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呼吸科指南与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妥布霉素雾化吸入治疗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5-08-31T11:03:12.860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韩美玲贾钦尧毛建陈绍平(通讯作者)[导读]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妥布霉素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抗生素能够短期内提高病灶局部血药浓度,这一治疗方式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推广。
韩美玲贾钦尧毛建陈绍平(通讯作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四川南充637000)【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56-01【摘要】妥布霉素(Tobramycin)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种快速灭菌剂。
呼吸系统与外界相通,极易造成肺部感染。
有效浓度的抗生素可使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促进机体灭杀细菌,从而促进疾病转归。
目前国内没有将吸入妥布霉素联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载入治疗指南中,但临床上有进行相关治疗方式的先例。
本文就妥布霉素(Tobramycin)的结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在肺部感染患者中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妥布霉素;雾化吸入;肺部感染1妥布霉素的分析1.1妥布霉素的结构及作用机制妥布霉素(Tobramycin)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构上以糖苷键形式把氨基糖与氨基环醇想链接的多阳离子化合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需氧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
妥布霉素特异性地与细菌30S核糖体亚基结合从而不可逆地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1-2]。
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敏感菌体内的积蓄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来完成的,包括需氧条件下的主动转动系统,故此类药物对厌氧菌无作用。
1.2妥布霉素在体内过程及不良反应妥布霉素如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内过程一致,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极低,几乎不进入大多数细胞,也难透过血-脑屏障与眼-血屏障,但炎症时组织与细胞对其通透性增加,在肾皮质和内耳淋巴内蓄积,产生严重的肾毒性和耳毒性。
妥布霉素在体内几乎不被代谢,以原形从肾脏排出,血浆消除半衰期为2-3小时[3]。
(完全篇)针对呼吸科疾病的护理诊断与
处理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对呼吸科疾病的护理诊断与处理的完全指南。
呼吸科疾病是一类涉及呼吸系统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针对这些疾病,护理诊断和处理是关键环节,
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2. 护理诊断
在处理呼吸科疾病之前,护士需要进行准确的护理诊断。
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呼吸科疾病的护理诊断:
2.1 肺炎
- 气道清晰性受阻
- 氧合功能下降
- 呼吸困难
- 咳嗽与痰液产生增加
2.2 哮喘
- 气道痉挛
- 气道狭窄
- 呼吸急促
- 喘鸣音
2.3 慢性阻塞性肺病
- 慢性咳嗽
- 咳痰持续时间延长
- 气道阻塞
- 氧合功能下降
3. 护理处理
在明确了护理诊断后,护士可以采取以下护理处理措施:
3.1 肺炎
- 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监测患者的氧合功能,如有需要,可给予氧气治疗
- 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与痰液排出
3.2 哮喘
- 提供支持性呼吸治疗,如氧气吸入和呼吸机辅助
- 给予支气管舒张剂以减轻气道痉挛
-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合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3 慢性阻塞性肺病
- 提供支持性治疗,如氧气吸入和呼吸机辅助
-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与痰液排出
- 进行定期的肺功能测试,监测疾病进展情况
4. 结论
本文档针对呼吸科疾病的护理诊断与处理提供了完全指南。
护士在处理这些疾病时,应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处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呼吸科进修总结汇报呼吸科进修总结汇报我在近期的呼吸科进修中,不仅深入学习了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还了解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技术。
通过这次进修,我对呼吸科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
下面我将总结汇报我在呼吸科进修中所学到的主要内容。
一、专业知识在进修中,我系统学习了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包括呼吸道的结构、肺泡的功能、呼吸机械与肺力学、呼吸系统发育及其异常等。
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多种呼吸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特别是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癌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我掌握了最新的指南和方法。
二、临床实践能力在进修期间,我有机会观摩了多种呼吸疾病的病例,并参与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制定等环节。
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医生交流和指导,我学会了如何准确地收集患者的病史信息,进行全面而精准的临床评估。
此外,我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准确的呼吸系统体格检查,包括触诊、听诊、叩诊等技巧。
在辅助检查方面,我掌握了常用的肺功能检查、呼吸道病原学检查、胸部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的技术要点。
此外,我还了解了一些先进的诊断技术,如支气管镜检查、肺内超声、气道平滑肌刺激试验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呼吸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治疗方案制定方面,我熟悉了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抗炎药物的选择和应用等。
此外,我还了解了最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调节药物的应用、人工肺泡置换疗法等。
这些方法在某些呼吸疾病的治疗中,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研究进展在进修中,我还了解了呼吸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疾病发生机制的新认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新策略等。
这些研究进展为呼吸科的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呼吸科进修,我提高了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并了解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呼吸内科工作年终总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呼吸内科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进展。
本文将针对呼吸内科工作的年度总结,主要讨论这些新的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疾病诊断的新进展1. 呼吸系统感染的快速诊断技术传统的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断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新的快速诊断技术则能够显著缩短诊断时间。
例如,PCR技术能够快速检测呼吸道病原体的核酸,帮助医生迅速确定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耐药信息,从而更加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案。
2. 基因突变的筛查技术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和囊性纤维化等,常常伴随特定的基因突变。
新的筛查技术可以检测这些基因突变,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例如,肺癌的EGFR基因突变筛查可以指导医生选择适宜的靶向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近年来,一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并且能够评估疾病的预后情况。
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呼吸内科的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疾病治疗的新进展1. 全球共识治疗方案的制定针对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慢阻肺等,国际上已经制定了全球共识治疗方案。
这些治疗方案基于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结果,经过多个专家的共同讨论和审定,提供了针对不同阶段和严重程度的疾病的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权威的参考。
2. 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新的药物不断地被研发并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例如,针对肺癌的免疫治疗药物和针对慢阻肺的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等,不仅显著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个体化治疗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会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个体化治疗成为了呼吸内科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手段,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呼吸科科室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英文回答:Respiratory Department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Operating Standards.I. General Principles.1.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patient-centered care.2. Establish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involving respiratory physicians, nurses, respiratory therapists, and othe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3. Utilize a structured and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patient assessm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4. Continuously evalu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provided.II. Patient Assessment.1. Obtain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including present illness, past medical history, social history, and family history.2. Perform a thorough physical examination,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respiratory system findings.3. Order appropriate diagnostic tests, such as chest X-rays,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and sputum analysis.4. Interpret test results in the context of thepatient's clinical presentation.III. Diagnosis and Treatment.1. Establish a definitive diagnosis based on the patient's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diagnostic test results.2. Develop an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lan that is tailored to the patient's specific needs.3. Implement appropriate therapies, including medications, oxygen therapy, respiratory therapy,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s.4. Monitor patient response to treatment and adjust therapies as necessary.IV. Specific Respiratory Conditions.1. Asthma:Diagnosis is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Treatment includes inhaled medications, avoidance of triggers, and patient education.2.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Diagnosis is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Treatment includes inhaled medications, oxygen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3. Pneumonia:Diagnosis is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chest X-ray findings.Treatment includes antibiotics and supportive care.4. Tuberculosis:Diagnosis is based on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and chest X-ray findings.Treatment includes multiple medications for an extended period.5. Lung Cancer:Diagnosis is based on biopsy and imaging studies.Treatment options include surgery, radiation therapy, chemotherapy, and targeted therapy.V. Other Considerations.1. Patient Education:Provide patients with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condition and treatment plan.Empower patients to take an active role in managing their health.2. Infection Control:Implement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Utilize appropriat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and hand hygiene practices.3. Quality Improvement:Regularly review patient outcomes and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Implement qua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care.中文回答:呼吸科科室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8年版)编写说明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有关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8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呼吸学科的功能定位,指导各地加强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各有关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科学、规范地加强呼吸学科内涵建设,开展与自身功能定位相适应的诊疗服务,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同时,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对口帮扶、医联体等多种方式,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本指南提及的医疗服务能力是指符合医院(不含中医院)功能定位的综合能力,包含医院资源配置、技术人员、工作效率与效果、医疗服务能力与技术水平等。
基本标准为学科应当达到的基础能力要求;推荐标准是指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应当实现的能力要求。
第一部分三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8年版)三级医院呼吸学科主要任务是提供呼吸专科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下级医疗机构转诊,对下级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承担培养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参与和指导下级医疗机构预防保健工作。
1.基本设置应当具有与三级医院相适应的基本设置,满足三级医院服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
三级医院呼吸学科应当设置门诊、病房和呼吸相关功能检查室。
1.1门诊设置应当设置呼吸专科普通门诊、专家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置专病/专项门诊(如哮喘、慢阻肺、戒烟等)、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
1.2床位规模(1)基本标准。
三级医院呼吸专科住院床位设置应当与其功能定位、服务能力和患者就医需求相适应。
呼吸科在未来五年的进展蓝图1. 引言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呼吸科领域的治疗和研究手段也在不断进步。
为了更好地应对呼吸系统疾病带来的挑战,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个未来五年的进展蓝图,以确保在医疗、科研、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2. 目标与愿景2.1 医疗方面- 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缩短诊断时间。
- 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复发率。
2.2 科研方面- 揭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 开展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新型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2.3 教育方面- 加强呼吸科医生的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 推广呼吸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呼吸科专家。
3. 具体措施3.1 医疗方面- 引进和研发先进的诊断设备和技术,如高分辨率CT、基因检测等。
- 建立完善的病例管理系统,实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和数据分析。
- 推广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病情、年龄、基因等因素制定治疗策略。
3.2 科研方面-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纳米医学等领域相结合。
- 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呼吸科领域的研究项目和人才培养。
- 建立呼吸科研究联盟,促进国内外研究成果的交流和转化。
3.3 教育方面- 开展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呼吸科领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课程。
- 举办定期的大型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 加强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选拔优秀青年医生进行交流和学习。
4. 预期成果4.1 医疗方面-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0%以上。
- 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10%。
- 呼吸系统疾病复发率降低20%。
4.2 科研方面-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篇。
- 发现5-10个新的生物标志物。
- 完成10项新型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
4.3 教育方面- 培训呼吸科医生1000名。
2015年呼吸内科实习生带教计划2015年是新的一年,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新一批的学生,而是护理队伍的延续、未来和希望。
作为带教老师任重道远,我们将严格按照护理部实习带教计划,安排科内各项工作,现将2015年工作计划归纳如下:实习生管理目标:1.入科宣教的完成率100%2.业务讲课的完成率100%3.操作示教的完成率100%4.护理查房完成率100%5.护生脱稿小讲课完成率96%6.操作理论考试合格率100%7.护理病历的完成率100%一、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护理带教水平。
作为带教老师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储存一定的知识能量,才能不断的和学生互动提问,指导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达到的水平,护生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带教老师每天要提一到二个问题,如护生不能回答出来,第二天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带教老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示范,说百遍不如做一遍。
工作中做好慎独精神,注意细节,带教老师应重视护生的素质培养,担起传帮带授知识,培养护生综合能力,为她们将来打下良好基础。
二、注意护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带教老师应与护生多交心,可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
在学习及生活上给予更多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被爱和支持。
作为带教老师应主动给他们讲解专科知识,多提问,让护生工作之余多看书,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掌握知识点。
碰到困难时要多理解,支持和帮助。
三、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能力作为实习同学特别是刚下临床同学对患者有一种恐惧和害羞,老师要鼓励护生多与病人沟通,让护生在交流中碰到专业知识及时回去翻书,增长知识。
在与病友沟通时加强病情观察,了解病友需要,帮助病友做好健康宣教,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病友也会减少排斥护生操作机会。
真正了解患者的病情,为书写护理病历收集更多的临床资料。
四、让学生更快的适应环境注意医疗安全做到放手不放眼病人抢救时怕出差错不让护生动手,失去锻炼机会。
通过实习巩固知识,同时从学校到社会角色转变,鼓励护生做操作,在我们能看到范围内,多让学生动手,勤问问题,迫使同学老师所管的病人病情掌握、临床表现与理论有何不同,预测病人病情发展趋势,可能出现护理诊断,将采取护理措施等。
呼吸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培训内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呼吸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培训内容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日常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1、2012版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
2、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解读
3、对肺病和肺移植患者接受非类固醇类免疫抑制药的监测: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4、2012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诊治与预防专家共识
5、支气管哮喘诊断(WS 383-2012)
6、肺炎诊断(WS 382-2012)
7、《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版)》内科治疗解读
8、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
9、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
10、2012USPSTF 更年期激素疗法一级预防慢性疾病建议
11、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与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在免疫功能受损成人中的应用:免疫实践咨询委
员会的建议
12、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快速诊断-----解读《急诊成人杜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13、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情判断与分级
14、2011 美国大面积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治疗指南解读
15、2012 流感减毒活疫苗在医务人员中的使用: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会指南
16、NCCN临床实践指南:小细胞肺癌(2013.V2)
17、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学分析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摘译本)
18、2012AHA 临床推荐:特定患者的心肺运动测试数据评估
19、2012-2013 APP儿童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建议
20、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
21、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22、2012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3、2012 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
24、2012NICE 利伐沙班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TA261)
25、2012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
26、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国际循证指南的理解与思考
27、2012 AATS 采用小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肺癌幸存者和其他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的指南
28、2012 BTS关于神经肌无力患儿的呼吸道管理指南
29、20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柏林新定义
30、NCCN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2012.V3)
31、2012 囊性纤维化协会关于囊性纤维化患者维D缺乏的检查、诊断、管理和治疗的最新循证建议
32、2012 USPSTF 更年期激素治疗防慢性病初级预防建议更新
33、2012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34、2012 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戒烟治疗专家共识(草案)
35、美国胸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析在间质性肺病中的临床应用
36、20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
37、2012美国肺脏协会:肺癌筛查指南
38、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草案)
3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解读
40、2012 AASM 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与临床实践指标:基于循证的文献综述与荟萃分析
41、2008 中国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
42、2012 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
43、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成人呼吸与重症监护患者真菌感染治疗指南解读
44、2011 CTS 家庭机械通气指南
45、2012 WHO 联合预防、诊断和治疗结核病与艾滋病毒的行动策略
46、2011年加拿大胸科协会家庭机械通气指南解读
4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2011修订版解读
48、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进展:从“专家共识”到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诊治指南”
49、2009 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专家共识
50、2011ACIP 美国流感疫苗防控建议
51、2011IDSA/PIDS 美国3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管理
52、2011SATS 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
53、2011美国胸科学会官方实践指南:对呼气一氧化氮水平(FeNO)临床意义的解读
54、2011 中国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专家共识(二)
55、2011 中国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专家共识(一)
56、2011 中国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
57、2011 GINA 全球哮喘处理和预防策略
58、2011 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在围手术期肺保护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5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介绍
60、2011 BTS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成人诊断与治疗的高阶指南
61、2011 ATS 成人呼吸与重症监护患者真菌感染治疗指南
62、2011 GOL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全球策略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