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的影像CTMRI诊断必读
- 格式:pptx
- 大小:6.98 MB
- 文档页数:61
[颈部病变]“声门下型喉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声门下型喉癌【病例】图1A 男,65岁,咳嗽、痰中带血4个月余。
图1B 男,55岁,咳嗽、声音嘶哑3个月。
图1【影像所见】图1A 增强CT扫描显示左侧声门下区肿物,边缘不规则,有强化,局部喉腔狭窄。
图1B 增强CT扫描显示右侧声门下区肿物,边缘不规则,有强化,局部喉腔狭窄,环状软骨破坏。
【病理诊断】图1A 为左侧声门下区喉癌。
图1B 为右侧声门下区喉癌。
【临床与病理特点】原发声门下型喉癌(subglottic carcinoma)极少见,为2%~6%。
其解剖范围为声带上缘以下1cm处平面为其上界,下界为环状软骨下缘。
此型部位较隐蔽。
早期常无症状,中晚期肿瘤表面有溃烂,可发生咳嗽、血痰、呼吸困难。
肿瘤侵犯声带深层,影响发音。
肿瘤常呈环形浸润性生长,可侵犯气管,淋巴结转移概率高。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仿真内镜)为基本检查方法,同时应常规行增强扫描。
MRI成像时间长,易产生运动伪影,但可多轴扫描,软组织对比度好,能明确肿瘤范围及侵犯深度,为喉癌极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诊断要点】1.CT扫描表现为声门下环状软骨黏膜的增厚或出现软组织肿物,边缘不规则,增强后肿瘤常有强化。
2.肿瘤早期MRI可见黏膜增厚,毛糙不平,有强化,肿瘤中、晚期呈现黏膜下软组织团块,腔壁增厚,管腔狭窄,常可见软骨破坏及肿瘤向腔外扩散。
3.声门下型癌常有喉软骨受侵。
4.为低信号,T2WI为中、高信号。
脂肪抑制技术的增强MRI扫描有助于早期软骨受侵的发现。
【鉴别诊断】本病需要与喉乳头状瘤、喉结核、喉淀粉样变等鉴别。
1.乳头状瘤多见于声带、室带和声门下区,儿童者常多发,呈广基底,成人者多单发,可带蒂。
2.喉结核常为弥漫性不对称浸润增厚,不破坏喉支架和无喉软骨硬化。
3.喉淀粉样变表面较光滑,有深部广泛浸润增厚,可有钙化斑点,MRI的T2WI呈等或略低信号。
喉癌的CT影像小科普在现代生活中,随着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我们的身体可能面临许多不同的健康威胁。
喉癌,这种在过去可能被视为“罕见”的疾病,现在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关心的健康话题。
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患者,但幸运的是,现代医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先进的检测工具,让我们有机会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上风。
本文将为您揭示CT影像在喉癌诊断中的重要角色,并解释为何及时的检查和诊断如此关键。
1、喉癌闪现:CT影像揭秘喉癌,一个可能让人瞬间联想到声音嘶哑、咽喉不适的疾病。
然而,这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并不总是那么简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CT(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技术已成为我们主要的武器之一,助力于喉癌的诊断。
为什么说CT影像如此重要呢?首先,CT影像可为我们提供一个三维的、详细的咽喉结构图,在此基础上,该影像允许医生清晰地看到组织的细微改变。
在喉癌的早期,可能只有一些细小的不规则性或增厚。
而传统的X光片可能无法捕捉到这些细节,而CT则可以轻松地呈现出来。
当然,单凭CT影像,医生并不能百分之百确认为喉癌。
但CT的优势在于它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比如,一个肿块的形状、大小或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都可能为医生提供判断其性质的重要信息。
然而,尽管CT影像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它仍然需要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来解读。
一幅清晰的CT影像,配合专家的解读,就能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为接下来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2、影像之眼:喉癌在CT上的特征2.1 影像的不规则性与增厚喉部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区域,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解剖结构。
在健康的喉部CT影像中,我们期望看到清晰的结构边界和均匀的组织密度。
但是,当喉癌开始发展时,我们可能会在影像中观察到一些不规则性。
这些不规则性可能是因为肿瘤的增长导致的组织增厚或形状的改变。
例如,正常的声带在CT上应该是细长且均匀的,但在喉癌的影响下,它们可能会显得增厚或变得不规则。
2.2 明显的质地差异与密度改变除了形态的变化,CT影像还可以揭示组织的密度。
[颈部病变]“声门上型喉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声门上型喉癌【病例】图1A ~ C男,63岁,双上颈肿物3个月。
图1D~F男,67岁,主因发现右颈肿物来诊。
图1【影像所见】图1A~C 横断面增强CT及冠状面重建像显示会厌、会厌披裂皱襞、假声带增厚,明显强化,肿瘤侵及会厌前间隙,双颈深组淋巴结多发转移。
图1D~F MRI横断面、增强冠状位及矢状位显示会厌喉面肿物,呈中等信号,强化均匀,侵犯会厌前间隙。
【病理诊断】图1A-C 喉鳞状细胞癌。
图1D-F 喉鱗状细胞癌。
【临床与病理特点】喉癌好发于50~60岁年龄段,30岁以下少见。
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
喉癌常见于嗜烟酒者,声带过度疲劳、慢性喉炎、暴露于粉尘、石棉或电离辐射也与喉癌的发病有关。
声门上区癌(supraglottic carcinoma)在喉癌中占30% ~ 40%,一般好发于会厌,原发于喉室和室带很少见。
由于室带不直接参与发音,早期声门上区癌一般无明显声嘶,仅有喉部异物感,咽部不适,当声门上区癌侵及杓状软骨或真声带时可有声嘶、咽喉痛、痰中带血。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CT扫描,尤其是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仿真内镜)可明确显示喉腔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对肿瘤局部浸润及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评价更为准确,目前为喉癌的基本检查方法。
MRI可多方位扫描,软组织对比度好,能明确显示肿瘤的范围及侵犯深度,为喉癌极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常规MRI检查,需扫描冠状面及矢状面T1WI和横断面T2WI。
可以使用脂肪抑制技术。
对于肿瘤患者应行增强扫描。
【诊断要点】1.会厌、会厌披裂皱襞、室带等结构软组织增厚或肿物,增强CT 扫描常为轻、中度强化, 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中等信号,增强后有不同程度强化。
2.肿物较大时常侵犯会厌前间隙、喉旁间隙等重要结构。
CT表现为正常脂肪密度被软组织密度病变取代,MRI的T1WI表现为正常高信号的脂肪为中等信号的肿瘤所取代。
喉癌的影像学诊断喉癌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喉癌是喉部恶性肿瘤的一种常见类型,影像学诊断在其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喉癌的影像学诊断步骤、相关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结论,以供临床参考。
二、影像学诊断步骤1、临床症状和病史分析:通过患者的主诉、病史和临床体征,对喉癌进行初步判断。
2、影像学检查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等。
3、影像学表现分析:通过对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和比对,寻找喉癌的特征性表现。
4、诊断结论: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做出喉癌的诊断结论,并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三、影像学表现1、CT影像表现:- 喉部肿块:呈软组织密度,边界不清晰,可有不规则形状。
- 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见颈部淋巴结增大,边界模糊。
- 侵犯邻近结构:喉癌可侵犯甲状软骨、喉旁间隙和舌骨等结构。
2、MRI影像表现:- T1加权像:喉癌呈低信号,坏死区呈高信号。
- T2加权像:喉癌呈高信号,周围组织呈低信号。
- 强化特征:喉癌可表现为强化不明显或均匀强化。
四、诊断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对喉癌做出以下诊断结论:- 弥漫性喉癌- 局限性喉癌- 早期喉癌五、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附件:- 喉癌的CT影像- 喉癌的MRI影像- 喉癌的临床病例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恶性肿瘤:指细胞或组织的非正常生长,具有浸润力和转移能力的肿瘤。
2、影像学检查:通过不同的医学影像学技术获得人体结构和功能信息的一种医学诊断方法。
3、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人体进行断层成像的影像技术。
4、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成像的影像技术。
MR08-04-02(3)喉癌
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
喉癌喉癌在耳鼻喉科恶性肿瘤中占12%~22%,仅次于鼻腔、鼻咽部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50~60岁男性嗜烟酒者,以鳞癌常见。
按癌肿起源部位分为声门型、声门上型和声门下型。
声门上型喉癌早期仅有喉部异物感,咽部不适,中晚期可有咽喉痛,痰中带血,声嘶。
声门型主要症状为声嘶,肿瘤较大时可有血痰、喘鸣、呼吸困难。
声门下型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中晚期可有血痰、呼吸困难。
喉癌的MRI表现:
(1)喉内结构增厚和喉腔肿物,在会厌、杓会厌皱襞、室带、声带及声门下区等结构增厚或发现形态不规则肿物,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中等信号,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喉腔变形变窄。
(2)肿瘤侵犯相关间隙,主要是会厌前间隙及声门旁间隙受侵,表现为喉软骨受侵。
声门型或声门下型癌常有喉软骨受侵,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中高信号,脂肪抑制增强T1加权像扫描有助于早期发现软骨受侵。
(3)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见部位为颈静脉链周围及颈后三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