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考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9.31 KB
- 文档页数:2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6)书不尽言,。
(《周易?系辞上》)(7)沧浪之水清兮,。
(屈原《渔父》)(8)今夕为何夕,。
(袁凯《客中除夕》)3、写作 70分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shâ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热忱(chãn)别(biã)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B.氛(fēn)围吝啬(sâ)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D.模(mó)板怯(qiâ)懦签(qiān)署断壁颓垣(yuán)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B.豆豉chǐ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D.搁浅gē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â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语文解析(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是以自己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
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是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的掠夺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的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生活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
居住可以区分成三个层次: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辽宁卷)含答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
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己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
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环境当作资源的概念。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shè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热忱(chén)别(bi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真谛睿智勤能补拙夙兴夜寐B.甘霖磨砺积腋成裘蔚为大观C.宵汉崔嵬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韬略谙熟飒爽英姿风弛电掣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出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
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真谛睿智勤能补拙夙兴夜寐B.甘霖磨砺积腋成裘蔚为大观C.宵汉崔嵬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韬略谙熟飒爽英姿风弛电掣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B.氛(fēn)围吝啬(sâ)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D.模(mó)板怯(qiâ)懦签(qiān)署断壁颓垣(yuán)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答案解析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C【解析】原文第一段倒数第四行是这样表述的,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倒数第三行,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选项表述与这两句都不相符。
2.【答案】A【解析】原文第二段第三行“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原文表述的是“三个层级”并非“三个方面”。
3.【答案】D【解析】原文第三段第五行,这里的‘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
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并未强调,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答案】D【解析】横,无端,无缘无故。
5.【答案】B【解析】都体现了周顗的率性自然。
6.【答案】B【解析】并非两次都对皇帝进行批评,第一次是批评,第二次是为皇帝的过失开脱。
7.【答案】(1)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
(2)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解析】从:表示叔伯关系。
折:压倒。
校:动词,计较。
宗:尊崇。
为有司所纠:被动句。
纠:检举。
亮:通“谅”,谅解。
黜:贬斥。
(二)古代诗歌阅读8.【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1)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2)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
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9.【答案】(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
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B.豆豉chǐ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D.搁浅gē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3、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3分)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
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1分)(2)修改:。
(2分)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亲和力声名鹊起闹别(biâ)扭称(chēng)心如意B.倒胃口皇天后土瞭(liǎo)望哨金蝉脱壳(qiào)C.哈蜜瓜明眸皓齿撑(chēng)场面姹(chà)紫嫣红D.敞篷车异彩纷呈差(chà)不多白雪皑皑(ái)6、写作 70分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亲和力声名鹊起闹别(biâ)扭称(chēng)心如意
B.倒胃口皇天后土瞭(liǎo)望哨金蝉脱壳(qiào)
C.哈蜜瓜明眸皓齿撑(chēng)场面姹(chà)紫嫣红
D.敞篷车异彩纷呈差(chà)不多白雪皑皑(á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
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
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
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
4、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2分)
治学
(东汉)徐幹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
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兮
B、哉
C、夫
D、矣
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3分)
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3分)
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
(3分)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
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
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
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