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018新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2
管道施工防腐补口质量问题分析周博运、王永虎、邵通、杨西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施工开车部)摘要:本文论述了补口防腐剥离试验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从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问题所在,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关键字:3PE防腐搭接处粘接力三层结构辐射交联聚乙烯热缩带补口热收缩套的剥离强度检测数量;1前言蒙自雨过铺镇至老寨乡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总长74.95km,管道起自云南天然气支线管道红河支线蒙自末站MZ001桩,止于蒙自市与文山市交界处WS001桩,线路均位于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境内,管径D273.1mm,直管及冷弯采用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热煨采用无缝钢管,钢级为L290,设计压力6.3MPa,全线的直管和冷弯弯管均采用常温型三层PE加强级防腐,热煨弯管采用双层熔结环氧粉末加强级防腐。
蒙自雨过铺镇至老寨乡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MZ082号桩防腐层质量检查,监理和EPC总承包商进行随机防腐剥离试验,连续抽检三道防腐补口,均存在三层结构辐射交联聚乙烯热缩带和3PE防腐搭接处粘接力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按照一道口不合格增加抽检一道口的原则,连续抽检三道均不合格,因此认定该批次防腐补口作业不合格。
补口热缩带质量不合格照片2、补口质量不合格原因分析补口防腐剥离试验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防腐施工人员对防腐材料性能不熟悉,施工未按照厂家操作规范执行。
现在从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问题所在,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3、整改具体措施(1)对于不合格防腐补口进行统计,经统计共计80道口,按照统计结果进行全部返工重做。
80道防腐补口需剥离后,重新喷砂,合格后进行防腐补口,现场返工处理所需人工、材料、机械费用全部由分包商承担。
(2)EPC相关人员参加分包商项目部项目质量分析会议。
经核查,防腐人员已参加技术交底,但操作手法依旧未按照厂家操作规范执行,对防腐材料性能不熟悉,造成防腐补口作业不合格,清退造成此次质量问题的防腐工人。
2012煤矿安全技术标准使用规范河南豫联中山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通防部目录一、AQ1028---2006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二、AQ1018---2006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6)三、AQ1020---2006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40)四、AQ6206---2006煤矿用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50)五、AQ/T1047---2007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67)六、AQ1048---2007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使用和管理规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76)七、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85)八、AQ1055---2008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09)九、GB50450---2008煤矿主要通风机站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51)十、AQ1056---2008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90)十一、煤矿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技术工作组 (208)十二、煤矿瓦斯抽采规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8)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井工方式开采的煤矿的基本通风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井工开采的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包含的部分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标准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GB5021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3.1矿井通风mine ventilation向矿井连续输送新鲜空气,供给人员呼吸,稀释并排出有害气体和浮尘,改善井下气候条件的作业。
工业锅炉房系统能效评价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锅炉系统能效评价的方法和锅炉房综合能效等级。
本标准适用额定蒸发量大于或等于1t/h 的蒸汽锅炉和额定热功率大于或等于0.7MW 的热水锅炉。
本标准评价范围包括锅炉房范围内消耗煤、电、水的全部用能设备及其配套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 10094 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 GB 50041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273 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17954 工业锅炉经济运行 JB/T 10354 工业锅炉运行规程 GB/T 1576 工业锅炉水质GB/T 16811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备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 GB/T 18342 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GB/T 1761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10180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GB/T 2900.48 电工名词术语 固定式锅炉 3 术语和定义 3.1工业锅炉房煤耗 coal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boiler house统计期(一般为1年)内锅炉消耗的燃料(煤、燃料油、燃料气)折算成标准煤的总耗量。
3.2工业锅炉房电耗 power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boiler house统计期(一般为1年)内用于锅炉主机、辅机、水处理间、上煤系统、除渣系统、动力及照明等的全部用电量。
3.3工业锅炉房水耗 water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boiler house统计期(一般为1年)内用于锅炉主机、辅机、水处理间、上煤系统、除渣系统、生活间的全部用水量。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2006年2月2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分源预测法与矿山统计法进行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矿井、生产矿井新水平延深、新采区以及采掘工作面(放顶煤工作面除外)的瓦斯涌出量预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MT/T77 煤层气测定方法(解吸法)《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3 术语及定义3.1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prediction of mine gas emission rate计算出矿井在一定生产时期、生产方式和配产条件下的瓦斯涌出量,并绘制反映瓦斯涌出规律的涌出量等值线图。
3.2矿井瓦斯涌出量mine gas emission rate从煤层和岩层以及采落的煤(岩)体涌入矿井中的气体总量,矿井进行瓦斯抽放时应包括抽放瓦斯量。
3.3绝对瓦斯涌出量absolute gas emission rate单位时间内从煤层和岩层以及采落的煤(岩)体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采用m3/min。
3.4相对瓦斯涌出量relative gas emission rate平均每产1吨煤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为m3/t。
3.5矿山统计法statistical predicted method of mine gas根据对本矿井或邻近矿井实际瓦斯涌出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矿井瓦斯涌出量随开采深度变化的规律,预测新井或新水平瓦斯涌出量的方法。
3.6分源预测法predicted method by different gas source根据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分成数个向矿井涌出的瓦斯源,在分别对这些瓦斯涌出源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得出矿井瓦斯涌出量的方法。
钢结构连接用螺栓性能等级分3.6、4.6、4.8、5.6、6.8、8.8、9.8、10.9、12.9等10余个等级,其中8.8级及以上螺栓材质为低碳合金钢或中碳钢并经热处理(淬火、回火),通称为高强度螺栓,其余通称为普通螺栓。
螺栓性能等级标号有两部分数字组成,分别表示螺栓材料的公称抗拉强度值和屈强比值。
例如,性能等级4.6级的螺栓,其含义是:1、螺栓材质公称抗拉强度达400MPa级;2、螺栓材质的屈强比值为0.6;3、螺栓材质的公称屈服强度达400×0.6=240MPa级性能等级10.9级高强度螺栓,其材料经过热处理后,能达到:1、螺栓材质公称抗拉强度达1000MPa级;2、螺栓材质的屈强比值为0.9;3、螺栓材质的公称屈服强度达1000×0.9=900MPa级螺栓性能等级的含义是国际通用的标准,相同性能等级的螺栓,不管其材料和产地的区别,其性能是相同的,设计上只选用性能等级即可。
强度等级所谓8.8级和10.9级是指螺栓的抗剪切应力等级为8.8GPa和10.9Gpa8.8公称抗拉强度800N/MM2 公称屈服强度640N/MM2一般的螺栓是用"X.Y"表示强度的,X*100=此螺栓的抗拉强度,X*100*(Y/10)=此螺栓的屈服强度(因为按标识规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Y/10)===============如4.8级则此螺栓的抗拉强度为:400MPa屈服强度为:400*8/10=320MPa=================另:不锈钢螺栓通常标为A4-70,A2-70的样子,意义另有解释度量当今世界上长度计量单位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公制,计量单位为米(m)、厘米(cm)、毫米(mm)等,在欧州、我国及日本等东南亚地区使用较多,另一种为英制,计量单位主要为英寸(inch),相当于我国旧制的市寸,在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使用较多。
1、公制计量:(10进制)1m =100 cm=1000 mm2、英制计量:(8进制)1英寸=8英分 1英寸=25.4 mm 3/8¢¢×25.4 =9.523、1/4¢¢以下的产品用番号来表示其称呼径,如:4#, 5#, 6#, 7#, 8#, 10#, 12#螺纹一、螺纹是一种在固体外表面或内表面的截面上,有均匀螺旋线凸起的形状。
ICS 27.010F 10备案号:40022-201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018—2013高级轿车及高级运动型乘用车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The stipul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 of advanced carand sport passenger car2013-11-01发布2014-02-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要求 (2)5 统计范围 (2)6 计算方法 (2)7 节能管理与技术措施 (3)附录A(资料性附录)能源种类折标准煤系数 (4)附录B(资料性附录)耗能工质能源折算值 (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GB/T 12723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工业经济联合会、北京汽车行业协会、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宝山、张晨航、吴红、郑飙、岳鸿儒、方凝、朱军、赵小元。
高级轿车及高级运动型乘用车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级轿车及高级运动型乘用车单位产品综合能源消耗限额的技术要求、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节能管理与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高级轿车及高级运动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按产品进行能源消耗的计算、管理、评价与监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3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JJF 1356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QC/T 775 乘用车类别及代码3 术语和定义GB/T 3730.1、QC/T 775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消防应急灯具专用IC---------XGB1018一.概述XGB1018是依据GB17945-201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国家标准要求研制开发的专用芯片,XGB1018是在综合原消防应急灯具专用芯片的基础上结合新标准消防应急灯的特点,总结多年从事国标消防应急灯具生产研究经验的环境下开发设计的。
XGB1018设计有IRC校准,保证了不同批次IC的一致性,适应大批量生产产品一致性。
二.应用范围适用于备用电池含1.2V以上的消防应急标志灯、消防应急照明灯、集中控制型电源。
三.主要技术参数1.采用DIP14和SOP14两种封装方式。
2.芯片工作电压:2.2—5.5V ;工作电流:≤2mA(LED输出关闭)3.绿指示灯为主电显示,红指示灯为充电显示,黄指示灯为故障显示。
4.按键功能:a)按键时间小于3秒为模拟主电停电。
b)持续按键时间大于3秒小于5秒绿色指示灯1Hz闪时,放按键,2秒内由主电状态进入手动月检(应急120s回到主电状态)。
c)持续按键时间大于5秒小于7秒绿色指示灯3Hz闪时,放按键,2秒内由主电状态进入手动年检(应急30min回到主电状态)。
d)主电掉电时,按键时间大于7秒,关断应急工作输出。
e)当在自检过程中发现电池放电时间不足或光源故障时,此时要求排除故障后按动试验按钮确认一次才能回到主电状态。
5.充电模式分为定时充电模式和限压充电模式(当芯片的11脚接地为定时充电,当芯片的11脚接VCC为限压充电)。
5.1定时充电模式:5.1.1 初次上电(包括上次放电终止):充16h5.1.2芯片根据不同的充电时间和放电时间来计算出补充电的时间。
5.1.3充电完成后,转入1/3占空比的电流充电。
此充电模式有利避免了电池过充和电量充不足的问题,解决了一掉主电又充16h的弊端。
5.2限压充电模式:5.2.1电池充满电电压设计为电池额定电压的1.2倍。
(例如3.6V电池充满电时电压为 4.32V)。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作业指导书3.1新设计、研制的锅炉在按GB1018O标准进行热工试验的同时,测定锅炉出口原始烟尘浓度和锅炉烟尘排放浓度。
3.2新锅炉安装后,锅炉出口原始烟尘浓度和烟尘排放浓度的验收测试,应在设计出力下进行。
3.3在用锅炉烟尘排放浓度的测试,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并按锅炉运行三年内和锅炉运行三年以上两种情况,将不同出力下实测的烟尘排放浓度乘以表1中所列出力影响系数K,作为该锅炉额定出力情况下的烟尘排放浓度,对于手烧炉应在不低于两个加煤周期的时间内测定。
表1锅炉实测出力占70~<7575~<8080~<8585~<9090~<95≥95锅炉设计出力的百分数,%运行三年内的出1.6 1.4 1.2 1.1 1.051力影响系数K运行三年以上的1.3 1.2 1.1111出力影响系数K3.4测定位置:测定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
测定位置应距弯头、接头、阀门和其他变径管的下游方向大于6倍直径处,和距上述部位的上游方向大于3倍直径处。
3.5测孔规格:在选定的测定位置上开测孔,在孔口接上直径dn为75mm,长度为30mm左右的短管,并装上丝堵。
3.6测点位置、数目:3.6.1圆形断面:将管道断面划分为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圆环,各测点均在环的等面积中心线上,所分的等面积圆环数由管道直径大小而定。
并按表2确定环数和测点数。
表2圆形管道分环及测点数的确定管道直径D,cm环数切点数<201220~401~22~440~602~34~660~803~46~880以上4~58~10当测定现场不能满足3.4条所述的要求时,对圆形管道应增加与第一测量直径成90°夹角的第二测量直径,总测点数增加一倍。
图1测点距圆形管道内壁的距离表示法(以3环为例)测点距管道内壁距离如图1所示,按表3确定。
表3测点距管道内壁距离(以管道直径D计)环数测点号1234510.1460.0670.0440.0330.02220.8540.2500.1460.1050.08230.7500.2940.1950.14640.9330.7060.3210.22750.8540.6790.34460.9560.8050.65670.8950.77380.9670.85490.918100.9783.6.2矩形断面:按断面尺寸分成若干等面积小矩形块,测点位于等面积小矩形块中心,如图2所示,每个块面积应小于0.1m2。
LED技术质量协议技术质量协议甲方:甲方:地址:地址:乙方:乙方:地址:地址:年月日甲方: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乙方:为促进技术交流,确保质量及供应,双方就产品技术质量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产品认定1.1 产品及技术需求1.1.1乙方需按甲方的产品技术要求制作,具体要求见附件1《LED产品技术要求书》,乙方的产品检验标准应高于或等同于甲方的附件2《SMD LED来料检验标准》.1.2 技术资料的准备1.2.1乙方应向甲方完整提供以下技术文件,以便甲方能够予以最终确认:《产品规格书》、《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新样品送样检测报告》等技术文件。
1.2.2所有技术文件均应以电子及纸面文档两种方式同时提供。
1.2.3任何情况下,应使用由双方确认的最新版本。
1.3 产品送样确认1.3.1乙方应提供符合技术要求的样品给甲方予以最终确认;1.3.2乙方应按照乙方产品规格书上的型式试验项目提供型式试验报告;1.4 产品技术认定1.4.1甲方将对乙方提供的样品进行验证,验证合格后会对乙方发出附件3《样品检验报告》。
如乙方未收到该报告,则说明产品确认还未通过,不能进行批量生产。
乙方收到认证报告后,应对报告上的技术文件版本号与乙方使用的技术文件进行核对并确认一致,禁止采用旧版本技术文件进行生产,否则因此造成的一切损失概由乙方承担。
二、工程变更2.1 工程变更设计、工艺、原材料、生产场地更改控制2.1.1甲方工程变更2.1.1.1甲方认为有必要对产品进行工程变更的,经双方沟通后,甲方应向乙方发出附件4《需方工程技术变更通知单》提出工程正式变更要求。
乙方应立即执行此类变更,否则因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乙方负责。
未经甲方以上述形式通知,乙方即进行变更的,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乙方负责。
2.2 乙方工程变更2.2.1 工程变更申请:如乙方需要对产品的生产地点、工序、关键设备、关键材料、结构等进行变更、改进或更新,乙方应向甲方发出附件5《供方工程技术变更申请单》,并向甲方提供技术文件、变更后的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及样品给甲方评估。
测绘技术标准精选(最新)G2260《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2659〈GB/T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3792.6《GB/T 3792.6-2005 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G6962《GB/T6962-200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7930《GB/T 7930-2008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7931《GB/T 7931-2008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10114《GB/T10114-200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12320《GB12320-1998 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12340《GB/T 12340-2008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12341《GB/T 12341-2008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12343.3《GB/T 12343.3-200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1:500 000 1: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12409《GB/T 12409-2009 地理格网》G12897《GB/T 12897-200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12898《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12979《GB/T 12979-2008 近景摄影测量规范》G13923《GB/T 13923-2006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13977《GB/T 13977-2012 1:5 000 1:10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13989《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13990《GB/T 13990-2012 1:5 000 1:10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14267《GB/T 14267-2009 光电测距仪》G14268《GB/T 14268-2008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G14395《GB/T 14395-2009 城市地理要素编码规则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G14511《GB/T 14511-2008 地图印刷规范》G14911《GB/T 14911-2008 测绘基本术语》G14912《GB/T14912-2005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14950《GB/T 14950-2009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15314《GB/T 15314-1994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15661《GB/T 15661-2008 1:5 000 1:10 000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15967《GB/T 15967-2008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15968《GB/T 15968-2008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16176《GB/T16176-1996 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装》G16789《GB16789-1997 比长基线测量规范》G16818《GB/T 16818-200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16819《GB/T 16819-2012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16820《GB/T 16820-2009 地图学术语》G16831《GB/T 16831-2013 基于坐标的地理点位置标准表示法》G17157《GB/T 17157-2012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解析测图规范》G17158《GB/T 17158-2008 摄影测量数字测图记录格式》G17159《GB/T 17159-2009 大地测量术语》G17160《GB/T 17160-2008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17278《GB/T 17278-2009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17424《GB/T 17424-2009 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DGNSS)技术要求》G17501《GB17501-1998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G17693.1《GB/T17693.1-1999 外语地名汉字编写导则:英语》G17693.2《GB/T17693.2-1999 外语地名汉字编写导则:法语》G17693.3《GB/T17693.3-1999 外语地名汉字编写导则:德语》G17693.4《GB/T17693.4-1999 外语地名汉字编写导则:俄语》G17693.5《GB/T17693.5-1999 外语地名汉字编写导则:西班牙语》G17693.7《GB/T17693.7-2003 外语地名汉字编写导则:葡萄牙语》G17694《GB/T 17694-2009 地理信息术语》G17695《GB/T17695-1999 地图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通用符号》G17733《GB 17733-2008 地名标志》G17796《GB/T 17796-2009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17797〈GB/T17797-199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G17798《GB/T 17798-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17833《GB/T17833-1999 渔业用图编绘规范》G17941《GB/T 17941-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17942〈GB/T17942-2000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17943〈GB/T17943-2000 大地天文测量规范〉G17944《GB/T17944-2000 加密重力测量规范》G17986.1〈GB/T17986.1-2000 房产测量规范:房产测量规定〉G17986.2〈GB/T17986.2-2000 房产测量规范:房产图图式〉G18214.1《GB/T18214.1-2000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设备》G18314《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18315《GB/T18315-200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18316《GB/T 18316-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18317《GB/T18317-2001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18521《GB/T18521-2001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18578《GB/T 18578-200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18731《GB/T18731-2002 干线公路定位规则》G19333.5《GB/T19333.5-2003 地理信息一致性与测试》G19710《GB/T 19710-2005 地理信息元数据》G19996《GB/T 19996-2005 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标准》G20256《GB/T 20256-2006 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G20263《GB 20263-2006 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G20268《GB/T 20268-2006 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G21139《GB 21139-2007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21336《GB/T 21336-2008 地理信息质量评价过程》G21337《GB/T 21337-2008 地理信息质量原则》G21740《GB/T 21740-200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22021《GB 22021-2008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22022《GB/T 22022-2008 地理信息时间模式》G23236《GB/T 23236-2009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23705《GB/T 23705-2009 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G23706《GB/T 23706-2009 地理信息核心空间模式》G23707《GB/T 23707-2009 地理信息空间模式》G23708《GB/T 23708-2009 地理信息地理标记语言(GML)》G24355《GB/T 24355-2009 地理信息图示表达》G24356《GB/T 24356-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24357《GB/Z 24357-2009 地理信息元数据 XML模式实现》G25528《GB/T 25528-2010 地理信息数据产品规范》G25529《GB/T 25529-2010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25530《GB/T 25530-2010 地理信息服务》G25597《GB/T 25597-2010 地理信息万维网地图服务接口》G25598《GB/Z 25598-2010 地理信息目录服务规范》G25599《GB/Z 25599-2010 地理信息注册服务规范》G28441《GB/T 28441-2012 车载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质量规范》G28442《GB/T 28442-2012 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分类与编码》G28444《GB/T 28444-2012 导航电子海图应用存储格式》G28445《GB/T 28445-2012 个人位置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质量规范》G28584《GB/T 28584-2012 城市坐标系统建设规范》G28585《GB/T 28585-2012 地理信息要素编目方法》G28586《GB/Z 28586-2012 地理信息基于网络的数据分发规范》G28587《GB/T 28587-2012 移动测量系统惯性测量单元》G28588《GB/T 28588-201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G28589《GB/T 28589-2012 地理信息定位服务》G28590《GB/T 28590-2012 城市地下空间设施分类与代码》G30317《GB/T 30317-2013 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G30318《GB/T 30318-201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G30319《GB/T 30319-201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G30320《GB/T 30320-2013 地理空间数据库访问接口》G30321《GB/T 30321-2013 地理信息基于位置服务多模式路径规划与导航》G30322.1《GB/T 30322.1-2013 地理信息分类系统第1部分:分类系统结构》G50026《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G50228〈GB 50228-1996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50308《GB 50308-200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50353《GB 50353-2014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J21.1B《GJB 21.1B-2006 K 遥测标准第1部分:无线电信道》GJ383.20A《GJB383.20A-2004 遥测系统及分系统测试方法:PCM-FM遥测地面站测试方法》GJ415Z《GJB415A-2007 Z 军用数字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J1711《GJB1711-1993 遥测站解调系统总线技术要求》GJ1840A《GJB1840A-2007 Z 军用数字地图数据要求》GJ2228A《GJB2228A-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规程》GJ2238《GJB2238A-2004 遥测数据处理》GJ5173《GJB5173-2004 遥测信号模拟器通用规范》GJ6078Z《GJB6078-2007 Z 差分GPS交通要素测量作业规范》GJ6079Z《GJB6079-2007 Z 全球1:1000000数字高程图生产作业规范》GJ6277Z《GJB6277-2008 Z 航空精密距离测量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GJ6304Z《GJB6304-2008 Z 2000中国大地测量系统》GJ6307Z《GJB6307-2008 Z 军事工程测量基本原则》GJ6308Z《GJB6308-2008 Z 地理信息系统接口通用要求》GJ6564Z《GJB6564-2008 Z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检定规程》CH1001T《CH/T 1001-2005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1Z《CH/Z 1001-2007 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报告编写基本规定》CH1002《CH1002-1995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Z《CH/Z 1002-2009 可量测实景影像》CH1003《CH1003-199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4《CH/T1004-200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1005《CH/T1005-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1006《CH/T1006-2000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CH1007《CH/T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1008《CH/T1008-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1009《CH/T1009-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1010《CH/T1010-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栅格地图》CH1011《CH/T 1011-2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线划图》CH1012《CH/T1012-2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土地覆盖图》CH1013《CH/T1013-2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字影像地形图》CH1014《CH/T 1014-2006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CH1015.1《CH/T1015.1-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数字线划图(DLG)》CH1015.2《CH/T1015.2-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数字高程模型(DEM)》CH1015.3《CH/T1015.3-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数字正射影像图(DOM)》CH1015.4《CH/T1015.4-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数字栅格地图(DRG)》CH1016《CH/T 1016-2008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7《CH/T 1017-2008 1:50000基础测绘成果质量评定》CH1018《CH/T1018-2009 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抽查与数据认定》CH1019《CH/T 1019-2010 导航电子地图检测规范》CH2007《CH/T2007-2001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CH2008《CH/T2008-2005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2009《CH/T 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4015《CH/T4015-2001地图符号库建立的基本规定》CH7001《CH/T7001-1999 1:5000、1:10000、1:25000海岸带地形图测绘规范》CH9001《CH/Z 9001-2007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技术规范》CH9002《CH/Z 9002-2007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类、描述及编码规则》CH9006《CH/T 9006-2010 1:5000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更新规范》CH9007《CH/T 9007-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测试规程》》CH9008.1《CH/T 9008.1-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线划图》CH9008.2《CH/T 9008.2-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高程模型》CH9008.3《CH/T 9008.3-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CH9008.4《CH/T 9008.4-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栅格地图》CH9009.2《CH/T 9009.2-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数字高程模型》CH9009.3《CH/T 9009.3-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CH9009.4《CH/T 9009.4-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数字栅格地图》TB10050《TB10050—2010 铁路工程摄影测量规范》TB10054《TB 10054—2010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JTG C21-02《JTG/T C21-02-2014 公路工程卫星图像测绘技术规程》TD1006《TD/T 1006-2003 农用地估价规程》TD1009《TD/T 1009-2007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规范》TD1016《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源数据标准》SJ20707《SJ 20707-1998 军用态势图文件的格式和编码》SJ20708《SJ 20708-1998 军用象素数字地图文件的格式和编码》SJ20709《SJ 20709-1998 边用矢量数字地图文件的格式和编码》DZ0139《DZ/T 0139-1994 地质罗盘仪通用技术条件》DZ0160《DZ/T0160-1995 1:200000地质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0203《DZ/T0203-1999 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程》DZ0265《DZ/T 0265-2014 遥感影像地图制作规范》HY070《HY/T070-2003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SL52《SL 52-201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351《SL/Z 351-2006 水利基础数字地图产品模式》DL5104〈DL/T5104-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NB35029《NB/T 35029-2014 水电工程测量规范》CJJ8《CJJ/T 8-2011 城市测量规范》CJ27《CJ27-1999 房屋接管验收标准》CJ384《CJ/T 384-2011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共享服务技术》CJJ73《CJJ/T 73-2010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100《CJJ100-200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44《CJJ/T 144-2010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元数据标准》CJJ186《CJJ/T 186-2012 城市地理编码技术规范》JG181《JG/T181-2005 工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用标准》JGJ8《JGJ/T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278《JGJ 278-2012 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SH3100《SH 3100-2000 石油化工工程测量规范》SY0054《SY/T0054-2002 油气田工程测量规范》(小)GA529《GA/T 529-2005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属性数据结构》GA530《GA/T 530-2005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组织及数据库命名规则》GA531《GA/T 531-2005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专题图与地图版式》GA532《GA/T 532-2005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及命名规则》CE238《CECS238:2008工程地质测绘标准》JJG100《JJG100-2003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JJG660《JJG660-2006 图形面积量算仪》JJG966〈JJG966-2001 手持式激光测距仪〉JJF1058《JJF1058-1998 商品房销售面积测量与计算》JJF1118《JJF1118-2004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侧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JJF1347《JJF1347-2012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型式评价大纲》JJF1403《JJF 1403-201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时间测量型)校准规范》978-7-5066-5159-2 测绘标准汇编综合卷(下)978-7-5066-5158-5 测绘标准汇编综合卷(中)978-7-5066-5157-8 测绘标准汇编综合卷(上)978-7-5066-2938-0 测绘标准汇编工程测量卷基础分册978-7-5066-4324-3 测绘标准汇编海洋测绘卷上978-7-5066-43254-1 测绘标准汇编海洋测绘卷下。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代替GB3548-83、GB4276-84、GB4277-84、GB4282-84、GB4286-84、GB4911-85、GB4912-85、GB4913-85、|GB4916-85、GB4917-85、GBJ4-73各标准中的废气局部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04-12批准1997-01-01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某某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原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废气局部和有关其它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根底上制定。
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原有各标准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亦有相当大的修改和变化。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外,还有假设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假设干行业执行各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如下各标准的废气局部由本标准取代,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如下各标准的废气局部即行废除。
GBJ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3548-83 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77-84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2-8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1-85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2-85 轻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3-85 重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6-85 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7-85 普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X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规定了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499.2-2007代替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Steel for the reinforcement of concrete—Part 2: Hot rolled ribbed bars(ISO 6935-2:1991,Steel for the reinforcement of concrete—Part2:Ribbed bars,NEQ)2007-08-14发布 2008-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前言GB1499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本部分为GB1499的第2部分,对应国际标准ISO6935-2:1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带肋钢筋》,与ISO 6935-2:1991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部分同时参考了国际标准的修订稿“ISO/DIS 6935-2(2005)”。
本部分代替 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适用范围增加细晶粒热轧钢筋;---增加细晶粒热轧钢筋HRBF335、HRBF400、HRBF500三个牌号;---增加3.1普通热轧钢筋、3.2细晶粒热轧钢筋、3.11特征值三条定义;---增加第5章订货内容;---增加7.5疲劳性能、7.6焊接性能、7.7晶粒度三项技术要求;---对“表面质量”、“重量偏差的测量”等条款作修改;---修改钢筋牌号标志:HRB335、HRB400、HRB500分别以3、4、5表示,HRBF335、HRBF400、HRBF500分别以C3、C4、C5表示;---取消原附录B“热轧带肋钢筋参考成分”;---增加现附录B“特征值检验规则”;---增加附录C“钢筋相对肋面积的计算公式”。
本标准为条文强制性标准,其中6.4.1条、7.3.5条、7.4.2条、7.5条、表3的尺寸a、b 和附录C为非强制条款,其余均为强制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