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送天台陈庭学序
- 格式:ppt
- 大小:546.00 KB
- 文档页数:25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第一段:西南山水,惟(只有)川蜀最奇(奇特)。
然去(距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的)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yú忧虑)。
【译】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有四川境内最为奇特。
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濒堆之类的忧虑。
跨马行,则竹间(密密层层地覆盖)山高者,累(连续)旬日(十日)不见其巅际。
临(靠近)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幽深)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颤抖)。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姿态)尺寸,辄(就)糜碎(粉碎)土(名作状,像泥土般)沉,下(名作状,向下)饱(使…吃饱)鱼鳖。
【译】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
乘船在水中行,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喜欢)奇(奇景)之士恨(遗憾)焉。
【译】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
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壮体强的人入川之后,大多老死在那里,不能还乡。
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遗憾。
第二段: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yuàn),屡(屡次)从(随从)大将北征,有劳,擢(提拔)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判断句),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遍)览。
【译】浙江天台人陈庭学君,会写诗。
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因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成都。
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
[古诗文阅读]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5分)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①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才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②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③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22.上文是一篇序文。
(1分)23.陈庭学获得的“山水之助”是:(4分)①②2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嗜奇之士抱憾而止。
B. 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
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 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送天台陈庭学序》阅读题及答案《送天台陈庭学序》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下文,完成5-8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
累旬日下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
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
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累:连续B.杳莫测其所穷穷:尽、完C.于是其诗益工工:工整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没:淹没、遮掩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肝胆为之悼栗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C.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D.庭学其试归而求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③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附参考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派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髓滋之虞。
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件果。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摧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⅛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伊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履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通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节选自《古文观止》)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英雄A俊杰战B攻驻守之迹C诗人文士游眺D饮射E赋咏歌呼之F所G庭学无不H历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肝胆为之悼栗”中“悼栗”的意思是:战栗,颤抖。
B.“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中“侈”读音是chi,意思是:多,大。
C.“顾以学未成而不暇”中“顾”表轻微转折,可译为:不过,但是。
D.“逮今圣主兴”中“逮”的读音是ddi,意思是:捕捉到时机。
送天台陈庭学序1明·宋濂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2中州3万里,陆有剑阁栈道4之险,水有瞿唐、滟滪5之虞6。
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7,累旬8日不见其巅际9。
临10上而俯视,绝壑11万仞12,杳13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14。
水行,则江石悍利15,波恶涡诡16,舟一失势17尺寸,辄18糜19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20有21力22者,不可以游;非材23有文24者25,纵26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27地。
嗜奇之士恨28焉。
1.序: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2.去:距离。
3.中州: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
4.剑阁栈道:今四川剑阁东北大剑山、小剑山之间的栈道,是古代时川、陕间的主要通道。
栈道:在陡峭的山壁上搭木头形成的道路。
5.瞿唐、滟滪:今作曲塘,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奉节东。
滟滪:即滟滪堆,曲塘峡口的险滩。
6.虞:yú忧患。
7.者:表示提顿。
8.旬:十天为一旬。
9.巅际:巅,山顶。
际,边际、边缘。
10.临:<动>至,到。
11.绝壑:深陡的峡谷。
12.仞:rèn古代度量单位,一仞等于八尺。
13.杳:yào幽暗深远。
14.悼栗:dào lì颤抖。
15.悍利:悍,坚硬。
利,悍利。
16.波恶涡诡:波涛凶恶,漩涡诡秘。
17.失势:失去常态。
18.辄:<副>立刻。
19.糜:mí粉碎。
20.仕:官位。
21.有:同“又”。
表示并存。
22.力:财力。
23.材:同“才”。
资质、能力。
24.文:文才,才华。
25.者:同动词、形容词或词组组成“者”字结构,指代人、事物等。
26.纵:连接分句,表示让步。
即使。
27.其:表示原指,那、那个。
28.恨:遗憾。
译文:西南地区的山水,唯独四川最为奇特。
然而,它与中原地区远隔万里,陆路有剑阁栈道的险途,水路又有瞿塘峡和滟滪堆之类的忧患。
送天台陈庭学序作者:宋濂来源:《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0年第03期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①。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才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②之所居。
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③,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掉栗:战栗,颤抖。
②扬子云: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
诸葛武侯:诸葛亮。
③颜回:颜渊。
原宪:子思。
这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连续)B.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选拔,提升)C.欲如庭学之游(往,到……去)D.辄糜碎土沉(于是,就)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肝胆为之掉栗②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①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C.①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①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②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项是()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③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原文】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①。
然去中州万里②,陆有剑阁栈道之险③,水有瞿塘滟滪之虞④。
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⑤,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⑥。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⑦,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⑧,下饱鱼鳖⑨,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⑩。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余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注释】①川蜀:今四川一带。
②中州:即中土,中原。
狭义的中州指今河南省一带。
因地处古九州的中部而得名。
当时宋濂在河南龙门山讲学。
③剑阁栈道: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即大剑山与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又叫剑门关。
这里峰峦连绵,地势险要,峭壁中断,山隘如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栈道:在山势险峻无路的地方,凿石架木所构成的通道。
④瞿塘:即瞿塘峡。
一称夔峡,长江三峡之一,其中白帝城至大溪间为峡谷段,两岸悬崖峭壁,江面最狭的地方只有百作米,江流湍急,有“天堑”之称。
滟滪:滟滪堆。
亦作滟滪滩,俗称燕窝石。
《送天台陈庭学序》第七十四句是什么《送天台陈庭学序》第七十四句是:“予将不一愧而已也”,这是出自于明朝宋濂所著的《送天台陈庭学序》。
附《送天台陈庭学序》全文赏析送天台陈庭学序作者:宋濂朝代:明朝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送天台陈庭学序文言文翻译送天台陈庭学序文言文翻译如下: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
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虑。
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
乘船在水中行,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
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强体壮人,大多老死在那里。
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憾恨。
天台士陈庭学君,会写。
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
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
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
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
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
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
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
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
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龄更加大了。
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
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尝试探求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