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师一附中等校联考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15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过庄子的《逍遥游》,再来读《齐物论》,就好像忽然从汪洋恣肆、自由自在、适意飞翔的九万里高空掉进了“槁木死灰”般寂静的死穴,不免产生一种________的突兀困惑感。
尽管《齐物论》开篇有关“地籁”的描写被誉为“大风赋”,足以引发人无穷的________。
“天籁”,甚至成了对音乐最高境界的褒奖之词,而结尾那_______的“蝴蝶梦”更在文学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演绎,但深究起来,( )。
这不仅仅是由于庄子《齐物论》的文辞隐晦独特,其中论及的许多概念抽象玄奥,也由于自魏晋以来,涌现出众多的解庄注庄者,往往“以庄注我”,各取所需,留下了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
虽然《齐物论》的确读之不易,但此文在《庄子》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影响却不亚于《逍遥游》。
如果说《逍遥游》是以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的庄子思想的框架,那么,《齐物论》则主要以抽象思辨的方式对这一框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了补充与说明,两篇文章______,构成了庄子思想的完整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堪言状联想脍炙人口相得益彰B.不可名状遐想脍炙人口相辅相成C.不可名状联想朗朗上口相得益彰D.不堪言状遐想朗朗上口相辅相成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还是十分费解,这《齐物论》究竟说了些什么B.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十分被人们所费解C.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还是让人感到十分费解D.不知说了些什么的《齐物论》,让人感到十分费解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说《逍遥游》是形象地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B.《逍遥游》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C.既然说《逍遥游》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用了寓言、比喻的庄子思想的框架D.如果说《逍遥游》是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大明湖南岸有一静肃小院。
华中师大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小平在9日召开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央自2015年12月批准同意三江源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目前全国共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我国启动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
2018年机构改革后,明确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统一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意义,国民认同度高。
唐小平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关键在于试“体制”,将创新体制和完善机制放在优先位置。
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依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地专员办成立了国家公园管理局,实现了跨省区的统一管理,同时与有关省分别成立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推进试点工作。
青海省、海南省均成立了省级政府直属的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行使其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管理事权,明确了主体责任。
其它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也分别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提出国家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并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制定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
2025届湖北省华师大附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清明前后,防火防灾工作都比较吃重,这里既有气候原因,也有人类活动因素,在安全两个字面前,唯有始终绷紧一根弦,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加以防范,才能杜绝安全隐患不再产生。
B.在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下,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今年6月将在全国主要短视频平台全面推广。
C.对于网络语言,没有必要一味地排斥,毕竟它是网络时代的产物;简单直接地表达也是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土壤之上成长出来的。
D.狂揽31项大奖,讲述皇后乐队的音乐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上映11天,票房近8000万,虽然它没有引发全民狂欢,但还是让很多人热血沸腾,梦回那个摇滚盛世。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先知往往是寂寞的,他最先看到问题的所在;但先知的伟大就在于能够忍受寂寞,并在寂寞中踽.(yǔ)踽独行,不因他人的漫骂和攻讦.(jié)而隐瞒或改变自己的观点。
B.“嫦娥”四号的成功是国际合作的成果:13台载.(zǎi)荷.(hè)中4台是与德国等国家合作的,与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则保障了它安全渡过月夜。
C.当你面临无法逃遁.(dùn)的困感时,网络上千篇一律的爆款“鸡汤”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但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你抛弃卑鄙.(bǐ)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D.个人史是汇入正史河流的涓涓细流,哪怕只是一个少年只.(zhī)言片语的勾沉,也是重建被遗忘与被毁坏的偌.(nuò)大历史的一砖一瓦。
湖北省华中学师大一附中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拗.断/执拗.建都./通都.大邑拾.级而上/路不拾.遗B.饯.行/栈.桥契.合/锲.而不舍屹.然不动/孜孜矻.矻C.屏.弃/屏.蔽落.款/落.落大方三更.半夜/少不更.事D.喑.哑/谙.熟创.伤/满目疮.痍睚眦.必报/吹毛求疵.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等多部国产电影挤在大年初一上映,“史上最激烈”春节档.(dǎng)已经形成,票房有望再创新高。
B.茫茫的旷野,五彩的树林,漫山的流云,勾勒.(lè)出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C.外婆会把晒干后的鸡毛鸡金皮,或者破铜烂铁,让我拎.(līn)到收购站出售,卖得的几角钱归我自己支配。
D.一个能力平平却有着热忱.(chén)的人,往往能超越一个能力很强却毫无热忱的人。
3.下面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马说》韩愈)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闲散无聊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醉翁亭记》欧阳修)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译文: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河中石兽》纪昀)4.对下面应用文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征稿启事为丰富萌芽文学社社刊《小草》的内容,特向全校学生征集下列稿件:烛光赞歌、青春吟诵、心灵抒怀、学海拾贝、诗路花语、开心乐园、天马行空等。
2025届湖北省华师一附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有什么用?这真的是个的问题。
知道地球围着太阳转有什么用?光合作用不会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就停止,人类还是一样昼作夜息。
知道电磁波有什么用?我们一样熟练地使用手机,天涯若比邻;一样用X光检查身体,保障健康。
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但是,这句话不能的理解,认为“科学技术必须是生产力”或者“不能马上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就是无用的”。
布鲁诺绝不是因为预测到今天的人造卫星,才用生命捍卫“日心说”“新宇宙观”的;詹姆斯•麦克斯韦在1865年做出关于电磁学的理论预测时,也肯定不会知道将开启一个新世界。
虽然今天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不再,科学发现到技术突破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距离仍然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
很多时候,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仅仅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发现美的需求和满足好奇心的渴望。
因为人类的幸福感,()。
也只有在对自然的不断认识中,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我。
这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擢发难数不胜枚举蠡测管窥大相径庭B.众口难调不胜枚举蠡测管窥泾渭分明C.擢发难数琳琅满目孤陋寡闻泾渭分明D.众口难调琳琅满目孤陋寡闻大相径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孝感高中、荆州中学、襄阳四中等八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2016.12.8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多种丰富的经典类型。
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互有交叉。
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富性。
“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
因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
就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秦汉文是大经典,《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
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
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悉,成为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
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崇。
六朝人的文学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
到了宋代,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到确认和凸显。
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目也产生了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
有的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更长时间段的检验,如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一直到今天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反之,也有不少经典及身而亡,如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原先八股文的经典很快被人遗忘。
时代经典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文体经典。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一,每一代都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2025届湖北省华师一附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公子颜色愈和。
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
巿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B.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C.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D.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初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有秋的,也有冬的。
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A.奔放成熟萧瑟 B.奔放萧瑟成熟C.成熟奔放萧瑟 D.成熟萧瑟奔放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某一形象或某一场景的情况,如“丝竹”指代“音乐”,“寸管”指代“笔”,“三尺”指代“法律”,“簪缨”指代“官位”。
B.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称杜甫为杜工部,柳宗元为柳柳州,韩愈为韩昌黎,都是这种情况。
C.“庆历四年春”,“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宋仁宗是庙号。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的草书名家有张旭、怀素等。
3.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卷帙.(zhì) 取缔.(dì) 聒.噪(guā) 剑拔弩.张(nǔ)B.撷.取(xié) 发窘.(jiǒng) 羁绊.(bàn) 脍.炙人口(kuài)C.剽.悍(piāo) 蓑.衣(suō) 沉缅.(miǎn) 合辙.押韵(zhé)D.嗔.视(chēn) 蓬篙.(hāo) 凛冽.(liè) 引颈受戮.(lù)4.某校文学社将邀请一位作家担任顾问,下列用语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B.您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我们感到无比高兴。
C.我们荣幸地聘请您为我社顾问,敬请务必应允。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十月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小壹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目录(部分)第一章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挽救了我的生活发现假设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假设不分对错,只论是否适宜小结第二章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不同学科的共同之处五大思想渊源小结第三章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如何示范批判性思维?具体经验困境迷惑循序渐进小结试读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
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
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
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
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
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
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
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未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看。
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2025届高三下开学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外之音朱以撒①车到停靠站,已是凌晨三点多了。
接我的两位朋友还没有来,而我又是第一次到这个海边,周遭空寂无人涛声四起,一颗心不由提了起来。
急也没用。
我干脆停下,在路边基石上坐了下来,静静等待天明。
②耳听涛声,眼前就出现了蔚蓝无垠的海面和雪白的浪花。
不过,我也琢磨出来了,涛声还是很单调乏味的,就像一个人永远发出一个音节。
这种单调已经持守了千万年,无从更易,以至于什么人听了,都会轻易地认同这种声响只属于大海。
大海的这种声响和其他自然属性的生物发声相比,是不能算悦耳的,不少乌呜虫唧要比它生动,甚至随节气而转,“园柳变鸣禽”就是一例。
它只是使我想到持守的情操,始终如一地在进行的状态里。
我们总是喜欢新变,改变生活的信念、理想的追求、事业的方向。
改变倾向比较明显的是朝着物质的丰富,而精神上未必也跟着丰饶起来。
这样,免不了只能得到一些追求的皮毛之相,却离内在神髓甚远。
涛声是大海的呼吸,在情绪的大海上,你听得出噫吁唏嘘。
在不舍昼夜的奔流中,柔情似水,却能把坚硬无比的礁石啃咬得怪状奇形,能把无数沉船锈蚀成一堆堆烂铁,这很能给人以暗示,持久的力量简直不可抵挡。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孝感高中、荆州中学、襄阳四中等八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2016.12.8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多种丰富的经典类型。
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互有交叉。
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富性。
“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
因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
就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秦汉文是大经典,《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
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
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悉,成为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
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崇。
六朝人的文学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
到了宋代,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到确认和凸显。
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目也产生了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
有的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更长时间段的检验,如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一直到今天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反之,也有不少经典及身而亡,如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原先八股文的经典很快被人遗忘。
时代经典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文体经典。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一,每一代都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在各类文体自身的序列里,长期的实践也确立了经典文体的地位。
“公开的经典”是指由统治者所确认的正宗经典;“公认的经典”是虽然未被统治者所确认,但却是人们所公认的经典。
一直到清代,正统的文学批评承认的经典从文体上看是正宗的诗文,而小说、词、戏曲及相关的通俗文学都难以列入。
比较典型的《四库全书》,白话长篇小说与戏曲都不收入,词虽收入,但显得非常勉强。
但是,许多上流社会文人与一般民间文人仍然是把它们作为经典的。
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古代文学经典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一个民族和一个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十分丰富,而且各经典类型之间除了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之外,有的还互相交叉。
B.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色,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有着鲜明的文体特点,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经典。
C.文学作品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六艺”、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因而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大经典”地位。
D.《诗经》等典籍是先秦时期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以“三寸不烂之舌”轻松战胜敌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发生的变化或调整导致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造成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
B.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可见大经典往往是由小经典构成的.通过对小经典的研究累积能更好地理解大经典。
C.人们对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的推崇表明有些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D.中国古代不同的朝代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这些不同的文体经典集一代人之功,形成世所公认的一些文体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对文学经典文体的探讨上,“大”与“小”也兼有价值评判的意义,文学经典可以作出大经典与小经典之分。
B.时代不同审美风格会有区别,时代经典也受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明清时期盛行的八股文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而很快被人遗忘。
C.公认经典和公开经典之间可以并列也可以互相交叉,在《四库全书》中诗歌既属于公开经典也属于公认经典。
D.古代诗文经过时间的磨砺,沉淀在人们心灵之中,已成为我们民族和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傅国涌傅斯年是“五四”的产儿,他在北大求学时幸运地赶上了那个历史的节骨眼,而且成了杠大旗的人。
正是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1919年5月4日那天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站在大时代的浪头上。
傅斯年曾留学英、德7年,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乃至物理、化学、数学和地质学等各门学科。
他首先是个史学家,然后他是教育家,青年时代他就立志“以教书匠终其身”。
他以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先后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使这些学术、教育机构在短期内做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占领东北,山河破碎的痛苦促使他发奋著成《东北史纲》,以大量可靠史料证明东北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站在史家的立场为民族争人格。
从1932年起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他常常在文章中称日本人为“倭人”、“倭寇”、“倭军阀”,坚决反对国民党政权退让、绥靖的外交政策、以土地换和平的幻想,并予以严厉抨击。
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早就洞察了日本侵华的野心,所以他认定以后中日之间的争端无论在外交上如何折冲,都不能放弃军事上的准备,“让步既极而仍无结果,则虽亡国在望,亦须抗战到底也。
”傅斯年相信只有站在政府之外,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租界被捕,引渡给国民党政府。
虽然他们之间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但这并不妨碍傅斯年立即站出来为这位北大时代的老师说话。
他在《独立评论》发表《陈独秀案》一文,热情地赞颂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胡适、傅斯年主持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选举,当时批评国民党很厉害、完全靠近左翼的学者郭沫若、马寅初能当选为院士,而平时许多和他们关系很好、立场相近、在学术上也极有成就的人却落选了。
竺可桢日记中称赞他们“兼收并蓄”。
他们的这些做法,正是自由主义的优良传统,显示了超越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的多元、宽容的一面。
他对胡适说:“既为读书人,则读圣贤书”,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无惭于前贤典型”。
北大老同学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正气”。
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但他对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专制有过很激烈的批评,因此赢得了“傅大炮”的美名。
他以书生论政,激扬文字,粪土当朝万户侯,仅在影响巨大的民间报纸《大公报》上就发表过22篇纵论内政外交的“星期评论”。
傅斯年是20世纪的“士”,是“五四”孕育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透过几千年历史的迷雾,他发现“以暴易暴,没有丝毫长进”,所以坚定地信仰以和平方式完成“精神上的革新”。
以学生领袖而学者、而大学校长,这不是傅斯年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五四”那一代优秀分子的群体选择。
(选自傅国涌《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略有删改)【相关链接】①在“五四”时期,他努力地从古史辨和疑古思潮中拯救古史,如《左传》、《国语》、《周礼》等等,他在中山大学给学生讲课时就指出,“伪造”二字,并不都能适用于被发现的古史料矛盾上,汉代儒生尤其是刘向、刘歆父子在编定文献时也许有错,但并不是故意“伪造”。
(葛小佳《重建傅斯年学术与生命的历程》)②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中,傅斯年站在新旧思想斗争的前沿,向封建主义发动猛烈进攻,致力于“思想革命”的活动。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使得年轻的傅斯年热血沸腾,他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率领新潮社同仁投入了这场爱国政治运动中去。
(高汉诚《傅斯年与五四爱国运动》)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斯年在北大求学时参与了新文化运动,参与创办了《新潮》杂志,他积极走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列,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
B.傅斯年看重师生情,不计较政治信仰,热情地赞颂他的老师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C.本文脉络清晰,结构鲜明,不回避对具体事情的记叙,重点描写传主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这种安排很好地反映了传主的思想。
D.作者多处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呈现了传主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5.文中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正气”,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6.文章标题为“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题目内涵的理解。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毛猴的大树徐国平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
他却没有一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
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眼花,双腿发软。
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
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欺负他。
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一旁看笑话。
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
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
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
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
伙伴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
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用锯斧解下树头。
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另有赚头。
没想到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
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女嫁给了毛猴。
毛猴整天乐呵呵的。
毛猴爬树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
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是不是有鸟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