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媒政策与主流媒体的关系——以2003-2008年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69.61 KB
- 文档页数:3
NEWS WORLD 新闻e家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具有更为突出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对话性,这种双向的信息流动使新闻传播模式也发生改变。
“传统媒体与微博客的媒介融合的趋势不可阻挡,传统媒体已在寻求与之融合的发展之道”[1]。
在横向上,“人们在微博对话中拉近距离,建立亲切关系,在建立了关系的对话中分享对话的意义,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2],加强了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交互对话,形成新的对话机制;在纵向上,其又打通文本前后语境,展现了文本丰富、多元的意蕴。
一、报纸微博的对话行为从2012年7月22日发布第一条微博,截至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粉丝数已达4574万之多。
在“两微一端”媒体融合传播排行榜、“传媒集团下属报纸融合传播排行榜”等榜单中,人民日报官微均名列前茅。
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在2015年10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期间发布的微博作为分析样本,分析其对话行为的先行基础。
(一)内容上的“可写性文本”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S/Z》中提出两种文本的观点,“可读性文本”是固定的文本,读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或拒绝它。
与之相对的“可写性文本”是“具有动态变化功能的文本,它可以被重写、被再生产、再创造,其意义和内容可以在无限的差异中被扩散”[3]。
在这两个月发布的微博主题中,社会类占41%、生活类占25%、政教类占12%。
人民日报报纸微博的关系传播探析——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为例○刘博文姜云峰【摘要】报纸微博是报纸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延伸,是新旧媒介融合的代表。
微博对话的展开来源于“传—受”双方的互动,微博发布内容与时间的特征基于理想的传播预设,但读者基于多种原因的误读、错读使得这种理想关系破裂,因此媒体需要搭建新的对话形式,即通过把读者评论主动纳入自身文本的行为,建构起平和、理性的网络对话空间。
【关键词】媒介融合;微博;互动;对话【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微’时代下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和话语表达研究——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客户端为例”(项目编号:201510320006);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510320006Z);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A008)。
《人民日报》2008年—2018年关于自媒体的报道分析本文研究内容为《人民日报》2008年至2018年关于自媒体的报道。
从《人民日报》对于自媒体报道数量、发表版面进行研究,分析出2008年到2018年自媒体的流变以及存在的问题。
标签:自媒体;《人民日报》;报道分析一、引言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下已经成为一个“人人手掌麦克风”的时代。
自媒体不再像过去的传统媒体,手持记者证才能在大众面前发表言论。
自媒体有它独特的优势,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完成内容的生产。
自媒体表达观点自由、传播速度快,在反映民眾生活诉求,监督社会乱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自媒体正在“野蛮生长”,它的自由化、个性化也使得信息真假难辨,它逐渐成为一种牟利的工具。
《人民日报》作为中央级报纸,它的职责就是传递社会正能量,在社会媒体中发挥好引领带头作用。
把客观真实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命,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群众心声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使命。
《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自媒体的文章最早出现在2008年,截至2018年12月共计158 篇。
本文通过研究《人民日报》2008年至2018年关于自媒体的报道,分析自媒体的流变、存在的问题。
二、《人民日报》2008年-2018年关于自媒体的报道分析(一)自媒体的报道数量、发表版面分析1.自媒体报道数量分析(1)2008年《人民日报》发表第一篇关于自媒体的文章2008年《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自媒体的文章为1篇。
2008年发表的《网络表达如何拒绝“暴力”》这篇文章,是《人民日报》发表最早的一篇关于自媒体的文章。
它重点阐述在信息传播格局产生巨变的“自媒体时代”,网络上以键盘为武器的“暴力现象”频发。
2008年是Blog的繁荣时代,Blog是个人网站之后自媒体的典型代表,中国有大约1亿人使用博客。
博客的繁荣发展给予社会大众自由发表言论的机会,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个口号充分表现了网络上言论发表的隐蔽性,但隐蔽性不能成为肆无忌惮、毫无底线发表言论的理由。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302媒介治理在报纸改版中的体现——以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为例李星莹(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53)摘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媒介治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反观历史,媒介治理在媒体变革中也如同星星之火一般,烙下了时代的印记。
关键词:媒介治理;《解放日报》《人民日报》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媒介治理的酝酿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大体上是由两种原因促成的。
从外因来说,一方面是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兵力对华北、华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另一方面是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从内因来说,一方面是皖南事变后“左倾”错误思想的蔓延,另一方面是《解放日报》忽略当时严峻的抗战形势,没有成为传播党的策略路线、贯彻党的政策与宣传组织群众的锐利武器,是一份“不完全党报”。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共产党迫切需要《解放日报》进行合乎实际的改造与治理自1942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
《解放日报》的改版以整风运动为契机,从思想和管理制度上实现了党对报纸的绝对领导。
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先后做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重要演说,发布了包括《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谈话》、《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中共西北中央局关于<解放日报>工作问题的决定》等在内的一系列文件;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了《为改造党报的通知》,首次明确提出宣传要作为党报的主要任务,要求各地党报根据通知要求对报纸进行改造和治理;3月21日,《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在杨家岭召开,提出要利用报纸来整顿“三风”;4月1日,《解放日报》在改版社论《致读者》一文中指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第16卷 第4期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6 No.4 2015年8月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SocialScience)Aug.2015[收稿日期]2015-04-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XW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60007)[作者简介]范颖(1980—),女,吉林省长春市人,东北师范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日本媒介、受众与传播效果。
[文章编号]1009-3729(2015)04-0073-04对主流媒体涉日报道的分析———以2010—2014年《人民日报》为例范颖,宋荞宇(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 要]通过对2010—2014年《人民日报》的涉日报道进行统计并定量分析,发现:(1)整体上讲,日本的曝光率低于美国,高于俄、英、法等国家;政治类报道最多,历史类报道次之,文化类报道最少;以负面报道为主,以中性报道为辅;短篇、中篇报道以中性倾向的居多,长篇报道以负面倾向的居多。
(2)《人民日报》倾向于选择较为严肃的话题,从政治、历史和中日关系方面来塑造日本国家形象。
(3)在日本“购岛”前后,《人民日报》的对日报道正面的数量显著减少,历史问题与长篇报道的数量显著增加,《人民日报》的这种鲜明立场与态度代表了中国主流媒体对此事件的反应。
[关键词]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涉日报道[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4.015 基于地缘政治学观点,日本因素是我国在处理东亚国际关系和自身核心利益中的最重要一环。
然而,围绕钓鱼岛问题,近两三年来,中日关系逐渐陷入僵局,特别是2012年9月11日日本内阁决定“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三个岛屿将其“国有化”一事,几乎将中日关系推向了无法扭转的局面。
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的统一——《人民日报》评论特点之一□ 王泱泱闫永栋王武录【摘要】【内容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人民日报》评论在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平衡统一的特点。
文章具体探讨了《人民日报》评论在解释中国,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用事物自身逻辑说服人,用情感感染人等方面的具体方法。
【期刊名称】现代传播【年(卷),期】2010(000)010【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对内宣传;对外宣传;统一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曾详细了解国际新闻采编情况,并说:“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做好党和国家工作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同志们办报纸也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方面。
希望同志们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不断提高人民日报国际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时效。
”①总书记的指示,原则上无疑适用于《人民日报》评论;换言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是党中央机关报评论特点之一。
那么,它是如何实现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的统一的呢?一、直面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的现实,在评论国内问题时,兼顾其在国际上可能引起的反应;在评论国际问题时,兼顾其在国内可能产生的影响眼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信息数字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自外于世界,各国的相关度和依存度日益加深。
如果说这样表述过于抽象,那我们换一种具体的说法:现在人类不仅踏上了月球而且向各大行星派去了使者,飞船已在向银河系进军,通信卫星可使五大洲的人直接通电话,喷气客机能让旅行者当天到达世界任何地方,互联网更是可以让“地球村”的村民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对话。
与这一切相联系,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现象进一步加剧。
大而言之,西藏问题、南海诸岛问题、美国次贷危机问题、澳大利亚铁矿石价格问题是如此;中而言之,2005年4月,中国部分民众的涉日游行是深圳和上海两个互不认识的16岁少年在QQ网上发起的,②是如此;小而言之,珠三角一位农民工的月薪与美国蓝领的就业二者间的种种纠结,都是如此。
张研农谈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编者按2009年8月3日16时,人民日报社社长、中纪委委员、全国记协副主席张研农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视频访谈全文求教于网民,讲心里话,不讲假话[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
今天来到访谈室和网友进行交流的嘉宾是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同志。
张社长您好,首先欢迎您的光临。
其实您无数次地来过人民网,但是做嘉宾还是头一次。
您的预告发出去以后,不知道您看过没有,预告下面跟了很多的问题。
我感觉,网友一方面非常关心人民日报社的发展,非常期待着跟您交流,另一方面他们也提了很多尖锐的问题,就看您敢不敢接招了,按照惯例,访谈开始之前,先请您和网友打个招呼。
【张研农】:各位人民网网友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强国论坛的“坛主”,一起和网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也有点不安,昨天晚上,在上网以后,看了一些提问,也促进我学习、思考。
我最近悟出了一条道理,网民允许也原谅说错话,但是,不能容忍说假话,所以我今天本着讲心里话,不讲假话的态度,来求教于网民,这样我的不安的心理也打消了很多。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一个时代的新课题[主持人]:听您这么一说,我估计网友也放心了。
大家都知道,去年6月20号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虽然时间过去一年多了,但是网友们还是非常关心。
有位网友问,总书记的讲话对您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张研农】: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讲话,我们越学越感到它具有纲领性、里程碑的意义。
如果要说触动最大的,我体会是这样一句话,就是总书记讲的,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这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命题,也是一个时代的课题。
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我们理解,这是基于一个全新的判断,我们所处的新闻舆论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一个方面,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就是过去马克思所说过的一句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 106 -2018年第5期 总第60期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政治传播主体与媒体关系——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为例邓宇航[摘 要]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对我国的政治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2018年2月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情况来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使政府发布的政治信息以多元的方式进行了广泛传播,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从动员转变为自主,推动了政治传播效果的达成。
旨在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探讨,分析新媒体语境下我国政治传播主体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变动,以明晰厉害,总结经验。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中央一号文件;政治传播主体;新闻媒体[作 者] 邓宇航,广西师范学院。
一、明确三个问题就政治传播而言,我国在根本上不同于西方以政治竞选为中心的政治传播,然而目前国内研究的政治传播理论大多沿袭西方,与我国具体国情相差甚远。
在新媒体环境下,将政治传播过程中要素之间的关系变动厘清是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理论的关键,而在此之前,我们还必须明确三个基本问题。
(一)政治传播是什么“政治传播”一词包含着两门学科要素,即政治学与传播学,目前我国学界较为认可的是荆学民先生的说法,他认为“政治传播”是指“特定政治共同体中政治信息扩散和被接受的过程”[1]。
其中的“政治信息”是从“政治”中解构出来的因素,而“扩散和被接受”则是从“传播”中解构出来的因素,这二者的融合形成“政治传播”这一新的概念范畴。
(二)政治传播的“主体”是什么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5W”学说,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存在“是谁说,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说及产生什么效果”的五大要素。
将“5W”体系沿用至政治传播过程中,其中的传播者对应的就是我们现下探讨的“主体”。
关于政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问题,学界目前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国家主体说”,即国家政府是政治传播的唯一主体;一种是“多元主体说”,即除了国家政府外,其他社会团体也是主体之一;还有一种是“无主体说”,即全民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