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导则附录H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评价评价评价自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22.72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地表水的污染和自净地表水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池塘)、海洋和湿地等各种水体的统称,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表水资源地球水97%的水是海水,剩余3%的淡水中2.977%是以冰川或冰川的形式存在,只有0.003%的淡水是可为人类直接利用的,包括土壤水、可开采地下水、水蒸气、江河和湖泊水等。
只要人类不过度开采和滥用并适当的保护,这些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和自净过程还是可以满足人类对水的需求的。
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如图4-1.二、水体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按排放形式不同,将水体污染分为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
1.点污染源是指由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企业通过管道和沟渠收集排入水体的废水。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Qs计算式(4-1):Qs =86400sqNK(4-1)式中:Qs——居住区生活污水量,L/s;q ——每人每日的排水定额,L/(人.d);N——设计人口数Ks——总变化系数(1.5~1.7)。
]工业废水Qs按式(4-2)估算:Q =tmMK i3600 (4-2) 式中:m ——单位产品废水量,L/t ; M ——该产品的日产量,t;K i ——总变化系数,根据工艺或经验决定; t ——工厂每日工作时数,h. 某些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系数见表4—1。
2. 非点污染源又称面源,是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1) 城市非点污染源负荷估计:不同区域径流系数见表4-2 (2) 农田径流污染负荷估算 3.水体污染物由点源和非源排入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可分为: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病原微生物、酸碱污染物、石油类、热量和放射核素等。
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大气、水、土壤、风险)(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表2 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应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地及索耳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水体;涉水的风景名胜区;其他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他水温;径流;水域面积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pH值;热污染;富营养化;其他水温;水位(水深);流速;流量;其他一级;二级;三级A ;三级B 一级;二级;三级已建;在建;拟建;其他;拟替代的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环评;环保验收;即有实测;现场监测;入河排放口数据;其他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未开发;开发量40%以下;发量40%以上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河流、湖库、河口: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近岸海域: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规划年评价标准()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达标;不达标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达标;不达标底泥污染评价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达标区不达标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设计水文条件建设期;生产运行期;服务期满后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污染控制可减缓措施方案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数值解;解析解;其他导则推荐模式;其他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替代消减源排放口混合去外满足水环境保护要求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满足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污水处理设施;水文减缓设施;生态流量保障设施;区域消减依托其他工程措施;其他手动;自动;无检测手动;自动;无检测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注:“”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大气、水、土壤、风险)(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表2 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应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地及索耳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水体;涉水的风景名胜区;其他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他水温;径流;水域面积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pH值;热污染;富营养化;其他水温;水位(水深);流速;流量;其他一级;二级;三级A ;三级B 一级;二级;三级已建;在建;拟建;其他;拟替代的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环评;环保验收;即有实测;现场监测;入河排放口数据;其他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未开发;开发量40%以下;发量40%以上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河流、湖库、河口: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近岸海域: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规划年评价标准()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达标;不达标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达标;不达标底泥污染评价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达标区不达标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设计水文条件建设期;生产运行期;服务期满后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污染控制可减缓措施方案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数值解;解析解;其他导则推荐模式;其他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替代消减源排放口混合去外满足水环境保护要求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满足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污水处理设施;水文减缓设施;生态流量保障设施;区域消减依托其他工程措施;其他手动;自动;无检测手动;自动;无检测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注:“”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建设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
A.1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表A.1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HJ 2.3—2018
A.2废水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表A.2 废水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HJ 2.3—201□
表A.3 废水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HJ 2.3—2018
表A.4 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表
A.3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
表A.5 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新建项目)
HJ 2.3—2018
表A.6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改建、扩建项目)
A.4环境监测计划及记录信息表
表A.7 环境监测计划及记录信息表
HJ 2.3—2018
续表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表B.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HJ 2.3—2018
HJ 2.3—2018
施
HJ 2.3—2018。
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影响类型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应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水环境保护目标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地及索耳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水影体;涉水的风景名胜区;其他响识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影响途径别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他水温;径流;水域面积影响因子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pH值;热污染;富营养化;其他水温;水位(水深);流速;流量;其他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A ;三级 B 一级;二级;三级调查项目数据来源区域污染源已建;在建;拟建;其他;拟替代的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环评;环保验收;即有实测;现场监测;入河排放口数据;其他调查时期数据来源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现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状调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未开发;开发量40%以下;发量40%以上查调查时期数据来源水文情势调查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监测时期监测因子监测断面或点位补充监测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个工作内容自查项目2 评价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评价因子()河流、湖库、河口: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评价标准近岸海域: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规划年评价标准()现状评价评价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达标;不达标评价结论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达标;不达标底泥污染评价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达标区不达标区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2预测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预测因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影预测时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响设计水文条件预建设期;生产运行期;服务期满后测预测情景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污染控制可减缓措施方案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预测方法数值解;解析解;其他导则推荐模式;其他影响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替代消减源工作内容自查项目评排放口混合去外满足水环境保护要求价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水环境影响评价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满足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污染物名称排放量/ (t/a )排放浓度/ (mg/L)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污染源名称排污许可证编号污染物名称排放量排放浓度/ (mg/L)替代源排放量情况()()()()()生态流量确定生态流量:一般水期()m3/s ;鱼类繁殖期()m3 /s ;其他()m3/s3/s ;鱼类繁殖期()m3 /s ;其他()m3/s3 3 3 生态水位:一般水期()m/s ;鱼类繁殖期()m/s ;其他()m/s环保措施污水处理设施;水文减缓设施;生态流量保障设施;区域消减依托其他工程措施;其他环境质量污染源防治措施监测计划监测方法手动;自动;无检测手动;自动;无检测监测点位()()监测因子()()污染物排放清单评价结论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注:“”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填写说明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的填写说明如下:
1. 基础信息:填写项目的基础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
2. 建设项目概况:简要介绍建设项目的规模、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材料等。
3. 评价标准:根据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确定地表水环境的评价标准,如水质指标、排放标准等。
4. 污染源分析:对建设项目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产生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各类污染源的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等。
5. 评价方法与结果: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数学模型、类比分析等),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明确项目实施后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6. 环境保护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和法律法规要求,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治理方案,包括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物处置等方面。
7. 结论与建议:总结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在填写自查表时,应按照以上说明逐项填写,确保填写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自查表内容,保证其时效性和准确性。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建设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
A.1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表A.1 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HJ 2.3—2018
A.2废水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表A.2 废水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HJ 2.3—201□
表A.3 废水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HJ 2.3—2018
表A.4 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表
A.3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
表A.5 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新建项目)
HJ 2.3—2018
表A.6 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改建、扩建项目)
A.4环境监测计划及记录信息表
表A.7 环境监测计划及记录信息表
HJ 2.3—2018
续表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表B.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HJ 2.3—2018
HJ 2.3—2018
施
HJ 2.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