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水和空气
- 格式:pptx
- 大小:760.99 KB
- 文档页数:14
精品文档实验报告单时间2013.12.10 实验名称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实验目的比较水与食用油的异同,了解液体的共同特点实验器材水、食用油、塑料杯、滴管、玻璃、蜡光纸、木条我的猜测:水的流动速度快,食用油的流动速度慢。
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实我的实验步骤: 1、用眼睛观察水和食用油的颜色和透明度2、分别把水和食用油滴在玻璃上,然后进行观察3 、将水倒入油中然后进行观察4 、用鼻子闻它们的气味验5、分别把水和食用油滴在蜡光纸上,然后观察现象过程观察到的现象: 1、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度好,体积比食用油重,流动速度快2、食用油有颜色、有气味,透明度差,流动速度慢,体积比水轻3 、它们都是液体,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
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
水渗透实验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结论疑问为什么水的渗透性小,蜡光纸的渗透性小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含日期)2013.12.10实验报告单时间2013.12.16实验名称谁流得快一些实验目的不同液体的黏度不同,流动速度也就不同实验器材 1 小杯水、一小杯油、 1 小杯洗洁精、三个滴管、一张实验记录表我的猜测:洗洁精流得最慢,其它两种速度相同。
实我的实验步骤: 1、设计水、油、洗洁精的流动比赛2、确定在玻璃片上流动的比赛方法3 、分组实验,做好观察记录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水的流动速度最快,其次是油,最后是洗洁精实验黏度大,流动速度慢,黏度小流动速度快结论疑问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液体流动速度的快慢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含日期)实验报告单时间2013.12.22实验名称比较水的多少实验目的能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溶器中水的多少,能正确使用量筒量出水的多少实验器材3 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 1 个玻璃杯、 1 个量筒、 1 条纸带,胶水、记录纸我的猜测:三个塑料瓶里装的水相同实我的实验步骤: 1、观察三个塑料瓶里的水的高度,并猜测多的多少2、采用多种方法测量出三个塑料瓶里的水的方法,并观察记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前四课是认识水,后三课是认识空气,前四课认识和描述水的方法是为后面认识和描述空气的特征打基础的。
前四课中,前三课是认识水的特征的,第一课从整体上感知水,让学生通过辨别水在那个袋子中的活动,感到水和醋及牛奶有些相同的地方,后面的分类中将醋、牛奶和水分为一类叫液体。
但是具体液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水有哪些特点?学生不清楚也说不出来,这正是学生构建水和液体概念的原点。
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是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通过和食用油比较来进一步的认识水,认识液体之间的相同点: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第三课再拿出液体中的一个相同点进行研究:液体流动的快慢是否一样。
依托对水的认识,来认识液体。
本课中的活动有两个:观察水和食用油,整理我们的观察结果。
观察水和食用油的活动有三个层次:1.通过用多种感官进行简单,直接的观察水和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粘度、流动快慢、液滴的不同。
直接进行记录。
2.通过混合水和油,认识水和油的轻重不同。
要进行简单的思维后才能有结果,再进行记录。
3.把油和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来考虑水和油的形状。
思维的难度有所增加,需要和同学讨论交流才能完成思维的任务,来完成水和油都没有固定的形状的记录。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灵活性也相对较差,书写慢,有很多不会写的字,表达能力也较弱。
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会初步运用多种感官来进行观察,也初步学会了用维恩图来对两种物质的相同和不同进行比较,对水和食用油也比较熟悉,但是具体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不清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较,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是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的感官仔细观察油和水,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4.2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主备人:曹瑞【教材解析】该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的内容,主要通过对水和食用油进行对比研究,使学生从多个侧面认识到它们的不同之处,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
为下面探究水和空气的对比作了很好铺垫。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一、观察水和食用油1、导入: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研究。
2、学生观察: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中。
(提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1、师: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2、生猜测,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师适当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望城区星城镇南西中心小学徐新华教学内容: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二课时《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教材简析《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是在前一课《水》的学习基础上展开的更深一层次的探究活动,重在让学生对水和油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使学生能对水有更多的认识,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密度、黏度、表面张力等)认识水和油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它们都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液体这种物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本课主要进行三个比较活动。
一是利用感官直接观察对比水和食用油,比较从液体的颜色、气味、黏度等外部特征开始,过程与方法是有序有深度地开展的;二是比较它们的液滴和“轻重”,而比较两种液体的“轻重”,实际上是比较油和水的密度;两种液体在玻璃片和蜡纸上形成的液滴不同,液滴的形成跟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同时,水在玻璃片上会浸润,滚动后在玻璃片上形成水痕,在蜡纸上则不会;而油滴在两者上都会浸润;三是观察它们作为液体的共同特点。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对科学是好奇同时陌生。
他们经过观察植物,饲养小动物,已经掌握了初步用感官观察的方法,在材料单元也已经接触了科学的比较方法;但到现在,仍然没有独立地完成过科学实验。
学生操作还很依赖教师的扶持。
对于水,学生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在此前一课,学生已经认真地将知道的水写到网状图上,也在实践中辨别出了水,知道将醋、牛奶归为水一类(液体)。
学生的这些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同时使学生将科学与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运用科学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活动一材料:2个烧杯(一杯水,一杯食用油)、2根木棒、科学记录纸1张、1张封面纸、1张餐巾纸、2支滴管、教师:(油和水各一瓶预备)形状不同的容器3样、教学过程:好,安静了,在上课前,老师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老师姓陈,你们可以叫我,,今天陈老师第一次来六横中心小学给我们三1班的小朋友上课感到非常高兴,为什么呢,刚才你们王老师已经和陈老师说了,我们三一班是个很棒的班级,各个小朋友上课都能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这恰恰是陈老师最喜欢的小朋友。
但是,陈老师又怕有些小朋友因为看到这许多的老师来听课,不敢举手,这样好吗?(不好,)那好,接下来我们把自己最精彩的表现展现给在座的老师看看,好不好?(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
)一、导入师:小朋友们,在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水,现在啊水遇到了困惑,它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个家族的吗?你能帮帮它吗?生:液体师:真棒,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再来帮水找找好朋友吧,你知道和水相似的朋友都有哪些呢?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生:醋、牛奶、酱油、油、饮料、果汁……师:陈老师代替水感谢各位小朋友,帮水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今天咱们就选择其中一个好朋友食用油来和水进行比较。
板书课题: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二、用感官观察水和油1、说说观察方法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这两位好朋友,我们要运用前面所学的观察大树和小草的方法来比较他们,看看这对好朋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具体有哪些方法呢?生1:看师:看什么?看颜色。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说课教案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空气和水》一共有7课,《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一些》《比较水的多少》《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重量吗》。
这一单元是以水为主要线索,用感观和实验的方法观察水和空气,观察方法引领观察内容,以比较为手段,以维恩图为促进概念转化的方法,形成关于液体、气体的概念。
2、课程分析本课使学生对水和食用油展开存有意义的对照研究。
学生将从多个侧面(例如颜色、气味、粘稠度、密度、表面张力等)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展开归纳提高,比如说液体具备流动性和无法维持紧固形状。
本课在单元中起著关键的促进作用,并使学生们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回去观测,回去实验。
为下面研究水和空气的对照搞了较好铺垫。
3、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一些常见的物体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不强。
虽然学生通过学习对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了水和食用油的一般特点,但对它们本质的区别认识是模糊的。
这些都是要在本节课及今后的教学中予以培养、锻炼、提高及澄清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水和油较之,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存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紧固形状。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感官和实验的方法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记录表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与他人合作,乐意交流尊重事实、注重证据。
【教学准备工作】给每个小组:一杯水和一杯油。
玻璃片,一张报纸,2只滴管(标记上1号,2号),面巾纸。
2根试管,1只装水,1只装油,2个塑料杯,两根吸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前四课是认识水,后三课是认识空气,前四课认识和描述水的方法是为后面认识和描述空气的特征打基础的。
前四课中,前三课是认识水的特征的,第一课从整体上感知水,让学生通过辨别水在那个袋子中的活动,感到水和醋及牛奶有些相同的地方,后面的分类中将醋、牛奶和水分为一类叫液体。
但是具体液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水有哪些特点?学生不清楚也说不出来,这正是学生构建水和液体概念的原点。
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是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通过和食用油比较来进一步的认识水,认识液体之间的相同点: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第三课再拿出液体中的一个相同点进行研究:液体流动的快慢是否一样。
依托对水的认识,来认识液体。
本课中的活动有两个:观察水和食用油,整理我们的观察结果。
观察水和食用油的活动有三个层次:1.通过用多种感官进行简单,直接的观察水和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粘度、流动快慢、液滴的不同。
直接进行记录。
2.通过混合水和油,认识水和油的轻重不同。
要进行简单的思维后才能有结果,再进行记录。
3.把油和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来考虑水和油的形状。
思维的难度有所增加,需要和同学讨论交流才能完成思维的任务,来完成水和油都没有固定的形状的记录。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灵活性也相对较差,书写慢,有很多不会写的字,表达能力也较弱。
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会初步运用多种感官来进行观察,也初步学会了用维恩图来对两种物质的相同和不同进行比较,对水和食用油也比较熟悉,但是具体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不清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较,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是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案教材分析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2、重在让学生对水和食用油实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使学生能对水有更多的理解,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密度、黏度、表面张力等)理解水和食用油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实行概括提升,比如它们都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液体这种物质有比较清晰的理解。
3、实行三个比较活动。
一是利用感官直接观察对比水和食用油的外部特征,从液体的颜色、气味、黏度等方面实行比较;过程与方法是有序、有深度地逐步展开。
二是比较它们的液滴和“轻重”,两种液体在玻璃片和蜡纸上形成的液滴不同,水在玻璃片上会浸润,滚动后在玻璃片上形成水痕,在蜡纸上则不会;而油滴在两者上都会浸润。
三是观察、比较、发现它们作为液体的共同特点。
学情分析1、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对科学既好奇又陌生。
2、学生通过对一、二单元《观察植物》、《饲养小动物》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初步用感官观察物质的方法,但仍然没有独立地完成过科学实验,学生操作还很依赖教师的扶持。
3、在生活中学生对水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已经知道将水、醋、牛奶归为一类(液体)。
学生的这些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同时使学生将科学与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1、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异同,二者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的差异,及二者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等的相同点。
2、使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食用油,学会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实行分析和交流。
3、培养学生注重事实、细致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他人、乐于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的差异及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等的相同点。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科版一、教学分析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习完前一节课《水》的基础上做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
紧随《水》的学习,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对水和食用油的不同点进行探究,先用感官观察,比较水和油的外部特征,如颜色、气味、是否黏手等,继而借助滴管等工具比较它们的其他特征,如液滴形状、大小、轻重,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总结的探究过程。
通过水和油共同特征的归纳,逐渐建立液体的概念。
最后用维恩图的形式整理归纳比较结果,起到巩固提升的效果。
由于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课没多久,还未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习惯,加上本节课的实验材料多,课堂纪律很难保证。
因此我会按照教学设计依次呈现实验材料,有序地开展活动,避免课堂出现混乱以影响实验的顺利展开。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不同的感官多方面观察比较水和食用油;2、通过绘画的方式来比较水和食用油液滴的形状、大小;3、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学会用维恩图对水和食用油的异同点进行总结归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尊重事实、细致观察、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较、描述水和食用油在外部和内部特征上的异同点,并用维恩图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准确描述水和油的液滴在不同材料上的形状与大小;设计比较水和食用油轻重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小组学生准备:2个一次性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小张报纸、2个滴管、记录纸;教师准备:2个试管、一根长木条、水、食用油。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在上节课水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水、醋、牛奶,除了这三种,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液体?生1:酱油。
生2:可乐。
……师:可见,液体的种类很多,今天呢,我们重点来研究其中两种液体:水和食用油。
(展示5L桶装食用油和水)师:我们要对它们进行全面比较,所以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是水和食用油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