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麦积区唐家沟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8
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能干土地整理项目技术标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根据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能干土地整理项目的招标文件。
2、根据甲方提供的《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能干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图纸。
3、施工现场踏勘记录。
4、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5、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文件归档管理规范》GB/T50328-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6、我司依据GB/T19001-ISO9001:2000 标准编制的《质量手册》(包括程序文件)。
9、本公司机械设备状况、人员状况等有关信息。
二、有关说明1、本施工组织设计仅限于投招标阶段使用。
2、施工前应对本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充实完善,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批确认后,方可用于工程指导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地质概况1. 根据甲方提供的《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能干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图纸及提供的《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能干土地整理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概述。
1.1地理位置拟承建的该工程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能干土地整理项目第六标段位于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毛村、营房村、能干村、窦家峡村,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9246户43105人(2008年末)。
辖40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渭西村,距城区20千米。
陇海铁路纵贯境内17千米。
310国道和麦(积)甘(谷)公路穿镇而过。
1.2自然条件2、场地土类别为II类,场地属Ⅰ级土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无液化。
3、场地内在勘查深度范围内地下水埋深在8.66m—8.99m之间。
二、工程概况本标段位于渭南镇,项目内容为修建田间道路8062.65米,混凝土排水边沟2304.59米,土质排水边沟5758.06米,防护林2543株,农涵12座。
三、场地概况施工现场位于渭南镇,交通方便,施工中所用的建材及构件可直接运进工地。
施工用水、用电可以从附近管网引入。
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水市麦积区水土保持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5.19•【字号】麦政发〔2017〕56号•【施行日期】2017.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水市麦积区水土保持实施办法》的通知麦政发〔2017〕56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驻区有关单位:《天水市麦积区水土保持实施办法》已经区八届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1年5月27日印发的《天水市麦积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细则》(麦政发〔2011〕61号)同时废止。
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政府2017年5月19日天水市麦积区水土保持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以及其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
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和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有下列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向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检举:(一)违法毁林或者草场开荒,破坏植被的;(二)违法开垦荒坡地的;(三)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废弃砂、石、土或者尾矿废渣的;(四)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五)不经批准擅自动土造成水土流失的;(六)有其他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的。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渭河城生态环境治理河段(蓄水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作者:李香凝程晓辉吕刚锋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9期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在一些山区和平原区兴建了86400多座水库,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取得显著成效。
但由于兴建水库,引发了一系列的工程地质问题,尤其是渗漏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渭河城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为依托,浅谈渗漏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最后提出相关防治对策。
关键词水利水电蓄水区渗漏问题评价2009年10月,国家将天水市划进西北“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领域,城市空间布局为“两山夹峙,一水中流”的环境格局,形成“关中——天水大经济开发区”。
流经麦积区渭河城区段,汛期流量暴涨暴落,非汛期干旱少水,河道杂草丛生,蚊蝇滋生,水环境日益恶化,改善渭河市区河段水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1工程概况工程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高程1086.6~1070.4m。
地貌上属渭河河漫滩与阶地。
一级阶地两岸分布不对称,多位于北岸。
工程区地层岩性单一,为第四系全新统(Q4)堆积物,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主要为砾石层。
区内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以不均匀升降运动为主,活动断裂较为发育,挽近断裂属隐伏断裂,掩埋于第四系之下。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地震烈度为Ⅷ度。
2地下水位变化对城区两岸环境的影响工程范围内的两岸地面高程,上游蓄水区一般在1085.70~1082.20m之间,下游蓄水区一般在1082.40~1081.20m之间,岸里地下水位埋深一般7.0~9.0m。
蓄水后湖盆水深2.0~4.0m,湖盆水位将高于现状地下水位,两岸地下水位必会有所抬升。
因此湖盆蓄水后两岸部分地区可能会存在浸没问题。
2.1计算模型分析依据野外调查资料,蓄水后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区域为步行桥至末端坝线段河堤两岸区,升幅最大范围为距离湖盆0~500m范围内,两岸地下水位将上升1.41~5.80。
第一章综合说明第一节工程概况某河流域位于A东南部的B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1′-121°51′,北纬36°42′-37°07′,发源于C村东北,流经等镇,于镇村以南2公里的地方流入黄海的浪暖口,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652平方公里,其中,在A境内长43.9公里,流域面积443.3平方公里。
整个流域呈叶状,其中山区约占15.4%,丘陵占49.2%,山间平原及滨海平原占35.4%,本流域内主要最大流域宽度21公里,平均流域宽度12.5公里。
全流域共有14条支流,其中有3条一级支流,自上而下为薛家沟:长155.5公里,流域面积64平方公里;老清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坦埠沟:长15公里,流域面积39.7公里。
受A市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对某河河道治理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编制完成了《A 市某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内容:1、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新建堤防20.52公里;2、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河道清障排淤10.26公里。
第二节工程建设缘由某河是贯穿C、A、D三市防洪工程的主干河道,属于典型的雨源型山洪河道,具有暴雨集中、源短流急、涨快退速等特点,目前河道内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沙丘遍布,并逐年向上游推进,同时人为侵占河道、拦河造地、河道挖沙现象也较为普遍,严重地影响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沿岸堤防已远远达不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如今沿河两岸已有20多万人口,跨河两岸已有桃威铁路、309国道及青威高速公路从中通过,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旦发生水灾,其危害后果将十分严重。
历史上曾给两岸几十万人口及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多次灾难,成为危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
因此,无论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还是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从根本上消除洪灾隐患,保护沿河两岸人民免受洪涝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改善环境,加速某河的彻底根治,完善整个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极为重要,势在必行。
水利工程行业:证书编号:XXXXXXXXX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承担单位:XXXXXX编制单位:XXXXXXXXXXXX编制日期:2016年9月16日XXXXXXXXX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承担单位:XXXXXX项目负责人:编制单位:XXXXXXXXXXXX(签章)项目负责人:(签章)编制人:(签章)编制日期:2016年9月16日项目特性表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1.1项目概述 (1)1.2项目设计目标、原则和依据 (1)1.3项目建设容和投资 (5)第二章项目概况 (8)2.1自然条件 (8)2.2社会经济条件 (11)2.3土地利用现状 (12)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6)3.1基础设施条件 (16)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17)3.4公众参与 (18)第四章新增水田来源分析 (19)4.1项目区新增水田来源 (19)4.2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 (19)第五章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20)5.1可供水量分析 (20)5.2需水量分析 (21)5.3平衡分析 (21)第六章工程总体布置 (23)6.1总平面布置 (23)6.2土地利用布局 (24)6.3工程平面布置 (28)第七章工程设计 (30)7.1工程建设标准 (30)7.2土地平整工程 (30)7.3灌溉与排水工程 (31)7.4田间道路工程 (34)第八章土地权属调整 (35)8.1土地权属现状 (35)8.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5)第九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8)9.1施工条件 (38)9.2施工总布置 (38)9.3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39)9.4工程总进度计划 (43)第十章实施管理与后期管护 (45)10.1实施管理 (45)10.2实施管理 (45)10.3后期管护 (46)第十一章水土保持及环境评价 (47)11.1设计依据 (47)11.2项目区概况及水土流失现状 (47)1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围及分区 (48)11.4水土流失预测 (49)11.5水土流失防治 (50)11.6水土保持监测 (53)11.7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54)11.8环境状况 (55)11.9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56)11.10环评总结论 (57)第十二章投资预算 (58)12.1编制说明 (58)12.2预算成果 (68)12.3资金筹措 (68)第十三章效益分析 (69)13.1社会效益分析 (69)13.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70)13.3经济效益分析 (71)13.4水田质量分析 (72)第十三章附件 (74)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XXXXXXXXX,项目区总面积为10.8271公顷,折合162.41亩。
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4期农业工程学摘要对天水市麦积区藉河二期项目区情况及治理成效进行简要论述,阐述了经过必要的治理后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一是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和不断增强的经济效益;二是林果产业基地规模大,且形成区域主导产业;三是水保防护体系较为完善,水土资源利用比较合理。
并分析其在治理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二是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意识;三是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总体提高了工程质量;四是效益为先,增创精品工程;五是拓宽融资渠道,创新了建设机制。
本文可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区的综合治理整体成效,增大示范区的示范效应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黄河水土保持;藉河二期;治理成效;主要做法;甘肃天水;麦积区中图分类号S15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4-0192-01天水市麦积区藉河二期项目区治理成效及主要做法高儒军(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政府,甘肃天水741026)1项目区基本概况天水市麦积区藉河二期项目区位于麦积区中部,包括藉河下游及渭河流域部分区域,地理位置为东经105°45′25″~105°56′28″、北纬34°23′36″~34°38′15″,总面积为246.6km 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30.7km 2[1-2]。
项目建设期为2008—2011年,历时4年,项目区涉及5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83个行政村。
2011年底,当地总人口(农业人口)7.28万人,农户1.46万户,劳动力3.2万个,人口密度296人/km 2,人均耕地面积0.1hm 2,人均纯收入2856元,人均产粮350kg 。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0.8℃,无霜期185d ,日照时数2098h ,太阳总辐射量507.5kJ/cm 2,多年平均降水量510mm ,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年均径流模数为8.74万m 3/hm 2,多年平均径流深86mm 。
1综合说明罗峪沟流域地处我市秦州区北部,属罗峪沟水系藉河左岸的一级支流,主沟道长25.0km,发源于麦积区新阳乡境内的凤凰山南麓五泉眼处,下游治理段至汇入藉河河口3公里穿越城区,流域面积2,涉及秦州区的玉泉、中梁和麦积区的渭南、新阳4个乡镇、43个行政村。
水土流失、山洪灾害、地质灾害被称为该流域三大自然灾害,多年来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洪水将直接威胁下游天水市城区段,一旦遭遇洪灾,损失将不可估量,为此,市、区政府高度重视,经市政协屡次提案,将罗峪沟左家场至东桥头段堤防工程列入2021年天水市的重点建设工程,目前已建成堤防1150m 〔左岸0+000~0+900段长900m,右岸0+000~0+250段长250m〕,根底维修加固650m〔右岸0+250~0+900段〕。
罗峪沟流域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呈羽毛形状,最高点凤凰山海拔1895.6m,最低点左家场海拔1190m;相对高差705.6m,流域发育大小支沟138条,年降雨量为531.1mm,其中5~10月份降雨量达80%以上,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沟壑密布,河床狭窄,宽窄不均匀,中上游中梁段河床最宽达60米,而下游普遍狭窄,呈漏斗状无缓冲地带,地表结构疏松,每当遭遇强度大于25mm/h的暴雨时,降雨量大于土壤入渗强度,雨水来不及渗入到土壤深层而形成地面径流,加之山洪河道源短流急,在下游极易形成陡落,峰高量大,历时短暂的山洪灾害。
根据天水市政协议案,要尽快建立完善罗峪沟流域水利防治工程。
在干沟的下游段修筑堤防工程;兴建泥石流防治工程;建立排导疏浚工程;将罗峪沟下游左家场至东桥头段堤防工程列入天水市建设的重点建设工程。
加强对河道的监管工作,强化对随意堆弃、随意倾倒、随意开挖现象的监管。
我院受秦州区水利局委托,依据委托内容:对0+000至2+542〔左家场至东桥头〕段河道进行实测、调查,确定修复方案;对罗峪沟洪水灾害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上下游衔接〞的治理原那么,确定在罗峪沟下游〔左家场至东桥头〕对该段堤防进行加固维修,本次左岸新建堤防700m〔0+900~1+600〕,右岸维修加固1350m 〔0+250~0+900段长650m,加固衬砌护坡,0+900~1+600段长700m加固根底及衬砌护坡,于2021年10月完成?天水市秦州区罗峪沟左家场至东桥头段2021年堤防建设加固维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改建铁路襄渝线安康至重庆段ZH-7标段唐家沟右线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改建铁路襄渝线安康至重庆段增建第二线ZH-7标段工程合同书;2、成都铁路局襄渝铁路二线建设指挥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与《创优规划》;3、现行规范、规程、验标、铁路工程定额、概预算编制办法;4、唐家沟右线特大桥相关的设计图纸,设计文件,设计资料;5、施工现场调查获得的相关资料;6、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现有的劳力、设备配置、技术力量等;7、本工程相关会议纪要;(二)编制原则1、在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进行施工组织安排,并力争提前完成。
2、科学组织,均衡生产,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平行作业,各工序紧密衔接,保证各工序施工始终处于计划控制之下。
3、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时因地考虑,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合理安排运输装卸与储存作业,减少物资运输周转工作量。
4、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格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开展文明施工,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5、严格执行铁道部颁发的施工规范、设计规范及验评标准。
6、上足机械设备和劳动力,配齐各类管理人员。
二、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情况(一)、工程概况唐家沟右线特大桥位于华蓥市阳和镇境内,为18×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结构。
大桥起讫里程为YDIK721+231.20~Y DIK721+833.30,中心里程为YDIK721+531,全长602.10m。
除3#、4#、10#、11#墩及18#台设计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外,其余墩台均为挖孔灌注桩基础,墩身均为圆端形实心墩,桥墩最高H=17m,T形桥台。
桩基嵌入基岩内,地下水不发育。
全桥位于直线上,基础、墩台身、托盘均为C30混凝土,顶帽为C30钢筋混凝土、支承垫石为C50钢筋混凝土。
(二)、沿线水文、地质、气象概况1、大桥位于华蓥市阳和镇,工程所经地段为低丘地貌,多为剥蚀残丘与槽谷、洼地相间,多水田、沟渠,经济林分布较多。
花牛镇罗家沟提灌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修改稿)附件4-4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罗家沟提灌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批准:审定:审查:李永强校核:张维明设计:霍会英郭凤兰概算:郭凤兰天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二O一一年七月罗旭明1基本情况 1.1概况1.1.1社会经济情况花牛镇罗家沟提灌改扩建工程位于麦积区以西10km的花牛镇,地处羲皇大道路南,交通便利,该工程涉及罗家沟、高家湾、巷口3村,现有270户,共有3485人,6646亩耕地,2021年人均纯收入2560元。
项目区大部分已种植为果园,且多在南部山区,项目区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日照充足,自然资源较好,适宜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作物种植以苹果为主。
属本地区近年来发展的优质果园,灌溉系统是项目区的基本设施,水是果园灌溉、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
该地区原建提灌工程是2021-2021年修建的,为三级提灌工程,提水流量40m3/h, 控制灌面1350亩,现存的主体工程基本完好,本次新增灌面2650亩,共计果园灌溉4000亩。
本次设计新增水源,再配套一部分主体及田间管网部分。
为了保证项目区水利工程建设,由天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和天水市麦积区水利局勘测设计队会同项目区村委会、果园负责人经现场勘测,在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确定本次设计方案并且编制初步设计。
1.1.2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南高北低,向北东倾斜,呈台阶状。
地面高程在1100.00-1400.00m之间;地貌单元属于藉河西岸罗家沟一1级阶地后缘。
(2)气象及水文天水市麦积区属暖温带轻冰冻中温区,年平均气温10.9℃,极地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11.0℃;多年平均降雨量535mm,全年降雨量的60%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最大积雪厚15cm,最大冻土深61cm,年平均蒸发量1309.5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35.4小时,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3)地质构造项目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与陇西旋卷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外围发育一系列走向NW、NWW向的断裂与褶皱。
天水市麦积区唐家沟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一、概述唐家沟即三十甸子沟,位于天水市麦积区,是一条南山排洪渠道,羲皇大道以南有连续的浆砌石护堤,羲皇大道以北有几百米的土堤。
现状沟道来水均汇入羲皇大道与天北高速公路间的卷烟厂西侧低洼地带。
由此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山洪时刻威胁着周边居民、工厂的安全,沟道周围生态环境极为恶劣。
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该处泄洪、滞洪区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因此,亟需将此处唐家沟打通,排入渭河,减小洪水对城市的危害。
我院受天水市麦积区建设局委托,对唐家沟排洪渠进行综合生态治理设计。
本工程主要由沟道治理、道路、排水、桥涵及附属工程等组成。
二、设计依据及规范1、设计依据(1)麦积区平面地形图;(2)天水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汇报提纲(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3)《麦积区唐家沟排洪区整治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材天水地质工程勘察院)20XX.11.10;(4)《麦积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麦积区抗旱防汛指挥部);(5)《天水市麦积区防汛应急预案》(天水市麦积区抗旱防汛指挥部);(6)《天水市麦积区唐家沟综合治理工程方案设计》(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2、设计规范(1)《防洪标准》(GB50201-94)。
(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XX)。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XX)三、技术标准1、沟道(1)唐家沟二十年一遇设计流量:Q5% =14m3/s五十年一遇设计流量:Q2% =19m3/s百年一遇设计流量:Q1% =23m3/s (2)排洪渠最小控制纵坡: 4‰(3)排洪渠设计最大纵坡: 5.1%2、辅路(1)辅道断面:2+6+2=10米(2)辅道最小设计纵坡: 0.3%,最大设计纵坡4.0%横坡: 1.5%(3)桥涵设计荷载:车辆荷载:公路Ⅰ级四、工程地质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麦积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陇东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区的过渡地带,属侵蚀型黄土中低山~丘陵地区,海拔高度1000.00米~1750.00米。
渭河自西向东纵贯麦积区,南北两山群峰对峙。
市区沿渭河阶地展布,构成东西长,南北窄的带型城市。
整治排洪渠位于麦积区渭河以南,南起南山根部队油库,北至天北高速公路以北渭河河堤河堤北堤,汇入渭河。
该渠两岸在羲皇大道以南为居民区,羲皇大道以北以农田为主,北段东为天水市卷烟厂烟库,中段为桥南建材市场,和为居民区,枯水期排出少量泉水,丰水季节排洪为主。
勘探点地面标高介于1082.18~1121.36米,相对高差为39.18米,地貌单元属唐家沟冲积扇~渭河河漫滩。
麦积区属暖温带轻冻中湿区,年平均气温10.9℃,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19.0℃;年平均降水量为551.7mm,全年降水量的60%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年最大积雪厚度为15cm,最大冻土深度为61c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麦积区属多震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XX);麦积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
2.水文地质2.1区域水文流经麦积区的主要河流是渭河。
渭河,古称渭水,俗称禹河,是贯穿麦积区城区的主要河流。
全长818km,麦积区内干流长181 km。
其中流经城区段23km,河道平均比降2.6‰,平均流量47.4m3/s,多年平均径流量15亿m3/s,历史上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1933年,流量达到6170m3/s;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4920m m3/s (1966年7月22日南河川水文站记录);渭河在麦积区从西至东依次有葫芦河、藉河、颖川河、牛头河、东柯河等支流汇入。
影响麦积区安全的山洪沟道主要有:颖川河、稠泥河、东柯河、簸箕沟等。
主要特征:一是突发性强,预报预防难度大。
二是季节性强,频率高。
三是山洪历时短,暴涨暴落,流速快,并时常伴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严重,灾后恢复困难。
2.2地质勘察根据钻探揭露和野外原位测试,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分析,场地内地基土由填土(填土,耕土,淤泥)、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土、中砂,砾砂等四层岩土组成,现对各岩土层的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层填土(填土,耕土,淤泥)(Q4m l):灰黄-杂色,稍密,稍湿-湿,以回填的粉质粘土为主含大量的泥岩风化碎块,上部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含砂砾、砖瓦片、碳屑、粉煤灰等。
耕土仅在3、4、5、29号勘探点出露,土质较均匀,虫孔孔隙较发育,含植物根茎及碳屑。
淤泥仅在2号孔出露,是高速路辅道南排洪沟内沉积的,很湿,有机质含量高,味臭。
本层土在场地内分布连续,层底埋深为0.40~1.3米,层底标高介于1081.38-1120.96米。
②层粉质粘土土(Q4a l+p l):黄褐色~灰黄色,稍湿~很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孔隙较发育。
含大量泥岩风化碎块,分布极不均匀,大小不均最大15cm含有植物根茎,腐根,局部有铁质浸染条纹。
③层中砂(Q4a l+p l):黄-杂色,稍湿,松散,砂质均匀,以石英长石为主,泥质含量低。
④层砾砂(Q4AL+PL ):黄-杂色,稍湿,松散-稍密,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占35-40%,余为砂质及2-3%的泥质。
大颗粒以沉积和变质岩为主,砂质以石英长石为主。
级配好,分选性好,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
2.3水文地质条件通过钻孔内简易水文观测,排洪渠沿线高差大,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水,仅在K1+60—K0+410段3.7-5.8米的不同深度向下含水量增加,是由于排洪渠的水渗透造成的,故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拓建工程的影响。
2.4场地土腐蚀性评价据土质化学分析资料分析,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表12.2.1~12.2.5-1判断对场地土腐蚀性进行评价,该场地土对砼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砼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2.5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本次勘察在整治排洪渠沿线范围内未发现第四纪以来有活动迹象的新断裂构造和大的不良地质现象存在。
若在沟渠开挖过程中,遇到“防空洞”、“墓穴”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宜进行施工勘察。
2.6地基土湿陷性评价根据钻孔采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分析可知,在排洪渠沿线勘探范围内场地地基土不具湿陷性。
3、场地地震效应评判3.1排洪渠沿线场地地震烈度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XX)有关条款判定,麦积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属于抗震第一组,故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
3.2排洪渠沿线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排洪渠沿线场地内地基土由填土,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中砂、砾砂等四层岩土组成。
结合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力,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XX)有关条款判定,该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Ⅱ类。
3.3饱和土液化判定场地内无饱和砂土,地基土不存在液化问题,故设计时可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
3.4抗震地段划分该场地地势落差大,地层分布较有规律,该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Ⅱ类,无大的不良地质现象,抗震地段属于可用于建设的一般场地。
4、岩土工程综合评价4.1地层岩性综合评价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唐家沟冲积扇~渭河河漫滩。
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为填土、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中砂、砾砂等四层岩土组成。
①层填土:位于地表,厚度小,土质均匀性差,成份复杂, 具高压缩性,强度低,工程性能差,基础开挖时须予剥除。
②层粉质粘土:K1+60—0+480段厚度较大,分布连续,属中压缩性土,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
建议该段的设施基础以该层土为持力层。
K1+160—K1+916.51段,分布连续但厚度小,属中压缩性土,工程性能一般,仅能做护堤的基础。
③层中砂:该层在K1+160—K1+916.51段出露,分布连续,但厚度仅为0.4-1.7米且厚度变化大,不宜做为持力层。
④层砾砂:该层在K1+60—K1+916.51段出露,分布连续,厚度大,强度较高,可做为持力层。
4.2土体承载力及参考压缩模量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按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本地区经验,确定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如下表所示。
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表5、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勘察工作,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1)整治排洪渠沿线地貌单元属唐家沟冲积扇~渭河河漫滩。
沟渠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大的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无液化土层,场地稳定性较好,可做为工程场地。
(2)排洪渠沿线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由填土、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中砂、砾砂等四层岩土组成。
(3)场地沿线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整治工程的影响。
该场地土对砼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砼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4)场地土属中软土,场地属Ⅱ类建筑场地;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属于抗震第一组。
场地抗震地段属可用于建设的一般场地。
(5)场地内地基土最大冻土深度为0.61米。
(6)整治排洪渠沿线高差大,淤积量较少,淤积厚度在1.0米左右。
(7)排洪渠中段即羲皇大道北至建材市场南,由于曾进行排洪施工,渠的东侧堆积高度在1.5-2.5米土方,宽度在3-5米,施工要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针对此段局部地表水渗透在3.7-5.8米向下含水量较高,施工要采取相应措施。
(8)料场方面,块石片石可以从附近的牛头河沟中的采石场采运,距建材市场约5公里;砂石料可以现场取材;用水也方便,自来水通至该排洪渠上游。
(9)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应通知勘察单位进行验槽,以便发现异常地质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工程设计1、设计标准1.1排洪渠设计标准唐家沟排洪渠断面设计根据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水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汇报提纲》中的设计流量确定。
唐家沟二十年一遇设计流量:Q5% =14m3/s,五十年一遇设计流量:Q2% =19m3/s,百年一遇设计流量:Q1% =23m3/s。
本次唐家沟设计标准为浆砌片石断面满足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浆砌片石加草坡断面满足百年一遇防洪标准。
1.2天北高速跨排洪渠桥涵设计标准天北高速跨排洪渠桥涵的洪水设计标准根据排洪渠设计流量确定,桥涵采用公路Ⅰ级设计荷载,人行桥梁采用人群荷载4kN/m2进行设计。
1.3唐家沟排洪渠辅道设计标准辅道按城市支路标准设计。
道路宽10米,其中车行道6米,两侧人行道各2米,车行道横坡1.5%,人行道横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