护理照顾环境中,让张先生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晚年幸福生活。
案例分析题三
孙婆婆,93岁,女。
文盲,广东人。
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除了一个女婿还健在,其他的女儿、儿子、儿媳妇和女婿都已经过世了。
孙婆婆现在住在福利院,由大外孙每个月交1000多元生活费给福利院。
2012年11月26日的晚上,孙婆婆爬上房间的阳台,伸出双脚在空中,要跳楼。
她说胸口痛了很久,都没有人理她,她家人不要她了,不来看她,想自杀。
问题:
1.孙婆婆现在面临哪些问题?
2.请针对孙婆婆的问题设计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答案要点:
1. 孙婆婆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
①孙婆婆当前有自杀倾向,要跳楼。
②孙婆婆说经常感到胸口痛,存在着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
③孙婆婆93岁的高龄,年纪大了,日常生活不便,需要人照料。
④孙婆婆的儿子、女儿都去世了,没有亲人的关心和慰问,孙婆婆存在缺少精神慰籍。
2.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①进行危机干预,协助孙婆婆走出自杀的阴影,重换孙婆婆对生活的信心。
②联系叶婆婆的孙子,沟通孙婆婆的状况,了解孙子不来福利院看望老人的真实原因,
并要求他能定期看望叶婆婆。
③与医院联络,给孙婆婆检查身体,并建立健康档案。
④通过征集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帮助孙婆婆打扫居室卫生,并给予精神照料。
⑤通过福利院,组织开展一些适合高龄老年人的活动,丰富孙婆婆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