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民版选修一)综述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4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4.体会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中的政治智慧,勇于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敢于变革的精神。
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探讨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导入】俄国历史发展简史: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
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
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
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
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
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
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
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
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
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
1861年2月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权制。
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
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
【新课探讨】第一节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一.经济方面: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俄国农奴制的由来?P80知识链接了解2.农奴制下农奴的政治经济状况是什么?想一想广大农奴甘心自己永远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吗?P80第一段内:地主?农奴?P81倒数第三四段内。
一危机掩盖下的俄国学习目标: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重点:封建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阻碍;克里米亚战斗失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比较俄国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进展的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整体把握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材整理1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1.俄国农奴制(1)形成:大约15世纪末。
(2)概况①在经济上地主敲骨吸髓地榨取农奴。
②农奴无人身自由,财产、子女归地主全部。
(3)影响: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进展的严峻障碍。
2.经济进展状况(1)农业方面①地主建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
②少数富有农夫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2)工业方面①19世纪30年月末,开头了工业革命。
②资本主义的总体进展水平大大低于西欧诸国。
③19世纪50年月,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
(3)影响: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进展,冲击了农奴制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农奴制的危机。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0“学习思考”,俄国农奴制改革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工业方面:企业数目增多,自由雇佣劳动的使用也增加了,在19世纪30年月到50年月,俄国开头了工业革命,蒸汽机大量消灭;农业中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已经开头用雇佣自由劳动代替农奴劳动,在农奴内部也产生了分化。
教材整理2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1.缘由:农奴制度的迫害。
2.表现类别内容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的政治要求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和限制工场管理人员的残暴行为等方面开展了斗争少数民族同反动势力作斗争3.作用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1“学习思考”,阅读几本描写俄国农奴制的课外书籍,了解农奴的生活状况,谈谈农奴反对农奴制的缘由。
【提示】供应如下参考书籍: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各阶层史》、札依翁契可夫斯基著《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主要缘由是:农奴没有人身自由,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了生存和争取自由的权利,发起反农奴制的抗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民版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一、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关系得到了发展。
主要是在南俄黑海沿岸及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19世纪以来,由于这里靠近国外市场,在农业方面开始采用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技术,广泛种植为出口所需要的谷物和甜菜。
俄国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进行的,从纺织业开始。
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机器工厂,以后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厂逐渐增多。
俄国自己的机器制造业直到五十年代才开始有所发展。
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可以说开始于1815年,这一年在涅瓦河上出现了第一艘汽轮。
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俄国工业发展的什么特点?俄国工业发展落后,蒸汽动力很少俄国英国比例生铁26万吨俄国385万吨英国1/15德国铁路1500俄里*****俄里*****俄里以上两张表格反映了俄国工业发展的什么现象?俄国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下列图表说明了什么?时间1800――1810 1811――1820 1821――1830 俄国农民暴动次数年均20次年均25次年均30次1831――***-*****――1851年均36次年均43.5次俄国农奴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暴动不断.19世纪上半期俄国思想界对农奴制的态度如何?有何表现?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起义。
起义者因此被称为“ 十二月党人” 。
主张废除农奴制,建立共和国。
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新思潮的涌动]赫尔岑青年时代深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从此投身于推翻农奴制度的革命宣传活动。
1847 年他被迫流亡西欧,1852年移居伦敦。
次年他在伦敦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 开始出版一种革命的杂志《北极星》,表示他决心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整合人民版选修1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大潮流:资本主义发展潮流一个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两个方面:改革的两面性一个核心:废除农奴制度三个近代化: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军事近代化二、重大历史线索1.俄国1861年改革只能走自上而下的道路的原因:(1)根本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力量强大。
(2)从人民群众看,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成为改革的强有力的领导;农民阶级觉悟较低,其斗争是分散的、自发的。
(3)从统治阶级看,沙皇政府力量强大,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沙皇认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有些贵族也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更加有利可图。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可以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想观念等方面予以说明。
可参照下列图示:三、题型应用体验图片、漫画类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表现形式看: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的形式呈现。
2.从考查的功能看:联系实际,结合漫画图片中的文字,考查其中的隐含信息。
【典型例题】下图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一幅漫画,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这说明1861年改革( )A.没给俄国带来变化B.阻止了俄国近代化C.具有明显的局限性D.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技法攻略】析图片——一看人物穿戴及行为,结合题干说明可知是沙皇迫害大批反对者,并流放他们到西伯利亚;二看文字说明:“文明的火炬”到“西伯利亚”。
察意图——可知漫画的主旨是讽刺农奴制配套改革措施,依然实行沙皇专制统治,并没有实现俄国的民主。
常联系——本漫画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定答案——本题中的漫画讽刺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答案选C。
【针对训练】1.《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作品,它反映出当时的俄国( )A.水上交通运输发达B.沙皇重视发展国内交通C.工业革命还未展开D.交通运输水平十分落后解析:图片反映了俄国交通运输业的落后,还用人力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