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 格式:ppt
- 大小:368.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参赛人员信息
注:此教案设计属本人原创
案例见第二页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教学设计
作技能,发展初步审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看到图片时,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对轴对称图案的极大兴趣,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的美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述自己对图案的理解,在相互交流中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培养了审美情趣。
此时再提出问题,学生能较快进入角色,融入到课堂中来。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创作热情被再度点燃,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积极认真。
每个小组都能把自己设计的图案的含义,完整、流利地表述出来。
在教师和同学的品评中,学生们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能客观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环节:走进生活、创造美
活动内容:课外小组活动,各抒己见、共同协作,制作一幅轴对称图案,并阐明设计意图、制作过。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七)年级(数学)科教案(总第时)任课教师:张琛授课班级:七(9)授课时间:10.6.9审核签名:教学内容:7.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践,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①经历作一点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点的过程。
②通过图案设计进一步熟悉轴对称的性质,掌握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发展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
形象直观的演示。
2、作图工具、制作轴对称的材料。
教学整体设计重、难点:1、教学重点: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2、教学难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并充分认识轴对称图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3、重难点突破: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动手操作体会、交流合作、方法展示与点拨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知识,并结合尽可能形象的多媒体辅助演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整体思路(一)导入(3分) (二)练习基本功(10分)(三)感受美(7分) (四)创造美(12分)(五)能力检测(5分)(六)课堂小结(3分)教学实施过程(主要体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教学心得导入利用学生喜欢的歌手周杰伦的一首歌曲《青花瓷》导入新课(课前学生坐定时播放),主要让学生欣赏青花瓷中的轴对称图案,并一起回顾前几节课学生所见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案。
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述自己对图案的理解,在相互交流中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培养了审美情趣。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美而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导入《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的课题。
数学活动课——《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荆州市东方红中学王胜兰一、活动内容解析:1.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P88-89活动22.内容解析轴对称是在学习了几何图形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后学生接触的又一种图形变换。
轴对称是一种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全等,既是前面全等知识的扩展,又是后面学习图形旋转以及位似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这一章后安排的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得,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节课通过经历剪纸、拼图、设计组标等操作活动,探索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丰富学生的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并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增加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二、学情分析:在知识结构方面,学生已完全掌握了轴对称相关知识,这也为本节课的活动奠定了基础.八年级学生对外界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开放性的设计组标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在整节课的活动环节中,需要老师合理引导,我的设计是从简单的剪纸拼图开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为后续的组标设计搭好梯子,做好铺垫.三、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拼图和设计等活动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之美.2.获得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的活动经验和基本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四、活动准备:剪刀、固体胶、白纸、有心形图案的纸;五、活动流程:(一)欣赏与回顾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建筑物、剪纸、脸谱、地毯、图标),感受对称之美.【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对称之美,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2.回顾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概念,动画演示折叠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概念,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为图案设计打好基础.(二)观察与发现1.观察一组花边图案,让学生思考图案的形成过程.问题:想一想这个美丽的图案是由哪个基本图形经过怎样变换得到的?(1)由图1经过五次对称变换得到.(2)由图2经过两次对称变换得到.(3)由图3经过一次对称变换得到.(4)由图2经过两次平移得到.图1 图2 图3【设计意图】利用花边图案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需要选取合适的基本图案,确定对称轴,然后进行对称变换.2.展示用多媒体进行的图案设计——万花筒,探究其中的奥秘.师生活动:教师一边操作演示一边叙述图案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观察,探究其变化原理,然后邀请学生上台尝试操作.【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三)操作与展示1.活动1:(1)请学生观察手中的心形图片,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若是,找出对称轴;(2)沿着对称轴折叠后用剪刀将心形图片剪下来;(3)同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图片共同拼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4)选取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设计意图】通过剪和拼,让学生动手动脑,获得设计轴对称图案的方法和经验,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2.展示生活中利用轴对称设计的图标,让学生体会图标的设计含义.师生活动:请学生认一认这些图标,并猜一猜其代表的含义.【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图标及其含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体现教学的育人价值;同时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在图标的设计中应用很广泛,了解设计图案时既要考虑其美观性又要赋予其内在的含义,为后续设计组标做好铺垫.3.活动2:小组合作,利用轴对称设计一个组标,并赋予它所代表的含义,然后请部分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设计意图】开放性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发挥想象,进一步掌握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体验组标的设计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四)小结与反思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体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活动过程两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把握本节课的核心——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和获取的数学活动经验.(五)作业每个小组进一步完善设计的组标.。
丰富的轴对称图形(多媒体展示)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就会发现一些图片、图形具有对称和谐美,这些图片、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一、来自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蝴蝶剪纸脸谱倒影双喜建筑国旗塔松喇叭灯泡二、来自标志类图片隧道机场警示银行标志汽车标志三、来自字母、文字及数字1.英文大写字母A 、B 、C 、D 、E 、H、 I、K 、M、 O、 T 、U V 、W、 X、 Y2.数字0, 3, 83.汉字美、中、田、口、目、日、十、一、丰等四、来自简笔画眼镜彩旗山中雾千斤顶五、来自数学图形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体验,才能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的广阔空间,数学的美妙无穷.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尤其在本章内容的教学中,非常需要多媒体的辅助,我们可以上网搜集到许多精美的课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修改后合理运用,一定能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打造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都能得到创新发展的高质量的课堂。
五、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产生一些疑惑,在这里,和老师们一起探讨。
1、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区别?教材中类似“天安门”“蜻蜓”等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是数学中的概念,也是生活中的概念。
人们通常在生活中进行交流的时候,说某个建筑物是对称的,或某种昆虫的身体具有对称性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人们能够按照一般常识互相理解。
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概念通常是不严格的、不统一的。
但是数学上的概念应该是严格的,像“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样,轴对称图形是平面图形,并且有对称轴。
问题中所说的图形,应该是将实物经过抽象化后得到的数学图形,在判断它们是否成轴对称时,只从“形”上看,而不再考虑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