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93.50 KB
  • 文档页数:13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160012140)

学时学分 48学时(3学分)

系部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培养高素质、拥有创新能力的网络设计人才和高级网络管理人才。

●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建设、配置、管理和维护网络的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获取、加工、发布信息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使学生能够“懂、建、管、用”网络:“懂”是理解网络原理、相关协议和标准;

“建”是掌握组建网络的工程技术;

“管”是学会管理、配置和维护网络;

“用”是在学会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将网络作为信息发布和管理的平台。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computer/index

2.《计算机网络(第4版)》,Andrew S. Tanenbaum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4.《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2版)》,高传善、毛迪林、曹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计算机网络(第2版)》,吴功宜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计算方法:期未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授课学期:2010~2011第一学期

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

第1章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 因特网概述

1.3 因特网的组成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学时分配:总6学时

第1~3学时:1.1 ~ 1.5

第4~6学时:1.6 ~ 1.7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对网络的概念、组成、分类、发展过程、主要性能指标等内容要有所了解,同时还要理解分组交换技术及客户机/服务器等概念,掌握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 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其它: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第1章概述,6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对网络的概念、组成、分类、发展过程等内容要有所了解,同时还要理解网络分层结构、网络层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掌握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概念;2、因特网组成;3、分组交换技术原理;4、客户机/服务器概念;5、计算机网络分类;6、计算机网络主要性能指标;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难点:分组交换技术;带宽和时延的概念。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 1 章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1. 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知识经济中两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 网络现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3. 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主要的业务是电话,但也有其他业务,如传真、数据等)、有线电视网络(即单向电视节目的传送网络,但现已开始逐渐向双向传输网络改造)和计算机网络。“三网合一”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4.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如何设计计算机网络,并且将这些网络组织起来,是本课的主题。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背景:

计算机通信的发展历史并不长,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美苏冷战时期的产物。

它的形成过程,是从简单的为解决远程计算、信息收集和处理而形成的专用联机系统开始的。随着通信和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迅猛发展和服务的需要,在联机系统的基础上发展到把多台中心计算机相互联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

早期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的。所有设备安装在同一间房子里,因此“计算机通信”仅局限于计算机房中各个互联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一台计算机和磁带驱动设备、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等的通信。后来发展了批处理和分时系统,一台计算机尽管可以同时为多个用户服务,但没有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所以分时系统所连接的多个终端和主计算机仍需放在同一间房里,用户必须在计算机房里使用终端,进行所有的信息处理。显然,在这种方式中,计算机和通信是分开进行的。

60年代初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在各个部门得以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对分散在各地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从而出现了联机终端。通过专门的电缆使远程的用户终端与主机相连,实现了远程终端对主机的访问。为了减轻主机在通信方面的负担,充分发挥主机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作用,在主机上增加一个通信接口装置使其增加通信功能,如图1—1所示。将远地用户的输入/输出装置通过通信线路(模拟的或数字的)直接与计算机的通信控制装置相连。这样,计算机一边接收从远地站点输人的信息,一边处理信息,最后的处理结果也经过通信线路直接送回到远地的用户终端设备。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就这样开始了。从通信角度看,这种单主机联机系统(也称多终端系统)只能说是一种计算机数据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