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双PID的旋转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_刘二林

基于双PID的旋转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_刘二林

基于双PID的旋转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_刘二林
基于双PID的旋转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_刘二林

基于双PID 的旋转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otary invert pendulum based on dual PID

刘二林1,姜香菊2

LIU Er-lin 1, JIANG Xiang-ju 2

(1. 兰州交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2. 兰州交通大学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摘 要:设计了一款简易旋转倒立摆。对所设计的旋转倒立摆进行了分析,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在MATLAB中,通过双PID控制模式对旋转倒立摆控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际运行结果相符合。将MATLAB中的双PID控制算法移植到微控制器中,实现了对旋转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将系统实际运行参数通过串口上传至上位机,并在虚拟示波器中进行显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双PID控制器能实现对旋转倒立摆的控制,系统稳定性好,鲁棒性好。

关键词:旋转倒立摆;数学模型;双PID控制器中图分类号:TP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34(2015)03(下)-0139-04Doi:10.3969/j.issn.1009-0134.2015.03(下).43

收稿日期:2014-12-02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14117)

作者简介:刘二林(1977 -),男,河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测控技术和智能控制。

0 引言

倒立摆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领域、多技术的有机结合,其控制系统本身是一个绝对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可以作为典型的控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倒立摆的种类很多,有直线倒立摆、旋转倒立摆、平面倒立摆等。旋转倒立摆是三种形式的倒立摆中结构较简单的一种。相对于小车式的直线倒立摆而言,由于其将小车控制改为悬臂的旋转控制,其中间环节较少,机械结构较容易实现;但是其受力分析更加复杂,具有更大的非线性、不稳定及复杂性,对控制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论文中,采用直流电机,减速机构,微控制器,电机驱动芯片,1024线绝对式编码器等设计了一个一级旋转倒立摆;同时,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对倒立摆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系统完整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 中采用双PID 控制模式进行了控制器设计,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将设计的控制器移植到微控芯片中进行了实际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通讯模块上传至上位机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机械结构合理,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好。

1 旋转倒立摆基本结构

旋转倒立摆主要由倒立摆支撑机架、电机、减速装置、摆杆、旋臂、1024线位置式编码器、BT7960构成的H 桥电路及微控制器芯片组成。倒立摆结构框图及实物图如图1

所示。

(a) 倒立摆结构框图

(b) 倒立摆实物图

图1 倒立摆结构及实物图

在图1(b)中,旋转倒立摆的旋臂与减速器的输出轴联接,减速器由直流电机驱动[3,4],编码器1的齿轮与直流电机主轴齿轮啮合。通过获取编码器1的角度和角速度可以计算出旋臂的角度和角速度。编码器2安装在旋臂末端,且编码器2的旋转轴与旋臂的主轴平行;摆杆安装在编码器2的旋转轴上,摆杆轴线与编码器旋转轴垂直。系统中,旋臂只能以减速器动力输出轴为圆心做

水平旋转,摆杆只能以编码器2旋转轴为圆心在旋臂末端旋转轨迹的切面上做竖直旋转。

2 旋转倒立摆数学模型

对旋转倒立摆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广义坐标系。系统的简化模型如图2所示。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统的运动学微分方程[1,5~8]。

由图2可知,系统中摆杆与旋臂各有一个自由度,所以,可以取α和θ为广义坐标。则倒立摆系统的动能由四部分组成。

1234T T T T T =+++ (1)其中T 1为旋臂的转动动能,;T 2为摆

杆的转动动能,;T 3为摆杆沿X 轴方向运

动的动能,;T 4为摆杆沿Y 轴方向运动的动能,

因为α→0,所以sin α→0,cos α→1,将式1各项进行计算合并,并且对其进行线性化处理可得:

(2)

图2 系统简化模型

系统的广义力为:

;所以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有:

(3)

(4)

由式(3)可得: (5)

式(5)中,T

o u t

为电机输出扭矩,。

由式(4)可得:

(6)

将式(4)、式(5)联立组成方程组,得到倒立摆系统线性化状态方程。

(7)

式(7)中:

以上各式中,参数的物理意义、数值及单位如表1

所示。

3 旋转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旋转倒立摆的控制目标是:使倒立摆摆杆稳定在正上方,摆杆角度α→0,旋臂角速度→0;或者使倒立摆在倒立的情况下匀速旋转。如果用传递函数对理想倒立摆系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系统有一个极点在s 平面的右半平面,系统不稳定。系统如果希望达到α→0的目标,可以通过PID 控制器使系统的两个极点都位于s 平面的左半平面,则倒立摆系统稳定[9~12]。

通过分析,为了使摆杆和悬臂都稳定在期望的位置,对旋臂和摆杆使用PID 控制,在控制器中,PID 控制器1对倒立摆摆杆的角度α进行控制,控制器输出为正反馈;PID 控制器2对旋臂的角速度进行控制,控制器输出为负反馈。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6

所示。

图3 双PID 控制仿真系统结构图

在仿真过程中,取倒立摆模型的摆杆角度α的初始值为-0.175(约为10度),旋臂初始角度为0。取K p1=100,K d1=20,K i1=1.5,取K p2=2.2,K d2=0.08,K i2=0.01,PID2控制器输出的电压值限幅范围为:-5V ~+5V ,控制器总体输出的电压值限幅范围为:-10V ~+10V ,控制器输出部分的m 文件如下:

function sys=mdlOutputs(t,x,u)Out1=100*u(4)+20*u(5)+1.5*u(6);Out2=2.2*u(1)+0.08*u(2)+0.01*u(3);if Out2>5 Out2=5;elseif Out2<-5 Out2=-5;end

Out=Out1-Out2;if Out>10 Out=10;elseif Out<-10 Out=-10;end sys(1)=Out;

如果摆杆角度设定值为α=0,旋臂角速度设定值为=0,则仿真结果如图4

所示。

图4 α=0,=0时双PID 仿真曲线

通过仿真曲线图可以看出,倒立摆系统的摆杆会稳定的停留在α=0处,但是由于摆杆初始角度的存在,同时PID 控制器2控制的变量为摆杆的角速度,且=0;所以,旋臂会稳定在3rad 附近。这与实际控制过程相符合。

如果摆杆角度设定值为α=0,旋臂角速度设定值为=0.5,则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通过仿真曲线可以看出,倒立摆旋臂会沿着设定的方向匀速旋转,摆杆的角度会略微偏离0角度,α≈2.1×10-3。这也与旋转倒立摆的实际运行曲线相符合。

4 旋转倒立摆实际运行数据分析

将Matlab 中的控制算法移植到微控制器中,通过虚拟示波器将摆杆的角度及旋臂的角速度传到上位机中。上位机虚拟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如图6所示。

图6中,纵坐标为角度和角速度,对于角度而言,其单位为:

表1 状态方程中各参数列表

符号物理意义数值单位d 旋臂长度0.60m m 1旋臂质量0.250kg L 摆杆长度0.28m m 2摆杆质量0.117kg g 重力加速度9.8m/s 2R m 电机电枢电阻3

Ωα摆杆与Y 轴的夹角rad θ旋臂的转角rad

η动力系统效率0.7k f 力矩系数0.008k g 齿数比11k m 反向电动势0.008C 1旋臂阻尼系数0.001C 2

摆杆阻尼系数

0.0005

3.14159÷512=6.13×10-3

rad

式中512为π所对应的分度值。对于旋臂角速度而言,其单位为:

3.14159÷512÷2.7÷(6×10-3)=0.3787rad/s 式中,512为π所对应的分度值,2.7为传感器齿轮

与旋臂齿轮的齿数比,6×10-3为数据监测周期,周期单位为秒。

分析图6(a)可知,运行过程中,倒立摆摆杆一直在

震荡,震荡中心线偏离计算中心0,这与倒立摆实际重心与传感器采样中心不重合有关,倒立摆摆动幅度大约在-6.13×10-2~+0.183rad 之间。倒立摆旋臂速度有突变,这与电机齿轮与减速齿轮之间的间隙较大有关。这都是在制作实物时的结构不对称造成的。将摆杆处增加一高14cm ,重量60g 的重物,倒立摆运行波形图见图6(b)。由图6(b)可以看出,摆杆的高度及质量变化后,倒立摆运行依然正常,且系统更稳定。

5 结束语

论文的创新点在于:1)利用1024线绝对式编码器及其相关电子元件设计了一款简易旋转倒立摆。2)根据旋转倒立摆的实物,建立了与实际系统相符合的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 用双PID 控制器对模型进行了控制仿真。3)通过上位机,对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采集;通过数据分析,论述了仿真中的数据与实际运行结果差异的原因;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良好性能。

参考文献:

[1] 吴爱国,张小明,张钊.基于Lagrange 方程建模的单级旋转倒立摆

控制[J].中国工程科学,2005,7(10):11-15.

[2] S.Awtar,N.King,T.Allen,I.Bang,M.Hanan,D.Skidmore,K.Craig.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s: rotary and arm-driven-a mechatronic system design case study[J].Mechatronics,2002,(12):357-370.[3] 张朝阳,魏晓赟,王少峰.基于52单片机的旋转倒立摆的研究和

与设计[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4):49-52.[4] Du Gaixin,Huang Nanchen, Wu Gang. The rotational inverted-pendulum based on DSP controller[A].Proc of the 4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C].China Shanghai,2002,7(4):3101-3105.

[5] 宋君烈,肖军,徐心和.倒立摆系统的Lagrange 方程建模与模糊控

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4):333-337.

[6] 张欣.单级旋转倒立摆的二次型最优控制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

用,2011,24(12):28-29,32.

[7] 丛爽,张冬军,魏衡华.单级倒立摆三种控制方法的对比研究[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23(11):47-50.

[8] 姜倩,管凤旭.旋转式倒立摆的镇定和摆起控制[J].哈尔滨商业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3):232-234.

[9] 江晨,王富东.旋转式倒立摆系统的算法研究及仿真[J].工业控

制计算机,2010,23(5) :54-56.

[10] 陈进,王冠凌,邢景虎.单级倒立摆的PID 和模糊控制对比研究[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9,1423(2):17-18.

[11] 曹敏,徐凌桦. 单神经元PID 算法在倒立摆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微计算机信息,2009,25(1-1):70-71.

[12] 杨平,徐春梅,曾婧婧,蒋式勤,彭道刚.PID 控制在倒立摆实时

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测控自动化)2006,22(7-

1):83-85.

图5 α=0,=0.5时双PID

仿真曲线

(a)

无干扰情况下的测量数据

(b) 加干扰情况下的测量数据

图6 倒立摆运行波形图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倒立摆系统控制器设计

一、引言 支点在下,重心在上,恒不稳定的系统或装置的叫倒立摆。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不稳定的、非线性系统,是进行控制理论教学及开展各种控制实验的理想实验平台。 问题的提出 倒立摆系统按摆杆数量的不同,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倒立摆等,多级摆的摆杆之间属于自有连接(即无电动机或其他驱动设备)。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能有效的反映控制中的许多典型问题:如非线性问题、鲁棒性问题、镇定问题、随动问题以及跟踪问题等。通过对倒立摆的控制,用来检验新的控制方法是否有较强的处理非线性和不稳定性问题的能力。 倒立摆的控制问题就是使摆杆尽快地达到一个平衡位置,并且使之没有大的振荡和过大的角度和速度。当摆杆到达期望的位置后,系统能克服随机扰动而保持稳定的位置。 倒立摆的控制方法 倒立摆系统的输入来自传感器的小车与摆杆的实际位置信号,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后,通过控制算法得到控制量,再经数模转换驱动直流电机实现倒立摆的实时控制。直流电机通过皮带带动小车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摆杆的一端安装在小车上,能以此点为轴心使摆杆能在垂直的平面上自由地摆动。作用力u平行于铁轨的方向作用于小车,使杆绕小车上的轴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小车沿着水平铁轨运动。当没有作用力时,摆杆处于垂直的稳定的平衡位置(竖直向下)。为了使杆子摆动或者达到竖直向上的稳定,需要给小车一个控制力,使其在轨道上被往前或朝后拉动。 本次设计中我们采用其中的牛顿-欧拉方法建立直线型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开环响应分析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并利用学习的古典控制理论和Matlab /Simulink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控制器的设计,主要采用根轨迹法,频域法以及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进行模拟控制矫正。

单级倒立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单级倒立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小组成员:武锦张东瀛杨姣 李邦志胡友辉 一.倒立摆系统简介 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高阶次、多变量、不稳定和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由于它的行为与火箭飞行以及两足机器人行走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对其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倒立摆系统本身所具有的上述特点,使它成为人们深入学习、研究和证实各种控制理论有效性的实验系统。 单级倒立摆系统(Simple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物理模型,其结构和飞机着陆、火箭飞行及机器人的关节运动等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对倒立摆系统平衡的控制方法在航空及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倒立摆控制理论产生的方法和技术将在半导体及精密仪器加工、机器入技术、导弹拦截控制系统、航空器对接控制技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倒立摆仿真或实物控制实验是控制领域中用来检验某种控制理论或方法的典型方案。最初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单级倒立摆可以看作是一个火箭模型,相比之下二阶倒立摆就复杂得多。1972年,Sturgen等采用线性模拟电路实现了对二级倒立摆的控制。目前,一级倒立摆控制的仿真或实物系统已广泛用于教学。 二.系统建模 1.单级倒立摆系统的物理模型 图1:单级倒立摆系统的物理模型

单级倒立摆系统是如下的物理模型:在惯性参考系下的光滑水平平面上,放置一个可以在平行于纸面方向左右自由移动的小车(cart ),一根刚性的摆杆(pendulum leg )通过其末端的一个不计摩擦的固定连接点(flex Joint )与小车相连构成一个倒立摆。倒立摆和小车共同构成了单级倒立摆系统。倒立摆可以在平行于纸面180°的范围内自由摆动。倒立摆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使倒立摆在外力的摄动下摆杆仍然保持竖直向上状态。在小车静止的状态下,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倒立摆的稳定性在摆杆受到微小的摄动时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而使倒立摆无法复位,这时必须使小车在平行于纸面的方向通过位移产生相应的加速度。依照惯性参考系下的牛顿力学原理,作用力与物体位移对时间的二阶导数存在线性关系,单级倒立摆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 各个参数的物理意义为: M — 小车的质量 m — 倒立摆的质量 F — 作用到小车上的水平驱动力 L — 倒立摆的长度 x — 小车的位置 θ— 某一时刻摆角 整个倒立摆系统就受到重力、驱动力和摩擦阻力的三个外力的共同作用。这里,驱动力F 是由连接小车的传动装置提供,控制倒立摆的稳定实际上就是依靠控制驱动力F 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做与倒立摆运动相关的特定运动。为了简化模型以利于仿真,假设小车与导轨以及摆杆与小车铰链之间的摩擦均为0。 2.单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 令小车的水平位移为x ,运动速度为v ,加速度a 。 小车的动能为212kc E Mx =,选择特定的参考平面使得小车的势能为0。 摆杆的长度为L ,某时刻摆角为θ,在摆杆上与固定连接点距离为q (0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旋转倒立摆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旋转倒 立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目录 摘要 本设计综合考虑基础部分和发挥部分要点,采用mega128a为主控芯片,BTS7960驱动电机并在程序中涉及到pid算法对电机进行调控,在设计中,我们采用1000线编码器为角度传感器。在该简单控制装置中,我们实现了摆动,圆周运动和短时间的自动控制下的倒立。 关键字:倒立摆,mega128a,编码器 第一章系统方案比较与选择

总实现方案 方案一: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通过卡尔曼数据融合得到角度,用此处的角度为载体用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并调整电机。 方案二:用电位器做角度传感,通过单片机自带ADC来读取电位数值以此为依据来判断角度,并调整电机。 方案三:用编码器做角度传感器,通过读取编码器的输出脉冲来计算角度传感器的输出角度,用此角度做处理调整电机。 通过对两个方案的对比选择,方案一中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算法实现复杂,我们在融入卡尔曼滤波后有明显滤波效果,但是由于圆周运动,会使得各个方向轴返回的数据出错,且波动大,会减弱卡尔曼的滤波效果,对于pid的精准调整还是远远达不到预期。在方案二中,考虑到电位器内部结构问题,虽然理论上电位器在转动过程中是线性的,但是考虑到每次停靠的电阻位可能会产生误差,最后考虑到我们最终选定的单片机ADC只有10位,在方案三中,由于实现编码器的功能实现方便简单,并能更多的趋近于精确值,因此最后我们采用了方案三。 主控制器方案比较与选择 为了完成在短时间快速采集并计算角度,主控器件必须有较高的CPU工作频率和存储空间。 方案一:采用51系列加强型STC12C5A60S2作为主控器件,用来实现题目所要求的各种功能。此方案最大的特点是系统规模可以做得很小,成本较低。操作控制简单。但是,我们在利用单片机处理高速信号快速扫描及电机控制时显得吃力, 51系列单片机很难实现这一要求。

2013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C题 )

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 参赛注意事项 (1)9月4日8:00竞赛正式开始。本科组参赛队只能在【本科组】题目中任选一题;高职高 专组参赛队在【高职高专组】题目中任选一题,也可以选择【本科组】题目。 (2)参赛队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交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 (3)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 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随时备查。 (4)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 (5)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外进行设计制 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迴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 (6)9月7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 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C 题 ) 【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套简易旋转倒立摆及其控制装置。旋转倒立摆的结构如图1所示。电动机A 固定在支架B 上,通过转轴F 驱动旋转臂C 旋转。摆杆E 通过转轴D 固定在旋转臂C 的一端,当旋转臂C 在电动机A 驱动下作往复旋转运动时,带动摆杆E 在垂直于旋转臂C 的平面作自由旋转。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摆杆从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摆角0°)开始,驱动电机带动旋转臂作 往复旋转使摆杆摆动,并尽快使摆角达到或超过-60°~ +60°; (2)从摆杆处于自然下垂状态开始,尽快增大摆杆的摆动幅度,直至完成 圆周运动; (3)在摆杆处于自然下垂状态下,外力拉起摆杆至接近165°位置,外力 撤除同时,启动控制旋转臂使摆杆保持倒立状态时间不少于5s ;期间旋转臂的转动角度不大于90°。 图1 旋转倒立摆结构示意图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倒立摆系统控制器设计

1 引言 支点在下,重心在上,恒不稳定的系统或装置的叫倒立摆。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不稳定的、非线性系统,是进行控制理论教学及开展各种控制实验的理想实验平台。 1.1 问题的提出 倒立摆系统按摆杆数量的不同,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倒立摆等,多级摆的摆杆之间属于自有连接(即无电动机或其他驱动设备)。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能有效的反映控制中的许多典型问题:如非线性问题、鲁棒性问题、镇定问题、随动问题以及跟踪问题等。通过对倒立摆的控制,用来检验新的控制方法是否有较强的处理非线性和不稳定性问题的能力。 倒立摆的控制问题就是使摆杆尽快地达到一个平衡位置,并且使之没有大的振荡和过大的角度和速度。当摆杆到达期望的位置后,系统能克服随机扰动而保持稳定的位置。 1.2 倒立摆的控制方法 倒立摆系统的输入来自传感器的小车与摆杆的实际位置信号,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后,通过控制算法得到控制量,再经数模转换驱动直流电机实现倒立摆的实时控制。直流电机通过皮带带动小车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摆杆的一端安装在小车上,能以此点为轴心使摆杆能在垂直的平面上自由地摆动。作用力u平行于铁轨的方向作用于小车,使杆绕小车上的轴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小车沿着水平铁轨运动。当没有作用力时,摆杆处于垂直的稳定的平衡位置(竖直向下)。为了使杆子摆动或者达到竖直向上的稳定,

需要给小车一个控制力,使其在轨道上被往前或朝后拉动。 本次设计中我们采用其中的牛顿-欧拉方法建立直线型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开环响应分析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并利用学习的古典控制理论和Matlab /Simulink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控制器的设计,主要采用根轨迹法,频域法以及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进行模拟控制矫正。 2 直线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 直线一级倒立摆由直线运动模块和一级摆体组件组成,是最常见的倒立摆之一,直线倒立摆是在直线运动模块上装有摆体组件,直线运动模块有一个自由度,小车可以沿导轨水平运动,在小车上装载不同的摆体组件。 系统建模可以分为两种: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实验建模就是通过在研究对象上加上一系列的研究者事先确定的输入信号,激励研究对象并通过传感器检测其可观测的输出,应用数学手段建立起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这里面包括输入信号的设计选取,输出信号的精确检测,数学算法的研究等等内容。 鉴于小车倒立摆系统是不稳定系统,实验建模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通过机理建模方法建立小车倒立摆的实际数学模型,可根据微分方程求解传递函数。 2.1 微分方程的推导(牛顿力学方法) 微分方程的推导在忽略了空气阻力和各种摩擦之后,可将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杆组成的系统,如图1所示。做以下假设: M小车质量m摆杆质量 b小车摩擦系数I 摆杆惯量

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

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C 题) 参赛队员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参赛队编号: 参赛学校:

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C 题) 摘要: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是复杂的高阶闭环控制系统,控制复杂度较高。系统以飞思卡尔MK10DN512ZVLL10单片机为核心,以Mini1024j编码器为角度传感器,配合直流电机组成旋转倒立摆系统,经过充分的系统建模,并考虑单片机运算速度,最终确定采用改进的“模糊PID”控制算法,通过软件控制,可以满足基本部分要求和发挥部分要求。 系统的突出特点在于充分的力学理论分析,通过力学建模和控制系统仿真,获得了大量的定性分析结果,为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字:倒立摆模糊PID 力学建模状态机

一、系统方案 1. 系统方案论证与选择 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快速、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自然不稳定的系统。对于该控制系统而言,合适的控制算法、精确的反馈信号、适合的电机驱动等都对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精度及抗干扰性起重要作用。针对上述问题,分别设计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进行选择论证。 (1)控制算法选择 方案一:采用传统PID控制算法。 传统PID控制算法是运用反馈求和后的误差信号的比例(0阶位置项)、积分(误差累积项)、微分(1阶速度项)进行系统校正的一种控制算法。可用于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的精确数学模型的情况,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反复调试来确定。 方案二: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 模糊PID控制算法根据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与偏差e和偏差的变化ec之间的模糊关系,在运行时不断检测e及ec,通过事先确定的关系,利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在线修改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让PID参数可自整定。将模糊控制算法与传统PID控制算法巧妙结合,不但具有PID控制算法精度高等优点,又兼有模糊控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点。 综合考虑选择方案二的模糊PID控制算法。 (2)电动机选型 方案一:选择步进电动机 步进电动机是将电脉冲激励信号转换成相应的角位移或线位移的离散值控制电动机,这种电动机每当输入一个电脉冲就动一步。虽然控制时序和驱动电路相对复杂,但步进距离很小,保持力矩大,制动能力强。但步进电机速度只在一定范围可调,并且一般步进电机在不旋转时仍有若干相通电,功耗太大。 方案二:选择直流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控制简单,利用双极性PWM即可实现调速和正、反转,功率调节范围广、适应性好。直流电机的起动、制动转矩大,易于快速起动、停车,易于控制,且直流电机的调速性能好,调速范围广,易于平滑调节。 综上考虑选择方案二的直流电动机。 (3)传感器的选择 方案一:使用角位移传感器 角位移传感器是一个高精度的电位器,它输出为模拟量。但是在使用角位移传感器时,为得到其与竖直方向(即重力方向)的夹角,要使用重摆,且在角度变化小时,由于传感器自身扭矩,将不会发生角位移,从而得不到采样数据。 方案二:使用主轴编码器 主轴编码器采用与主轴同步的光电脉冲发生器,通过中间轴上的齿轮1:1地同步传动。一般是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外光束,通过动、静两片光栅后,到达光电二极管,接收到脉冲信号,变换成数字量输出。按编码方式不同,分为增量式编码器和绝对编码器。前者输出脉冲,后者输出8421码。绝对值编码器减轻了电子接收设备的计算任务,从而省去了复杂的和昂贵的输入装置,而且,当机器合上电源或电源故障后再接通电源,不需要回到位置参考点,就可利用当前的位置

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报告.doc

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倒立摆控制系统 院(系、部): 组长: 组员 班级: 指导教师: 2014年1月2日星期四

目录 摘要----------------------------------------------------------------------------------3 引言----------------------------------------------------------------------------------3 一、整体方案设计--------------------------------------------------------------3 1、需求-----------------------------------------------------------------------------3 2、目标-----------------------------------------------------------------------------3 3、概念设计----------------------------------------------------------------------3 4、整体开发方案设计---------------------------------------------------------3 5、评估----------------------------------------------------------------------------4 二、系统设计--------------------------------------------------------------------4 (一)系统设计-----------------------------------------------------------------4 1、功能分析----------------------------------------------------------------------4 2、设计规范和约束------------------------------------------------------------6 3、详细设计----------------------------------------------------------------------7 (二)机械系统设计-----------------------------------------------------------8 三、理论分析---------------------------------------------------------------------9 1、控制系统建模----------------------------------------------------------------9 2、时域和频域分析------------------------------------------------------------13 3、设计PID或其他控制器---------------------------------------------------21 四、元器件、设备选型--------------------------------------------------------30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摘 要 倒立摆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不稳定系统,许多抽象的控制概念如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直观的反应出来;倒立摆的控制思想在实际中如实验、教学、科研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火箭飞行姿态的控制、人工智能、机器人站立与行走等领域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因此,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将直线倒立摆抽象为简单的模型以便于受力分析进行机理建模,然后通过牛顿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模型,进行拉氏变化带入相应参数得出摆杆角度和小车位移、摆杆角度和小车加速度、摆杆角度和小车所受外界作用力、小车位移与小车所受外界作用力的传递函数,其中摆杆角度和小车加速度之间的传递函数为: 02()0.02725()()0.01021250.26705s G s V s s Φ==- ………… (1) 即我们在本次设计中主要分析的系统的传递函数。 然后从时域角度着手,分析直线一级倒立摆的开环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利用Matlab 中的Simulink 仿真工具进行仿真,得出结论该系统的开环响应是发

散的。 最后分别利用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和PID 控制法对倒立摆系统进行校正。 针对目标一:调整时间0.5(2%)s t s =误差带,最大超调量%10%≤p σ,选取参数利用根轨迹法进行校正,得出利用超前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35.1547( 5.0887) ()135.1547c s G s s +=+ ………………………… (2) 针对目标二: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常数为10;相位裕量为 50 ;增益裕量等于或大于10 分贝。通过频域法得出利用超前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189.6(8.15) ()99.01c s G s s +=+ …………………………… ……………………(3) 针对目标三: 调整时间误差带)%2(2s t s =,最大超调量,%15%≤p σ,设计或调整PID 控制器参数,得出调整后的传递函数为: 150()21020c G s s s =++ ………………………………………. .(4)

一阶倒立摆控制系统

一阶直线倒立摆系统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摘要 (3) 第一部分单阶倒立摆系统建模 (4) (一)对象模型 (4) (二)电动机、驱动器及机械传动装置的模型 (6) 第二部分单阶倒立摆系统分析 (7) 第三部分单阶倒立摆系统控制 (11) (一)内环控制器的设计 (11) (二)外环控制器的设计 (14) 第四部分单阶倒立摆系统仿真结果 (16) 系统的simulink仿真 (16)

摘要: 该问题源自对于娱乐型”独轮自行车机器人”的控制,实验中对该系统进行系统仿真,通过对该实物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物仿真实验研究,有助于实现对独轮自行车机器人的有效控制。 控制理论中把此问题归结为“一阶直线倒立摆控制问题”。另外,诸如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平衡控制、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海上钻井平台的稳定控制、飞机安全着陆控制等均涉及到倒立摆的控制问题。 实验中通过检测小车位置与摆杆的摆动角,来适当控制驱动电动机拖动力的大小,控制器由一台工业控制计算机(IPC)完成。实验将借助于“Simulink封装技术——子系统”,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采用双闭环PID控制方案,实现倒立摆位置伺服控制的数字仿真实验。实验过程涉及对系统的建模、对系统的分析以及对系统的控制等步骤,最终得出实验结果。仿真实验结果不仅证明了PID方案对系统平衡控制的有效性,同时也展示了它们的控制品质和特性。 第一部分单阶倒立摆系统建模

(一) 对象模型 由于此问题为”单一刚性铰链、两自由度动力学问题”,因此,依据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即可满足要求。 如图1.1所示,设小车的质量为0m ,倒立摆均匀杆的质量为m ,摆长为2l ,摆的偏角为θ,小车的位移为x ,作用在小车上的水平方向上的力为F ,1O 为摆杆的质心。 图1.1 一阶倒立摆的物理模型 根据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力学微分方程,转动惯量与角加速度乘积等于作用于刚体主动力对该轴力矩的代数和,则 1)摆杆绕其重心的转动方程为 sin cos y x l F J F l θθθ=-&& (1-1) 2)摆杆重心的水平运动可描述为 2 2(sin )x d F m x l dt θ=+ (1-2) 3)摆杆重心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可描述为 2 2(cos )y d F mg m l dt θ-= (1-3) 4)小车水平方向运动可描述为 202x d x F F m dt -= (1-4)

旋转倒立摆设计报告

旋转倒立摆 摘要: 倒立摆的控制是控制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经典问题,通过旋转式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对系统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合适的状态空间方程,通过反馈方法实现倒立控制,通过反复的实验,记录,分析数据,总结出比较稳定可行的控制方法。 本系统采用STC89C52作为主控制芯片,WDJ36-1高精度角位移传感器作为系统状态测试装置,通过ADC0832将采集的模拟电压量转化为数字量,传送给STC89C52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此为依据控制电机的运转状态,间接地控制摆杆的运动状态。 通过不断地测量、分析,并调整系统控制的参数,基本达到了题目的要求,并通过此次的练习,进一步熟悉掌握了单片机的应用,对控制系统的了解和兴趣。 关键词:单片机最小系统; WDJ36-1角位移传感器; 旋转倒立摆;状态反馈;稳定性;

目录 1.系统方案 (4) 1.1 微控制器模块 (4) 1.2电机模块 (4) 1.3电机驱动模块 (4) 1.4角度传感器模块 (5) 1.5电源模块 (5) 1.6显示模块 (5) 1.7最终方案 (6) 2.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6) 2.1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 (6) 2.2角度检测电路的设计: (7) 3.软件实现 (7) 3.1理论分析 (7) 3.2总体流程图 (7) 3.3平衡调节流程图 (9) 4 .系统理论分析及计算.................. . (10) 4.1系统分析 (10)

4.2 摆臂摆角的计算.................. . (10) 5.系统功能测试: (10) 5.1测试方案 (10) 5.2测试结果 (10) 5.3测试分析及结论 (10) 6.结束语 (11)

倒立摆校正装置的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指导教师:谢昭莉 学生:冯莉 学号: 20095099 专业:自动化 班级: 2009 级 3 班 设计日期: 2011.12.12—2011.12.23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 2011年12月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倒立摆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 2小车倒立摆系统模型的假设 (1) 3符号说明 (2) 4模型的建立 (2) 4.1牛顿力学法系统分析 (2) 4.2拉氏变换后实际系统的模型 (6) 5开环响应分析 (7) 6根轨迹法设计超前校正装置函数 (9) 6.1校正前倒立摆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的析 (9) 6.2系统稳定性分析 (9) 6.3期望闭环极点的确定 (10) 6.4 超前校正装置传递函数的设计 (11) 6.4.1校正参数计算 (11) 6.4.2控制器的确定 (13) 6.4.3校正装置的改进 (13) 6.4.4Simulink仿真 (15)

7直线一级倒立摆频域法设计 (17) 7.1系统频域响应分析 (17) 7.2频域法控制器设计 (19) 7.2.1控制器的选择 (19) 7.2.2系统开环增益的计算 (19) 7.2.3校正装置的频率分析 (20) 7.2.4控制器转折频域和截止频域的求解 (22) 7.2.5校正装置的确定 (22) 7.2.6Simulink仿真 (24) 8直线一级倒立摆的PID控制设计 (25) 8.1PID简介 (25) 8.2PID控制设计分析 (25) 8.3PID控制器的参数测定 (26) 9总结与体会 (29) 9.1总结 (29) 9.2体会 (29) 10参考文献 (30)

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罗晶周乃馨 设计时间:2013.9.2——2013.9.13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院(系):英才学院 专业:班号: 任务起至日期:2013 年9 月 2 日至2013 年9 月13 日 课程设计题目: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被控对象采用固高公司的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GIP-100-L。 系统内部各相关参数为: M小车质量0.5 Kg ;m摆杆质量0.2 Kg ;b小车摩擦系数0.1 N/m/sec ;l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0.3 m ;I摆杆惯量0.006 kg*m*m ;T采样时间0.005 秒。 设计要求: 1.推导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方程。用Matlab 进行阶跃输入仿真,验证系统的稳定性。 2.设计PID控制器,使得当在小车上施加0.1N的脉冲信号时,闭环系统的响应指标为: (1)稳定时间小于5秒;

(2)稳态时摆杆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变化小于0.1 弧度。 3.设计状态空间极点配置控制器,使得当在小车上施加0.2m的阶跃信号时,闭环系统的响应指标为:(1)摆杆角度θ和小车位移x的稳定时间小于3秒 (2)x的上升时间小于1秒 (3)θ的超调量小于20度(0.35弧度) (4)稳态误差小于2%。 工作量: 1. 建立直线一级倒立摆的线性化数学模型; 2. 倒立摆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MATLAB仿真及 实物调试; 3. 倒立摆系统的极点配置控制器设计、MATLAB仿 真及实物调试。

最新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目录 摘要.......................................................................................................................................... - 5 - 1 倒立摆系统概述................................................................................................................................ - 6 - 1.1倒立摆的种类......................................................................................................................... - 6 - 1.2系统的组成............................................................................................................................. - 6 - 1.3工程背景................................................................................................................................. - 6 - 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7 - 2.1牛顿力学法系统分析............................................................................................................. - 7 - 2.2拉氏变换后实际系统的模型............................................................................................... - 10 - 3 开环响应分析.................................................................................................................................. - 11 - 4 根轨迹法设计.................................................................................................................................. - 13 - 4.1校正前倒立摆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析....................................................................... - 13 - 4.2系统稳定性分析................................................................................................................... - 13 - 4.3 根轨迹设计.......................................................................................................................... - 14 - 4.4 SIMULINK仿真..................................................................................................................... - 17 - 5 直线一级倒立摆频域法设计........................................................................................................ - 18 - 5.1 系统频域响应分析.............................................................................................................. - 18 - 5.2频域法控制器设计............................................................................................................... - 19 - 5.2.1控制器的选择........................................................................................................... - 19 - 5.2.2系统开环增益的计算............................................................................................... - 20 - 5.2.3校正装置的频率分析............................................................................................... - 20 - 5.3 Simulink仿真..................................................................................................................... - 24 - 6 直线一级倒立摆的PID控制设计................................................................................................ - 25 - 6.1 PID简介............................................................................................................................... - 25 -

单级倒立摆经典控制系统

单级倒立摆经典控制系统 摘要:倒立摆控制系统虽然作为热门研究课题之一,但见于资料上的大多采用现代控制方法,本课题的目的就是要用经典的方法对单级倒立摆设计控制器进行探索。本文以经典控制理论为基础,建立小车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使用PID控制法设计出确定参数(摆长和摆杆质量)下的控制器使系统稳定,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 关键词:单级倒立摆;经典控制;数学模型;PID控制器;MATLAB 1绪论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并主要用于工业控制。 控制理论在几十年中,迅速经历了从经典理论到现代理论再到智能控制理论的阶段,并有众多的分支和研究发展方向。 1.1经典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的发展,起于“经典控制理论”。早期最有代表性的自动控制系统是18世纪的蒸汽机调速器。20世纪前,主要集中在温度、压力、液位、转速等控制。20世纪起,应用范围扩大到电压、电流的反馈控制,频率调节,锅炉控制,电机转速控制等。二战期间,为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及其他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装备,促进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至二战结束时,经典控制理论形成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问题。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线性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用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它包含利用各种曲线图的频率响应法和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微分方程的时域分析法。这些方法现在仍是人们学习控制理论的入门之道。 1.2倒立摆 1.2.1倒立摆的概念 图1 一级倒立摆装置 倒立摆是处于倒置不稳定状态,人为控制使其处于动态平衡的一种摆。如杂技演员顶杆的物理机制可简化为一级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变量、存在严重非线性、非自治不稳定系统。

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

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C题) 【本科组】 2013年9月7日

摘要 本题要求设计一个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系统,其中角度传感器、步进电机和单片机890C521是系统核心部件。系统接收角度传感器反馈的信号,通过PCF8591将接收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将数值送入单片机中进行计算,可得出摆杆的位置,进而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对摆杆进行控制,达到所要的旋转或者倒立的控制目标。 关键词:简易旋转倒立摆步进电机单片机角度传感器 目录 1 设计任务及要求..................................................... 1.1 设计任务.................................................... 1.2 基本要求................................................... 2主控制器件的论证与选择............................................. 2.1控制器选用 .................................................. 2.2控制系统方案选择 ............................................ 2.3角度的获取模块论证与选择 .................................... 2.4步进电机及其驱动模块的选择 .................................. 2.5 AD/DA的选择 ................................................ 3 系统的硬件设计..................................................... 3.1总体电路框图 ................................................ 图3-1 系统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系统电路与程序设计 .......................................... 3.2.1 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 3.2.2 PCF8591模块图如图3-2。.............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 模块芯片TB6560AHQ原理图如图3-3。.................... 3.3.4 供电电源............................................. 4系统软件总体设计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小车倒立摆系统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方案,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依据。 2.学生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讨论协商,对题意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基本确定工作过程思路,并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现场考察、实验室试验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 3.课题的目的意义,应说明对某一学科发展的意义以及某些理论研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等。 4.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后,对与本人所承担课题研究有关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及尚存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5.研究的内容,要具体写出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所规定的内容经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 6.在开始工作前,学生应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确定并熟悉研究方法。 7.在研究过程中如要做社会调查、实验或在计算机上进行工作,应详细说明使用的仪器设备、耗材及使用的时间及数量。 8.课题分阶段进度计划,应按研究内容分阶段落实具体时间、地点、工作内容和阶段成果等,以便于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9.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填写,指导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10.开题报告要按学生所在系规定的方式进行报告,经系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或设计)工作。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倒立摆系统作为一个实验装置,形象直观,结构简单,构件组成参数和形状易于改变,成本低廉;作为一个被控对象,它又相当复杂,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系统,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方能使之稳定。 理论是工程的先导,倒立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背景。机器人行走类似倒立摆系统,尽管第一台机器人在美国问世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至今仍未很好解决。由于倒立摆系统的稳定与空间飞行器控制和各类伺服云台的稳定有很大相似性,也是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任何重心在上、支点在下的控制问题的抽象。因此,倒立摆机理的研究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成为控制理论中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倒立摆系统的最初分析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不稳定,多变量,带有强耦合特性的高阶机械系统。倒立摆系统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系统的参数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系统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其控制方法和思路在处理一般工业过程中有很广泛的用途,此外,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在航天科技和机器人学习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如机器人行走过程中平衡控制,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和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等,因此,倒立摆系统是进行控制理论研究的理想平台。 倒立摆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其被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