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法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2023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策略前言作为高三学生,数学作为一门必修科目,复习并且掌握数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此文档旨在为2023高三学生提供一些数学二轮复习的策略。
一、梳理知识点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梳理出所有数学知识点。
梳理的目的是为了归纳、整理和分类所学知识,使知识之间看起来井然有序,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
为了让知识点更容易理解记忆,我们可以将其分类,例如:1.解方程类–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复合方程–参数方程2.函数类–高中必修函数–常用特殊函数–极限、连续、导数3.几何类–相似、全等–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空间几何4.概率与统计类–概率基础–统计基础5.数列类–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等等,以上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情况来具体分块。
分类整理好不同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在复习时对所学知识更有逻辑和系统性。
二、找准薄弱环节在梳理好知识点后,接下来的任务是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
一般来说,你可以回顾上学期考试、平时测试的试卷,找到那一块分数和知识点比较薄弱的地方,然后把它专项复习。
在薄弱环节上多花点时间进行深度复习,是复习策略的一个关键点,通过集中时间来突破自己的瓶颈,更好地为高三的数学做好准备。
三、进行例题练习复习知识点后,最好能够通过例题来应用知识,以充分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
要注意的是,可以不盲目刷题,选择知识点集中体现的例题进行练习,并适合自己水平,规律性和挑战性相对要平衡。
同时,多思考,多理解,多思考不同解题方法和思路,以帮助加深印象和扩展思维。
四、根据历年真题复习历年真题相对于其它普通题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涵盖了高考所考的所有的知识点,涵盖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运用能力,在完成时也更能建立对功底的自信和应变能力。
建议将过去几年的考试题拿出,认真分析每道题的解法思路、方法,并结合自己的语言通俗化描述,让其在自己的大脑里留下深刻印象,以期达到顺利应对考试的目的。
数学归纳法、数列极限1、知识点分布: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为:(1)验证当n 取第一个值0n 时命题成立,这是推理的基础;(2)假设当n=k ),(0*n k N k ≥∈时命题成立.在此假设下,证明当1+=k n 时命题也成立是推理的依据; (3)结论.2.探索性问题在数学归纳法中的应用(思维方式): 观察⇒归纳⇒猜想⇒推理⇒论证.3.注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首先要验证0n n =时成立,注意0n 不一定为1; (2)在第二步中,关键是要正确合理地运用归纳假设,尤其要弄清由k 到k+1时命题的变化2、考纲考点分析:理解水平:数列、项、通项、有穷、无穷、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探究水平:通项、前N 项和公式,简单递推数列问题,数列四则运算,无穷等比数列求和,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猜想、推理能力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n n ,5n N n ∈≥,则第一步应验证n = . 【参考答案】n =5(注:跟学生说明0n 不一定都是1或2,要看题目)2、设)(x f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x f 满足:“当2()f k k ≥成立时,总可推出(1)f k +≥2)1(+k 成立”. 那么,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A .若1)1(<f 成立,则100)10(<f 成立;B .若4)2(<f 成立,则1)1(<f 成立;C .若(3)9f ≥成立,则当1k ≥时,均有2()f k k ≥成立;D .若(4)25f ≥成立,则当4k ≥时,均有2()f k k ≥成立. 【参考答案】B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若n 是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n n <-++++12131211 ,从k 到+1k ,不等式左边添加的项的项数为 .【参考答案】当k n =时,左边为1214131211-+++++k . 当1+=k n 时,左边为1212211212112141312111-+++++++-++++++k k k k k .左边需要添的项为121221121211-+++++++k k kk ,项数为k k k 212121=+--+. 4、等式22222574123 (2)n n n -+++++=( ).A. n 为任何正整数时都成立B. 仅n =1,2,3时成立C. n =4时成立,n =5时不成立D. n =4时不成立,其他成立. 答案:B5、已知某个命题与正整数有关,如果当)(*N k k n ∈=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以推得1+=k n 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5=n 时该命题不成立,则( ) A 4=n 时该命题成立 B 6=n 时该命题不成立C 4=n 时该命题不成立D 6=n 时该命题成立答案:C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n 2(n ∈N,n ≥5),则第一步应验证n= ; 答案:57、(2015宝山一模理18文1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3+5+…+(2n -1)=2n (n ∈*N )的过程中,第二步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则当n =k +1时应得到( )A 、1+3+5+…+(2k +1)=2kB 、1+3+5+…+(2k +1)=2(1)k + C 、1+3+5+…+(2k +1)=2(2)k + D 、1+3+5+…+(2k +1)=2(3)k + 【答案】B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111...(1)1n n a a a a a a++-++++=≠-,在验证1n =时,左端计算所得项为 . 答案:21a a ++9、若)(n f 为12+n 所表示的数字的各位数字之和,(n 为正整数),例如:因为1971142=+,17791=++,所以17)14(=f ,)()(1n f n f =,[])()(2n f f n f =, ,[])()(1n f f n f k k =+(k 为正整数),则)11(2010f =【参考答案】1110、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偶数*()n n N ∈,n n a b -能被a b +整除”时,其第二步论证应该是 . 答案:若*2,n k k N =∈,有22k k a b -能被a b +整除,则22n k =+时,有2222k k a b ++-能被a b +整除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2321n n n N n +++⋅⋅⋅+<∈>-时, ,第一步验证不等式_________成立;在证明过程的第二步从n=k 到n=k+1成立时,左边增加的项数是 .答案:1122+<,k 212、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1111......234212122n n n n n-+-++-=+++-++(*n N ∈)时,当n 从k 到1k +时等式左边增加的项为 ;等式右边增加的项为 . 答案:11111,212212122k k k k k --+++++++、13、凸n 边形内角和为f (k ),则凸k +1边形的内角和f (k +1)=f (k )+___________. 答案:180°14、观察下列式子:1+23212<,1+223121+<35,1+47413121222<++,…则可归纳出:___________. 答案:1+112)1(13121222++<++⋅⋅⋅++n n n15、观察以下等式:211=,22343++=,2345675++++=,……,将上述等式推广到一般情形:对n N *∈,有等式: . 【参考答案】2(1)(2)(32)(21)n n n n n ++++++-=-16、设*n N ∈,用()N n 表示n 的最大奇因数,如:()()33,105N N ==,设()()()()()123212n n n S N N N N N =++++-+,则数列{}()12n n S S n --≥的前n 项和的表达式为【参考答案】()()112112S N N =+=+=;()()()()2123411316S N N N N =+++=+++=;()()()312822S N N N =+++=;21324,16S S S S ∴-=-=,由归纳法可得:114n n n S S ---=,∴{}1n n S S --的前n 项和的表达式为:()()414441143n n-=-- 17、设f (n )=(1+)11()111)(1nn n 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 (n )≥3.在“假设n =k 时成立”后,f (k +1)与f (k )的关系是f (k +1)=f (k )·___________. 答案:(1+1)2211)(121+⋅+++k kk k18、若*111()1()2331f n n n =++++∈-N ,则对于*k ∈N ,(1)()f k f k +=+ 【分析】:分别代入n k =和1n k =+,规律看前面【解答】:令n k =,得111()12331f k k =++++-令1n k =+,得111111(1)1233133132f k k k k k +=+++++++-++111(1)()33132f k f k k k k ∴+-=++++ 答案:11133132k k k ++++ 1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21)121n n n ++=++(n N *∈)”时,从1n k n k ==+到时,等式左边需要增加的是____________。
绿色通道高三2024二轮数学高三是学生最后一年的关键时期,也是高考的决胜阶段。
而数学作为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对考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三的二轮备考阶段,数学的复习尤为关键。
本篇文章将就如何在高三二轮备考中进行数学复习展开阐述,旨在为广大高三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学习方法和建议。
首先,高三数学复习的基础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在这个阶段,广大学生应该对高中数学的各个章节内容进行全面复习,特别需要重点关注一些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
同时,还要对一些典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梳理和总结。
只有对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对解题方法和技巧有了熟练的掌握,才能在高考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题型。
其次,要注重强化练习。
高考数学试题往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在复习阶段,解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章节和难度的试题进行分类练习,逐步提高自己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并且,在练习中,要注重对错题的总结和分析,找出解题的漏洞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此外,做好考试心理和应试技巧的准备也是十分重要的。
高考是一场集中考察学生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的考试,因此,考生在备考阶段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考试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考试技巧和策略,比如如何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如何在考试中防止粗心和失误等。
这些技巧和策略在高考中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分数和优势。
最后,要注意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高三的时间非常紧张,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尤为宝贵。
因此,广大高三学生在备考阶段要充分利用好每一段时间,合理安排复习计划。
在时间分配上,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复习的难易程度,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总之,高三数学复习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强化练习的进行,做好考试心理和应试技巧的准备,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篇一: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共23讲精品专题】专题一集合、简单逻辑用语、函数、不等式、导数及应用第1讲集合与简单逻辑用语1. 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弄清元素是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2. 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 已知集合a、b,当a∩b=?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或b=??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忘记??分类讨论思想的建立在集合这节内容学习中要得到强化.4. 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2n,2n-1,2n-1,2n-2.5.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 已知命题p:n∈n,2n>1 000,则p为________.3. 条件p:a∈m={x|x2-x0},条件q:a∈n={x||x|2},p是q的______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4. 若命题“?x∈r,x2+(a-1)x+10”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例1】已知集合a={x|x2-3x-10≤0},集合b={x|p+1≤x≤2p-1}.若b?a,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例2】设a={(x,y)|y2-x-1=0},b={(x,y)|4x2+2x-2y+5=0},c={(x,y)|y=kx+b},是否存在k、b∈n,使得(a∪b)∩c =??若存在,求出k,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________.a. t,v中至少有一个关于乘法封闭b. t,v中至多有一个关于乘法封闭 c. t,v中有且只有一个关于乘法封闭 d. t,v中每一个关于乘法封闭【例4】已知a0,函数f(x)=ax-bx2.(1) 当b0时,若?x∈r,都有f(x)≤1,证明:0a≤b; (2) 当b1时,证明:?x∈[0,1],|f(x)|≤1的充要条件是b-1≤a≤b.①2 011∈[1];②-3∈[3];③z=[0]∪[1]∪[2]∪[3]∪[4];④“整数a,b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a-b∈[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________个.1解:由f(x)为二次函数知a≠0,令f(x)=0解得其两根为x1=a12+a由此可知x10,x20,(3分)①当a0时,a={x|xx1}∪{x|xx2},(5分) 1a∩b≠?的充要条件是x2<3,即a②当a0时, a={x|x1xx2},(10分) 1a∩b≠?的充要条件是x21,即+a2+1,解得a-2,(13分) a62+3,解得a(9分) a712,x2=+aa6?.(14分) 综上,使a∩b≠?成立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2)∪??7?一集合、简单逻辑用语、函数、不等式、导数及应用第1讲集合与简单逻辑用语a. 57b. 56c. 49d. 8【答案】 b 解析:集合a的所有子集共有26=64个,其中不含4,5,6,7的子集有23=8个,所以集合s共有56个.故选b.m2y≤2m+1,x,y∈r}, 若a∩b≠?,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m12+2? 解析:由a∩b≠?得,a≠?,所以m2≥,m≥m≤0.【答案】 ??2?22|2-2m||2-2m-1|2当m≤0=22m>-m,且=2m>-m,又2+0=2>2m222|2-2m|1+1,所以集合a表示的区域和集合b表示的区域无公共部分;当m≥时,只要≤m22|2-2m-1|22或m,解得22≤m≤2+2或1-m≤1,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222122?. 是??2?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挖掘问题的条件,并适当转化,画出必要的图形,得出求解实数m的取值范围的相关条件.基础训练1. (-∞,3) 解析:a=(-∞,0]∪[3,+∞),b=(0,+∞),a∪b=(-∞,+∞),a∩b=[3,+∞).2. ?n∈n,2n≤1 0003. 充分不必要解析:m=(0,1)?n=(-2,2).例1 解:由x2-3x-10≤0得-2≤x≤5. ∴ a=[-2,5].①当b≠?时,即p+1≤2p-1?p≥2.由b?a得-2≤p+1且2p-1≤5.得-3≤p≤3.∴ 2≤p≤3.②当b=?时,即p+12p-1?p<2.b?a成立.综上得p≤3.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a∪b=b 或a?b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变式训练设不等式x2-2ax+a+2≤0的解集为m,如果m?[1,4],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f?1?≥0且f?4?≥0,[x1,x2],m?[1,4]?1≤x1<x2≤4??-a+3≥0,??18-7a≥0,即?1≤a≤4,??a<-1或a>2,1818-1. 解得:2<a≤,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7?7例2 解:∵ (a∪b)∩c=?,∵a∩c=?且b∩c=?,2??y=x+1,由 ? 得k2x2+(2bk-1)x+b2-1=0, ?y=kx+b?∴ 4k2-4bk+10,此不等式有解,其充要条件是16b2-160,即b21,①2??4x+2x-2y+5=0,∵ ? ?y=kx+b,?∴ 4x2+(2-2k)x+(5-2b)=0,∴ k2-2k+8b-190, 从而8b20,即b2.5,②?4k2-8k+1<0,??2 ?k-2k-3<0,?∴ k=1,故存在自然数k=1,b=2,使得(a∪b)∩c=?.点评:把集合所表示的意义读懂,分辨出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而解决问题.???1-y=3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y???x+1?????,b={(x,y)|y=kx+3},若a∩b=?,??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解:集合a表示直线y=-3x-2上除去点(-1,1)外所有点的集合,集合b表示直线y=kx+3上所有点的集合,a∩b=?,所以两直线平行或直线y=kx+3过点(-1,1),所以k=2或k=-3.例3 【答案】 a 解析:由于t∪v=z,故整数1一定在t,v两个集合中的一个中,不妨设1∈t,则?a,b∈t,另一方面,当t={非负整数},v={负整数}时,t关于乘法封闭,v关于乘法不封闭,故d不对;当t={奇数},v={偶数}时,t,v显然关于乘法都是封闭的,故b,c不对.从而本题就选a.例4 证明:(1) ax-bx2≤1对x∈r恒成立,又b>0, ∴a2-4b≤0,∴ 0<a≤b. (2) 必要性,∵ ?x∈[0,1],|f(x)|≤1恒成立,∴ bx2-ax≤1且bx2-ax≥-1,显然x=0时成立,111对x∈(0,1]时a≥bx-且a≤bx+f(x)=bxx∈(0,1]上单调增,f(x)最大值xxxf(1)=b-1.1111函数g(x)=bx+在?0,?上单调减,在?1?上单调增,函数g(x)的最小值为g?x?b????b?=2,∴ b-1≤a≤2b,故必要性成立;a2a2aa1122b4b2b2a2f(x)max=1,又f(x)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f(0)=0,f(1)=a-b,4bf(x)的最小值从f(0)=0,f(1)=a-b中取最小的,又a-b≥-1,∴-1≤f(x)≤1,故充分性成立;综上命题得证.变式训练命题甲:方程x2+mx+1=0有两个相异负根;命题乙: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这两个命题有且只有一个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解:使命题甲成立的条件是: ??m>2.?x1+x2=-m<0?∴集合a={m|m2}.【篇二: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案】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案学校:寿县迎河中学汇编:龙如山第一部分:三角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一、考试内容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三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的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
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化数学的学科特点,同时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发展学生思维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要求较高。
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形成良好知识网络。
整理知识体系,总结解题规律,模拟高考情境,提高应试技巧,掌握通性通法。
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二轮看水平”概括了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大纲》的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二、时间安排:1.第一阶段为重点主干知识的巩固加强与数学思想方法专项训练阶段,时间为3月10——4月30日。
2.第二阶段是进行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能专项训练,时间为5月1日——5月25日。
3.最后阶段学生自我检查阶段,时间为5月25日——6月6日。
三、怎样上好第二轮复习课的几点建议:(一).明确“主体”,突出重点。
第二轮复习,教师必须明确重点,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讲深讲透,讲练到位.因此,每位教师要研究2009-2010湖南对口高考试题.第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1.形式及内容:分专题的形式,具体而言有以下八个专题。
高三二轮复习数列求和—裂项相消法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的掌握裂项相消求和的使用环境及一般过程和思路.教学重点难点识别裂项相消求和的使用环境.如何裂项?如何相消?教学过程过程一、强调本微课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易错点。
学习目标:掌握裂项相消求和的使用环境及一般过程和思路.学习重点:识别裂项相消求和的使用环境.学习难点:如何裂项?如何相消?易错点:裂项时忘记配平,相消时留下哪些项?过程二、通过熟悉的典型例子入手,引导学生回顾裂项相消的具体类型。
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注意消项规律),从而求得前n项和.看下面两个例子:)211(2121+-=+nnnn)(⎪⎭⎫⎝⎛+-+-+=⎥⎦⎤⎢⎣⎡⎪⎭⎫⎝⎛+-++⎪⎭⎫⎝⎛-+⎪⎭⎫⎝⎛-+⎪⎭⎫⎝⎛-=+++⨯+⨯+⨯211121121211......513141213112121......531421311nnnnnn)(()()))2)(1(1)1(1(21211++-+=++nnnnnnn()()⎪⎪⎭⎫⎝⎛++-=⎥⎦⎤⎢⎣⎡⎪⎪⎭⎫⎝⎛++-+++⎪⎭⎫⎝⎛⨯-⨯+⎪⎭⎫⎝⎛⨯-⨯=++++⨯⨯+⨯⨯+⨯⨯)2)(1(12121)2)(1(1)1(1......43132132121121211......543143213211nnnnnnnnn过程三、因为是二轮专题复习,学生经过一轮的复习,对于裂项的方法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直接点出裂项的四种基本类型,并强调裂项的常用方法为通分的逆运算,分母有理化,对数的运算等。
本质是恒等变形,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等式思想。
等差型:1a n a n+1=1d(1a n-1a n+1),其中a n≠0,d≠0. . (通分的逆运算)指数型:(a-1)a n(a n+b)(a n+1+b)=1a n+b-1a n+1+b. (通分的逆运算)无理型:1a+b=1a-b(a-b)(a>0,b>0). (分母有理化)对数型:log n a n +1a n=log n a n +1-log n a n (a n >0). (对数的运算法则)过程四、对照四种类型,分别用4道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与说明,并敲掉裂项时要配平,求和相消时要注意消去哪些项,剩下哪些项。
2024年高考总复习之三角换元求范围及值域换元是通过换元将原来比较困难的、非标准的形式转化为简洁的、标准的形式,以利于揭示问题的本质、题目的分析和解决。
三角换元法是众多换元法中的一种,它以三角函数为“元”,将代数问题转化为易于应用三角函数性质求解的问题,三角换元法在求解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和函数最值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般状况下,在运用三角换元的题目中,往往在表达式的形式或字母的取值范围等方面明显反映出三角函数式的特征,这一点给三角换元法的应用供应了线索。
1.详细表现在该方法对于含有被开方式为二次式的二次根式问题能起到除去二次根式的作用,因为二次根式c bx ax ++2总是可以转化为22x k -、x k +2或22k x -的形式,其中x 为变量,k 为特别数.2.二元二次曲线(二元二次方程)或者多元变量的最值问题,也可以转换成利用三角换元的方法进行求解。
例如:1),0(3),0(222222=+->=+>=+y xy x t t y x a a y x , )0(222>=++a a z y x 等,均可以用三角换元来解决。
【典例精析】(三角换元与不等式)(2024年4月温州二模)已知实数y x ,满意y x y y x +=+-2,14)2(22则的最大值 为 .【解析之三角换元】由于, ∴令)2,0(,sin 2cos 2πθθθ∈⎩⎨⎧==-y y x ,则原式2cos sin 2≤+=+θθy x 备注:1、本题由于R y x ∈,,因而)2,0(πθ∈2、此处,2cos sin ≤+θθ可利用柯西不等式干脆得到,也可用三角函数的协助角公式.3、其他解法不在此处赘述.14)2(22=+-y y x【举一反三 1】若()R y x y xy x ∈=-+,7222,则22y x +的最小值为 . 【解析之三角换元】,sin cos ,222⎩⎨⎧==∴=+θθr y r x r y x 令 原式7sin sin cos 2cos 722222222=-+⇒=-+θθθθr r r y xy x 化简得:22cos 2sin 7cos sin 2sin cos 222≤+==+-θθθθθθr故2272≥r 【举一反三 2】实数y x ,满意1,1x y ≥≥,且2222(log )(log )log ()log ()a a a a x y ax ay +=+当1a >时,则log ()a xy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之三角换元】本题干脆求解较为困难,若令log ,log ,a a u x v y ==由1,1x y ≥≥可得0,0u v ≥≥,于是问题转化为:“已知0,0u v ≥≥,且22(1)(1)4,u v -+-=求u v +的取值范围”, 令[]12cos ,12sin ,0,2u v θθθπ=+=+∈,则 22cos 2sin u v θθ+=++2)4πθ=++由0,0u v ≥≥得11cos ,sin 22θθ≥-≥- ∴ 211,6312412ππππθθπ-≤≤≤+≤∴当sin()14πθ+=时,max ()2u v +=+当sin()sin 412ππθ+=或11sin 12π时,min ()1u v +=∴12u v ≤+≤+故log ()a xy的取值范围是1⎡++⎣。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法
时下,高三数学进入第二轮复习阶段,考生应该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科学安排复习,提高效率呢?
一、研究考纲,把准方向
为更好地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教师应指导考生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要求和命题要求,熟知考试重点和范围,以及高考数学试题的结构和特点。
以课本为依托,以考纲为依据,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复习时要花大力气,突出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数学思想,促进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
二、重视课本,强调基础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
强调对通性通法的考查,并且一些高考试题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
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不多,但仍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例题,习题所涵盖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高二数学(下)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求椭圆中斜率为平行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此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方法在2019年春季高考、2019年秋季高考、2019年秋季高考的压轴题中多次出现。
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对重点知识的重点考查;重视数学知识的多元联系,基础和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重视对知识的迁移,低起点、高定位、严要求,循
序渐进。
有些题目规定了两个实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叫做“接近”,以递进式设问,逐步增加难度,又以学生熟悉的二元均值不等式及三角函数为素材,给学生亲近之感。
将绝对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三角函数的主要性质等恰如其分地涵盖。
注重对资料的积累和对各种题型、方法的归纳,以及可能引起失分原因的总结。
同时结合复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对复习过程进行计划、调控、反思和评价,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突破难点,关注热点
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到重点突出。
需要强调的是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但分析、琢磨、强化、变通重点却是完全必要的。
考生除了要留心历年考卷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强调对主干的考察是保证考试公平的基本措施和手段。
同时,还应关注科研、生产、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这对提高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就大有裨益。
四、查漏补缺,巩固成果
在每一次考试或练习中,学生要及时查找自己哪些地方复习不到位,哪些知识点和方法技能掌握不牢固,做好错题收集与诊断,并及时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修正不足之处,在纠
正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巩固练习,取得很好的效果。
学生制定复习计划不宜贪多求难,面对各种各样的习题和试卷,应该选择那些适合自己水平的习题去做,并逐步提高能力,通过反思达到理清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巩固复习成果的目的。
五、重组专题,归纳提升
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指导思想是全面、系统、灵活,抓好单元知识,夯实“三基”。
第二轮复习则重在专题归类和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把高中的主干内容明朗化、条理化、概念化、规律化,明确数学基本方法。
为此,第二轮复习以专题的形式复习,注重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深化数学思想,重视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第二轮复习中,只有理解与领悟知识,重视产生知识过程中形成的方法与思想,才能形成内化能力并灵活运用知识。
只有关注知识间的交汇与融合,才能在解题时游刃有余,才能达到高考考查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未来运用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的目的,这也正是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的主要目标。
专题复习中的综合训练题不是越难越好,越多越好,而是要精选精练,悟出其中的数学本质。
专题复习不是简单的回忆,而是知识的串联和数学学科内的综合。
专题复习中要注重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新”题上锻炼自己的应变能
力,不要背题型,套用解题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
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当然,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专题的内容和形式作调整,不要面面俱到,不要照搬照抄过去那一套,更不要用过去的“题海战”来应对高考,否则会严重偏离高考的方向,最终事与愿违。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