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对ICU患者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11.93 KB
- 文档页数:5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摘要:目的:深入的研究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于重症监护室(ICU)中的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的9月份至2019年的7月份的150例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采取随机化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对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甲组患者实施本此研究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情况、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的情况。
结果:护理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护理后,甲组的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以及转铁蛋白(TRF)的情况与乙组相比高出很多;甲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远小于乙组;甲组患者的满意度也优于乙组患者。
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办法,能够让患者营养情况得以调节,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对于临床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营养状况;并发症;医患关系;ICU重症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科学的营养支持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伴随着临床上对营养护理的深入研究与创伤应急中对胃肠道的不断了解,对ICU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
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办法,进一步研究其能否对患者得到营养情况的改善及使患者的并发症率减少。
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的9月份至2019年的7月份的150例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采取随机化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乙两组的患者例数同等。
对甲组患者实施本此研究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方法,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组患者75例,男48例,其余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0.4±7.6)岁。
对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常规干预组患者75例,男45例,其余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2.1±5.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在常规干预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人员根据医师的建议与医嘱合理使用各种营养液。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 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ICU中进行治疗的76例患者实施分析,将所有研究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
对照组实施常规化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上增加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出现率。
结果对照组总蛋白以及前白蛋白均低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存在意义(P<0.05)。
对照组并发症并发症出现率高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存在意义(P<0.05)。
结论在护理ICU重症患者过程中,对其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机体营养程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值得推广。
关键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 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影响前言ICU重症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情况时将会加重其病情,使其发生各类并发症,因此,必须对患者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改善。
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76例患者为对象,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了76例患者实施分析,将所有研究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
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有21例和17例,年龄范围在22岁至68岁,平均(42.51±2.31)岁。
观察男女患者分别有23例和15例,年龄范围在20岁至64岁,平均(43.22±3.01)岁。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有:保护患者肠道,预防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度,完成好患者口腔护理;对患者鼻肠管进行固定和标注,防止其出现位移和滑脱;检测患者口腔黏膜是否存在破损,每天进行2至3次检查;按时进行冲管,避免发生堵塞情况[1]。
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预后和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之间的关系。
方法: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集我院ICU危重患者94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观察组HGB(血红蛋白)、PA(血清前白蛋白)、胆固醇量及蛋白摄入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HGB、PA、胆固醇量及蛋白摄入量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1%、27.66%,差异显著(P<0.05)。
结论:ICU危重患者治疗及护理期间给予早期胃肠营养干预,能够改善其营养状况,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死亡病例,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早期胃肠营养干预;预后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该科室的危重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在积极纠正患者内环境紊乱情况下还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营养支持,从而为其机体康复提供基础[1]。
本文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94例危重患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给予危重患者早期营养支持,可很大程度改善其营养状况,从而促进患者恢复,现作出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对重症监护室94例危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在18-69岁,平均(46.85±2.1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在18-68岁,平均(46.86±2.12)岁。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或患者家属均在知情状态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目的:探讨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ICU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血红蛋白、胆固醇量、血清前蛋白及蛋白摄入量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同时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ICU危重患者实施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是一种科学、有效地护理方案,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早期;胃肠营养护理;ICU危重;预后状况伴随临床上营养护理的深入研究与创伤应急中对胃肠道的不断认识,ICU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显得日益重要[1]。
该病患者长期呈高度代谢状态,消耗机体能量非常严重,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可以加速恢复肠蠕动,还可以使肠道黏膜功能结构得以改善,有助于肠道完整性的维持,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减少感染[2]。
ICU 危重患者的机体紊乱得到控制后,实施一定胃肠营养支持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手段[3]。
为近一步分析临床效果,笔者所在医院探讨了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的70例ICU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4~81岁,平均(45.7±4.5)岁;5例急性心力衰竭,10例肺心病,8例消化道出血,6例肠梗阻,6例急性心肌梗死。
研究组患者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3~81岁,平均(46.7±4.6)岁;7例急性心力衰竭,8例肺心病,7例消化道出血,8例肠梗阻,5例急性心肌梗死。
对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并发症以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54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方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组与常规干预组,两组患者均为27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指标进行观察、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营养指标情况,发现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数据差异,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ICU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具有可行性,我院实践证明该护理方法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加快患者康复的意义重大,所以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护理;ICU重症患者;并发症;营养状况 ICU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科学的营养支持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我院在此类患者护理中,对护理方法进行创新,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方法来满足患者对营养的需求,并且研究结果也证明该护理方法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先进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ICU病房收治的54例重症患者,病例入选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6月,根据患者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组与常规干预组。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组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4±7.3)岁。
常规干预组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平均年龄(53.1±6.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在常规干预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人员根据营养师建议与医嘱合理使用各种营养液,在定时完成营养液输注任务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组干预期间,主要措施包括:(1)健康宣教。
早期干预对ICU患者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影响(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干预胃肠功能障碍不仅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靶器官之一,而且是激发炎症反应的策源地,其出现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1],有效的预防胃肠功能衰竭是防止MODS发生发展、降低ICU 患者病死率的关键[2]。
为了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我们对ICU 43例早期便出现胃肠功能衰竭的患者采取了一系列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显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97例,86例符合胃肠功能衰竭诊断标准[3],胃肠衰竭早期诊断依据[4]:以患者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相结合,早期临床表现前3位的为:轻度腹胀、肠鸣音稍减弱或亢进、大便潜血强阳性;危险因素居前3位的是慢性肺心病并发多器官衰竭(MOF)、循环不良或休克、酸中毒等内环境紊乱。
其中男45例,女41例,年龄(49.17±11.32)岁。
原发病为多发性创伤21例,颅脑外伤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19例,急性心梗2例,各类休克16例,各类中毒4例。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及危重程度具有可比性(P0.05)。
2 干预措施2.1 肠道护理留置胃管,胃肠减压,肛管排气,以脐为中心环形按摩,并由轻到重施以压力或以0.9%生理盐水250~500ml灌肠以刺激肠道运动。
2.2 饮食护理及时给予禁食,当患者接受治疗24~48h后,呼吸、循环紊乱得到纠正,内环境进入稳定状态时即可给予肠内营养,反之,则以全静脉营养[5]。
2.3 药物治疗奥美拉唑40mg加专用溶媒10ml静推每天2次;上消化道少量出血以冷盐水洗胃后灌注凝血酶2000u/次;小剂量多巴胺或654-2持续微量泵静脉泵入。
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维持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合理选择抗生素,适量补充新鲜血浆、白蛋白,必要时输血等。
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的相关性。
方法: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收并进行治疗的412例ICU危重患者,有231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了早期胃肠营养的干预和支持,将这些患者称为观察组患者;有181例患者只接受医院的常规药物治疗,将该组患者称为对照组患者。
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相比,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蛋白摄入量等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蛋白摄入量等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所有观察指标中蛋白摄入量和胆固醇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结论: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改善ICU危重患者的预后,可以有效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大大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标签:ICU危重患者;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临床研究ICU危重患者机体代谢较严重,机体营养物质流失严重,因此,除了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护理,还需要对患者实施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以补充患者的营养物质的严重流失和肠内与肠外的营条件不充足,给患者一定的营养支持,以为患者的康复奠定良好物质基础[1]。
下文是根据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收并进行治疗的的412例ICU危重患者分析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的总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的对象是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收并进行治疗的412例ICU 危重患者,其中男性有223人,女性有189人,年龄最小8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是(35.5±14.2)岁,所有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蛋白摄入量等的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男性有123人,女性有108人,年龄最小9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是(36.7±13.9)岁;对照组中男性有100人,女性有81人,年龄最小8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是(34.7±15.9)岁。
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与ICU(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9年至2021年期间接受胃肠营养干预的ICU危重患者。
共纳入了200例ICU危重患者,其中100例在ICU入住后的48小时内开始胃肠营养干预,另外100例在ICU入住后48小时后才开始胃肠营养干预。
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组是指在ICU入住后的48小时内开始胃肠营养支持,而晚期胃肠营养干预组是指在ICU入住后48小时后才开始胃肠营养支持。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
结果: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2±2.3天,晚期胃肠营养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5±3.1天。
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组的平均ICU滞留时间为5.8±1.2天,晚期胃肠营养干预组的平均ICU滞留时间为7.3±1.5天。
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晚期胃肠营养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
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组的病死率为3%,晚期胃肠营养干预组的病死率为11%。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与ICU危重患者的预后有正向关联。
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明显短于晚期胃肠营养干预组。
此外,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低。
因此,对于ICU危重患者,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可以改善预后,并降低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并发症和病死率。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相关性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成为救治危重病患者的重要场所。
ICU危重患者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疾病状态和多系统功能障碍,其预后往往受到严重挑战。
在ICU期间,患者的代谢状态发生明显改变,胃肠功能受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又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疾病负担,影响康复和预后。
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摘要:目的:深入探究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预后状况带来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ICU危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
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的各项营养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ICU危重患者实行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措施效果十分显著,是较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值得应用。
关键词: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ICU危重患者;预后伴随着临床上逐渐深入对营养护理的研究以及创伤应急流程中加强了对胃肠道的了解程度,ICU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非常重要。
ICU危重患者长时间处在高度代谢的情况下,消耗机体能量非常严重,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增加肠蠕动速度,将肠道黏膜功能结构进行有效改善,有助于维护好肠道的完整性,预防肠道细菌移动,减少感染率。
控制好ICU危重患者的机体紊乱情况,实现胃肠营养支持是提高痊愈率的关键手段。
为了进一步了解临床效果,文章中将主要对ICU危重患者利用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给预后状况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ICU危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13-80岁,平均年龄为(46.5±4.5)岁;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14-82岁,平均年龄为(47.5±3.8)岁;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并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可以对比。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纠正患者的酸碱水平以及电解质水平,应用抗感染治疗方式,防止原发病产生。
2014.06临床经验141<<上接140页3 讨论3.1孕前BMI 对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妊娠糖尿病组孕前指数明显高于非妊娠糖尿病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肥胖患者在妊娠期出现糖尿病的几率明显大于正常体重患者,说明肥胖是导致妊娠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也是导致产后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3.2家族糖尿病史与妊娠期及产后糖尿病的关系许多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家族史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本文两组患者家族糖尿病史比对结果,家族糖尿病史在妊娠糖尿病组发病因素中占70.0%,而在非妊娠糖尿病组仅占18.0%,由此可得出,有家族糖尿病史者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高出于3.39倍。
经过3年随访,既往有家族糖尿病史的患者产后出现糖尿病机率非常大,就本研究而言,其产后糖尿病发病率已达46.0%,可见家族糖尿病史与妊娠期及产后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具有相关性。
3.3 高龄妊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妊娠患者年龄越大出现妊娠糖尿病几率就越大。
90年代研究者发现孕妇年龄在40岁及以上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性是20-30岁孕妇的8.2倍。
年龄较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时危险性相对增加,本研究中年龄>30岁的患者达到了43.0%,此结果说明了,年龄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与患者孕前体重指数、家族糖尿病史及年龄有一定相关性,均是妊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妊娠期糖尿病则是产后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
因此,积极控制体重,选择最佳生育年龄(25-29岁),有家族糖尿病史患者定期检测血糖,出现异常及时治疗,尽可能的避免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降低妊娠期及产后糖尿病的发病,以确保孕妇安全并孕育健康宝宝。
参考资料[1]乐杰,谢幸,林仲秋,狄文.妇产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1-152.[2]李美江.妊娠糖尿病孕妇分娩后血糖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3562-3563.[3]王晶.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J].辽宁医学杂志,2012,26(2),73-74.ICU 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如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死亡。
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在ICU患者中开展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纳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ICU室内接受治疗的68例患者,入院顺序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n=34,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和参照组(n=34,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对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分析。
结果: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状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蛋白摄入量、胆固醇(TC)含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蛋白(PA)营养指标水平相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均明显较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相对于参照组来说研究组明显较低(5.88%<26.47),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
结论: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胃肠营养护理;ICU患者;P*;蛋白摄入量;并发症;ICU病房内收治的患者病情较为危重,进展快,控制难度较大,并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2]。
受限于自身疾病的影响ICU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并且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患者的机体代谢状态较高,分解速度快、容易产生机体营养不良的状况,需要给予及时合理的干预,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否则极易发生机体免疫力降低,导致并发症发生风险上升,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3-5]。
所以,对于ICU患者来说,治疗期间的营养干预对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营养状况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
此次研究通过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ICU室内接受治疗的68例患者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来探讨在ICU患者中开展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详情见下文。
ICU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早期干预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3-04-07T15:10:19.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梁裕豪1 何碧玉2 辛国志3[导读] ICU患者病情通常较为危重,伴有全身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2]。
梁裕豪1 何碧玉2 辛国志3(1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急诊科广东佛山 528226)(2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ICU 广东佛山 528226;3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上柏分院广东佛山 528226)【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114-01【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于胃肠道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00名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早期干预的观察组,观察患者MODS的转归和预后、消化道症状和体征、消化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并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发生胃肠道功能衰竭的6例、死亡2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肠鸣音明显多于对照组,腹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轻度23例、中度17例、重度10例,消化道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
结论早期干预对于控制ICU患者胃肠道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解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症状、体征,改善疾病的严重程度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胃肠道功能衰竭 MODS 早期干预ICU患者病情通常较为危重,伴有全身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其中就包括胃肠道功能障碍。
胃肠道症状既是MODS的组成部分、又是MODS的诱发因素和促进因素,因此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胃肠道功能的衰竭、阻止其他系统贯续性损伤的出现,对于改善MODS的预后和转归具有积极意义。
在此,为了进一步探讨早期干预对于胃肠道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笔者进行了下列研究。
现将结果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4月30日-2011年4月30日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0名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病人62例、女性病人38例,年龄分布在29-62岁、年龄平均42.84±8.35岁。
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的影响。
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ICU治疗的9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量、蛋白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便秘、应激性溃疡、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电解质紊乱、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的影响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危重症;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护理干预危重症ICU抢救和治疗的主要病症,患者大多处于高代谢状态,机体内组织耗氧量高,造成负氮平衡,导致营养摄入跟不上机体需求而发生营养不良。
因此,临床对危重症患者多采取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纠正机体内环境紊乱,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增强抗病能力和预防并发症[1]。
但营养效果的发挥离不开密切的护理配合。
本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的影响,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ICU治疗的9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63.1±9.8)岁;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63.6±10.3)岁;所有患者均属于危重症,均采用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其中,急性脑血管意外23例、呼吸衰竭24例、颅脑损伤17例、各种大手术15例、感染性休克11例;排除胃肠道重症疾病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重症疾病类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①通过的肠管或鼻管使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滴入或泵入营养液;②营养液比例为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0%-15%,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50-55%,剂量500-1000ml/d,浓度2.5kj/ml;③保持30-50ml/h的滴速,部分患者可视情况加快至100ml/h,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时调整滴速;④确保无菌操作,采取氯化钠溶液清洗管道;⑤通过观察有无误吸、呕吐、腹泻和腹胀等症状判断患者肠内营养的承受力,必要时停止注入营养液,或间隔2d再次输注[2]。
早期系统肠道刺激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王海燕【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系统肠道刺激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ICU机械通气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行早期系统肠道刺激干预的ICU机械通气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损伤程度及护理前后生理健康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1周后腹胀、便秘、中毒性肠麻痹、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1周后胃肠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1周后APACH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系统肠道刺激干预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提高生理健康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8(015)013【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早期系统肠道刺激干预;机械通气;胃肠功能;不良反应;生理健康【作者】王海燕【作者单位】226600 海安市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 lCU【正文语种】中文ICU病房内均是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支持的患者,机械通气可有效辅助其心肺功能正常运作,改善通气,降低能量消耗[1]。
但这亦存在一定缺陷,机械通气可能出现气囊封闭不严、过度通气等问题,这些均会间接影响至患者胃肠系统,进而导致功能障碍[2]。
更为严重的是,胃肠道是炎症反应的触发器官,更是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中心器官,因此,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极为重要[3]。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药物治疗,但存在各种副作用,安全性较差[4]。
对此,本研究将早期系统肠道刺激干预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探讨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早期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影响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68例,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可以改善其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有效率和质量,促进了患者更好的康复,是一种效果理想和显著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ICU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ICU患者为临床上较为特殊的一个疾病群体,这一类型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变化快等显著的特点,同时,患者大多数无法正常的进食,加上各种应激反应的影响会使患者处于高分解和高代谢的状态,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因此,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就应该对更好的护理方进行分析[1-2]。
本文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68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观察和分析了早期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实验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68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患者37例,女患者31例,年龄最大的患者76岁,年龄最小的患者1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9岁;按照患者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上上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1.2.1心理干预:在对患者实施胃肠营养支持前应该将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向患者进行说明,并将这一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讲解,消除患者和家属的顾虑,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遴选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ICU收治的6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接受常规护理的32例患者列为参照组,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32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患者列为研究组,将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营养状况更好,比较结果P<0.05。
结论:在ICU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ICU患者ICU即重症监护病房,是为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治疗及护理的场所[1]。
重症患者大多有严重创伤或感染等,营养风险较高,需要及早进行营养干预[2]。
肠道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还可以改善胃肠屏障及免疫功能,本文主要分析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遴选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ICU收治的6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接受常规护理的32例患者列为参照组,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32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患者列为研究组。
研究组:女性患者有12例,男性患者有20例;年龄范围是58到76岁,均值是(67.35±5.24)岁。
参照组:女性患者有14例,男性患者有18例;年龄范围是60到78岁,均值是(68.52±5.31)岁。
以上相关数据进行互相对比,结果表示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护理、常规营养干预,调节病室内舒适的温湿度,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
研究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肠内营养的时间,入院或创伤后24~48h内血流动力学稳定者遵医嘱给予肠内营养。
早期干预对ICU患者急性胃肠功能衰竭
的影响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 )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干预
胃肠功能障碍不仅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靶器官之一,而且是激发炎症反应的策源地,其出现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1],有效的预防胃肠功能衰竭是防止MODS发生发展、降低ICU 患者病死率的关键[2]。
为了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我们对ICU 43
例早期便出现胃肠功能衰竭的患者采取了一系列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显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97例,86 例符合胃肠功能衰竭诊断标准]3],胃肠衰竭早期诊断依据]4]:以患者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相结合,早期临床表现前3位的为:轻度腹胀、肠鸣音稍减弱或亢进、大便潜血强阳性;危险因素居前3位的是慢性肺心病并发多器官衰竭(MOF)、循环不良或休克、酸中毒等内环境紊乱。
其中
男45例,女41例,年龄(49.17 ±11.32 )岁。
原发病为多发性创伤21例,颅脑外伤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19例,急性心梗2例,各类休克16例,各类中毒4例。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及危重程度具有可比性(P0.05)。
2干预措施
2.1肠道护理
留置胃管,胃肠减压,肛管排气,以脐为中心环形按摩,并由轻到重施以压力或以0.9%生理盐水250〜500ml灌肠以刺激肠道运动。
2.2饮食护理
及时给予禁食,当患者接受治疗24〜48h后,呼吸、循环紊乱得到纠正,内环境进入稳定状态时即可给予肠内营养,反之,则以全静脉营养]5]。
2.3药物治疗
奥美拉唑40mg加专用溶媒10ml静推每天2次;上消化道少量出血以冷盐水洗胃后灌注凝血酶2000u/次;小剂量多巴胺或654-2 持续微量泵静脉泵入。
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维持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合理选择抗生素,适量补充新鲜血浆、白蛋白,必要时输血等。
3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转归和预后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P V 0.01 ), 见表1。
表1胃肠衰竭早期发现干预与否的转归比较(略)注:x 2=9.22 , P V 0.01
4讨论
ICU患者发生胃肠功能衰竭相当常见,肠衰竭一旦发生,各系统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都会受到极大的破坏,因此肠衰竭应以预防为主
:6]。
而ICU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在未出现呕血和便血这些明显的胃肠道功能衰竭征象前,很少能自述腹部不适症状,因此,护士应高度重视和严密监护,预见性地给予腹部按摩,必要时给予灌肠以促进胃肠活动;对于无明显腹胀胃肠功能障碍者,可采取下胃管方式以动态监测胃潴留及消化功能的变化,同时也可早期发现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给予胃肠减压、肛管排气,以减轻胃肠内压力,从而有效控制了危重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进一步发展。
ICU患者入院时由于病情危重,需常规给予禁食,以避免腹胀、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救治,患者内环境稳定后尽早恢复胃肠营养,有助于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预防肠道正常菌群的失衡,减少胃肠细菌移位及其后的MOF发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时,过早、过多、过快饮食也可能造成病情反复或加重,甚至导致不良后果[7]。
肠道是全身代谢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危重症患者血液重新
分布导致肠道缺血以及再灌注损伤等使胃肠黏膜的生物学屏障和免疫屏障均受到破坏;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氧自由基和炎性介质释放入血,进一步损害其他脏器功能,因此,改善胃肠道微循环,预
防或制止消化道出血亦至关重要。
针对性地使用制酸、止血药,适时使用多巴胺、654-2等血管活性药物为救治胃肠功能衰竭之重要环节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着重调整内环境
稳定、改善微循环、减轻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害,同时重视胃肠衰竭的早期表现和危险因素,并早期积极予以合理有效的干预,使胃肠功能衰竭及MOF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从而使ICU患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李小燕•多器官功能障碍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65例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 : 103-104.
:2]张永建,曹爱萍.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危重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 (10): 946.
:3]王士雯.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诊断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1):1.
:4 ]杨辅直,李伟生,冯哲•危重患儿胃肠道衰竭的早期
表现、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J]•临床儿科杂志,2004 , 22 (12): 804-805.
:5 ]李兰凤,赵云玲.危重患儿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护理
体会]J].河北医药,2008,30(5):711-712.
:6]洪安王是.肠衰竭的研究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 2005,28(12):51-53.
[7 ]周秀红,张灵恩,陆铸今,等.危重患儿急性胃肠功
能衰竭的病因、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J ].中国小儿急救医
学,2006,13 (4) : 33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