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花城版小学音乐 歌曲《我爱中华》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7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节《我爱中华》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为两首简单易学的爱国歌曲,全曲充满豪迈、昂扬和自豪之情,教学反复演唱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并通过讨论、合作等环节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祖国我为你自豪”为取向的课程,是通过有一定指向的课题内容,歌曲《我爱中华》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山川壮丽、地大物博,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学会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歌曲。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对祖国与社会的体验感受逐渐增强,本课通过激情昂扬的歌曲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情,以此加深对中小学生的爱国教育。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学生用具:课本一起,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千言万语汇聚在一首歌里。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豪迈的歌曲:《我爱中华》讲授新课1、歌词鉴赏。
声情并茂地朗读歌词。
把你最喜欢的歌词画出来吧!2、欣赏准备。
猜一猜歌曲的情绪。
思考:A 温柔,舒缓?B 有力,果断?3、学唱新歌。
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
4、美妙音符。
附点音符:表示把原来音符的时值增长一半。
在音符旁边加多一点就是附点音符。
如:5. 6请同学们找出乐谱中的附点音符。
2. 33. 3 5. 6 1. 1你能把它们唱好吗?5、歌曲结构。
主歌:第一部分有两段以上歌词,各段歌词从不同侧面表现歌曲内容,称为主歌。
感知《我爱中华》一曲的结构分为几部分?当听到副歌出现时,请同学们随感知到的音乐做出相应的反应。
回忆我们学过的歌曲中,哪一首属于主歌与副歌的结构?1、讨论个人对祖国的感情,进入本课话题。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熟悉歌词。
3、聆听老师示范演唱,观察演唱者的情绪,轻声跟唱歌曲。
4、区别主歌与副歌,学习音乐符号。
通过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1课我爱中华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2.让学生学会演唱《我爱中华》这首具有典型中国音乐元素的歌曲,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音乐艺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1.《我爱中华》歌曲演唱;2.歌曲情感表达的分析。
教学重点1.歌曲的演唱;2.歌曲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1.歌曲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介绍本课歌曲《我爱中华》的背景。
–老师可以讲述中国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祖国。
2.学生熟悉歌曲《我爱中华》。
–老师可以播放歌曲或演唱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气息和情感。
3.学生跟唱歌曲,并边听边读歌词。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同时读唱歌词,达到练习口语、朗读的效果。
4.学生分组表演歌曲。
–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表演《我爱中华》歌曲。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
5.分析歌曲情感表达。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我爱中华》中表现的情感,例如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思念等等,让学生体味到歌曲的真挚和情感的转换。
6.学生自主创作歌曲或歌词。
–老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喜欢的歌曲或歌词,让学生在音乐中寻找快乐和创新。
教学评估1.学生在表演时的演唱情感表达;2.学生自主创作歌曲或歌词的创新程度。
教学后记本课程通过教授《我爱中华》这首优秀的中国歌曲,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音乐的美感,更深入地了解到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教育是灵魂的事业,而音乐教育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让他们在音乐中体验到生命的奇迹和美好。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1课我爱中华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音乐的代表作品和特点;2.能够正确演唱《我爱中华》这首中华音乐经典歌曲;3.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中华音乐的代表作品和特点;2.歌曲《我爱中华》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学期学的内容,让学生们了解中华音乐的独特之处,并让学生们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2. 导入新课a. 观看视频播放一个介绍中华音乐的视频,引起学生们对中华音乐的兴趣,并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
b. 分享经典作品老师向学生们分享一些中华音乐的经典作品,如《茉莉花》,《弯弯的月亮》,并简要介绍这些作品的特点和背景。
c. 同学互动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他们对中华音乐的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华音乐。
3. 歌曲学习a. 听歌曲播放歌曲《我爱中华》的录音,让学生们先听一遍歌曲,感受其中的旋律和节奏。
b. 歌曲欣赏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们跟着歌词一起唱,并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歌曲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c. 歌曲分解将歌曲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学生们逐句跟读,并进行动作配合。
以此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记忆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d. 小组合唱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练习合唱,并鼓励他们创造一些动作和编排来丰富表演效果。
4. 练习和巩固指导学生们在课后持续练习唱歌和动作,并鼓励他们与家人一起演唱这首歌曲,以加强记忆效果。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中华音乐的代表作品和特点,并学习了一首经典的中华音乐歌曲《我爱中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们不仅能够正确演唱,还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五、课后作业1.复习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继续练习唱歌和动作;2.与家人一起演唱《我爱中华》,展示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学习成果。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我爱中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歌曲《我爱中华》》是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激昂的旋律和词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激昂,充满了力量感;第二乐段节奏稍缓,旋律悠扬,表达了对中华大地的深深热爱。
歌曲的词曲紧密结合,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
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已经逐渐培养,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我爱中华》的词曲内涵,体会歌曲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合唱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2.合唱部分的配合和音准需要学生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词曲内涵和演唱技巧。
2.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合唱部分,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我爱中华》,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新课导入: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词曲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3.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合唱部分,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5.课堂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合唱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我爱中华》的曲谱和歌词,以及合唱部分的节奏和音准提示。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学生分组合唱时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准掌握程度。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下《我爱中华》教案第1 课《我爱中华》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参与三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猜花》,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3、通过学唱歌曲《大家来歌唱》,学生能创编多种演唱方式进行演唱。
4、学生在参与歌曲的演唱活动中,能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二、教材分析《我爱中华》、《猜花》、《大家来歌唱》这三首歌曲是选取了中华大家庭中的几个侧面来展示人们爱祖国的情怀,让学生在参与演唱、鉴赏这几首歌曲的活动中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材在演唱上要求采用不同力度、速度表现歌曲情绪,并能创编多种演唱形式;技能上要求任选节奏型,任选敲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唱《我的妈妈叫中华》1、听中想。
欣赏《爱我的家》中的《温暖的家》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2、听中看。
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妈妈叫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3、听中读。
教师播放录音伴奏带《我的妈妈叫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的妈妈叫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教师的范唱要求如下:第一句我的妈妈叫中华是歌曲的主题乐句。
音乐轻柔的叙颂,让人倍感温乱暖、亲切。
宜用柔和的音色与mp 的力度来演唱;第二句长江黄河是我的家带有自豪的情感,音量递增为mf 力度,音色可增加一些明亮度;第三句妈妈的乳汁培育我,盼我天天快长大充满深情感激之意用mp 力度,音色饱满、圆润;第四句中第一次妈妈,妈妈我爱你呀,我的妈妈叫中华充满激情的赞美,用f 力度,音色高亢、激扬、明亮,第二次用f 力度音色较前深沉点或用p 力度与前面一句形成对比呼应。
结束句再次用f 力度在自豪声中结束。
四年级下音乐教案我爱中华花城版1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我爱中华》体会华夏音乐包蕴的美感,感悟歌曲里所包含的中华情并学会运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了解附点音符的作用,学唱附点音符的节奏。
3.向学生展现祖国的漂亮河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1.附点表示把原先音符的时值增加一半,要注意幸免让学生以为是增加半拍,一拍等固定时值的误区。
2.四年级的学生容易喊唱,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3重点难点1.了解附点音符的作用,唱好前置附点音符节奏型。
2.能够深情的演唱歌曲。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形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观赏祖国的美景,观赏完以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活动2【练习】发声练习12|34|5-| 54|32|1-|啊............啊............啦............ 啦............活动3【活动】学唱歌曲1.播放音乐资料,让学生听着音乐小声跟唱歌曲。
2.教师情声并茂地范唱歌曲,运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让学生仿照。
活动4【讲授】学习附点音符1.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附点音符,并通过练习学习如何唱好附点音符。
2.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并注意要把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唱好。
活动5【讲授】小结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全体同学深情齐唱歌曲《我爱中华》。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花城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第一、二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歌曲《我爱中华》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民国》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3、听中读。
教师播放节奏《我爱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爱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5、巩固知识。
从头反复记号“:||”6、听中评。
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8、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任选下列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9、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
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10、唱唱编编。
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11、想想谈谈。
二、小结: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2019年(春)四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我爱中华》教案花城版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歌曲《我爱中华》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民国》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3、听中读。
教师播放节奏《我爱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爱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5、巩固知识。
从头反复记号“:||”6、听中评。
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8、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任选下列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9、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
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10、唱唱编编。
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11、想想谈谈。
二、小结: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不做破坏附送:2019年(春)四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歌唱祖国》教案湘艺版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听赏《歌唱祖国》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5月,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我爱中华》教案一. 教材分析《歌曲《我爱中华》》选自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0页。
歌曲旋律激昂,歌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适合四年级学生学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简谱,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学生对爱国题材的音乐作品感兴趣,愿意参与演唱和欣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我爱中华》,并能流畅地演唱。
2.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3.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
2.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体会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4.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我爱中华》的简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我爱中华》。
3.教学卡片:用于学生分组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我爱中华》,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简谱,让学生识谱。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注意强调歌词中的重点字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学生能流畅地演唱。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民族音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操。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我爱中华》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1.1歌曲《我爱中华》1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我爱中华》体会华夏音乐蕴含的美感,感悟歌曲里所包含的中华情并学会运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了解附点音符的作用,学唱附点音符的节奏。
3.向学生展示祖国的美丽河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1.附点表示把原来音符的时值增加一半,要注意避免让学生以为是增加半拍,一拍等固定时值的误区。
2.四年级的学生容易喊唱,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3重点难点1.了解附点音符的作用,唱好前置附点音符节奏型。
2.能够深情的演唱歌曲。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欣赏祖国的美景,欣赏完以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活动2【练习】发声练习12|34|5-| 54|32|1-|啊............啊............啦............ 啦............活动3【活动】学唱歌曲1.播放音乐资料,让学生听着音乐小声跟唱歌曲。
2.教师情声并茂地范唱歌曲,运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让学生模仿。
活动4【讲授】学习附点音符1.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附点音符,并通过练习学习怎么唱好附点音符。
2.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并注意要把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唱好。
活动5【讲授】小结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全体同学深情齐唱歌曲《我爱中华》。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