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 格式:doc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循环复习提纲2014-10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1.化学反应焓变的单位为。
反应时,△H为负值;反应时,△H为正值。
2、常见的放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等。
例1、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H=+183kJ/mol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例2、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化合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都能发生二、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2、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4 kJ·mol-1表示的意义为;在密闭容器内放入1mol N2(g)和3mol H2(g)反应达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小于、等于”)92.4 kJ;反应达平衡后容器内充入1mol N 2则反应的△H (“变大、变小、不变”)。
例4(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 水蒸气放热241.8kJ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若1g 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kJ ,则反应H 2(g)+21O 2(g)==H 2O(l)的△H=___________kJ·mol -1。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某科研机构研发的NO -空气酸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3NO 3e 2H O NO 4H --+-+=+C .若外电路中转移3mol 电子,理论上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增重30gD .该装置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同时,还有利于环保并制硝酸2.如图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监测与控制的功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电流由呼气所在的铂电极流出B .H +通过质子交换膜流向氧气所在的铂电极C .电路中流过2mol 电子时,消耗11.2LO 2D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H 3CH 2OH+3H 2O -12e -=2CO 2↑+12H + 3.下列实验设计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按甲的电路连接对反应塔进行防腐保护B .用乙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C .用丙探究硫酸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 .按丁设计锌铜“双液原电池”实现化学能持续转化为电能4.在熔融盐体系中,通过电解2TiO 和2SiO 获得电池材料()TiSi ,电解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墨电极为阴极,发生氧化反应B .电极A 的电极反应:2228H TiO SiO 8e TiSi 4H O =+-++++C .该体系中,石墨优先于Cl -参与反应D .电解时,阳离子向石墨电极移动5.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氯化钠溶液(X 、Y 是碳棒)。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Y 电极为正极B .X 电极为阳极C .Y 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D .X 电极表面有氯气生成6.锌铁液流电池由于安全、稳定、电解液成本低等优点成为电化学储能热点技术之一、下图为以24Zn(OH)/Zn -和3466Fe(CN)/Fe(CN)--作为电极氧化还原电对的碱性锌铁液流电池放电时工作原理示意图。
已知:聚苯并咪唑(PBI )膜允许-OH 离子通过。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5 ℃,101 kPa时可以不注明)。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只能表示物质的量,不能表示分子个数。
⑤各物质化学计量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导学案)编辑人:李雪芹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及焓变等概念。
2:明确测定反应热的要点,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自主学习: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问题一、什么是反应热?反应热是怎样表示反应过程中热量变化的?确定一个反应的反应热通常有哪些方法?⑴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下进行时,反应所或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通常用符号表示。
⑵应热时,反应热(Q)为正值;反应热时,反应热(Q)为负值。
(3)定某一反应的反应热通常方法有用测定的实验方法和通过理论计算来求。
问题二、什么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试从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的角度来分析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有哪些?⑴从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的角度来分析吸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Ⅰ.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如:。
Ⅱ. 酸碱中和反应。
如:。
Ⅲ.燃烧反应。
如:。
Ⅳ.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Ⅰ.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如:。
Ⅱ. 。
Ⅲ. Ba(OH)2·8H2O 与NH4Cl的反应Ⅳ.问题三、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测定反应热的实验的仪器称为测定反应的反应热:表达式:△H=== 。
针对练习:1、50 mL 0.050 mol/L 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⑴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⑵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高二化学导学案:编号:使用时间:班级:小组::组评价:教师评价: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编制人:百禄审核人: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焓变、反应热的概念。
【学习难点】从化学键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
自主学习1.焓变①概念:焓(H)是与能有关的。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即焓变(ΔH)决定。
②常用单位:。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因此,我们常用表示反应热。
2.1 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436 kJ的能量,1 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243 kJ的能量,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862 kJ的能量,则H2(g)+Cl2(g)===2HCl(g)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3.ΔH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1)放热反应:ΔH0(填“<”或“>”),即ΔH为(填“+”或“-”)。
(2)吸热反应:ΔH0(填“<”或“>”),即ΔH为(填“+”或“-”)。
4.△H计算的表达式:合作探究一、探究:1、对于放热反应: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2、由课本P2 中H2+Cl2=2HCl反应热的计算总结出用物质的键能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3、△H<0时反应热△H > 0时反应热4、如何理解课本P3中△H =-184.6kJ/mol中的“/mol5、由课本P3 中图1-2 总结出用物质的能量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二、反思总结1、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分别有哪些?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2、△H<0时反应热△H > 0时反应热3、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小结】焓变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鲁科版高二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质量检测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2.1mol白磷转化为红磷时放出18.39kJ热量,已知:P4(白磷,s)+5O2(g)=2P2O5(s)ΔH=-a kJ·mol-1 (a>0);4P(红磷,s)+5O2(g)=2P2O5(s) ΔH=-b kJ·mol-1 (b>0),则a和b的关系是()A.a > b B.a = b C.a < b D.无法确定3.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阴极B.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都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D.电解时电解池的阴极一定是阴离子放电4.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5.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6.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D.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7.把铁钉和碳棒用导线连接起来后浸入食盐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铁钉上放出氢气 B.铁钉锈蚀C.碳棒上放出氯气 D.碳棒上放出氧气8.下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指针指向M,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组合是()9.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分别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
放电时两个电极反应分别为: Z n +2OH --2e -= Zn(OH)2 ;Ag 2O + H 2O + 2e -= 2Ag +2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OH -向正极移动,K +、H +向负极移动B 、锌发生还原方应,氧化银发生还原反应C 、锌是负极,氧化银是正极D 、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基本保持不变10.N 2H 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
0.25 mol N 2H 4(g )完全燃烧生成氮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 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21N 2H 4(g )+21O 2(g )=21N 2(g )+H 2O (g );ΔH =+267 kJ·mol -1 B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g );ΔH =-534 kJ·mol -1C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g );ΔH =+534 kJ·mol -1D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l );ΔH =-133.5 kJ·mol-1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铁与稀H 2SO 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 4溶液,可使反应速率加快B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C 、在铁上镀铜时,金属铜作阴极D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 4溶液,溶液的pH 不变12.如下图两个电解槽中,A 、B 、C 、D 均为石墨电极。
若电解过程中共有0.02mol 电子通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烧杯中A 极上最多可析出铜0.64gB .甲烧杯中B 极上电极反应式4OH --4e -= 2H 2O+O 2↑C .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D 极附近先变红D .烧杯中C 极上电极反应式为4H + + 4e -=2H 2↑13.如图所示,杠杆A 、B 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CuSO 4 浓溶液。
(该过程中不考虑两球浮力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杠杆由绝缘体材料制成,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B 端高A 端低B .若杠杆由导体材料制成,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B 端高A 端低C .若杠杆由导体材料制成,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A 端高B 端低D .无论杠杆由绝缘体材料还是由导体材料制成,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A 端高B 端低14、若在铜片上镀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将铜片接在电源的正极上 ②将银片接在电源的正极上 ③在铜上发生的反应是: Ag ++e - = Ag ④在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4OH —-4e — = O 2↑+2H 2O⑤需用硫酸铜溶液为电镀液 ⑥需用硝酸银溶液为电镀液A 、①③⑥B 、②③⑥C 、①④⑤D 、②③④⑥15、将含有0.4mol Cu(N03)2 和0.4 mol KCl 的水溶液 1 L ,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析出 0.3 mol Cu ,此时在另一个电极上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是( )A 、13.44 LB 、6.72 LC 、2.8 LD 、 5.6 L16、如图装置中,溶液体积均为200 ml ,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 mol ·L -1 ,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通过了0.02 mol 电子,若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2)两装置均为电解池B 、(1)、(2)溶液的PH 均减小C 、(1)中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 --4e -===2H 2O +O 2↑D 、(1)中阴极上析出0.32 g Cu第Ⅱ卷(选择题,共52分)二、填空题(共52 分)17、(4分)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 水蒸气放热241.8kJ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 _____。
已知H 2O(l) = H 2O(g) ΔH = +44 kJ·mol -1 ,则标准状况下33.6 L H 2 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
18、(6分)钢铁容易生锈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钢铁在炼制过程中混有少量的碳杂质,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
在空气酸度不大....的环境中,其 负极是 ,负极反应式为 ;正极是 ,正极反应式为 。
19.(14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 ;X 、Y 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
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X 、Y 都是惰性电极,a 是饱和NaCl 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① 电解池中X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1)CuSO 4溶液 (2)稀硫酸溶② 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③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是:(2)如要用电解方法在铁片上电镀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① X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是。
② Y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是。
20.(8分)根据下式所示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Cu + 2Ag+=Cu2++ 2Ag(1)画出此原电池的装置简图,并注明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以及外电路中电子流向。
(在装置图中标出)(2)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正极:负极:21、(10分)氢氧燃料电池是将H2通入负极,O2通入正极而发生电池反应的,其能量转换率高。
(1)若电解质溶液为KOH,其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为__ ________________.(2)若电解质溶液为硫酸,其正极反应为______ ___,负极反应为_____ ________;若在常温下转移2mol电子,可产生水质量为_________g。
22.(10分)如图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个电解池,请回答:(1)甲池若为用电解精炼铜的装置,A极是______,材料是___ _,电极反应为,B极是___ __,材料是__ __,电解质溶液为 , 电极反应为___ ___,(2)若甲槽阴极增重12.8g,则乙槽阴极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3)若乙槽剩余液体为400mL,则电解后得到碱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高二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甲乙NaCl溶液质量检测答案一、选择题(16×3分,共48分)1.D 2.A 3.B 4.C 5.C 6.B 7.B 8.C 9.C 10.B 11. A 12.C 13.B 14.B 15.D 16.C二、填空题(52分)17、(4分)2H2(g)+O2(g)=2H2O(g)△H=-483.6kJ·mol-1(2分)428.7 (2分)18、(6分)铁(或Fe)(1分); 2Fe -4e-= 2Fe2+ (2分)碳(或C)(1分); O2 + 2H2O+ 4e- = 4OH-(2分)19、(14分)(1)① 2H++2e-= H2↑(2分);② 2Cl –-2e-=Cl2 ↑(2分);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
(2分)③2NaCl + 2H2O 通电2NaOH + H2↑ + Cl2↑(2分)(2)①铁片(1分) Cu2++2e-=Cu (2分)②铜(1分) Cu-2e-=Cu2+ (2分)20、(8分)(1)(4分)(2) 正极:2Ag++2e-=2Ag (负极:Cu-2e-=Cu2+(2分21.(10分,每空2分)(1) 正极: O2 + 4e-+ 2 H2O=4OH-负极: 2 H2+ 4 OH--4e-=4 H2O(2) 正极: O2+ 4e-+ 4 H+=2 H2O负极: 2 H2-4e-= 4 H+18 g22、(10分)(1)阴极、纯铜(两个空共1分,错一个不得分) Cu2+ + 2e–== Cu(1分)阳极(1分)粗铜(1分) CuSO4溶液(1分)Cu -2e–== Cu2+(1分)(2) 4.48L(2分)(3) 1 mol·L-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