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机构案件防控现状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21.15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银行案件防控工作(共3篇)第一篇一、当前银行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一)严监管成为常态总体来看,银行案件防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近年来银行业大案、要案频发,金融风险滋长,案件防控逐步进入监管视野。
2019年银保监会起草了《银行保险机构案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20年银保监会印发了《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管理办法(试行)》,可见监管部门对银行案件防控的重视。
从近几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开出的罚单看,金融严监管步入常态化。
(二)外部风险渗透加剧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社会矛盾凸显。
银行体系外的融资活动或准金融活动风险不断暴露,并通过各种途径向银行系统传染、渗透,且风险在传导交织过程中放大。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空壳公司或恶意串通中介和银行工作人员骗取银行贷款,逃废银行债务。
近期某银行出现的客户开立虚假商业承兑汇票,以及外地户籍人员集中开卡骗贷等风险事件,反映出外部风险向银行渗透加剧的现象。
(三)内部管理压力加码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银行业面临利润下滑、资产质量承压等不利影响,也给银行内控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从近几年发生的案件看,涉案人员多为内部人员,且正由操作人员不断向中高层管理人员蔓延,发案领域也从存款、理财业务向信贷、票据、担保业务蔓延,并逐步呈现内部员工违法违规放贷与外部骗贷相交织的特点。
二、商业银行案防工作面临的问题(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些银行机构盲目乐观,对案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很多年未发生案件,思想就麻痹大意,缺乏危机意识和隐患意识。
部分银行机构追求业务及规模的快速发展,还存在粗放经营方式,风险管理能力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为了业务发展忽略合规操作及监督检查,为案件埋下风险隐患。
如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放贷案,暴露出银行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的超高速发展,采取弄虚作假、炮制业绩的不当手段,粉饰报表、虚增利润、追求分行业绩考核排名。
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问题与加强措施银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核心行业之一,在我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银行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
尤其是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问题,更加凸显着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促进银行业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加强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银行系统内部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内部管理上存在漏洞和疏漏;二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银行系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随之增加;三是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银行系统必须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和应对能力。
为了有效地解决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加强措施。
第一,增强内部监管机制。
银行系统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机制,规范各项业务操作,做好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管工作,确保银行业务合规性。
此外,同时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防控能力。
第二,完善外部风险防范机制。
银行业需要加强对外部风险的监测和评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风险防范。
同时,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尽早了解监管政策和行业动态,及时调整业务方向,规避风险。
第三,加强技术和信息安全控制。
银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和信息安全控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响应机制,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产生和传播。
第四,建立健全风险应对机制。
银行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应对机制,加强风险预警、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加强危机处理和危机公关能力,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效率,确保银行业的良性运行。
综上所述,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问题对于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为银行业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契机。
加强内部监管和风险控制,完善外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技术和信息安全控制,建立健全风险应对机制,这些措施都是银行业防范和控制案件风险的有效途径。
2023年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分析2023年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确保金融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1.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在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中,一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并不到位,导致一些金融活动存在风险隐患。
这需要我们加强对金融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2.内部风险管理不完善一些金融机构在内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我们应该加强对内部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指导,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3.信息技术安全风险加大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安全风险也日益突出。
一些金融机构在信息技术安全方面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我们需要加强信息技术安全的投入和建设,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数据保护措施。
整改措施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对金融法规的教育宣传,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确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到位。
2.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加强内部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打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
3.加大信息技术安全投入增加信息技术安全的投入,建立健全的信息技术安全体系。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更新和升级安全设备和软件,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
结论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只有通过加强法规执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加大信息技术安全投入,我们才能够有效地推动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确保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及预防金融机构职务犯罪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这些犯罪行为通常是由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人员或高层人员在执行其职务时所犯下的罪恶行为,对金融市场和正常的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和损害。
本文将探讨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以及如何预防这些犯罪行为。
一、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种类比较多,其中涉及较多的包括:贪污受贿、挪用资金、信用卡诈骗、内幕交易等。
这些犯罪行为在金融机构内部、市场上和社会上都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首先,这些犯罪行为会破坏金融机构的公信力和声誉,导致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降低,影响机构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
其次,这些犯罪行为会扰乱市场秩序,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最后,这些犯罪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二、预防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措施为预防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发生,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的制度和监管机制: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管理。
加强内部监管,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同时,加强对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监管,加强对重要人员的监管和审计。
2.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关键岗位人员是金融机构内部的核心人才,也是操纵资金和信息的关键人物。
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这些人员的聘任和考核,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过度依赖个人和个别制度。
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人员,应当进行惩戒和纪律处分。
3.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和执法:为有效预防和惩治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惩戒机制和治理体系。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和风险评估,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和监管。
同时,及时发现和打击涉案人员的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4.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公众应该对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风险和防范措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银行案件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金融业快速发展,银行案件的频发使得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然而,银行在案件防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需要采取相应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从内部管理、技术手段和监管方面分析目前银行案件防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内部管理问题及对策1. 人员管理不完善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人员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了一些员工素质低下、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
这给案件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对策:建立健全人员选拔考核机制,加强培训和教育,重视职业道德与操守的培养。
同时,加强员工奖惩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以提高处理风险事件能力。
2. 管理层意识不足银行管理层对于案件防控意识不强,在日常经营中常常只关注运营利润而忽视风险预防和控制。
对策:银行管理层应加强风险管理培训,提升风险意识,并将风险管控列入各级经营目标体系中。
同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并分析潜在风险。
二、技术手段问题及对策1. 信息系统薄弱银行的信息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黑客攻击。
一旦攻击成功,则威胁到客户数据安全和资金流动性。
对策:银行应加大对于信息系统的投入,更新设备和软件以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避免非法侵入。
2. 内部控制不力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例如操作权限过大或工作流程不规范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案件发生。
对策:加强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另外,采用先进的监控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并建立报警机制,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三、监管问题及对策1. 监管部门的资源与能力不足银行案件较多,而监管部门的资源有限,无法全面监控银行业务的风险情况。
对策:加强监管部门与银行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开展信息交换和共享。
同时,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风险评估能力。
2. 监管手段滞后随着金融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案件层出不穷。
然而,传统的监管手段往往滞后于案件手法的演进。
金融机构案防工作情况汇报根据金融监管要求,我行高度重视金融机构案防工作,并积极推动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
截止目前,我行在金融机构案防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下面从金融机构案防工作的整体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金融机构案防工作的整体情况我行高度重视金融机构案防工作,加强了对内部风险的监管和控制,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了内部合规意识和制度建设。
同时,我行也加强了对外部人员的风险防范,建立了多层次的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监控机制,有效防范了各类金融欺诈行为。
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我行还建立了先进的风险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可疑交易和异常情况,为金融机构案防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此外,我行还通过与相关执法部门的合作,加强了案情线索的收集和信息共享,确保了金融机构案的及时侦破和打击。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我行在金融机构案防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类金融机构案件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升级,我行需要加强对新型犯罪活动的预警和防范。
其次,由于金融机构案件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我行需要进一步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调查能力,加强内部风险防范和监管。
此外,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给金融机构案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行需要加强对金融科技风险的监测和控制,确保金融科技的安全运行。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为了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案防工作,我行将继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工作计划。
首先,我行将加强对内部风险的监管和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其次,我行将加强对外部风险的防范,建立多层次的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打击各类金融欺诈行为。
此外,我行还将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的合作,加强对案情线索的收集和信息共享,加大对金融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我行还将进一步提升风险监测系统的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可疑交易和异常情况,有效保障金融机构案防工作的顺利推进。
2024年金融案件防控学习心得体会____年金融案件防控学习心得体会一、引言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案件频繁发生成为了当下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我国金融案件的防控能力,我参加了____年的金融案件防控学习培训。
通过培训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金融案件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将分享我个人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总结经验教训,以期能为未来金融案件的防控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学习内容与体会1. 金融案件的类型与案例分析在学习中,我了解了金融案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金融案件的类型包括信用卡诈骗、网络金融诈骗、内外勾结、买卖股票违规、内幕交易等。
通过学习案例分析,我深入了解了不同类型的金融案件的实质和特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金融案件防控的迫切需求。
2. 金融案件的防控体系与措施培训中,我学习到了金融案件的防控体系和措施。
金融案件防控体系主要包括预防、监测、报警、侦查、惩处等环节。
预防是重中之重,要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
监测和报警是及早发现金融案件的关键环节,应加强监控技术和监管机制的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侦查和惩处是打击金融犯罪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大对金融案件的调查力度,加强与司法部门的协作。
3. 金融案件防控的创新与发展在培训中,我们还学习了金融案件防控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案件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运用科技手段来提升金融案件的防控能力。
比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来识别异常行为和模式,及早预警风险;加强交叉机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处置;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境金融犯罪等。
三、心得体会1. 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金融案件实质上是人性的扭曲在金融领域的反映。
个别金融从业人员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往往陷入到非法越线,甚至犯罪的行为当中。
因此,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能够有效防范金融案件的发生。
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基层金融案件防控水平近年来,银行业案件防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但不少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存在着重制定、轻执行现象。
有道是三分制度七分执行,没有执行力的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重视执行力、提高执行力,是我们当前案件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更是银行内控管理的重点所在。
因此,如何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银行、特别是基层金融单位案件防控水平,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课题,值得研究探讨。
一、当前基层金融单位案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目前看,基层金融单位在案件防控工作中尚有许多薄弱环节和盲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案防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做好案防工作就必须使银行业内控机制成为本单位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并使之持之以恒地融入到业务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去。
但是,目前有部分人员对基层金融单位内控和案防工作的重要性和易发性认识不足,案防缺乏具体措施方法。
工作中讲发展的多,强调内控的少;讲市场营销的多,强调风险防范的少;讲建章立制的多,强调很好执行的少。
有的即使意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也仅以信贷风险防控取代案件防控工作,致使防控案件的力度大为削弱。
(二)业务流程还需进一步整合优化,提高内控与案防管理能力。
案件防控政策及规章,对基层金融单位案防管理有要求,但实际落实有难处。
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做,不是很清楚,可操作性不强。
工作主要是根据上级安排进行,有部分单位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流于形式。
还有些单位以不变应万变,沿袭所有原来的业务流程,比如授信方面,不管是新业务、高风险业务,还是某些低风险或无风险业务,都按一个模式授信,导致工作效率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而风险无法管控,容易造成损失。
(三)相关职责不落实,多部门沟通协调存在问题。
很多基层金融机构对内控和案防管理职能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信贷、会计、安保等各条线责任不落实,不同部门间沟通交流和协调配合不够,信息共享程度差,还有的认为内控与案防是内审和合规部门的职责,与自己无关,工作推诿。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防范和化解案件风险是当前金融机构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新形势下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分析近年来案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基层机构主要负责人及一线业务岗位是案件防控的重点部位和重要环节,应引起各家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面对违法违规问题频发的严峻形势,如何抓好案防工作,笔者认为增强防范意识,强化内部管理,实现案防关口前移是当前防范和遏制案件的重中之重。
1当前案件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表现1.1思想教育不到位,道德滑坡形成的案件风险在少数支行,案件警示教育说起来重要,抓起来热闹,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真正深入下去,对员工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导致员工的思想观念滑坡,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特别是对员工“八小时”以外的活动失去控制,不知道员工在想什么,有的明明知道有不良行为和表现,但却不采取措施,也不向上级行报告,纵容其发展最终走向犯罪。
1.2管理人员特别是机构负责人,存在经营指导思想不端正形成的案件风险主要表现在管理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片面追求业务发展,忽视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发展上,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抱着侥幸心理或无所谓的态度,致使一些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1.3员工责任心不强形成的案件风险该行为主要是员工合规风险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树立起“风险控制优先”的管理理念。
工作中不认真细致,敷衍了事,麻痹大意,戒备心不强,不能完全按规章制度办事。
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整个流程不够严密与完善,存在缺陷或漏洞。
有时为了图省事,不按规章办事,简化业务流程,对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存有侥幸心理。
1.4业务不熟练形成的案件风险目前,虽然各机构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入手,不断加大了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力度,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部分员工特别是新入行员工,由于对一些规章制度还不够熟悉、不够了解或者没有正确的理解,业务水平没有达到相应岗位的要求。
主观意识上愿意把工作做好,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力不从心,对错之间难以把握,办理业务往往容易出现差错,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特别是有的员工平时不注意学习,干起工作来凭感觉、吃老本,对业务流程和文件学得不深、理解的不透,吃了“夹生饭”,违规办理业务后形成了风险还不知错在哪里。
1.5为了发展业务明知故犯形成的案件风险近年来,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发展业务,留住客户,给客户提供方便,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有的就简化经办业务程序或操作流程,或者颠倒业务流程先办后补。
虽然主观意识是好的,是为了所在单位的业务发展。
但是由于没有摆正业务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把防范风险放在了次要地位,甚至出现集体违规或指使或默许,应该说这类违规行为大部分是善意的。
如:开户资料不全为企业开立结算账户;利用员工帐户为客户购买基金、协助客户过渡补偿款;违反实名制有关规定为个人开立储蓄账户等。
1.6监督检查不到位形成的案件风险各级监管机构在各项监管活动中,多数存在对监督检查的事项不深不细,检查流于形式等问题,造成该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该纠正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往往是问题和隐患得不到彻底根治,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和屡查屡犯等问题久治不逾。
例如,虽然各级行每年都要开展一系列违法违规专项治理活动,并在各阶段都要组织多次检查,应该说检查比较频繁。
但是从检查的内容方式、操作程序、整改处理等都很不够规范,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加之检查人员整体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原则性也不强,检查没有权威性,无法真正达到检查的目的。
2提高预防和控制案件风险的认识2.1强化教育、提高认识是基础十案十违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从发案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大部分违法违纪人员都在作案前具有一定的故意性或侥幸因素,虽然发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不够,人员思想脱变,心理扭曲,铤而走险,侥幸心理故意作案已成为一种非常突出的现象,所以说,加强教育,刻不容缓,非常必要。
从目前现状看,一是教育方式简单,缺乏教育针对性,基本还停留在形式上,缺乏深入的分析讨论,难以达到教育人、警示人的作用。
二是白天工作忙,时间紧,事情多,一线要对外营业,人员时间无保障,学习教育只能靠班后或晚上加班落实。
三是随着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很大压力,生存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所以说,办好银行的关键是要抓好员工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教育,一定要突出以人为本,教育员工把个人的生存发展与银行的生存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银行与员工之间双向、互动的主人意识和责任意识。
通过教育,使员工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职业道德防线。
2.2案件防控各级领导班子是关键从目前基层机构的现状看,可以说是任务繁重、工作繁忙、事务繁多,千头万绪。
面对繁多事宜,把案件防控工作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来对待、来考虑,是一个必须正确理解、认真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案件风险防范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但从现状表现来看,对案件防范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侥幸因素时有存在。
要想抓好案件防控,各级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真正理解和认识案件防控工作在银行工作中———————————————————————作者简介:张明(1961-),男,河北张北人,中国建设银行张家口分行监察室主任,政工师。
浅析金融机构案件防控现状与对策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张明Zhang Ming(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分行,张家口075000)(Zhangjiakou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Ltd.,Zhangjiakou 075000,China )摘要:防范和化解案件风险是当前金融机构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基层机构主要负责人及一线业务岗位是案件防控的重点部位和重要环节,案防关口前移是当前防范和遏制案件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当前案件风险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Abstract:To prevent and dissolve the risk case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the proces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and the major persons in basic-level agencies and first business post are the key parts and important link in c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so,anti-mark case forward is the first priority the case to prevent and curb the case.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risk case,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关键词:案件防控;形成原因;控制对策Key words:case 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mation reasons ;control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139-02·139·价值工程的位置和作用;真正做到把案件防控工作同业务工作一样同布置、同要求、同检查、同考核。
在学习教育和工作检查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切实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强化责任,增强全员案件风险防控意识。
3控制和化解案件风险的对策3.1强化对全员的教育和培训金融机构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要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的思想理念,特别是基层机构负责人要把风险防控放在重要位置,始终贯穿到整个经营活动之中,绝不能掉以轻心。
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全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亲朋关、同事关。
要加强对前台一线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岗位要求和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风险意识,把规章制度和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对一些违规行为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制止。
要加强对后台监督和检查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监督检查队伍。
3.2切实抓好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贯彻执行的如何,检查是发现问题和弱点的主要途径。
要充分发挥风险、审计、纪检监察三道防线的作用,把各项制度的执行体现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把防范风险关口前移,使员工不能违规;要采取静态检查和动态检查、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的方法,注重操作过程控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增强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3加大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近年来,各家金融机构都在加大查处力度、落实责任追究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依法合规经营、按章操作能力以及内控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处理违规违纪责任人时,瞻前顾后、迁就照顾、好人主义时有发生,处理起来显得软弱无力,失去了应有的警示、威慑作用,所以造成有些违规违纪行为现象屡查屡犯、前查后犯,从而导致案件隐患。
为此,凡发生违规违纪行为,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对员工不认真履行职责、监督检查不力或有违规行为等问题,不能造就照顾,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让违规者感觉到制度高压线就是碰不得!0引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自2001年开始推动的双边经济一体化努力,经过近10年的努力,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中国与东盟六个老成员国之间建成。
这是中国对外洽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涵盖19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
其启动后,中国对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90%的商品将于2015年实现零关税。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一个双赢的制度性的安排,在充分照顾协定各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市场准入、消除贸易投资壁垒,实现了双方经济一体化效益的共享。
1德宏沿边开放的历程和成效1.1德宏沿边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德宏成为沿边开放最早的地区,随着中缅双方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扩大,双方间建立了涵盖基础设施、经济贸易、科教文卫、司法等领域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