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340.55 KB
- 文档页数:27
高一物理《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 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 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分析受力情况;③建立适当坐标;④列出平衡方程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最高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说明;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 合=0;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
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的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存在形态等都随时在发生变化。
物理学中把这种相互作用称之为:力。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本章又是力学部分的基础。
本章的重点在于学习几种非常典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对物的作用。
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
5、力的三要素: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力的作用效果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
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
●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等。
②效果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
2、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力和场力。
3、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内力和外力。
4、按力的关系可分为:共点力、共面力、平行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也叫重量,常用符号G表示。
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其本质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第二章相互作用专题一: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力和力的图示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作用效果。
(1)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2)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5、力的图示:用带有刻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是精确表示力的方法6、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出力的方向,是粗略表示力的方法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当地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沿铅锤线方向向下正确垂直水平面向下正确总是指向地心错误垂直地面向下错误垂直接触面向下错误3. 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
从赤道到两极G→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同一地点随着高度的变化G→小(变化万分之一)。
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4.重心:物体各部分重力合力的作用点(不一定在物体上)。
(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重心位置取决于质量分布和形状,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对称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②一般物体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
薄板的重心一般采用悬挂法。
三、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叫弹力2.产生条件:(1)物体间直接接触(2)接触处有相互挤压或拉伸(发生弹性形变)3.弹力大小(1)弹簧、橡皮条类:它们的形变可视为弹性形变。
《相互作用》知识梳理【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基本性质: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独立性、同时性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产生形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5.力的测量:测力计6.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1)万有引力:存在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随距离增大而减弱(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电荷及磁体之间,随距离增大而减弱(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中的核子之间,作用范围约10-15m(4)弱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中,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但强度只有它的10-12【三种常见的性质力】1.重力(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可认为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G=mg(3)方向:竖直向下,注意:地球不同位置,竖直向下方向不同(4)作用点:重心重心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决定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的质量分布。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
薄板(几何体是个面)形物体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2.弹力(1) 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2)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弹性限度: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
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4)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5)弹力的三要素确定①大小: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消失作用点:所有弹力的作用点都在接触处,受力物体上②压力与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绳的拉力方向:没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6)弹簧的弹力方向:大小:胡克定律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表达式:F=kx k称为弹簧的经度系数,单位,N/m适用条件:弹簧发生弹性形变3.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存在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力的三要素确定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受力物体上方向: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都与接触面相切①静摩擦力大小:0<F<F max由物体的加速度和其它受力情况决定最大静摩擦力F max与压力成正比,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注意最大静摩擦力与静摩擦力概念的区别方向:没有特殊的确定规律静摩擦力准确的大小和方向只能由牛顿运动定律确定②滑动摩擦力大小:F=μF N μ:动摩擦因素,与材料和接触面情况有关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注意:相对运动是以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考系(③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1,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计算公式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1],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
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
为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ω=2π/T(周期)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mrω^2=mr(4π^2)/T^2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r^3/T^2=常数k'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mr(4π^2)/T^2=mk'(4π^2)/r^2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
从太阳的角度看,(太阳的质量M)(k'')(4π^2)/r^2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
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
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万有引力=GmM/r^2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
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1一、三种常见的力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弹力(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
(2)、产生条件:接触弹性形变方向:弹性形变恢复的方向(3)、拉力、支持力、压力。
(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3、摩擦力(1)、静摩擦力:①、产生条件:粗糙接触面接触面间弹力相对运动趋势②、方向判断: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粗糙接触面接触面间弹力相对运动②、方向判断: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③、大小:f=u 。
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求合力的方法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三、力的分解1、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2、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3、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解是唯一的)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学好物理有哪些窍门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专题2.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知识点(4)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恰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此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用力F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斜面体依然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则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A.方向水平向左B.方向水平向右C.大小为零D.大小和方向无法判断2.2018年3月2日上映的《厉害了我的国》的票房和评分都极高。
影片中展示了我们中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方方面面的发展与进步。
如图是影片中几个场景的截图,则下列说法正的是A.甲图中火箭点火后加速上升阶段,舱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B.乙图中的光伏电池能把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内能C.丙图中静止站立在电缆上的工作人员受到的合力垂直于倾斜的电线D.丁图中某根钢索对桥面的拉力和桥面对该钢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如图所示,5月28日央视新闻报道:格鲁吉亚物理学家安德里亚仅靠摩擦力将25个网球垒成9层高的直立“小塔”。
网球A位于“小塔”顶层,下面各层均有3个网球,网球B位于“小塔”的第6层,已知每个网球质量均为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他网球对B球的作用力大于B球的重力B.将A球拿走后,“小塔”仍能保持直立平衡C.第8层的三个网球与A球间的弹力大小各为mg/3D.最底层的3个网球受到地板的支持力均为25mg/34.下列关于四项运动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A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 .跳高运动员在越杆时处于平衡状态C .举重运动员在举铃过头停在最高点时,铃处于超重状态D .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惯性,以便跳得更远5.已知力F 的一个分力F 1跟F 成30°角,F 1大小未知,如图所示,则另一个分力F 2的最小值为:( )A . 2FB . 33FC .FD .无法判断6.如图所示为小朋友喜欢的磁性黑板,下面有一个托盘,让黑板撑开一个安全角度(黑板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不易倾倒,小朋友不但可以在上面用专用画笔涂鸦,磁性黑板擦也可以直接吸在上面.图中就有小朋友把一块质量m 为黑板擦吸在上面保持静止,黑板与黑板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大小为mgcosθB .黑板斜面对黑板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C .黑板对黑板擦的摩擦力大于mgsinθD .黑板对黑板擦的作用力大小为mg7.木块沿粗糙斜面(斜面相对地面静止)运动,下列对木块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G 是重力,N 是支持力,f 是摩擦力)A .B .C .D .8.小华用手握住水杯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杯子受到的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 .杯子受到的压力是杯子形变产生的C .杯子和手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D .手给杯子的压力越大,杯子受到的摩擦力越大9.如图所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μ=,从0t =开始以初速度0v 沿水平地面向右滑行,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1N F =的作用,取向右为正方向,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F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下列图中的( )A .B .C .D .10.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物体与滑板间的滑动摩擦力.下列关于用这种装置做实验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 .必须调节托盘中重物的重量,确保滑板做匀速运动B .不一定要使滑板做匀速运动,但必须要用恒力拉滑板C .托盘中放的重物越重,滑板运动得越快,弹簧秤读数越大D .只要滑板与木块有相对运动,无论滑板做什么运动,弹簧秤的读数都相同11.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固定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沿斜面以速度v 0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受到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大小等于摩擦力B.匀速下滑的v越大,物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换一个质量更大的同种材料制成的物块,不可能在斜劈上匀速滑动D.物块一共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三个力12.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斜面匀速下滑,如图所示,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斜面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物体下滑过程中,斜面仍静止在地面上,下述正确的是()A.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小于(m+M)gB.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于(m+M)gC.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D.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平行地面向左13.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竖直平面的光滑大半圆环,中央有孔的小球A、B间由细绳连接套在环上,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30°夹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已知B球的质量为0.1kg,取g=l0m/s2,细绳对B球的拉力为F,A球的质量为m A,则A.F=2N;m A=0.4kg B.F=2N;m A =0. 2kgC.F=4;m A=0.2kg D.F=4N;m A=0.4kg1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轻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B 置于斜面上,轻绳与斜面平行且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不计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斜面体与墙不接触,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导语】高考竞争非常猛烈,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秋天到了,而你正以凌厉的步伐迈进这段特别的岁月中。
这是一段青涩而又平淡的日子,每个人都隐身于高考,而平淡当中的张力却只有真正的勇士才可以破译。
为了助你一臂之力,作者高三频道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助你金榜题名!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产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情势分:紧缩形变、拉伸形变、曲折形变、扭曲形变。
按成效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3.弹力有无的判定:(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定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定法:假定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1.物体具有复原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复原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复原,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产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复原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发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复原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应了弹簧产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连:1/k=1/k1+1/k2并联:k=k1+k2第二节研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
即:f=μN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