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重大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55 MB
- 文档页数:24
2014年全国重大生产事故一、山东滨州滨阳燃化“1·1”中毒事故2014年1月1日23时20分,山东滨州阳信县滨化滨阳燃化有限公司储运车间由石脑油储罐向重整装置送料过程中发生石脑油泄漏(泄漏时间从22时30分至23时40分,泄漏量约240立方米),在处置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原因:维护人员为防冻防凝拆开倒罐管线上的一处法兰排水后未及时复原,在向生产装置送料(经事故后检测,硫化氢含量在3800ppm)时,操作人员错误开启倒罐阀门,造成石脑油泄漏,在处置泄漏过程中,现场人员未佩戴个体防护用品,释放出的硫化氢气体致使人员中毒。
(人员管理的问题)二、安徽毫州康达化工“1·9”较大中毒事故2014年1月9日9时许,安徽省毫州市康达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达公司)发生一起非法违法较大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轻伤。
2013年9月1日康达公司将部分空闲厂房和场地以300万元/年租给山东籍人员王某,王某在未办理作保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自行购买安装设备、组织人员生产农药莠灭净。
1月9日9时许,王某所聘技术人员张某去异丙醇输送泵泵池(深约2.6m,宽约1.5m,长约5m)查看,入池后中毒晕倒,随后现场另3名工人未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下去施救,也倒在池内。
其他2名工人听到呼救后,在泵池边用铁钩将4人救出,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最后实施救援的2人在施救过程中,也轻微中毒。
事故原因:异丙醇溶剂泄漏到泵池内,其中溶解副产物硫化氢、氰化氢气体逸出,聚集在泵池内,技术人员未经过进入受限空间审批、未做任何气体检测进入池内造成中毒,其余3人未佩戴防护用品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非法生产和进入受限空间管理问题)三、吉林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8”爆炸事故2014年1月18日14时20分左右,通估市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车间甲醇工段水洗岗位水泵房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5人轻伤。
2014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2014年,中国发生了多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其中一些案例如下:
1. 4月1日,山西杨坪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导致20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矿井管理不到位,瓦斯泄漏未能及时处理。
2. 7月20日,江苏张家港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在一家化学品厂,造成14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厂区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起火爆炸。
3. 9月24日,湖南岳阳学校校车坠江事故。
事故导致11名学生和1名教师死亡,3人失踪。
事故原因是校车驾驶员操作不当,车辆失控坠江。
以上案例中,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技术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安全生产意识。
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将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
2. 加强安全管理。
尤其是对危险化学品等高风险行业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企业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3. 加强监督执法。
政府要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的监督执法力度,对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整改和处罚,形成有效的安全监管机制。
4. 提高技术措施。
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提高事故预防和应对能力。
5. 加强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对事故进行彻底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以起到震慑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的采取,可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4安全生产事故2014年,中国发生了许多安全生产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下面就2014年两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
2014年2月,山西省阳泉市煤矿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的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15人死亡。
事故原因主要是煤矿负责人和相关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瓦斯爆炸的发生。
同时,该煤矿违反规定,非法生产,违规操作,破坏了煤矿生产环境的稳定性,导致瓦斯积聚、爆炸,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2014年8月,辽宁省鞍山市某化工厂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的火灾事故,造成了18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原因主要是该厂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置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火灾的发生。
该厂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设备老化、防火措施不到位、操作员对安全知识的缺乏等。
当火灾发生时,没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消防设备可以及时扑灭火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两起特别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都是因为相关单位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存在违规操作和管理漏洞等问题所导致的。
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的伤亡,还给周围环境带来了污染,给企业和地方带来了经济损失。
从这两起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全生产是企业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对员工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要加强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同时,还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确保生产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对于相关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治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落实。
通过对2014年两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于一个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才能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2014-1-131、剧毒品管理漏洞:复旦大学投毒案2013年4月,复旦大学林森浩在饮水机中注入N—二甲基亚硝铵,导致同学黄洋死亡,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作案者是从哪里得到使黄洋致死的剧毒品呢?实验室可能有着一定的管理责任。
实验室应该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它危险品的管理,须明确责任人,对危险品的管理要严格实行“五双”制度,出入库必须有精确计量和记载,剩余危险品必须立即安放危险品仓库或保险储存柜,严格领用登记制度。
2、高校实验室火灾事故常见不断2013年4月30 日9时左右,南京理工大学一处废弃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死3伤。
经调查,是因外来施工人员私自撬开实验室大门,用明火切割金属构件引起的。
发生爆炸的地方是10多年前存放化学药品的实验室。
2008年3月13日大火烧毁东南大学10个实验室,火灾原因是导线短路引发。
3、连串低级错误导致女博士中毒死亡2009年7月3日,杭州某大学化学系,一位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误将本应接入307室的一氧化碳气体接至211室输气管路,导致一位女博士中毒死亡。
一连串低级错误导致了事故的必然发生:⑴室外气体库虽有专人管,但钥匙大家可借;⑵气体库中气瓶的摆放和标识不规范;⑶原先实验室搬迁后,原有的气体管子没有及时拆除或封口;⑷气体钢瓶连接管路后没有及时检漏;⑸开启一氧化碳总阀后没有立即做实验。
4、冰箱启动电火花引爆微泄露化学试剂2004年4月11日,浙江某大学化工系大楼实验室,机械温控冰箱储存化学试剂引发爆炸事故,原因是化学试剂微泄露,机械温控冰箱启动产生电火花引爆。
5、香港科技大学一学生被挥发毒气窒息死亡1995年4月5日,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一研究生被实验室一种毒气窒息致死,原因是一位教授打翻一瓶试剂,没有及时清理,过后忘记离开了实验室,于是慢慢挥发产生毒气。
目前所有化学类实验室都安装紧急抽风和材料撤离报警装置,一般不允许单独一人做实验。
6、未按要求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导致重大事故2011年9月2日,华东理工大学两名研究生在做化学实验时,不慎遭遇爆炸受伤,原因是在做氧化反应实验时,添加双氧水、乙醇等速度太快,未按规定要求拉下通风橱门,未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013年全国部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第一篇:2013年甘肃白银冶炼厂溢油事故2013年1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的一家冶炼厂发生溢油事故,事故导致公司厂区内的道路和广场被泥沙、石块、废油和一些有害物质覆盖。
这些废弃物质迅速泄漏到白洋淀河道中,对当地的水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在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立即采取行动,封锁了河道,清理了被污染的地面和河道,并对企业进行了处罚。
政府部门还采取了紧急措施,确保当地水源的安全,以减少对当地民众健康的影响。
通过此次事故,我们不但认识到了环保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第二篇:2013年山东沂南烟花爆炸事故2013年2月23日,山东省沂南县发生了一起烟花爆炸事故,造成至少33人死亡和70多人受伤。
该事件是由于在烟花生产厂家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非法加工设备而导致的。
此事故迫使政府重新审视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管。
为了遏制烟花制作的不良现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非法加工设备的使用、限制和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等。
政府还加强了对烟花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检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此次事故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和经济损失,还提醒人们加强对安全的重视和对非法活动的打击。
第三篇:2013年辽宁锦州石化厂氨水泄漏事故2013年6月2日,辽宁省锦州市一家石化厂发生了氨水泄漏事故,污染了周围的土地和水源,并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该事件迫使政府对环保和安全生产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和讨论,并采取了更具体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和公众的健康。
政府随即关闭了该公司的氨气装置,并采取了一系列紧急行动,包括清理被污染的土壤、水和空气,并对企业进行处罚。
政府还加强了对石化生产企业的监管和管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此次事故提醒我们,政府、企业和公众应共同致力于推动可持续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保护我们的环境和人民的安全。
十四个典型事故案例事故,常常是我们不想面对的,但却无法完全避免的现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事故时有发生,它们或让我们痛失亲人,或使我们目睹悲剧的发生。
事故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我们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十四个典型的事故案例,以期引起读者的重视,并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防范这些事故。
1.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难事故发生时间:2003年2月1日事故简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途中解体,导致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事故原因:飞机起飞前左翼被击坏,热气流进入受损区域并导致剧烈振动,最终造成了航天飞机的解体。
2. 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时间:2011年3月11日事故简述:发生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地震和海啸引发了核泄漏事故。
事故原因:地震和海啸导致核电站电力系统瘫痪,无法维持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正常运行,从而引发核泄漏。
3. 哥斯达黎加航空公司航班191空难发生时间:1988年8月21日事故简述:哥斯达黎加航空公司航班191在起飞时坠毁,造成137人死亡。
事故原因:飞机在起飞过程中撞上一座建筑物,导致飞机失去平衡,最终坠毁。
4. 双杀案发生时间:1994年6月12日事故简述:美国前足球明星奥茨·辛普森被指控谋杀前妻尼科尔·布朗·辛普森和她的朋友罗恩·戈德曼。
事故原因:未能正确调查和掌握相关证据,导致案件调查和庭审出现漏洞,最终导致奥茨·辛普森获得无罪判决。
5. 世纪天堂夜总会火灾发生时间:2003年2月20日事故简述:美国罗德岛的世纪天堂夜总会发生火灾,造成100人死亡。
事故原因:在演出中使用了易燃材料,导致火灾迅速蔓延,并且缺乏正确的灭火设备和应急出口,加重了伤亡。
6. 唐山地震发生时间:1976年7月28日事故简述: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大地震,导致领先低于7级,进而造成大约242,000人死亡。
事故原因:地震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化,该地区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无法承受此次地震的破坏力。
附件国几起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解读分析材料一、“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分析点评(一)事故的基本情况。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二)事故的直接原因。
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
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油气爆炸。
(三)事故的间接原因。
1.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中石化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中石化股份公司、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和站对安全生产工作疏于管理、管道保护工作不力、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存在死角、盲区,未能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事发后应急救援不力,现场处置措施不当。
2.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职不到位:(1)市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力,督促指导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履职不到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不彻底,隐患排查整改不力;黄岛街道办事处对长期违章搭建临时工棚问题失察,导致事故伤亡扩大。
(2)管道保护工作主管部门(省油区工作办公室、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油区工作办公室、开发区安监局、石化区安监分局)履行职责不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督促企业落实应急预案不到位,安全生产大检查走过场。
(3)开发区规划、市政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事故发生地段规划建设混乱。
市规划局开发区分局对相关项目规划方案审批把关不严,导致市政排水设施划入厂区规划;事发区域危化企业、油气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交叉布置,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开发区行政执法局违规同意对排水明渠设置盖板使之变为暗渠,道路整治工程未对管道采取保护措施,未发现违章搭建临时工棚问题。
(4)市及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和应急办对事故风险研判失误,导致应急响应不力,还存在压制、拖延事故信息报告和谎报问题。
坍塌事故
原因分析:1、违规操作,支架搭设不规范,未按要求施工,剪刀撑设置不足。
已经施工四段。
2、浇筑施工未进行均匀浇筑,重力失稳,满堂架变形,未发现;
3、未按要求进行拆除满堂架,未进行张拉作业碰撞下方满堂架,或拆模作业违规操作撞击满堂架导致失稳。
4、满堂架或支架材料不合格,强度不够;满堂架搭设施工方案有缺陷,计算受力与现场不符。
5、基础处理不合格,未进行试压,基础下沉导致满堂架变形受力不均,满堂架倒塌。
火灾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
原因分析:1、作业人员施工时使用氧气乙炔进行作业引发易燃材料,抢险不及时;
2、电路短路造成用电火灾,发现与抢救不及时,缺少消防器材;
3、电焊作业时焊渣掉落易燃易爆物品或施工材料导致火灾,发现与抢救不及时;
4、抽烟的烟头掉落在易燃品引起火灾,缺少消防器材,抢救不及时。
江苏昆山8-2爆炸特别重大事故
中铁隧道局“7.14”云桂铁路云南段富宁隧道坍塌15人被困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施工,偷工减料,第三方监控量测不到位。
2、未设置逃生管道,缺少安全措施。
现场管理不到位。
2014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1、车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一、1、某重型机器厂二金工车间起重工陈某负责为各种加工机床上料。
2005年6月3日10时,陈某指挥吊车准备吊运半成品的机车大轴为一台机床上料。
2、陈某采用铜丝绳单根穿扣捆绑法吊大轴,将铜丝绳熟练地套上后,未仔细将绳扣对准轴中心便指挥起吊。
大轴吊起后陈某为使吊件平衡用手压住轻的一头并跟车行进。
3、当快到要上料的机床时,陈某喊车工李某,因机声嘈杂,李某并未听见。
这时吊轴经过机床尾,机床尾后侧的工具台案挡道。
陈某未及时绕过,扶轴头的手脱离,偏重的大轴突然砸向机床面。
正在给机床导轨注油的李某躲闪不及,左手被砸在床面,造成手背手指多处粉碎性骨折。
事故原因单根绳吊大轴,即使拴位在中心,吊运行进中也会因摇摆而一头偏低,但吊位高便不碍事。
陈某每天多次吊轴,拴绳经常不在中心,便不以为然,麻痹大意。
有时因运料位置较近,便吊住不高,直接用手扶吊件随行。
这次送料本来拴位偏离很多,扶吊件行进中未考虑到这台案阻路,快到位时与车工配合不当,又未及时指挥吊车,造成突然脱手,吊件失重,轴头砸伤人及砸坏设备的事故。
防范措施1、吊重型大轴最好采用两点拴位法。
单绳拴法必须拴正中心并高吊行进,以免碰物。
到位后慢慢放下并人工配合扶轴上卡盘。
严禁手扶吊物同时跟吊车行进。
2、给重型机床上料前起重工和机床工应互打招呼,作好准备,吊运中应协调配合,严格遵守起重搬运安全规定。
1986年9月10日下午,某水泥厂包装工进行倒料工作,开机后,库不下料,于是手持钢管,站立在螺旋输送机上敲打库底。
库下料后,准备下来,不料因脚穿泡沫拖鞋,行动不便,重心失稳,乱了方寸的左脚恰好踩进螺旋输送机上部10cm宽的缝隙内,正在运行的机器将其脚和腿绞了进去。
立即停车并反转盘车,才将其腿脚退出,导致左腿高位截肢。
原因(2)1.包装工未按规定穿着防护用品,而是穿着泡沫拖鞋,在凹凸不平的机器上行走,失足踩进机器缝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01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2013年是中国安全生产方面的一个关键年份,各行各业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故。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并分析其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起案例是2013年1月28日发生在河北省廊坊市的大爆炸事故。
当天下午,一家化工厂的储罐突然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
经过调查,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化工厂违反了国家的安全规定,在储罐的存放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此外,化工厂也没有做好事故应急准备工作,导致事故发生后救援不及时,加大了伤亡和损失。
第二起案例是2013年6月16日发生在江苏省南京市的高楼坍塌事故。
事故发生在上午9点左右,一座正在施工的高楼突然倒塌,造成了30多人丧生和数十人受伤。
经过调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程方违反了安全标准,使用了低质量的建筑材料和不合格的施工技术。
此外,工程方也没有组织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和管理,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第三起案例是2013年11月30日发生在云南省昆明市的巴士爆炸事故。
当天晚上,一辆巴士在运行途中突然爆炸,造成了5人死亡和多人受伤。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是巴士司机在加油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导致了燃油泄漏和点火。
此外,巴士公司也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以上几个案例揭示了2013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首先,一些企业和组织忽视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违反了国家的安全规定,导致了严重的事故。
其次,一些工程项目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施工方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了安全质量,给人员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第三,一些公司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导致员工对安全意识不强。
最后,一些个人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首先,安全生产是企业和组织的首要任务,不能忽视。
企业和组织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化工事故分析案例————————————————————————————————作者:————————————————————————————————日期:目录一、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4.21”事故 (1)二、重庆福安药业环废中心“11.21”事故 (2)三、建平县鸿燊商贸有限公司“3.1”硫酸泄漏事故 (3)四、黑龙江省鹤岗市旭祥禾友化工有限公司中毒事故 (5)五、苯乙烯储罐物理爆炸事故 (5)一、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4.21”事故1.事故经过2011年4月21日8时23分左右,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供气车间检修施工现场因为旋风除尘器与气柜之间未作有效隔绝,气柜进口水封排水阀打开,水封水位下降后,导致气柜内的惰性气体通过进口水封倒流进入旋风除尘器,从而导致一起中毒窒息死亡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16人出现轻微中毒症状。此前,于18日早晨6:00系统制惰结束前,供气车间主任宋某要求用惰性气打气柜至8400立方后,气柜进口水封用水封住,以便下一步气柜防腐作业,7:00系统处理完毕全厂开始停车检修。18日开始,该公司基建科科长等七人为利旧的旋风除尘器内部进行防火水泥浇筑作业,计划工期4天,已经施工了3天。19日,设备处安排人员对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管道实施了连接点焊,为便于人员继续在除尘器内部作业,并在旋风除尘器顶部出口管道北侧割临时人孔,此时旋风除尘器已经并入工艺系统,即顶部出口管已通过下游的废热锅炉、洗气塔及煤气总管与气柜相连,前面已与南造气5台造气炉相连。21日,施工作业进入第三天,早晨6:30基建科科长等七人进入供气车间该旋风除尘器内部继续进行防火水泥浇筑作业,这是最后一天的工作,当天就可以按原计划完工。旋风除尘器与造气炉之间未采取可靠隔绝措施,旋风除尘器与气柜之间则是通过气柜进口水封进行隔绝。当日七人陆续出现中毒迹象。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气柜进口水封排水导致气柜内的惰性气体倒流进入旋风除尘器,从而导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2)间接原因①公司检维停车开车方案执行不到位、监督落实不到位,气柜空气置换没有得到落实;检修组织混乱,职责不明,权限不清,旋风除尘器并入系统后未与气柜之间采取有效隔绝方式。②应急救援器材和防护器材配备不到位。③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通道不畅、施工作业安全措施未落实。④主要负责人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未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未及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停车安全处理不彻底,留下事故隐患。⑤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差。⑥旋风除尘器事故作业工作程序错误,应先完成除尘器内部作业,最后连接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使得除尘器内部作业整个过程均处于安全隔绝状态。3.防范措施(1)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和执行;(2)深入开展作业过程的风险分析工作,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检维修作业方案;(3)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救援防护设备,对有危害的场所要检测,查明真相,正确选择、带好个人防护用具并加强监护;(4)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5)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培训和演练。二、重庆福安药业环废中心“11.21”事故1.事故经过2011年11月21日,重庆福安药业环废中心溶剂回收工段进行丙酮回收时突然发生爆炸,回收塔精馏釜中的丙酮母液四处流淌,形成流淌火焰。待处理丙酮母液贮罐受到高温火焰熏烤发生爆炸,引起堆积在旁的废液桶不间断的燃烧爆炸。单层回收工段厂房部分钢结构屋顶被大火烧塌陷。根据火灾事故严重程度分类,该事故属于特大火灾直接损失超过100万元,造成一人烧伤。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进料时丙酮液冲击碰撞釜壁及蒸气加热盘管,静电积聚后放电,丙酮精馏釜爆炸后火焰四处流淌,附近丙酮K:罐和废液桶遇高热相继燃爆。(2)间接原因①回收塔进料口位置设计过高导致丙酮液容易静电积聚;②现场事故隐患监察不到位;3.防范措施这是一起由设备设计缺陷导致静电火灾的安全责任事故。事故造成一人烧伤经济损失总计308.19万元。(一)应该整改措施,即精馏釜进料管延伸至距釜底200mm处,并按相关标准完善管线及设备的静电跨接;(二)修订溶剂回收岗位操作法和回收塔釜清洗操作规程,补充氮气置换、氧含量检测及异常现象处置等规程;认真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三)事故后应清理投入生产批次的物料,洁净区所有物料全部清理封存,并对生产设备、仪器、设施进行全部检查,发现有异常损坏的要作全面的评估和验证(四)对事故现场周边的消防泡沫进行收集处理,尽快将现场拦截的事故废水收集到事故应急池,并对现场进行清洗;立即与有关部门衔接,将应急闸门拦截的事故废水进行处理,彻底消除环境污染;确保在此期间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处理达标排放。三、建平县鸿燊商贸有限公司“3.1”硫酸泄漏事故1.事故经过2013年3月1日15时20分,在朝阳市建平县现代生态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内,建平县鸿燊商贸有限公司2号硫酸储罐发生爆裂,并将1号储罐下部连接管法兰砸断,导致两罐约2.6万吨硫酸全部溢(流)出,造成7人死亡,2人受伤,溢出的硫酸流入附近农田、河床及高速公路涵洞,引发较严重的次生环境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10万元。此前,2012年12月中旬,3号储罐注满硫酸后,罐体发生变形、渗漏。勾伟东决定在罐体外1-5节上用槽钢焊接加强圈加固罐体。2013年春节前,依次完成了3号、1号及4号储罐加固工作。春节过后对2号储罐实施加固。在焊接作业过程中,未将储罐内盛装的硫酸导出,未采取隔离措施,也未对储罐内积存的气体进行置换,未对现场进行通风,直接在储满硫酸的储罐外进行动火作业。3月1日下午15时20分,5名焊工在2号储罐进行加固焊接作业时,罐体突然发生爆裂,罐内硫酸瞬间暴溢。爆裂致使罐体与基础主体分离,顶盖与罐体分离,罐体侧移10米,靠在3号罐上。爆裂产生的罐体碎片撞击到1号储罐下部连接管处,致使法兰被砸断,1号储罐内硫酸溢(流)出。最终两罐约2.6万吨硫酸全部溢(流)出,流入附近农田、林地、河床及丹锡高速公路一处涵洞。现场作业的5名焊工、会计王杰、司机张国华因硫酸灼烫全部遇难。当时在距离储罐30米左右临时工棚内监工的勾伟民、勾伟东侥幸逃脱,勾伟东身体烧伤。流入农田的硫酸又将放羊的农民蔡永华双脚烧伤,目前二人均无生命危险。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由于储罐内的浓硫酸被局部稀释使罐内产生氢气,与含有氧气的空气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氢氧混合气体,当氢氧混合气体从放空管通气口和罐顶周围的小缺口冒出时,遇焊接明火引起爆炸,气体的爆炸力与罐内浓硫酸液体的静压力叠加形成的合力作用在罐体上,导致2号罐体瞬间爆裂,硫酸暴溢,又由于爆裂罐体碎片飞出,将1号储罐下部连接管法兰砸断,罐内硫酸泄漏。是(2)间接原因①、无设计施工,建设硫酸储罐达不到强度、刚度要求。按照规范该硫酸储罐罐体许用应力为217MPa。在储罐储满硫酸后,罐体实际环向应力为180.9MPa,而建成的储罐的罐体许用应力是150MPa,罐体环向应力超过罐体的许用应力。又因储罐罐体焊接质量缺陷,导致罐体储满硫酸后发生变形、渗漏。②、违规动火。在未采取有效隔离、通风等防范措施的情况下,于装满硫酸的储罐外进行焊接作业。焊接过程产生的明火,遇储罐内达到爆炸极限的氢气,引发爆炸。③、无安全防护设施。硫酸储罐现场未设置事故存液池以及防护围堤等安全防护设施,导致2.6万吨硫酸溢流出,造成事故扩大,引发较严重的次生环境灾害。④、企业非法建设。企业在该硫酸储存项目未经规划,未经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安全条件,未经发改部门办理项目备案,未经国土部门批准项目建设用地,未经建设部门审批施工许可,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情况下,在临时用地上非法建设硫酸储罐。3.防范措施(一)制定完善安全措施,将剩余两罐的硫酸安全运出,拆除罐体,清理场地。处理过酸土地、河床,按照省环保厅现场应急处置会议精神,制定处置方案,选择具有资质单位设计施工,对过酸土壤清理、填埋,恢复植被;制定农田复垦专业技术方案,开展复垦试种工作。(二)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依法依规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审批备案工作中,工商、规划、发改、经信、土地、环保、安全监管、公安、消防和特种设备等监管部门及项目所在地园区管理机构要按照各自职责,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正确行使审批职能。坚决杜绝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和超越职能审批的现象。建设单位要依法申请各项行政审批手续,严格依法办事;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资质要严格把关,确保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三)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彻底排查、严厉打击未经批准擅自建设危险化学品项目,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未经许可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等非法违法行为,坚决整顿治理、关闭取缔危险化学品非法四、黑龙江省鹤岗市旭祥禾友化工有限公司“11.27”中毒事故1.事故描述:2015年11月27日凌晨,黑龙江省鹤岗市旭祥禾友化工有限公司农药除草剂生产车间内发生一起三人中毒死亡较大事故。11月26日早8时,胜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乙嘧酚中试班3人在旭祥禾友化工有限公司禾草灵车间3楼操作平台的310#和311#搪瓷反应釜中进行乙嘧酚中试生产,并于当天下午16时交班给另一3人小组继续生产。11月27日7时30分,接班人员发现3楼操作平台311#反应釜西北侧护栏处有3名工人倒地处于昏迷状态,立即报公司领导并报医急救,经医生确认,3人已死亡。2.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乙嘧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甲硫醇,高浓度吸入甲硫醇将引起呼吸麻痹导致死亡。间接原因:新产品乙嘧酚工业化试验运行中尾气甲硫醇的负压吸收和三级碱吸收系统的引风机吸风口与尾气的连接管道因气温低冻结堵死,使尾气碱液吸收塔完全失去吸收功能。乙嘧酚合成过程中含有甲硫醇的尾气不能及时吸收而发生外泄,引发在场的3名操作工人中毒死亡。3.防范措施一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深入分析小微企业安全监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前研究制定应对措施;二是危险化学品企业要严格依法生产经营,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三是严禁在危险化学品工业化生产装置进行试验性生产,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必须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四是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认真制定“冬防”方案,做好防冻、防凝、防滑、防火、防爆、防泄漏、防静电等工作,确保生产安全。安监总局对重点行业领域风险进行了分析预测。在危险化学品方面,受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影响,危险化学品生产管线设备容易因冻裂、冻凝引发泄漏和火灾爆炸事故。要督促企业提前制定“冬防”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冬季安全检查,做好设备、管线等设施的防冻保温工作。五、苯乙烯储罐物理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2014年8月5日20时01分,某公司ABS装置原料罐区苯乙烯储罐V-103B发生物理爆炸事故,造成罐顶被掀翻到地面。事故发生后公司值班调度及值班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查看,发现苯乙烯储罐V-103B罐顶被掀翻在地,罐体还有蒸汽状气体冒出,罐内温度急剧升高,已达到90℃,总调度室人员立即向集团消防队报警,3台消防车迅速赶到现场与公司当班人员开始用水及泡沫施救。事故于23时得以控制,罐内温度降到58℃,基本处于安全状态,内部的苯乙烯已经聚合成黏稠固体状,事故围堰部分含少量苯乙烯废水次日送入公司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本次事故由于处理得当,没有发生着火、环保等次生事故。2、原因分析从2013年4月到2014年8月,苯乙烯在储罐内存放约16个月的时间,事故发生后,取样分析阻聚剂TBC已经耗尽,物料开始发生自聚合放热反应,加之夏季气温升高后促使反应加速,热量积累后更加速了反应,罐顶的呼吸阀阻塞,产生的苯乙烯蒸气不能及时排出,使罐压升高,直至造成储罐V-103B罐顶爆裂事故发生。(1)直接原因①该公司5万吨ABS车间属于长期停车闲置装置,没有按照公司《长期停(备)用化工物料管线和容器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存有苯乙烯的储罐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没有建立温度等重要指标记录及报警设定,没有进行TBC的分析和补加,属于生产管理不到位。②呼吸阀阻塞。事故发生后对V-103A/B罐顶的呼吸阀进行检查,发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堵塞情况,B罐比A罐要严重一些。呼吸阀的堵塞造成罐内产生的压力不能及时释放出去,这也是V-103B罐出现超压爆裂而A罐暂时没有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2)间接原因①安全隐患排查、危险辨识工作不力,没有及时发现苯乙烯长期储存可能存在的风险,监管力度不到位。②罐内苯乙烯温度逐日升高达26天却没有人发现,对苯乙烯储存的安全要求思想麻痹大意,熟视无睹。③对职工针对性培训及管理力度不够。④安全管理“一岗双责”不到位,生产、设备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执行力不足。5.相关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3、防范措施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装置停产中,对长期储存的苯乙烯日常温度监控显得十分重要性。由于对于物料危险性认知不足,从而导致储罐呼吸阀堵塞,造成爆炸事故发生。因此应当:1.加强生产工艺管理,彻底堵塞工艺管理方面的漏洞;重新完善修订所有装置、厂际间管线的记录点、报警、联锁等数据及相关的操作规程,保证生产出现异常能及时发现、处理。2.对确需长期储存的苯乙烯物料,不能存放在中间缓冲罐储存,必须存放到安全设施齐全的储罐,有稳定温度报警系统和正常制冷系统防止超温;要定期取样分析阻聚剂TBC含量,达到防聚效果。对现有的其他长期储存的危险原料、化学品进行统计,并制定妥善的措施进行处理,暂时无法处理的,制定具体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3.认真执行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对引入的物料必须进行相应的分析,特殊扫线物料要分析评价,并做好记录。4.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各企业对呼吸阀等关键设备定期检查,做好确认工作,尤其在夏季或物料储存状况发生变化时,要缩短检查周期,加大检查确认的深入程度,每次检查都要有详细的记录。5.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岗位操作规程的培训。。
生产安全事故2014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管理、技术、设备、环境等方面原因导致的意外事故。
2014年,我国发生了多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以下就其中几起事故进行了详细分析。
2014年1月13日,河南省平顶山市矿区发生了一起特大的矿井事故。
该矿井属于私人煤矿,负责人为何某。
事故发生时,矿工正在井下作业,突然发生了瓦斯爆炸。
经初步调查,事故是由于煤矿采取了违法违规作业行为,对瓦斯抽放、通风等工作没有按规定进行,导致瓦斯积聚爆炸。
事故造成24人死亡,12人受伤。
责任人何某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2014年7月28日,辽宁省葫芦岛市红山鸡店煤矿发生一起火灾事故。
事故发生时,煤矿正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火灾,事故导致27人死亡,15人受伤。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矿井中电气设备老化,引发了漏电导致的火灾。
同时,煤矿管理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整改,加重了事故的后果。
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方被追究了刑事责任,并对煤矿进行了整顿。
2014年11月22日,广东省珠海市一家塑料工厂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
爆炸事故导致9人死亡,19人受伤。
经过调查,事故是由于工厂在操作过程中使用了过期劣质的原材料,导致反应器失控,发生了爆炸。
此外,工厂的生产设备维护不善,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也加重了事故的后果。
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对工厂进行整改。
这些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了我国在生产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不到位是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些事故中,相关责任方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安全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整改,致使事故发生后才追究责任。
其次,技术设备存在问题,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矿井、煤矿等生产场所中的设备老化、维护不善,导致了漏电、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此外,违法违规行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矿井和工厂等生产单位存在在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或者使用过期劣质的原材料进行生产,都会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2013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火灾事故概况该起火灾事故发生在2013年3月的一家服装制造工厂。
据调查,火灾起因是由于工厂的设备故障引发短路,进而引发了火灾。
由于工厂内有大量的布料和化学原料,火势迅速蔓延,工厂的员工和财务人员无法迅速逃离,导致了多人伤亡和大量财产损失。
二、火灾事故的管理分析1. 事故发生前管理不善对于这起火灾事故,工厂的管理存在很多不足。
一方面是在设备维护上的疏漏,导致了设备故障后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另一方面是对于化学原料和布料的储存管理不善,导致火势蔓延迅速,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 消防设施不完善在事故中,工厂的消防设施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据调查,工厂的灭火器和消防水带都已经过期,无法及时启用。
此外,消防通道和安全疏散通道也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影响了员工的逃生。
3. 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不到位对于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应对,工厂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员工的培训也存在不足。
即使设备故障的风险已经出现,但工厂的员工并没有得到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使得在火灾发生时无法有效地采取自救和避险措施。
三、火灾事故的应急预案分析1. 应急预案存在问题在火灾事故中,工厂的应急预案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尽管工厂对于火灾的预防和应对制定了一套应急预案,但在实际事故中却出现了诸多漏洞。
例如,缺乏应急疏散方案和物资储备,无法及时调配应急救援资源等问题。
2. 应急响应不及时在火灾发生后,工厂的应急响应并不及时。
据事故调查,工厂的负责人和安全人员在火灾初期并未能快速做出应急响应,错过了最佳的扑救时间,导致了火势迅速蔓延和人员伤亡。
3. 应急设施不完善在应对火灾事故时,工厂的应急设施也存在不足。
消防器材的维护和更新不及时,应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未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导致了事故的扑救和救援困难。
四、火灾事故的安全宣传分析1. 安全意识薄弱在火灾事故中,工厂员工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即使在设备故障和短路引发火灾的前兆出现时,员工并未能迅速采取措施或报告给相关负责人,导致了火灾事故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