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虫病弓形虫病
- 格式:ppt
- 大小:7.39 MB
- 文档页数:29
1病原体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弓形虫是弓形体病的病原。
弓形虫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五个阶段,分别是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这里面的弓形体病是由于猪体内寄生的弓形虫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又叫原虫病。
这种虫在猫体内最为明显,猫是这种虫的最终归宿。
而其他动物如果不小心接触到了猫粪便中的弓形虫卵囊就会受到感染。
猪弓形体病在60kg左右的架子猪身上出现的最多。
该病对养猪产业、猪肉卫生和人类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
体病;症状;治疗猪弓形体病症状和治疗王延磊(山东省邹平市临池镇畜牧兽医站山东滨州256220)滋养体和包囊就是在猪和人等体内形成,而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是在猫体内才能形成。
2流行特点弓形虫是一种可以寄生于多种动物的原虫,目前可以知道的就有200多种动物可以寄生这种虫,哺乳动物、鸟类和人类都可以寄生。
这种病在猪身上没有季节气候和时间的限制,一年各月份都可发生。
带有此病的动物分泌物、粪便和血液所污染的饲料和水源都可以成为该病的传染源。
猪是通过食用带病动物的肉或排泄物污染的饲料和水感染引发的猪弓形体病。
依据病发的时间和程度,可以分为特急型,急性型、零星散发型和隐性感染。
特急型病症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感染整个猪场的其他猪,一旦感染,猪的死亡率通常都在65%以上。
急性型的可以使一个猪舍里的很多头猪同时发病,零星散发型则可以使一个猪舍或者几个猪舍在一定时期先后发病,整个过程会持续一个月左右就会慢慢恢复。
3临床症状患上弓形体病的临床表现和患猪瘟的临床症状差不多。
刚患病的猪体温会升高到41℃左右,稽留热保持在7~10d这个范围。
患病的猪与正常的猪存在明显差别,表现在精神极度萎靡,食欲下降,甚至产生厌食的现象,口渴,出现便秘或下痢的现象,四肢力量不足,行走摇摆不定,喜欢卧躺,猪鼻子干燥,背部猪毛下垂,眼结膜泛红。
患上这种病的猪其耳朵和鼻子内侧、下腹部皮肤在后期会出现血点或紫色斑点,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不畅,甚至会出现窒息而亡的情况。
中国动物保健2020.1070%。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各种病畜的分泌物、粪便、尿液、乳汁和血液等,猪只如果误食带虫动物的分泌物、内脏等污染过的饲料或者水就会引发消化道感染,进而引发猪弓形体病[1]。
2临床症状一般来说,感染了弓形虫病的猪只会出现突然停止进食、体温上升的情况,严重的患病猪只的体温也可能会达到41℃以上,这种情况大概会持续7~10d 左右就会消失。
与此同时,患病猪只的呼吸也会变得非常急促,呼吸时猪的腹部起伏很大,有时也会像狗一样坐着喘气,流清鼻涕且眼内会有分泌物;排便的时候会干涩、粪便呈颗粒状,有些病猪还会表现出明显的呕吐症状。
之后随着病猪患病时间的增加,患病猪只身体多处出现紫红色的瘢痕或者小红点。
也有的病猪耳朵尖甚至出现坏死情况,最后因为体温急剧下降以及呼吸困难而死,怀孕中的母猪若是感染弓形虫病,会发生流产或者胎死腹中的情况,有的甚至会失明。
猪只感染猪弓形体病之后也有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病猪也会感到后肢无力、鼻腔干燥、眼膜潮红,在耳、鼻处还会出现紫红色斑或者出血点,猪弓形体病有3~7d 的潜伏期,发病的病程大概在半月左右[2]。
3病理变化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以发现,病猪的肺、淋巴结、肝、脾、肾都发生明显的病变,其中肺部呈现大叶性肺炎,含大量浆液,前面可见大量带泡沫的浆液;淋巴结则出现很多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肝出现肿胀并且出现坏死灶;脾脏则出现少量的出血点且伴随着明显的萎缩;肾脏的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3]。
从临床剖解结果来看,猪弓形体病病变的主要特征为:急性病例出现全身性病变且淋巴结、肝、肺和心脏等器官肿大,并有许多出血点和坏死灶。
肠道重度充血,肠黏膜上通常可以见到扁豆大小的坏死灶。
肠腔和腹腔内也会含有大量的渗出液。
急性病变一般在仔猪群体内发病率较高,慢性病例可见有各脏器的水肿,并有一些比较零散的坏死灶,年龄大的猪只则主要表现为慢性病变。
4诊断当前我国在猪弓形体病诊断方面主要有五种方式,分别为直接观察、集虫法观察、血清学诊断、动物接种以及淋巴结穿刺涂片。
猪弓形体病猪弓形体病,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弓形体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
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细胞内的弓形体虫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弓形体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
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弓形虫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
表现为高热、喘气、皮肤发红等,易被误诊为猪瘟、链球菌病、感冒,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方能确诊。
对于弓形体病,只有磺胺类药物有特效,其他抗生素无效。
在病的后期,病猪体表,尤其是耳、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因淤血及皮下渗出性出血而呈紫红斑。
猪弓形体病猪弓形体病 - 病症与病因症状猪食欲减退,体温40.2℃~42.3℃之间,多在40℃~41.5℃,稽留不退。
部分猪呼吸困难,驱赶时有5%出现咳嗽。
部分猪身体下部及耳部有瘀血斑,触诊可感少数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诊断取肝、脾、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
以肺、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触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发现典型的呈月牙形、弓形的弓形虫滋养体。
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2度,呈稽留热(常发热7~10天,精神沉郁,)(l)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育肥猪有咳嗽、流鼻液,乳猪偶有咳嗽和流鼻液。
(2)耳尖、阴户、包皮尖端、腹底的皮肤上出现出血性紫斑。
乳猪明显,往往有从耳尖向耳根推进或减退的情况,作为疾病轻重的标志。
育肥猪偶尔有此现象。
(3)体温41℃~42℃以上,呈稽留热型。
(4)乳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
(5)伏卧难起,迫起后步态不稳,个别关节肿大。
(6)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猪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又称弓形体病。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宿主的种类十分广泛,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
据国外报道,人群的平均感染率为25%~50%,有人推算全世界约有至少5亿人感染弓形虫。
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的猪只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
我国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的分布十分广泛。
经全国各地的调查,证实我国各地均有人和家畜弓形虫病。
病原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发现于世界各地的人和各种动物的弓形虫只有1个种和1个血清型,但有不同的虫株。
弓形虫的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个阶段,前者只在猫科动物的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经大配子体 (雌配子体)和小配子体(雄配子体)发育,形成两性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最终形成卵囊,随猫粪排至外界发育成熟而具有感染力。
弓形虫在全部生活史中可出现数种不同的虫体形态:弓形虫的全部发育过程需要两个宿主,在终末宿主(猫科中的猫属和山猫属)肠内进行球虫型发育,在中间宿主(哺乳类、鸟类等)体内进行肠外期发育。
猫吞食了弓形虫的包囊或卵囊,子孢子或速殖子和慢殖子侵入小肠的上皮细胞,进行球虫型的发育和繁殖。
开始是通过裂殖生殖产生大量的裂殖子,经过数代裂殖生殖后,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配子体,大、小配子体又发育成为大配子和小配子,大配子和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最后产生卵囊。
卵囊随猫的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2~4天发育为感染性卵囊。
被猫摄人的滋养体,也有一部分进入淋巴、血液循环,随之被带到全身各脏器和组织,侵入有核细胞,以内出芽或二分法进行繁殖,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之后,由于宿主产生免疫力,或者其他因素,使其繁殖变慢,一部分滋养体被消灭,一部分滋养体在宿主的脑和骨骼肌形成包囊。
包囊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宿主体内可存活数年之久。
猫摄人中间宿主组织中的包囊是弓形虫生活史循环的最佳途径。
在外界成熟的孢子化卵囊污染食物和水源而被中间宿主(包括人和多种动物)食入或饮入后释出的子孢子和通过口、鼻、咽、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皮肤侵入中间宿主体内的滋养体,均将通过淋巴血液循环侵入有核细胞,在胞浆中以内出芽的方式进行繁殖。
传染病防治:弓形虫病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所致的一种多途径感染,多组织损伤,引起临床多症状表现的全球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弓形虫是寄生在细胞内的原虫,其滋养体呈弓形或新月形,最初是在刚地鼠的单核细胞内发现,因此命名为刚地弓形虫。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虫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但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特别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弓形虫感染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
先天性弓形虫感染还是致胎儿畸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公认用于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包括:磺胺嘧啶、乙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SMZ/TMP和克林霉素。
这些药物阻断叶酸代谢,抑制速殖子增殖,对速殖子有效,但不能杀灭速殖子,对包囊无效。
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者的弓形虫感染是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或自限性疾病,无需治疗。
当全身症状重,持续时间久或累及重要脏器时需要治疗。
实验室和输血引起的急性感染,因病情严重也需要治疗。
治疗方案:乙胺嘧啶负荷量2mg/(kg·d)×2日,以25~50mg/d维持,联合磺胺嘧啶100mg/(kg·d)(最大剂量4~8g/d,分四次口服),为减少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可合用甲酰四氢叶酸10~20mg/d,疗程2~4周。
不能耐受和磺胺过敏者可以选用克林霉素300mg每6小时一次,联合乙胺嘧啶。
对于弓形虫眼病,当有进行性视力减退的危险和青光眼时,需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当累及黄斑、视神经和黄斑乳头束时应使用泼尼松80~120mg/d。
阿奇霉素和阿托伐醌对弓形虫有效,但仅限用于不能耐受标准治疗方案的患者。
有研究表明阿奇霉素(900~1200mg/d)联合乙胺嘧啶的复发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常见。
如患者对磺胺药过敏或不能耐受,也可改用螺旋霉素与克林霉素联合疗法。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肠道寄生虫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腔道寄生原虫--阴道毛滴虫;巨噬细胞内寄生原虫—利什曼原虫。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种原虫可以寄生于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中,具有最广泛的宿主。
这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的原虫—弓形虫。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致病原刚第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可以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猫科动物为其终宿主及中间宿主,人和多种动物作为中间宿主。
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弓形虫,弓形虫人群感染率各地报道不等,法国高达70-80%,中国只有10%左右。
人感染后通常呈隐性感染,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严重的弓形虫病甚至死亡;孕妇在孕期首次感染弓形虫将有50%的机会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胎儿的严重损伤及新生儿弓形虫病。
弓形虫还广泛感染禽畜等经济动物,据报道鸡、马、驴、猪的弓形虫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5%、25%、24%,及17%。
动物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低下、重至死亡,繁殖动物流产死产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弓形虫的形态生活史过程中主要阶段有:滋养体、包囊(或假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一、滋养体•寄生于中间宿主的有核细胞内,是假包囊内速殖子和包囊内缓殖子的统称;•香蕉形或新月形,一端较尖、一端较圆,一边扁平,一边隆起;•速殖子长4~7 µm,最宽处2~4 µm。
核位于虫体中央。
二、假包囊:由于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弓形虫在体内的繁殖速度较快,形成的大量速殖子(假包囊内的滋养体称作速殖子),聚集于宿主的有核细胞内,将宿主的细胞核挤向细胞膜,宿主的细胞膜看似虫体的囊壁,故称假包囊。
三、包囊在宿主的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组织内弓形虫繁殖速度较慢,形成球形或近球形包囊,直径50~100 µm,其外具有一层弹性的囊壁,内含多个缓殖子(包囊内的滋养体称作缓殖子)。
囊壁对其内的缓殖子起着保护作用,可以抵抗宿主的免疫攻击,还可以阻断药物渗透,使药物对缓殖子的作用显著降低。
X u m u s h o u y i猪弓形体病属于一种原虫病,又被称为弓形虫病,在现代畜牧业猪养殖中极为常见,如果在猪群中爆发,不仅会影响猪肉的品质,还会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猪弓形体病原虫的侵入途径来分析,可从动物的口、眼、鼻等途径进入,患猪弓形体病的猪会呈现出呼吸困难等症状,与猪瘟的症状类似,所以临床诊断时容易误导兽医的判断。
猪弓形体病还容易导致其他动物受到感染,通常来说,3~4个月龄的猪群最容易发生这类疾病,而且死亡率也非常高,一些病猪的分泌物都可以成为猪弓形体病的感染源。
一、猪弓形体病的症状及相关情况1、猪弓形体病的临床症状感染猪弓形体病的猪会抵触进食,而且体温会急速上升,可能达到41℃以上,这种症状持续一个星期左右就会消失,但患病的猪会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或是在呼吸时猪的腹部具有较大的起伏,会像狗一样喘气,眼中含有大量的分泌物,口鼻中会有黏液,病猪的排便较为干涩,粪便可能会呈现出颗粒状,部分病猪还会伴随着呕吐等症状。
随着病猪患病时间的增加,身体上也会出现紫红色的瘢痕及一些红色的点状物,病猪的耳朵处可能会出现坏死的情况,由于猪的体温持续下降,也会导致呼吸困难的问题,如果已经怀孕的母猪患猪弓形体病,还可能出现胎死腹中的情况,甚至会导致患病猪失明。
猪弓形体病的最大症状表现在于精神萎靡和食欲不振,病猪自身非常无力,鼻腔干燥,身上会出现血红色的斑点。
一般来说,猪弓形体病的潜伏期约为3-7天,在潜伏期过后就迎来病情的高发期,发病的病程可能会高达半个月,也有经过治疗以后无效死亡的猪,死亡率高达70%。
由此可见,猪弓形体病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
2、猪弓形体病的病理变化在解剖死猪以后可以发现其肺、淋巴及肝脏等内脏器官已经发生了明显的病变,而且肺部的大叶性肺炎非常严重,产生了大量的浆液,前面的浆液清晰可见其中的泡沫,淋巴则出现了许多明显的出血点,肝脏的肿胀感非常明显,脾脏的出血情况也较为明显,而且肾脏的萎缩较为严重。
猪弓形体最明显症状引言: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疾病,猪是弓形虫的主要宿主之一。
弓形虫对猪的感染会导致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本文将探讨猪弓形体病最明显的症状。
一、食欲减退猪弓形体病的早期症状之一是食欲减退。
感染弓形虫的猪会出现进食量明显减少的情况,这导致它们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食欲减退还会导致体重下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二、精神不振感染弓形虫的猪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的症状。
它们变得迟钝,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减弱。
受影响的猪会呈现出活动减少、躲藏于角落或底层等行为变化,不再像健康的猪一样活跃好动。
三、呼吸困难弓形虫感染可引起猪的呼吸系统症状,特别是对肺部产生负面影响。
受感染的猪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喘以及呼吸频率失调等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虫体寄生在猪的肺部引起的。
四、消化紊乱弓形虫感染还会导致猪消化系统出现紊乱。
感染弓形虫之后,猪的胃肠道可能会受到感染引起的炎症和损伤。
这可以导致猪出现腹泻、便秘、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五、体温异常弓形虫感染猪体还会引起一系列体温异常症状。
感染后,猪体温可能上升或下降,导致发热或低体温的症状。
体温异常是弓形体症状中较常见也较易观察到的症状之一。
结论:猪弓形体感染引起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但上述列举的症状是最为明显和常见的。
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消化紊乱以及体温异常等症状,都是猪弓形体病的明显表现。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减轻猪的不适和疾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因此,养殖人员和兽医应密切关注猪群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弓形虫检测,以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最常见的病都有哪些?如何防治?-养猪技术近几年,随着畜牧业逐渐发展和进步,带动了地区农业经济显著增长.在畜牧业中,生猪养殖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
在养殖业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而在猪养殖过程中,猪疫病的防治对保证饲养户经济效益有着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常见疾病是影响生猪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预防常见疾病发生和减少经济损失是养猪业内人士共同学习的话题。
下面就给大家讲解一下:猪最常见的病都有哪些?如何防治?1、猪瘟猪瘟主要是因病毒侵犯,疫苗接种预防效果差或者疫苗给药量不充分,操作时不合理继而致使具有发病急以及败血性的猪瘟发生。
该病的主要表现为病猪较贪睡,进食量降低,眼部分泌物增加,可观具有显著的1-- 15 cm痕迹‘1]。
此时应根据养殖厂制定全面的消毒计划,选取高质量的杀菌消毒剂,对猪场环境定期消毒和清理;同时加强免疫监测力度,及时隔离患病猪和具有抵抗力低的猪种。
此外,对正常猪加大瘟疫预防疫苗接种。
2、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主要是因溶血性链球菌异常而造成,其在病猪疾病中占有重要比例,在猪养殖业中颇为学习。
猪链球菌可持续合成复杂霉素和酶种,继而使猪病加重。
其中该病的重要毒素成分涉及到荚膜多糖成分,以及细胞外部因子和溶血素等。
猪链球菌的临床表现是病猪关节出现肿痛,病情重的则无法直立;且四肢摆放呈现出游泳样,病猪腰部有点状的紫斑存在,同时还出现尿血现象。
在日常猪养殖时,需定期注射疫苗;使用磺胺类药物以及杀菌药物治疗,同时其消毒工作不可忽视。
一旦出现病猪,可采用林可霉素以及甲砜霉素等新型杀菌类药物治疗,可加之磺胺类药物辅助治疗。
3、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体附着在红细胞内,即为血虫体;该病的传染途径较广泛,可通过虫子叮咬或者含有病菌的针头以及繁殖中亦可感染,且患病猪和死猪均具有极高的感染体。
此类病猪的体温常在40℃左右,且有呼吸堵塞、腔音嘶哑等;猪毛脱落,毛下表皮发生苍白表现,耳部和四肢均呈暗紫色样,此外,母猪的受孕几率降低,产后乳汁减少。
第1篇一、引言寄生虫病是医学内科中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原虫病和蠕虫病两大类。
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本笔记将对医学内科寄生虫的相关知识进行摘抄,以供学习和参考。
二、原虫病1. 阿米巴病(1)病原体:溶组织阿米巴(2)感染途径:粪-口传播(3)临床表现:腹泻、腹痛、脓血便等(4)诊断:粪便检查发现阿米巴滋养体(5)治疗:甲硝唑、依米丁等2. 疟疾(1)病原体:疟原虫(2)感染途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3)临床表现: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贫血等(4)诊断:血涂片检查发现疟原虫(5)治疗:氯喹、伯氨喹等3. 利什曼病(1)病原体:利什曼原虫(2)感染途径:白蛉叮咬传播(3)临床表现:发热、盗汗、消瘦、肝脾肿大等(4)诊断:骨髓穿刺或淋巴结穿刺检查发现利什曼原虫(5)治疗:葡萄糖酸锑钠、干扰素等4. 弓形虫病(1)病原体:弓形虫(2)感染途径:食物、水源、土壤等传播(3)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等(4)诊断:血清学检查发现弓形虫抗体(5)治疗:磺胺类药物、螺旋霉素等三、蠕虫病1. 蛔虫病(1)病原体:蛔虫(2)感染途径:粪-口传播(3)临床表现:腹痛、腹泻、呕吐、营养不良等(4)诊断:粪便检查发现蛔虫卵(5)治疗: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2. 钩虫病(1)病原体:钩虫(2)感染途径:皮肤接触传播(3)临床表现:贫血、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4)诊断:粪便检查发现钩虫卵(5)治疗:甲苯达唑、阿苯达唑等3. 绦虫病(1)病原体:绦虫(2)感染途径:生食或未煮熟的含有绦虫卵的食物(3)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等(4)诊断:粪便检查发现绦虫节片或虫卵(5)治疗: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4. 丝虫病(1)病原体:丝虫(2)感染途径:蚊虫叮咬传播(3)临床表现:肢体麻木、疼痛、水肿等(4)诊断:血液检查发现微丝蚴(5)治疗:海群生、伊维菌素等四、预防与控制1. 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公众对寄生虫病的认识。
若胎儿弓形虫病确诊,则立即改为每天给乙胺嘧啶50rng和磺胺嘧啶3g,连服4wk,继之再用螺旋霉素2 交替治疗直至分娩。
若在停经后6- 16wk证实有胎儿感染者,则可以考虑终止妊娠,因为在这段时间遭感染的胎儿,其病损是十分严重的。
若在停经后17天开始用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治疗者,则应定期对胎儿做B超检查,并酌情与孕妇商讨是否继续或终止妊娠。
感染孕妇和胎儿经上述正规治疗后,母一胎传染可降低60%,新生儿的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病率可明显降低。
一组泰国的研究表明,孕期未治组的新生儿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生率为46.7%,而治疗组的新生儿先天性弓形虫发病率仅8.13%。
在澳大利亚,由于开展对孕妇的血清学筛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新生儿的先天性弓形虫发病翠从7O 年代的5‰~7‰降至90年代初的0.1‰。
乙胺嘧啶可抑制二氢叶酸(d yd ic acid)还原酶,使叶酸(folic acid)向亚叶酸(folinlc acid)的转化受抑制,致使弓形虫的繁殖受阻。
但这种抗叶酸作用也可影响到人体的血细胞系,引起急性骨髓再生不良。
因此必须及时补充亚叶酸,每天给亚叶酸15tug。
同时在治疗前需对母血作血细胞分类计数,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每周复查1次。
磺胺嘧啶有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它与乙胺嘧啶合用的协同作用,相当于两药相加作用的8倍,故可明显增强抗弓形虫的疗效。
但磺胺嘧啶可致白细胞减少和皮疹,故有白细胞减少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者,禁用该类药物。
此外,尚需注意乙胺嘧啶的致畸作用。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 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寄生在细胞内的一种原虫病,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危害严重。
食入沾染了弓形虫卵囊的水果、蔬菜、动物肉类等食物会感染本病,还可以通过受损的皮肤,呼吸道、眼、输血以及胎盘等途径感染。
临床症状:1.急性型多见于幼龄犬。
体温升高到40-42℃,稽留3-4天;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可视粘膜苍白或黄染,眼角附有脓性分泌物;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咳嗽,呼吸浅且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