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24
七年级历史第24课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通过观摩兰亭序摹本,了解该作品的风格了解东晋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顾恺之,能说出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王羲之、顾恺之作品的观摩和比较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通过分组介绍这一时期艺术成就学会合作学习通过临摹王羲之书法作品或观摩书法家的书法表演,学会感受、欣赏书法艺术美,学会运用“文房四宝”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水平,促进对艺术美的追求通过学习,认识到书法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共同创造的,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怎强,增强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知识结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中间有没有练习书法的同学啊?生:有。
师:书法是大家喜闻乐见,非常爱好的一种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商代)甲骨文(西周)铭文(秦朝)小篆(秦朝)隶书师:根据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字经历了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和草书。
这就是汉字的五种书体,同学们能辨认出这些书体吗?(投影“汉字的五种书体”让学生辨认)师:篆书、隶书我们已经讲过了,那么楷书、行书、草书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又叫正楷,特点就是结构端正,但写起来较慢。
草书笔画相连,写起来快,但不易辨识。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书写既快又易辨识。
如果说楷书给人的感觉是“静”,草书给人的感觉是“跑”,那么行书给人的感觉就是“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雕塑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
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造就了许多书画名家,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
你想领略这一时期书画、雕塑异彩纷呈的艺术风采吗?书圣王羲之东晋时,王羲之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对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都很擅长。
他改变了前代比较质朴的书风,将字写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现存唐朝人的摹本。
王羲之以他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找一找照出王羲之书法中的之字,体会他书法艺术的特点。
王羲之平生爱鹅。
有一次看见河中一群白鹅昂首浮游,形态优美,他停下船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要求把鹅买下。
鹅的主人是一个道士,故意不卖,提出只有写一部经卷,便可全部相赠。
王羲之大喜,兴致勃勃地写好一卷《黄庭经》交给道士。
原来这位道士极爱王羲之的书法,又不便张口去要,于是设下这书成换白鹅之计。
王羲之喜爱观察鹅,是和他钻研书法,从中揣摩执笔、运笔要领分不开的。
他执笔时食指如鹅头昂扬微曲,笔管直立;运笔时像鹅的两掌齐力拨水,运用自如,如后人在一首诗中所说:“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
”顾恺之和绘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很大发展,名家辈出。
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人顾恺之。
顾恺之精于绘画,又对绘画理论有精神的研究。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他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所以特别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的特征。
顾恺之的画,现存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些都是古画中的珍品。
有一次,顾恺之为人画扇面,画了魏晋时期两个名士,但没有点睛。
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他回答说:“哪能点眼睛啊!点了眼睛,他们就要说话了。
”他给裴楷画像,特别对这个人面颊上几撮毛作了夸张的描绘,看的人无不称赞他把裴楷画活了。
他为建康瓦官寺画的佛像,神态自若,惟妙惟肖,给人一种宁静圣洁的感觉,妙不可言。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考点名称:书画艺术:王羲之(书圣),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东晋书画艺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擅长隶、草、真、行,并博彩众家之长,世称“书圣”。
他的书法代表作品有《兰亭序》《黄庭经》等。
其子王献之的书法造诣也很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是带有宗教色彩的。
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东晋的顾恺之是这一时期著名的画家。
他擅长以画人物为著称。
他的人物画布局严密、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
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方民歌的风格迥异;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又有战歌,牧歌)2、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龙门石窟的有中原文化的特征)3、思想领域的异常活跃(佛教道教的盛行,尤其是佛教,出现了寺院经济)4、科技成果突出(科学,农学)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女史箴图》:考点名称: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继承了两汉的传统,同时受到古印度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那时,北方统治者到处开山凿窟,雕塑佛像,形成了许多石窟艺术。
其中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千佛洞。
这些石窟内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像和其他艺术珍品。
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的艺术特征:由于受到民族融合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受到了西域和汉族文化影响,云冈佛像受西域造像艺术的影响。
保存较多的古印度佛教艺术的风格。
佛面方圆,两肩齐平,深目高鼻,衣纹厚重凸起,线条简洁,是典型的胡人形象。
龙门石窟,无论佛像造型,还是龛饰壁雕,都具有中原文化特征。
龙门石窟:。
教学内容:历史科第四章(单元)第24课课题: 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曹操、曹植和王粲;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南北方民歌的特点及北方民歌的代表作;书法家钟繇和王羲之;大画家顾恺之;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教学,培养学生从文学艺术中了解历史,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鉴赏的能力。
3、情感目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
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
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也出现了繁荣局面。
第23课讲述了科技成就,本课讲述的是艺术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很多领域,本课介绍了书法、绘画、石窟艺术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时期艺术成就的异彩纷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共同为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教学方法: 讲评、讨论自学练习:1.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书法端庄秀丽、绚丽华贵,有,的美称。
他的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
2.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_________》,他以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被后人称为“_________”。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名家辈出,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的。
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都是古画中的珍品。
4.山西大同的_________石窟、河南洛阳的_________石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精品。
合作探究安(展示案)1、新课讲授、师生互动:导入新课:这一课继续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内容是文学艺术及其成就。
讲授新课:一、建安诗人和陶渊明(1)建安诗人曹操实际掌握着东汉政权。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教案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七年级历史上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李艳芬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书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雕塑艺术异彩纷呈,它们和前面所学的“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等内容共同为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全人类文化结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宝.本课共分三个子目,即“书圣”王羲之,顾恺之和绘画,石窟艺术.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时期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难点是如何使初一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的艺术特点.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尚处于心理与生理向青年过渡的转型期,对周遭世界充满了求知求真求实的渴望.不再一味盲从,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审视世界及艺术品,鉴赏水准也向新层次发展.因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因势利导,使之完善,最终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初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等能力.对中国的书法,绘画等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的学生还有这方面的特长,这为教师以多种形式讲授本课提供了有利条件.三.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了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及其风格,并知道他被尊称为“书圣”的原因了解顾恺之的成就,能说出他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及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并能列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王羲之,顾恺之作品的观摩,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通过临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绘制图画等,学会感受,欣赏书画的艺术美,学会运用“文房四宝”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水平,促进对艺术美的追求学习艺术家们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终有所成的意志认识到书画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共同创造的,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始终遵循课改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化难为易,实现课程标准且能有所升华.教学方式:教师充分担当起主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构建一个清晰明朗的认知渠道,通过大量的资料汇总,图片集锦等提高学生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查阅鉴赏书画石窟艺术技能的资料,做到成竹在胸,化解本课难点.2.认真制备PPT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3.提前布置学生准备书法,绘画用具及“文房四宝”,练习配乐朗诵兰亭序,编学生剧桓玄偷画.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回忆前一课内容,并说明是从什么角度来说明这一时期的发展的,从而引入本课.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2.新授1“书圣”王羲之A.指导学生“羲”字的写法B.引导学生回忆中国文字的演变史PPT演示C.提请学生注意这一时期人们崇尚书法,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王羲之学生呼应作答D.指导学生看书,指出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书圣”.E.引导学生分析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的原因,通过观看PPT文字材料学生读,图片,他早年的求学经历,他的几部优秀作品等,让学生讨论得出答案PPT展示两点原因 F.选取其代表作兰亭序,提出问题——王羲之书法的风格是什么通过让学生配乐朗诵兰亭序,提醒学生边听边观察边概括,尤其要重点观察“之”字PPT演示20个“之”字和人们的评价,从而概括出他的书法风格.同时强调指出兰亭序现世的只是摹本G.学生临摹〈兰亭序〉中的字,并与之对比,也可以临摹〈黄庭经〉中的字,师生互评作品,在班级展示,承诺学生在班报中展示两周.并以“右军啊,你害了多少神童”的故事为警示,体会“仿”与“创”的关系.H.最后介绍“文房四宝”利用“每课一得”,提出希望.旨在让学生一方面认识王羲之当之无愧的“书圣“称号,另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创新才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顾恺之和绘画A.明确顾恺之在当时绘画艺术中的地位演示并介绍分析他的两幅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并引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加以左证,从而总结出他的画的特点.C.学生表演课堂剧〈桓玄偷画〉,补充介绍他的“三绝”,了解他的博学多才.D.支持感兴趣的同学课后临摹两幅名画,班报展示.旨在让学生感受顾恺之的画的特色及他的人格魅力.(3)石窟艺术PPT点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本目内容:A.石窟艺术为何具有艺术价值B.我国的石窟艺术是如何兴起和发展的学生回答完毕,教师进一步强调北魏石窟艺术是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与印度传入的佛教艺术融合的结晶, 展示相关图片C.造窟者是什么人说明了什么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着名的石窟艺术代表PPT展示图片旨在让学生认识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象征,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优秀遗产.3.课堂小结PPT展示板书设计,回顾本课所学.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的民族大融合中,我国的文化传统不但没有中断,反而还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的书法绘画艺术,更产生了闻名于世的石窟艺术.这一切是时代的产物,是我国各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乃至世界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品.1.课堂练习PPT演示1〈导航〉中的选择题2辨析题3自制表格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5.板书设计24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风格——端秀清新,绚丽华贵,“瓢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顾恺之风格——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的特征云冈石窟石窟艺术龙门石窟六.评价通过讨论法,问答法,测验法进行评价,本课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参与评价,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教学自我反思本课我已讲过三轮,前两轮都是学生分组活动,但从有效教学角度看,并不理想,内容多,学生对作品分析不透彻,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对如何鉴赏艺术作品终究不得要领.本届初一,我自制课件,以讲授分析为主,师生双边互动,配合图片,乐曲,临摹,表演等,既完成了课标要求并有所拔高,又体现了课改精神.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概括,表演准确完整,通过课堂练习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能较好地掌握.所以,实现课标的方式途径有很多,一书一笔一黑板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很好地领袖课堂,引导气氛,升华精神.。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一、教材分析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很多领域,本课介绍了书法、绘画、石窟艺术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时期艺术成就的异彩纷呈。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共同为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全人类文化结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3、本课共分三个子目,即“书圣”王羲之,顾恺之和绘画,石窟艺术。
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时期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二、学生分析1、学习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的精神,养成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习惯,锻炼自己勤奋刻苦、不懈追求的意志。
2、认识到书画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并知道他被称为“书圣”的原因。
2、知道东晋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顾恺之,能说出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3、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雕塑成就的最高体现,认识到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四、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难点是如何使初一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方法1、收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和石窟艺术的资料,培养收集、选取材料的能力。
2、赏析王羲之、顾恺之的作品,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3、教学策略:启发式六、教学过程(一)、“书圣”王羲之新课导入:同学们,也许我们不是艺术家,但我们能够欣赏艺术之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那些异彩纷呈、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吧。
1、请同学说说王羲之知多少。
(点滴都行)2、先阅读书中王羲之“用字换鹅”的小故事,然后提问:故事说明了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3、学生欣赏《兰亭序》,并体会他的书法艺术的魅力,分别请两至三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二)、顾恺之和绘画其实在这个时期不仅书法艺术达到高超的境界,当时的绘画艺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名家辈出。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学习目标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认识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了解浩大工程的石窟艺术,精彩的绘画等古代文化成就,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学习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学法提示问题导读下的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表格归纳法等。
一、导入示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雕塑艺术异彩纷呈,书画时刻艺术和前面所学“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等内容共同为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鉴定基础。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东晋时的改变代质朴的书风,他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代表作是,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绘画特别注重。
他的代表作是和《女史箴图》。
3. 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体现,地点主要在我国的北方,最著名的的石窟,的石窟。
(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走进历史,整合历史基础知识●填一填:填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
学法提示: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知识,便于归类,一目了然。
■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发展变化●试一试:请将下列历史人物按类型归类孙权、诸葛亮、曹丕、元宏、祖冲之、王羲之、贾思勰、顾恺之①②③④●读一读:阅读下面三则史料材料一:(王羲之)曾与人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晋书》材料二:中国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字当是甲骨文,后有金文,秦统一之前,各国使用的文字不统一,秦以小篆为标准文体,后又推行隶书。
材料三: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
——人们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