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根弦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3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千根弦》精选教材教案《一千根弦》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人心中拥有美好的向往很重要,为这个向往而不懈地追求,生活才会充实,才会更有意义。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千根弦》精选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千根弦》精选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理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明白一千根弦背后蕴涵着的“希望”,这是支持盲人尽情弹奏,不懈追求的良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拥有美好的向往能够使一个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教学难点:体会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课时:2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领情课文脉络,初知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1.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
简介。
2.出示课题,解题。
质疑,课文围绕一千根弦讲了怎样一个故事?3.明确探究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听准字音。
注意语气。
2.学生自由读文,要读得连贯通顺,读通不流利的句子。
3.检查字词。
用多种方式识字。
4.指生接读课文,检查订正。
5.默读课文,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6.理清课文的思路。
7.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三、课堂小结(5)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下节预习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一、整体感知,归纳概括。
二、分段感悟,体会思想1.了解第一自然段:你知道这位盲人的心愿是什么?这位老人为什么要开出这样一份特殊的药方?你是怎么理解的?2.感悟第二自然段:3.(1)盲人为什么会“潸然泪下”?你是怎么理解的?(2)这“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你明白吗?由这“一千根弦”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品读本读本段内容,感悟人生这里。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声音的奥秘——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我们将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了解弦发声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条件使弦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弦发声的基本原理,理解音高与弦长、张力、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学会改变弦长、张力等条件,观察并记录弦发出的音高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对弦发声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记录是否准确。
3. 成果展示评价: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并分享学习心得,评价学生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不同音高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音高变化,并思考声音产生的原理。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弦发声的原理,介绍音高与弦长、张力、振动频率的关系。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如不同长度的弦、调音器等),学生尝试通过改变弦长、张力等条件,观察并记录弦发出的音高变化。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小组内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强调音高与弦长、张力、振动频率的关系。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弦发声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学生以“声音的奥秘”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
3. 实验报告: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和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参与度如何等,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记录是否准确等,以及自己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长春版语文四年下一千根弦教案一千根弦教案第一课时总第八课时第()周2021年月日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恰当、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拥有美好的向往能够使一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理。
1、重新认识3个生字,可以写下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体会“具有幸福的向往能并使一个人同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理。
生字词语卡片。
一、批评引入,唤起兴趣1.(板书:故事)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听故事,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
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见了这个题目,你们可以存有哪些问题?使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拼读课文,利用旁套看一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够化解,再看一看我们大二中又可以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1.学生民主自由念课文,把课文念恰当。
碰到生字,用已掌控的方法鼓腮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建议念得恰当、流利。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1.写下自己讨厌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1-3一千根弦保证效果琴师徒弟收藏急不可待有生之年潸然泪下第二课时总第九课时第()周2021年月日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稳步自学把握住关键词语读出文章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能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
3.借助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拥有美好的向往能够使一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1.把握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利用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词语卡片小黑板1.拼读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二、四书认知,绘声绘色讲故事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说“秉持”“期望“潸然泪下”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老人那‘一千根弦’背后的含义究竟就是什么呢?”、“盲人从无字的药方里领悟到了什么?”。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命若琴弦》教案及练习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体会本文深沉诚挚的情感.2.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教学重、难点: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
1.解题关键字命若琴弦,脆弱还是坚强;生存--由目的走向过程的救赎之路;史铁生,中国现代作家。
2.内容提示这篇小说情节简单,叙述朴素,结构清晰。
故事的中心人物试两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瞎子师徒,以说唱为生。
老瞎子从师傅那里得到了一张药方,弹断一千根弦之后服那付药,就可以看到世界。
为了这个目的,老瞎子走过了50年风雨坎坷之路,每天和小瞎子攀山越岭,走遍大村小舍,用心去弹自己的琴.可是在野羊坳村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弦后,老瞎子才知道那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
老瞎子的生活目标轰然倒塌,坚持他一辈子的理想在瞬间破灭。
他曾沮丧不已,可是为了小瞎子,他把目标虚设到更远,给小瞎子也开了药方:弹断一千二百根.靠着这个脆弱的信念,他们依然顽强地踏上了人生之路。
“目的虽然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二、作者生平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中国现代作家。
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
1974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5万元).《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 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最备受瞩目的是他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集体备课记录备课时间:2012年2月20日备课地点:会议室备课年组:四年组备课人:臧远双参加人:宋福群及本组所有教师备课内容: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并概括各自然段内容,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2、理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领悟人生有了梦想,才有希望,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体会这对盲人师徒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3、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活、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正确认识。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交待学习目标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从抽屉里随意抽出一本书,用半分钟时间通过摸,讲讲这是什么书并谈谈感受。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挣开眼,这个动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盲人的生活)2、同学们刚才只失明了半分钟,就想睁开眼。
你能感受到失明了好几十年的人,他们多想见到光明。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千根弦》(引出课题,学生齐读)3、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会认要求会认的字;能够借助字典、工具书等多种形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介绍作者曾经有个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他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文章的作者史铁生,他曾经荣获“2002年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在授奖词中。
高度评价“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1951年生于北京,经历过插队等一系列动荡,在风华正茂的21岁忽然因病至瘫,从此在轮椅上一坐就是30年。
1998年疾病再次袭来,他几乎失去肾脏。
他曾想过自杀,但最终找到了文学之路来解放自己。
现在他一周要做三次透析,但他仍坚持写作,哪怕一天只写几行。
他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他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因为史铁生是个很特殊的作家,通过介绍让学生有个了解)三、理清故事情节,初步感受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一千根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故事概括清楚。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主题,使学生感悟希望对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对待苦难的精神。
2、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让学生体会小说构思的巧妙,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和作文构思水平。
3、欣赏幽默的小说语言艺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主题;体会构思。
2、难点:能够在几个不同小说中找到相似的精神倾向;揣摩琼西在得知这一片叶子的真相以后的心理活动。
三、课型:课内导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一)、导言同学们,我们都是生命,但你们是否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假如你在世上只有最后三天时间了,你将怎样安排这三天?爱情和死亡是文学的两大主题,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深刻地思考过死亡问题,其本质就是生命问题。
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的著名的散文《我与地坛》里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比如你起早熬黑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我最喜欢的作家。
他1951年出生于北京,22岁时双腿瘫痪,从此靠轮椅行走。
近年,他的病情恶化,每三天要到医院去洗一次血,一根管子把血流出来,通过另一根管子把洗干净了的血输进去。
所以,有一次记者问他的工作,他说,我的工作是生病。
大家想一想,一个22岁的青年,在人生最美好,最富有理想的时光,突然双脚瘫痪,那真是天大的灾难。
但他克服了,并且把苦难化为难得的思想。
今天,让我们来读一个生生死死的故事,希望大家因此能悟出点什么。
接下来,先请大家欣赏一下短篇巨匠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最后一片叶子》。
(二)、作者简介欧·亨利:(1862——1910),短篇小说巨匠。
拉断一千根琴弦
许多年前,有个老瞎子带着一个小瞎子走南闯北,四处漂泊。
他们靠着手上的二胡,给人卖唱,维持着生计
小瞎子说,师傅,什么时候带俺去治眼病呀?俺不想一辈子做瞎子
老瞎子说,俺的师傅说过,只要拉断了一千根琴弦,就可以打开二胡盖子,里面有治眼病的秘方
小瞎子倒吸了一口凉气,说,一千根琴弦?那得拉多少年呀?现在不可以打开盖子吗?
老瞎子不容置疑地说,不行!那会不灵验的
小瞎子跟着老瞎子继续漂泊,小瞎子拉的二胡越来越中听了,不管是《平湖秋月》,还是《喜洋洋》,在他纤巧的手指下袅袅飘出,总要博得满堂喝彩小瞎子发誓要拉断一千根琴弦
许多年后,小瞎子终于拉断了一千根琴弦。
这时,老瞎子师傅已经死了,小瞎子成了老瞎子
老瞎子颤巍巍地打开二胡琴盖,里面有一张纸条
老瞎子逢人就出示这张纸条,然而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告诉他,这只是一张空白纸条
老瞎子把纸条撕得粉碎,也把自己的心撕得粉碎。
他茫然地在大街上踯躅,喃喃自语:“师傅,你为什么要骗我?”
老瞎子想了很久很久。
他终于想清楚了:师父是为了激励自己练好琴艺,以后不会饿死
后来,老瞎子又带了一个小瞎子。
他们继续拉着二胡
小瞎子说,师傅,什么时候带俺去治眼病呀?俺不想一辈子做瞎子
老瞎子说,俺的师傅说过,只要拉断了一千根琴弦,就可以打开二胡盖子,里面有治眼病的秘方
小瞎子倒吸一口凉气,说,一千根琴弦?那得拉多少年呀?现在不可以打开盖子吗?
老瞎子不容置疑地说,不行!那会不灵验的
生活就是这样,有了目标,你才会觉得一切辛劳都是值得的。
而一旦失去目
标,你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