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第1课 我爱中华《我爱中华》|花城版(共11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6.35 MB
- 文档页数:11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我爱中华》教案花城版我爱中华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歌曲《我爱中华》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民国》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3、听中读。
教师播放节奏《我爱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爱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5、巩固知识。
从头反复记号“:||”6、听中评。
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8、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任选下列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9、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
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10、唱唱编编。
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11、想想谈谈。
二、小结: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不做破坏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1课我爱中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我爱中华》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和演唱歌曲《我爱中华》;2.了解歌曲中的中华情感;3.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歌曲《我爱中华》中的中华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PPT、音响、录音机、幼儿园的中华手工作品(如脸谱、风筝、灯笼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回忆自己认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中国节日、传统剪纸、中草药、中式茶艺等。
然后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知道的内容。
2.学习歌曲教师播放歌曲《我爱中华》并让学生一起听,并在听之后让学生跟着学唱。
3.感受歌曲中表达的中华情感教师将歌词呈现给学生,并解释歌曲中表达的中华情感(如爱国、团结)。
在解释完毕后,让学生听歌并类比以往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享自己对这种情感的理解和具体体现。
(如爱护校园环境、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等)4.学习歌曲中的歌词教师让学生看歌曲中的歌词,并且带领学生感受其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如汉字、中草药等。
5.制作中华手工作品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中华手工作品(如脸谱、风筝、灯笼等)。
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文化元素,并分享自己学习中华文化的心得。
6.结合现实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中华文化元素带到现实生活中,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并且提醒学生要关注社区、学校中的文化活动,并参加并分享自己的中华文化感悟。
7.小结在学习过程结尾,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听歌曲《我爱中华》,并让学生享受和传达中华文化情感。
【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歌曲来使孩子感受和理解中华文化,在活动中通过制作中华手工作品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体验和感性认知。
同时,由于歌曲中融入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将这些元素引入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近距离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1课我爱中华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2.让学生学会演唱《我爱中华》这首具有典型中国音乐元素的歌曲,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音乐艺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1.《我爱中华》歌曲演唱;2.歌曲情感表达的分析。
教学重点1.歌曲的演唱;2.歌曲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1.歌曲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介绍本课歌曲《我爱中华》的背景。
–老师可以讲述中国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祖国。
2.学生熟悉歌曲《我爱中华》。
–老师可以播放歌曲或演唱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气息和情感。
3.学生跟唱歌曲,并边听边读歌词。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同时读唱歌词,达到练习口语、朗读的效果。
4.学生分组表演歌曲。
–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表演《我爱中华》歌曲。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
5.分析歌曲情感表达。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我爱中华》中表现的情感,例如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思念等等,让学生体味到歌曲的真挚和情感的转换。
6.学生自主创作歌曲或歌词。
–老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喜欢的歌曲或歌词,让学生在音乐中寻找快乐和创新。
教学评估1.学生在表演时的演唱情感表达;2.学生自主创作歌曲或歌词的创新程度。
教学后记本课程通过教授《我爱中华》这首优秀的中国歌曲,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音乐的美感,更深入地了解到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教育是灵魂的事业,而音乐教育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让他们在音乐中体验到生命的奇迹和美好。
《我爱中华》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分析】教材编写编写者创作的《我爱中华》,气势豪迈,积极向上,令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结合学生音乐实践能力而编写的二声部,易唱易学。
同时在歌曲中重温“X.X”节奏型,学习乐理知识“主歌”与“副歌”。
欣赏、听唱《中国人》,进一步加深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刚刚开学,孩子们对老师,知识都很期待,大部分同学都很喜欢上音乐课,所以我们从最开始就要教孩子正确的唱歌方法和唱歌姿势。
同时通过歌曲对孩子进行爱国教育。
【学习目标】1学唱《我爱中华》,激发学生热爱中华的感情,能用歌声表达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2 .熟练掌握“X.X”节奏型,了解“主歌”与“副歌”,并能分辨带“主歌”与“副歌”结构的歌曲。
【学习重点】1.学唱《我爱中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了解“主歌”与“副歌”。
【学习难点】1.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了解“主歌”与“副歌”。
【教法学法】教法:演示法,教授法。
学法:听唱模仿。
【教学准备及媒体说明】【课型】新授课【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童谣小小附点圆又圆,它的作用不简单,音符后面加上它,时值马上加一半,四分音符唱一拍,附点四分音符要唱一拍半。
边读边拍:1=C 4/4XXX. X|X. XXX‖ta ta ta a ti ta a ti ta ta∨∨∨∨∨∨∨∨(2)拍读节奏,边读边划拍(见课本第9页):4/4 X. XXXX|XXXXX–‖X. XXXXX|XXXXXX–‖(3)播放《我爱中华》,学生边听边找出歌曲中的“X. X”节奏,并边划拍边读歌词。
二、歌曲学唱1.听听、说说学生讨论: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要用什么样的速度和情绪演唱?2.听听、读读、划划播放范唱或者教师范唱,学生边看谱边找出歌曲中的“X. X”节奏。
拍读节奏:4/4 X. XXXX|XXXXX–‖X. XXXXX|XXXXXX–‖从节奏入手,解决难点,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1课我爱中华第一、二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歌曲《我爱中华》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民国》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3、听中读。
教师播放节奏《我爱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爱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5、巩固知识。
从头反复记号“:||”6、听中评。
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8、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任选下列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9、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
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10、唱唱编编。
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11、想想谈谈。
二、小结: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不做破坏。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1课我爱中华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音乐的代表作品和特点;2.能够正确演唱《我爱中华》这首中华音乐经典歌曲;3.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中华音乐的代表作品和特点;2.歌曲《我爱中华》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学期学的内容,让学生们了解中华音乐的独特之处,并让学生们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2. 导入新课a. 观看视频播放一个介绍中华音乐的视频,引起学生们对中华音乐的兴趣,并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
b. 分享经典作品老师向学生们分享一些中华音乐的经典作品,如《茉莉花》,《弯弯的月亮》,并简要介绍这些作品的特点和背景。
c. 同学互动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他们对中华音乐的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华音乐。
3. 歌曲学习a. 听歌曲播放歌曲《我爱中华》的录音,让学生们先听一遍歌曲,感受其中的旋律和节奏。
b. 歌曲欣赏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们跟着歌词一起唱,并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歌曲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c. 歌曲分解将歌曲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学生们逐句跟读,并进行动作配合。
以此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记忆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d. 小组合唱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练习合唱,并鼓励他们创造一些动作和编排来丰富表演效果。
4. 练习和巩固指导学生们在课后持续练习唱歌和动作,并鼓励他们与家人一起演唱这首歌曲,以加强记忆效果。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中华音乐的代表作品和特点,并学习了一首经典的中华音乐歌曲《我爱中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们不仅能够正确演唱,还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五、课后作业1.复习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继续练习唱歌和动作;2.与家人一起演唱《我爱中华》,展示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学习成果。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我爱中华》第一、二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歌曲《我爱中华》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民国》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3、听中读。
教师播放节奏《我爱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爱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5、巩固知识。
从头反复记号“:||”6、听中评。
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8、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任选下列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9、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
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10、唱唱编编。
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11、想想谈谈。
二、小结: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第三、四课时教学内容:唱歌《中国人》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我爱中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歌曲《我爱中华》》是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激昂的旋律和词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激昂,充满了力量感;第二乐段节奏稍缓,旋律悠扬,表达了对中华大地的深深热爱。
歌曲的词曲紧密结合,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
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已经逐渐培养,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我爱中华》的词曲内涵,体会歌曲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合唱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2.合唱部分的配合和音准需要学生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词曲内涵和演唱技巧。
2.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合唱部分,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我爱中华》,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新课导入: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词曲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3.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合唱部分,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5.课堂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合唱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我爱中华》的曲谱和歌词,以及合唱部分的节奏和音准提示。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学生分组合唱时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准掌握程度。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我爱中华》第一、二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歌曲《我爱中华》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民国》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 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3、听中读。
教师播放节奏《我爱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爱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5、巩固知识。
从头反复记号“:||”6、听中评。
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8、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任选下列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9、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
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10、唱唱编编。
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11、想想谈谈。
二、小结: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我爱中华》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节奏导入(1)复习童谣:小小附点圆又圆,它的作用不简单,音符后面加上它,时值马上加一半,四分音符唱一拍,附点四分音符要唱一拍半。
边读边拍:4/4 X X X. X │ X. X X X ║Ta ta ta ti ta ti ta ta(2)边读节奏边画拍。
4/4 X. X XX X ∣XX XX X - ∣X. X XX XX ∣XX XX X X - ║(3)播放《我爱中华》,学生边听边找出歌曲中“X. X”节奏,并边画拍边读歌词。
(二)歌曲学唱1.播放歌曲学生讨论: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要用什么样的速度和情绪演唱?(气势豪迈,积极向上,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歌声中饱含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用中速、饱满、豪迈的情绪演唱。
)2.再听歌曲,边看谱边画拍读节奏。
3.辨别有无附点的区别。
(挑出一句用钢琴弹出旋律,学生听辨哪一句有附点。
)4.视唱一二声部简谱并演唱歌曲(强调歌曲的强弱、重音、附点节奏、休止符号等)5.聆听二声部范唱,再唱二声部6.师生合作二声部合唱。
7.学生合作二声部合唱。
(强调音准,节奏,声部是否和谐等。
)(3)知识拓展1.主歌与副歌主歌:有两段以上的歌词副歌:只有一段歌词,每段“主歌”完都要唱副歌。
(四)听唱《中国人》1.聆听歌曲,说出感受。
2.聆听歌曲,轻声哼唱。
3.聆听歌曲,当唱到有色板块时,放声高歌,并站起来做律动。
2019年(春)四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我爱中华》教案花城版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歌曲《我爱中华》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民国》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3、听中读。
教师播放节奏《我爱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爱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5、巩固知识。
从头反复记号“:||”6、听中评。
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8、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任选下列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9、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
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10、唱唱编编。
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11、想想谈谈。
二、小结: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不做破坏附送:2019年(春)四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歌唱祖国》教案湘艺版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听赏《歌唱祖国》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5月,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我爱中华》教案一. 教材分析《歌曲《我爱中华》》选自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页。
歌曲旋律激昂,歌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适合四年级学生学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简谱,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学生对爱国题材的音乐作品感兴趣,愿意参与演唱和欣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我爱中华》,并能流畅地演唱。
2.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3.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
2.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体会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4.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我爱中华》的简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我爱中华》。
3.教学卡片:用于学生分组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我爱中华》,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简谱,让学生识谱。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注意强调歌词中的重点字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学生能流畅地演唱。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民族音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操。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我爱中华》所表达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