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思想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社会契约论的当代解读社会契约论是政治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而建立社会组织的原因和方式。
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们通过自愿达成的契约来建立政府和社会秩序,以保障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契约论也需要进行当代解读,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一、社会契约论的基本原理社会契约论最早由英国哲学家洛克、卢梭等人提出,他们认为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但为了保护这些权利,人们需要通过契约建立政府和社会秩序。
社会契约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自由和平等:社会契约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由和平等权利,没有人天生具有统治他人的权力。
人们通过契约自愿放弃一部分自由,以换取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保障。
2. 政府的合法性:社会契约论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其目的是保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如果政府滥用权力或违背契约,人民有权利推翻政府。
3. 社会秩序的建立:社会契约论认为,通过契约建立政府和社会秩序,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和自由。
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公正的法律和规则,维护社会的正义和秩序。
二、社会契约论的当代挑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契约论也面临着一些当代挑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挑战:1. 多元化社会: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多元化,人们具有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价值观。
社会契约论如何在多元化社会中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 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平衡:社会契约论强调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但在现实社会中,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往往与公共利益存在冲突。
如何平衡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3. 社会不平等:现代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问题,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社会契约论如何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保障每个人的平等权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社会契约论的当代解读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挑战,社会契约论需要进行当代解读。
第11卷第5期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1,No.52009年10月J.of Wuhan Uni.of Sci.&Tech.(Social Science Edition )Oct.2009 收稿日期:2009205212 作者简介:肖 丹(19742),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研究.从霍布斯到卢梭———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思想析理肖 丹(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社会契约理论发端于古希腊的智者时代,到近代逐步发展成熟并形成体系。
作为西方政治哲学的一种理论假设,社会契约论对于宪政制度的设计和完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简略回溯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然后围绕自然法、自然状态、人性以及国家权力问题对近代社会契约论的重要代表———霍布斯、洛克、卢梭的思想进行梳理解析,力求获得对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深入认识。
关键词:自然法;社会契约论;霍布斯;洛克;卢梭中图分类号:B5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3699(2009)0520015205 社会契约论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理论假设,它主张国家并不是神权赋予,而是人们作出的理性选择。
人为了达到自由和至善,相互订立契约,交出自己的个人权利,承认国家的公共权力,以求得和平与幸福。
在西方,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发展演变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追本溯源,社会契约论思想最早发端于古希腊智者时代,伊壁鸠鲁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作为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忠实继承者,他认为所有事物的形成都是原子通过相互排斥和偏斜运动造成无序碰撞的结果,每个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都只关注个人的利益实现,于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要想过快乐而安全的生活,唯一的途径就是像原子一样通过碰撞和排斥来调节彼此的关系,即以订立社会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
换言之,国家的建立以人们之间为了避免损失和求得快乐幸福而订立的契约为基础。
现代哲学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社会契约论是现代哲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旨在解释人类社会的形成和运行机制。
通过契约,个体将一部分自由权利和权力交给政府,以换取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安全保障。
本文将探讨社会契约论思想在现代哲学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社会政治理论的影响。
I. 社会契约论的起源和基本概念社会契约论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启蒙时期的哲学家洛克和卢梭。
洛克认为,人们通过契约捆绑在一起,并对政府赋予一定的权力,以维护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卢梭进一步强调,社会契约是基于平等和公正的原则,旨在实现人民的自由和公民权利。
II. 社会契约论在政治哲学中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在政治哲学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以下是社会契约论对政治哲学的主要影响:a. 政府合法性的基础社会契约论提供了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根据社会契约论,政府的权力源自人民,只有在人民的授权下才能行使权力。
这一概念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成为很多国家宪法的法治原则。
b. 个体权利的保障社会契约论强调个体的自由权利和权力。
根据契约,个体将一部分自由权利交给政府,以换取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安全保障。
这种制衡的思想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c. 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维护社会契约论所倡导的政府权力和社会秩序的建立,有助于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通过建立法律和规则,政府能够调节人们之间的冲突和利益分配,从而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
III. 当前社会契约论的争议尽管社会契约论思想在现代社会政治理论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质疑。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a. 社会契约的真实性一些批评者认为,社会契约只是一种理论构想,并不一定反映了真实的社会形态和权力关系。
他们指出,在实践中,政府的权力往往通过其他手段获得,而不仅仅是基于人民的授权。
b. 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社会契约论的一个问题是,它假设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关注集体利益。
什么是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通过以理性和自由来探究人们如何共同生活的理论。
它是一种政治哲学学说,强调通过社会合同来建立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性协议。
现在,让我们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社会契约论并更好地理解它。
1. 社会契约论的基本思想社会契约论的起点是自由和平等的自然状态,人们具有天赋自然权利,政治权利是通过自愿的合同转让的。
社会契约论者认为,人们的天性是自利的和自我保护的,他们会很自然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没有政治权力,因此他们的生命、财产和自由都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利,人们赞同通过社会契约来建立一个政治上的秩序,以便共同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2. 社会契约论的主要代表和发展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包括霍布斯、洛克、卢梭等。
他们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将基于天然和人工条件的社会契约理论转化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共识。
实际上,社会契约论的发展是围绕它的三个主要话题展开的:第一个是和平、安全和关联;第二个是权力的正当化、限制和分配;第三个是在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方面找到平衡。
3. 社会契约论的现实意义社会契约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可以在宗教和传统的启示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符合现实程序和符合社会合理性的基础。
它的现实意义在于重新审视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如国家权力、个人自由、公正与不公正、分配正义、权力与自由的关系、稳定和变化之间的关系、特殊利益集团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等等。
人们通过对社会契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将会更好地理解政治和社会结构,并且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总结社会契约论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基础,使人们可以从假设自然状态无序排列中出发,推导出共同维护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现实中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更清晰的框架和助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契约论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
从霍布斯到卢梭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思想析理一、本文概述二、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思想霍布斯,这位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以其对人性黑暗面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秩序起源的独到见解,奠定了他在社会契约论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私自利的,充满了竞争和冲突。
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寻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导致社会陷入无序和混乱。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霍布斯提出了著名的“利维坦”国家概念。
他认为,人们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需要通过社会契约让渡部分权利给一个绝对的主权者,即“利维坦”国家。
这个主权者拥有绝对的权力,负责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全。
在霍布斯看来,这种契约是必要且合理的,因为它能够使人们摆脱自然状态下的无序和混乱,实现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思想虽然强调了主权者的绝对权力,但他也意识到这种权力可能带来的暴政和压迫。
因此,他提出了一些限制主权者权力的原则,如法律的平等性和公正性。
这些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防止了主权者滥用权力。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思想为理解社会秩序的起源和维持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理论框架。
他强调了社会契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也意识到了主权者权力可能带来的问题。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在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不仅是对霍布斯和洛克理论的批判与继承,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类自然状态的深刻反思。
卢梭认为,人类最初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们是自由、平等且善良的。
然而,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的进步,人类逐渐失去了这种自然状态,社会变得不平等,人们失去了自由。
为了恢复人类的自由和平等,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不同于霍布斯和洛克的观点。
他认为,人们并非为了摆脱自然状态的种种不便而订立契约,而是由于私有制的出现,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而订立契约。
什么是社会契约理论?社会契约理论主要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探究政治秩序的形成和合法性问题。
社会契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政治秩序的存在和合法性归根结底是由社会成员自愿达成的契约所决定的。
该理论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政治哲学的研究,也在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阐述社会契约理论。
一、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和发展社会契约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但是真正的社会契约理论始于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
他们认为,人们在原始状态下生活是孤立的、粗暴的,面对“万恶之源”的生存竞争,他们必须自愿放弃一部分个人自由,为了获得更大的安全和利益,进一步达成政治契约形成一个政治团体。
至今,社会契约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广泛的理论体系,涉及到政治哲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二、社会契约理论的基本原理社会契约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政治权力不是来自某种神权或天赋,而是由公民自愿采用某种形式的契约而形成的。
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社会契约理论,但是它们的基本原理都非常相似:政治秩序的存在和合法性关键在于人们自愿达成的契约。
此外,社会契约理论还包括如下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人们在参与社会契约时必须是平等的,并且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或撤销的。
二是政治权力的目的是保护个人的自由和生存权,并为人民谋福利。
三、社会契约理论的现实意义社会契约理论对现实社会的意义非常重大,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首先,社会契约理论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
现代民主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只有得到人民的授权才能行使权力。
其次,社会契约理论对于人权和法治的保护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社会契约理论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保障,这一原则在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度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再次,社会契约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国际关系中的合约和协议归根结底也是一种社会契约的体现。
总之,社会契约理论是政治哲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它预示着人权、法治、民主这些理念的重要性,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读书心得——浅谈《社会契约论》卢梭(1712-1778年)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1762年他创作的《社会契约论》发表,反对封建统治,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这些思想主张为近代的民主思潮和民主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社会契约论的发展演变社会契约思想,并不是卢梭首创,在西方近代出现了许多社会契约思想的代表人物,如霍布斯、洛克以及卢梭。
他们的思想观点都不尽相同,这里简单的对他们三人的观点进行阐述。
(一)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霍布斯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可以说是社会契约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在订立契约时,人们自己的生命权不能放弃、不可转让,其他一切权利皆可放弃或者转让。
他把契约看作是“权利的相互转让”,认为人们交出自己的权利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这也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目的和宗旨所在。
社会契约所产生的结果是有绝对权利的“利维坦”,即专制国家,这样就产生了至高无上的主权者,主权者拥有主权,其他一切人都是主权者的臣民。
(二)洛克的社会契约论。
在订立契约时,人们除了要保全自己的生命权之外,自由和财产权利也不能放弃、不可转让。
他认为人们交出权利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而不是任意伤害他人的权利。
社会契约所产生的结果是有限权力的政府,国家即政府的性质“不是、并且也不可能是绝对地专断的”,而是保护人民的。
(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在订立契约时,主张“一切人把一切权利转让给一切人”,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每一个人的自由权。
社会契约所产生的结果是集强制的权利与自由的权利于一身的“公意”,他说:“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就是公意。
”认为统治者要在公意的指导下行事,因此,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最民主的一种。
二、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一)人民主权论卢梭在近代西方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人民主权学说,他坚持人民是主权者,法律和政府服从于人民。
探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摘要:卢梭作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运动时期卓越的平民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名著《社会契约论》从一面世就震惊了当时的欧洲社会,其理论主张成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此书沿传至今仍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长久以来,人们对该书所主张的理论褒贬不一,但不论怎样,《社会契约论》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因而值得我们去探析这一名著的思想精华,去体会卢梭所追求的契约下的道德理想国。
关键词:卢梭社会契约公意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的中心论点是:人生而自由平等,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立约联合产生的,卢梭称之为联合的公共人格。
“他向世人解释国家的最高权力即主权应当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国王,也就是:人民主权说。
这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
”[1]卢梭将其上升到政治哲学的高度,其中蕴含了许多民主理念。
“人民主权说”主张国家政体必须得到人民的普遍同意,才能具备正当性。
《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民主意识为近代民主思潮和民主运动提供了改革进步的理论基础,其理论还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动。
因此,对于这些理念的探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卢梭政治思想的精髓。
一、社会契约论的发展契约思想可谓贯穿西方社会发展史的一颗明珠,正如梅因指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霍布斯提出社会契约论的初衷和特点是为绝对王权辩护。
他规定的社会契约对于被统治者是极其苛刻的。
被统治者除了自己的生命权之外,须转让其他一切权利。
他主张建立专制政体的思想,从本质上说是鼓动掌握政权的少数大贵族、大资产阶级成员对广大不满现状的中下层人民进行镇压,所以其思想具有反动性反人民性。
”[2]而洛克认为,国家是为了解决人们的财产权纷争而建立的。
有一点很清楚由于缺乏公共权力对1财产权的判决,引起人们之间冲突是轻微的、偶然的,但造成的后果却是严重的,为此订立社会契约是他们为避免这一严重后果的必要手段。
卢梭提出了与霍布斯和洛克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当中系统的说明了“社会契约”思想和人民主权理论,他向世人表明: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那么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权力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源于人民,而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
他的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有力地道出了饱受压迫而渴望自由的法国人民的心声。
卢梭的理论为法国大革命的到来鸣锣开道,因此,罗伯斯皮尔把他看作是大革命的“导师”。
但是,社会契约的思想并不是卢梭最先提出的,在17世纪英国霍布斯、洛克等启蒙思想家就曾论述过这种观点。
在此,可以做做比较,不难发现当中的区别,同时体会到一种理论从诞生到成熟所经历漫长的历程。
霍布斯(1588—1679)出生在牧师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曾游历欧洲,结交了伽利略等知名思想家。
后来移居法国担任了查理一世之子查理·斯图亚特的数学老师。
在克伦威尔执政期间返回英国。
1650年他的论文《论政体》问世,1651年他的巨著《利维坦》出版,叙述了他主要的政治思想。
霍布斯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只有不受任何限制的国家权力,才能防止战争,确保和平。
而强大的国家权力是人民同意放弃一切自然权利并把它转交给国家的结果。
这种理想的国家,他用《圣经》中的万能怪人“利维坦”来命名。
霍布斯解释的人民权利让渡给国家,建立的契约关系,不是一种民主政治形式。
而是国家权利高高在上,能干涉人们的财产及个人的自由。
他还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国家组织的最好形式,否认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带有很明显的反民主主义倾向。
如此看来,他的社会契约理论带有极大的时代局限性。
当时英国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但工业革命尚未开始,资本主义发展还比较缓慢,使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也比较保守,还不可能完全冲破封建专制。
这只是“社会契约”思想的雏形。
洛克(1632—1704),他的父亲是有名的法学家,1658年他毕业于牛津大学,留校任教。
“社会契约”思想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当中系统的说明了“社会契约”思想和人民主权理论,他向世人表明: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那么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权力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源于人民,而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
他的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有力地道出了饱受压迫而渴望自由的法国人民的心声。
卢梭的理论为法国大革命的到来鸣锣开道,因此,罗伯斯皮尔把他看作是大革命的“导师”。
但是,社会契约的思想并不是卢梭最先提出的,在17世纪英国霍布斯、洛克等启蒙思想家就曾论述过这种观点。
在此,可以做做比较,不难发现当中的区别,同时体会到一种理论从诞生到成熟所经历漫长的历程。
霍布斯(1588—1679)出生在牧师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曾游历欧洲,结交了伽利略等知名思想家。
后来移居法国担任了查理一世之子查理·斯图亚特的数学老师。
在克伦威尔执政期间返回英国。
1650年他的论文《论政体》问世,1651年他的巨著《利维坦》出版,叙述了他主要的政治思想。
霍布斯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只有不受任何限制的国家权力,才能防止战争,确保和平。
而强大的国家权力是人民同意放弃一切自然权利并把它转交给国家的结果。
这种理想的国家,他用《圣经》中的万能怪人“利维坦”来命名。
霍布斯解释的人民权利让渡给国家,建立的契约关系,不是一种民主政治形式。
而是国家权利高高在上,能干涉人们的财产及个人的自由。
他还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国家组织的最好形式,否认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带有很明显的反民主主义倾向。
如此看来,他的社会契约理论带有极大的时代局限性。
当时英国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但工业革命尚未开始,资本主义发展还比较缓慢,使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也比较保守,还不可能完全冲破封建专制。
这只是“社会契约”思想的雏形。
洛克(1632—1704),他的父亲是有名的法学家,1658年他毕业于牛津大学,留校任教。
后来担任了辉格党创始人莎弗茨伯里伯爵的秘书,在其影响下参与了政治活动,1683年随伯爵逃到荷兰,以躲避国内反对派的迫害。
“光荣革命”后返回英国。
代表作有《政治论》。
洛克认为“社会契约”建立的原因是: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尽管享有无限的自由平等权利及私有财产权,但在享有这些自然权利时,人们得不到确实的保障,时时刻刻都有遭受他人侵害的危险,这种危险就推动了人们互相订立契约成立国家,希望国家政权能保障他们的自然权利,首先是财产权;而人们联合为国家,并且把自己放在国家的统治下,其主要目标便是保存私有财产。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国家是保护私有财产的。
这与霍布斯的论点完全不同:霍布斯主张私有财产是国家政权所建立的,国家有权干涉臣民的财产;而洛克认为财产先于政权出现,成立国家的目的是保护臣民的财产,绝不能干涉。
显然,洛克的思想比霍布斯更加民主,更加进步。
但他也不能完全摆脱时代的影响,他坚信最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而且始终认为国家应代表“多数人的意志”,多数人又仅包括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脱离了广大群众。
总而言之,从“社会契约”思想诞生到进一步发展,最后完善,经历了霍布斯、洛克、卢梭三位思想家的努力,才得以成为引导人们去寻求真理的武器。
时代在前行,人类渐渐的领悟到生命的真谛,然后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