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田园特色的养老养生新模式
- 格式:docx
- 大小:916.07 KB
- 文档页数:7
自然疗愈打造田园康养小镇自然疗愈是一种将自然环境与传统疗法相结合,旨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疗养方式。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疗愈,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打造一个集自然环境、健康理念和康养文化于一体的田园康养小镇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概念。
1. 小镇环境的规划与设计自然疗愈小镇的环境设计应注重融入自然元素和保护生态环境。
建筑风格应以自然、简约为主,利用绿色植物、仿古建筑等营造出宜人、舒适的环境。
同时,合理规划道路和公共空间,注重绿化,为居民和游客提供自由活动的场所。
2. 健康养生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自然疗愈小镇的核心在于提供健康养生资源和服务。
这包括天然矿泉水源、优质土壤、有机农产品等。
小镇可以建立自己的农场和果园,通过种植有机蔬菜、水果等,为人们提供新鲜健康的食材。
同时,可以开设各种康养中心,提供瑜伽、中医、按摩、普拉提等健身和康复项目,帮助人们排除疲劳,恢复健康。
3. 文化交流与活动策划自然疗愈小镇不仅是一个康养场所,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小镇可以举办各种艺术展览、音乐节、康养论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体验。
此外,可以与周边农村共同开展农耕文化活动,如农耕体验、农民市集等,让居民和游客了解和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4.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然疗愈小镇应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限制工业污染,鼓励农业生产采用有机种植方式。
同时,可以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增强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提倡垃圾分类和减少能源消耗等行为。
自然疗愈小镇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场所。
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充分利用健康资源,举办文化活动,保护生态环境,自然疗愈小镇将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和康复养生的理想去处。
让我们一起投身于自然疗愈小镇的建设中,共同享受自然、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农村养老问题的新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谋生,导致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亟需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一挑战。
下面将探讨一些新的解决方案。
一、社区养老中心的建设为了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可以在农村设立社区养老中心。
这些养老中心应提供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医疗服务,以便老人们能够得到全面的照顾。
同时,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和培训课程,为老年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和娱乐,使他们能够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
二、引进互联网技术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由于交通不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非常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进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比如,为老人们提供在线医疗服务,通过远程视频咨询的方式解决他们的身体健康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农产品销售和交流的机会,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来源。
三、推进农村托老服务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城市打拼,他们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
因此,推进农村托老服务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建立农村托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托老服务,以减轻年轻人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四、发展农村养老产业近年来,农村养老产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可以发展康养农业、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吸引老年人前来养老和消费。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还可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五、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除了政府和企业的努力外,社会力量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中来。
各种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社交环境。
六、提高养老金水平针对农村地区养老金水平偏低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养老金的补贴力度,并适时调整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与改革一、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养老服务是一个社会重要的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创新与改革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二、传统农村养老问题传统农村养老模式主要依靠子女照顾父母,但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人无人照料。
这种模式导致了矛盾的产生,一方面老人无法得到足够的照料和关怀,另一方面子女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三、农村养老服务的创新为了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需要进行创新。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设施支持。
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线上养老服务平台,方便老人获取服务并与家人保持联系。
此外,可以积极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引进专业养老机构简单的家庭照料已经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引进专业的养老机构是必要的。
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地区建立养老院或者养老社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同时也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养老环境。
五、发展农村养老辅助设施除了养老机构,还需要发展一系列的养老辅助设施。
例如,建设养老公寓,提供老人居住、饮食、医疗等一体化的服务。
同时,还可以开展康复设施的建设,提供康复服务,帮助老人恢复身体功能。
六、提倡养老互助与志愿服务养老互助与志愿服务是一种养老模式的创新。
可以组建养老互助组织,由老人自愿参与,互帮互助。
同时,可以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养老志愿服务中,通过提供陪伴、照料等服务来改善老人的生活。
七、关心养老人员的心理健康改革和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不能仅仅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还需要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
可以组织心理援助团队,为老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此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老人的精神寄托和交流。
八、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了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四类型说探讨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
在城市中,许多人已经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或者参加企业养老金计划,但是在农村中,这些机制并不普及。
为了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困境,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在这种模式下,农村居民之间相互协助,共同解决养老问题。
在许多农村社区中,互助养老模式已经被广泛采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互助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事实上,现在存在四种不同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对这四种模式进行详细探讨。
第一种模式是传统的家庭互助养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老年人依赖其家庭成员的支持来度过晚年。
在农村中,家庭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社会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关系也非常密切。
父母经常会在子女需要帮助的时候伸手相助,子女们也会为父母尽力而为。
因此,家庭互助养老模式在农村中非常常见。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变革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家庭互助养老模式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
现在,许多年轻人选择独立生活,而不是和父母住在一起。
父母可能需要照顾孙子或者其他亲属,这会使得他们无法无缺地照顾自己。
因此,传统的家庭互助养老模式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
但是,对于那些依然居住在一起的家庭来说,这种模式仍然非常适用。
第二种模式是村民互助基金养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村民出资成立一个“互助基金”,所有成员每年都需要交纳一定的会费。
这笔会费会被用来资助年纪较大或者收入较低的村民的养老需求。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公平性很强,并且它在风险共担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益。
只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基金规模较小,难以提供很高的保障水平。
其次,民间互助基金的管理方式也容易出现问题。
如果基金管理不当,会导致大量资金流失。
因此,村民互助基金养老模式需要合理的监管制度和规范化的管理。
第三种模式是农民合作社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村居民合作成立一个农民合作社,通过企业化运作和管理,生产出一些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并将收益分配给社会单位的成员。
乡村康养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乡村康养项目作为一种新型的休闲度假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乡村康养项目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耕文化和健康养生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因此,开展乡村康养项目,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
1. 创造宜居宜游的乡村环境,提升农村旅游吸引力;2.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3. 提升乡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水平;4. 增加乡村就业机会,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
三、项目内容。
1. 优化乡村旅游环境,改善基础设施。
修建休闲步道、景观小品、农家乐等设施,提升乡村旅游品质;2. 开展健康养生体验活动。
开展瑜伽、农耕体验、采摘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健康养生之乐;3. 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利用当地资源和特色,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动乡村农产品销售;4. 发展乡村民宿业。
利用闲置农房,开展乡村民宿业,提供住宿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入住;5. 促进乡村文化传承。
开展传统文化展示、民俗活动等,传承乡村文化,增加乡村旅游吸引力。
四、项目实施。
1. 资金支持。
政府加大对乡村康养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2. 政策扶持。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降低创业门槛,鼓励更多人投身乡村康养项目;3. 人才培养。
加强对乡村康养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4. 宣传推广。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乡村康养项目,提升项目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五、项目效益。
1. 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村产业升级;2. 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居民收入;3. 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提升乡村形象,推动乡村振兴;4. 传承乡村文化,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六、项目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乡村康养项目将会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热点。
园艺休闲+村居+养生+养老园艺休闲与村居养生养老的结合,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种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喧嚣的城市中,寻找一种可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生活方式是多么重要。
而园艺休闲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它将悠闲与自然相结合,让人们在体验美好生活的也能收获丰硕的成果,这也为村居和养生养老提供了新的思路。
园艺休闲,即利用空余的时间在园艺活动中进行放松和娱乐,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在花园里种植花卉、养蔬菜,还是在阳台上养盆栽、家中装饰盆栽,园艺活动都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体验。
在城市中,许多人都梦想着拥有一个精心打理的小花园,让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而在乡村,园艺休闲更成为了人们重拾乡村生活的一种方式。
在乡村,人们可以借助更广阔的土地资源,进行更多元化的园艺活动,体验土地的馈赠。
园艺休闲与村居的结合,不仅能为城里疲于搏击的人们提供一处休闲天地,也能为乡村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在乡村,园艺休闲可以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感受田园风光,还可以促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
园艺休闲还能够促进乡村的美化和环境的改善,为村居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而对于养生养老来说,园艺休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园艺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更能够调理身心,促进养生。
在花园中悠闲地耕种,不仅可以增加户外运动的机会,还能够让人们放松情绪,进行一种身心灵的净化。
而在村居中,园艺休闲也为养老提供了新的选择。
许多老年人主动参与园艺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还能延缓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提升生活质量。
园艺休闲与村居的结合,为养生养老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不断老龄化的社会中,如何让老年人过上幸福、健康的晚年,成为了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园艺休闲的模式,不仅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愉快的老年生活方式,还能为村居提供一个发展的新方向。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城市,来到乡村,感受园艺休闲与村居结合的乐趣。
许多城市居民在周末或假期选择前往农家乐,或者自己动手体验种菜养花,体验乡村生活。
69规划设计 |PLAN & DESIGNVolume 22 January 2021摘 要:自2017年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措施之一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以来,其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结合案例对田园综合体的研究与分析,探讨与农村养老的契合点,为农村养老模式的探索提供一定启发。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养老模式;农村养老;田园康养Abstract: Since the 2017 rural complex as a meas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industries has been written into the Central Document No. 1, its development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Combined with the cas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rural complex,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joint point of rural pension, and provides some inspir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rural pension mode.Keywords: Rural complex; Pension model; Rural pension; Rural health care中图分类号:TU246.2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21.01.015田园综合体背景下的农村养老模式研究——以山东省白鹭湾田园综合体为例Research on the Rural Pension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astoral Complex——Case Study of Bailuwan Pastoral Complex in Shandong Province文/刘伟 赵浩 李昱翰 金恩霖By LIU Wei ZHAO Hao LI Yuhan JIN Enlin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空巢化”现象愈发严重,农村急需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
田园康养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生活方式,结合了自然风光、农业体验和休闲养生,旨在为参与者提供一个身心放松、回归自然的休闲环境。
本策划方案旨在打造一场集观光、体验、养生于一体的田园康养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参与者的生活品质,增强身心健康。
2. 推广田园康养理念,打造田园康养品牌。
3. 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旅游。
4. 增强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三、活动主题“绿色田园,健康养生,和谐共生”四、活动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旅游资源,建议选择春、秋两季开展活动。
五、活动地点选择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地区。
六、活动内容1. 田园观光体验(1)组织游客参观田园风光,如田园风光摄影、徒步赏花等;(2)安排农家乐体验,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2. 农业体验活动(1)组织游客参与农耕体验,如播种、施肥、收割等;(2)举办农产品加工展示,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3. 康养休闲活动(1)开设瑜伽、太极等养生课程,让游客在田园环境中修身养性;(2)举办养生讲座,普及养生知识,提高游客的健康意识。
4. 文化体验活动(1)组织游客参观当地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村等;(2)邀请民间艺人表演,如剪纸、刺绣、民歌等。
5. 亲子互动活动(1)开展亲子种植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农耕乐趣;(2)举办亲子运动会,增进亲子感情。
七、活动宣传1. 制作宣传海报、传单,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广泛宣传;2. 合作媒体进行活动报道,提高活动知名度;3. 邀请网红、旅游达人进行现场直播,扩大活动影响力。
八、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策划、组织、协调等工作;2. 招募志愿者,协助活动现场管理;3. 与当地政府、企业、农家乐等合作,共同推进活动开展。
九、活动预算根据活动规模、内容、场地等因素,制定详细的活动预算,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请问农村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有哪些
农村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家庭养老模式:以家庭为基础,由家人或亲属照顾老年人的日常
生活。
这是目前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2.社区养老模式:以社区为单位,整合利用社区内的资源,为老年
人提供养老服务。
包括日间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
3.互助养老模式:在社区内,老年人之间相互帮助,建立互助组织,
共同解决养老问题。
这种模式强调老年人的自我管理和互助。
4.志愿者服务模式:通过志愿者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志愿服务,
包括日常照料、心理支持、文化娱乐等。
5.“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
立信息化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如智能手环、紧急呼叫系统、健康管理平台等。
6.嵌入式养老模式:将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服务设施相结合,为老
年人提供居住、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一站式服务。
这种模式便于老年人融入社区生活,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这些服务模式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在实践中,这些模式可能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养⽼特⾊⼩镇:旅居养⽼新模式案例分析。
旅居养⽼最早由中国⽼年学会副秘书长程勇提出,是“候鸟式养⽼”和“度假式养⽼”的融合体。
旅居养⽼是“候鸟式养⽼”和“度假式养⽼”的融合体,⽼⼈们会在不同季节,辗转多个地⽅。
这种养⽼⽅式是有利于⽼年⼈⾝⼼健康的⼀种积极养⽼的⽅式。
当前中国⽼年⼈出游的⽐例已占中国旅游市场20%。
随着我国⼈⼝⽼龄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养⽼模式再也不能满⾜健康活⼒型⽼年⼈的多元化养⽼需求。
市场上针对⽼年⼈的旅游产品以传统的⾛马观花式观光团为主,不能满⾜⽼年⼈休闲养⽣、精神⽂化、⼼理慰藉等多元化需求。
⽽作为健康旅游时代的⼀个新概念,旅居养⽼追求旅游⽬的、旅游⾏为、旅游效果的健康、环保和舒适,已成为⼀种时尚的⽣活⽅式。
除了慢节奏的旅途,旅居养⽼对⽼⼈最⼤的吸引⼒在于价格和服务。
“旅游+养⽼”模式的推⼴,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层⾯予以规范,需要社会养⽼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平,也需要⽼年⼈不断更新养⽼消费理念。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我国正经历全球历史上规模最⼤、速度最快的⼈⼝⽼龄化进程。
截⾄2016年年底,我国60 岁以上⽼年⼈⼝已经达到2.2 亿,占总⼈⼝的15.5%;预计2050 年将达到峰值4.87 亿,由此将催⽣出⼀个354 万亿元的巨⼤市场。
眼看着⼀批有钱有闲的⽼年⾼端消费群体迅速成长,国内各⼤城市对于“旅居养⽼⽬的地”的争夺也开始进⼊⽩热化。
继海南三亚、⼴西巴马、云南⼤理之后,今年1⽉,江苏省⾸个异地养⽼联盟——太湖国际异地养⽣养⽼联盟在⽆锡成⽴。
来⾃江苏、北京、海南、⼴西等地的30多家养⽼机构携⼿⼊盟,承诺在联盟内部通过异地互换、轮流居住的⽅式,满⾜⽼年⼈休闲旅游、养⽣养⽼的需求。
与国外相⽐,国内旅居养⽼模式还有很⼤进步空间“发展旅居养⽼,⼀个好的⾃然环境是必备条件,但专业化的服务才是决定因素。
”南京邮电⼤学潘⾦洪教授曾经系统考察过美英等国的旅居养⽼模式。
在他看来,国内在专业化养⽼服务⽅⾯与国外还有不⼩的差距。
谈谈田园特色的养老养生新模式
田园养生,养生是目的,田园是空间。
本文在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大概念下,提出了“三农”养生内容,或者叫养生资源,即农作、农事、农活,且均作了广义的诠释:
农作,指的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包括作物栽培、树木栽植、畜牧饲养和水产品捕捞、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建筑、流通、服务等;农事,指的是农村中除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事务,包括政治活动、村庄建设、乡风文明和宗教信仰等;农活,指的是农村中的日常生活,包括食、穿、住、行等。
“六风”资源,即:田园风光、村落风貌、民间风俗、传统风物、乡土风情和乡村风味,涉及生态、生产和生活,目的就是通过田园养生,提高城乡人生命质量。
一、田园养生概念
田园养生,指的是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里的田园指的则是广义的田园:包括整个农村地区,即不但包括农业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田园、水域和环境,而且包括农村地区的道路、城镇、集市、村庄、厂矿和自然环境,当然,已经用来生产、准备用来生产、可以用来生产、提供能够满足人们营养需求、品尝需求和原料需求的产品的农业用地是主要的。
这里的农作物也是广义的:指的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包括作物栽培、树木栽植、畜牧饲养和水产品捕捞、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建筑、流通、服务等。
农事仍是广义的:指的是农村中除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事务,包括政治活动、村庄建设、乡风文明和宗教信仰等。
农活同样是广义的:指的则是农村中的日常生活,包括食、穿、住、行等。
二、田园养生的客源市场
偏好时尚健康的旅游方式,热爱生态旅游和高端运动;注重文化消费和精神享受;追求相对私密的环境和带有社交性质的聚会式场所;对商旅服务配套要求较高;消费能力强,质量要求高的人群。
该群体受季节约束小;停留时间较长,其产业拉动力远高于大众旅游。
1.中小学生市场
该市场主体需求为求知加游乐。
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认知的初级阶段,农业旅游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认识农业、了解大自然的途径。
针对这一市场,休闲养生农业应提供科普教育相关旅游产品,寓教于乐。
2.工薪白领市场
该市场主要为久居城市、不了解农业的人群。
休闲养生农业旅途可以提供农业生产、农事体验、节事参与等旅游产品,使游客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
3.“银发族”市场
该市场群体为老年人,他们渴望安静安静的生活、健康简单的食物、休闲的环境,通过休闲养生农业旅游,他们可以体验耕作、收获的快乐。
三、田园养生的特点
乡村性
乡村性,指的是田园养生以乡村为载体的特性。
这里的乡村,包括农村中的所有部分,即包括田园、村庄和自然三大块。
不过,既然是田园养生,应以田园为主。
人类的养生空间有许多,有城市,有山水,但只有在以田园为主的农村的田园、村庄和自然中进行的养生,才是田园养生。
“三农”性
这里的“三农”指的不是“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而是“农作、农事、农活”的“三农”。
在乡村里,在田园中,以“三农”为田园养生的生活内容的特性,就是田园养生的“三农”性。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农作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农事就是从事农村社会事务活动;农活则是从事乡村生活活动,即采取乡村生活方式生活。
田园养生的“三农”性,就是强调田园养生必须以“三农”为生活内容,必须在乡村里,在田园中,从事农作、农事、农活,而并非纯粹在乡村居住,更不是将城市的生活方式搬到乡村去。
生产性
生产性,指的则是田园养生不但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特别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且主要通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特别是主要通过农业生产活动达到养生目的的特性。
上面的研究表明,田园能养生,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能养生,能够实现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和颐养天年的目的。
养生性
在田园养生中,农夫哥强调生活空间——在乡村,讲究生活内容——农作、农事、农活,但是,这些都仅仅是形式和途径,并不是目的,养生才是目的,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才是目的。
这就是田园养生的养生性。
同上例,锄地,将田园的表土锄松,花费适度体力可达到,花费过度的体力更可达到。
但是,花费适度的体力,既可将田园表土锄松,也可收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花费过度的体力,虽可将田园表土锄松得更快更好,但却往往影响身体。
因此,花费适度的体力来锄地是田园养生,而花费过度的体力来锄地则不是田园养生。
时段性
所谓时段性,指的是田园养生所经历的时间往往仅仅是人的一生的某一个时段或某几个时段,并不是一生。
不过,这些时段既不长,也不短,一般应一周以上,几年以内。
谈到此,人们会很自然想到乡村的农民,他们大多生于斯,长于斯,祖祖辈辈生活于乡村,劳动于乡村,终其一生都在从事农作、农事和农活,但他们并不是在进行田园养生,而是在过着乡村生活。
由此可见,进行田园养生的都是非农的,都不是农民,都不是以农业为职业的,都不是终其一生从事农业的,即从事农作、农事和农活,也就是进行田园养生,只是其一生的某一时段,因此,田园养生具有时段性。
生活性
所谓生活性,指的则是把田园养生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的特性。
田园养生从事的农作、农事、农活,特别是农活,完全就是一种生活,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它所指的是农村中的日常生活,是食、穿、住、行等。
至于农事,其所指的社会事务,包括政治活动、村庄建设、乡风文明和宗教信仰等,虽不是日常生活,但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是日常生活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充,因此,农事也是一种生活,一种生活方式。
四、休闲养生农业产品分类
田园牧场风情园
以“农区牧家”为主题,以田园风光为背景,以饮食、歌舞、民俗文化等因素为支撑,利用现代科技养殖牛羊等牲畜,成为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配套畜牧养殖体验区,打造具有科普教育、歌舞欣赏、美食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的牧场风情,让游客零距离体验牧民生活。
都市休闲农庄
以“都市农家”为主题,以农耕文化为底蕴,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设施农业,重点突破优质高产农产品,实现农业、科教、旅游观光等多重效益。
采取小户型独立农庄、高度私密农庄、共享型农庄等多种形式,设置市民农园、亲子菜园、果蔬采摘等休闲体验项目,打造都市休闲养生园。
草药养生园
以草药种植为基础,以中医养生为理念,以当地养生文化为特色,设置养生餐饮、中医理疗等养生项目体验,打造中药养生品牌。
四季花海养生
以人、自然、文化三位一体为核心理念,实现产业、文化、自然的和谐统一,给传统农业再添新色。
在传统农家乐的基础上,核心突出林地花卉、生态文化,游客置身其中,不但可以享受到乡村原生态的吃喝住,而且可以体验环境优美、五彩缤纷的人间仙境。
有机农业养生园
以农业产业化、产品安全化为出发点,以“安全食品养生”为主题,以品牌培育为目标,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从耕作、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到收获、农产品加工,全过程有机化流程操作,全产业链节水节能化改进,打造安全农产品养生品牌。
林果休闲养生园
以“休闲林果”为主题,以优质林果产业为基础,选择适宜果品进行种植,注重品种的搭配,适时进行赏花采果活动。
同时打破常规种植,使果园建设与自然式园林布局结合起来,突出园林景观和生产相结合。
湿地养生园
以“养生文化、湿地休闲”为主题,针对城市高消费人群的康乐休闲市场需求,通过养生环境、养生活动(动静结合的休闲、度假、娱乐)、养生餐饮(健康食品、绿色食品、药膳)、养生教育等形式,进行项目设置、设施配套及景观塑造,打造湿地旅游度假区。
银发族”养生社区
借助良好的田园风光,针对广阔的老年疗养市场,打造“绿色产业’,形成一个老年疗养社区,包括食疗等多种方式,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吸引老年人到此观光、体验、交流。
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提供各种自然的医疗、预防和健身等服务。
形成健康体验中心、康复疗养中心,并配置植物疗养特色园、老年人俱乐部等特色区块,为“银发族”群体打造一站式健身疗养基地。
运动养生产品
耕地体验、蔬菜水果采摘品尝、果蔬加工体验、奇特瓜果观赏、花田景观观赏采风、婚纱摄影活动、工艺礼品购买、生产技术考察学习、动物观赏认知、骑马、休闲垂钓、浅水摸鱼、下棋品茗、水边漫步、林下太极等。
饮食、医疗养生产品
精品水果、药膳、果酒、有机粮油、健康蔬菜、优质水产品和畜禽产品等。
如中医理疗、药浴、鲜花Spa等。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精神追求也在空前增长,这为休闲农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发展休闲农业+养生,发展以“养生”为诉求的休闲场所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我们在开发养生农园时,要结合人们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需求,除了做好养生餐饮外,还要提供民众喜好的休闲养生服务,带来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