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4.1水.PPT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69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等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水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水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都有水的存在。
但他们对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水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等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水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杯、水、盐、糖、透明塑料袋等。
2.课件:水的性质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对水的认识。
然后提问:“水有哪些性质呢?”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特点。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等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性质。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水有哪些性质?”引导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水性质的理解。
拓展(5分钟)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水的性质的应用,如洗涤、灌溉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小结(5分钟)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和空⽓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和空⽓第四单元⽔和空⽓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态。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被压缩、能流动、有重量。
固体: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被压缩、不能流动、有重量。
⽓体:没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易被压缩、能流动、有重量。
2.科学家都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步骤⼯作的3.认识物体常⽤的⽅法有:⽤眼睛看、⽤⿐⼦闻、⽤⾆头尝、⽤⼿摸等。
4.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5.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1.到图书馆或上⽹查资料。
2.⾃⼰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6.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7.爱提问是⼈类好奇性的⼀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8.⾃制信息卡就是⼀种(记录)和(呈现信息)的好形式。
9.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写了《昆⾍记》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10意⼤利科学家伽利略做实验证明空⽓是有重量的11.英国牧师普⾥斯特利发现了氧⽓12.1772年,苏格兰医⽣和化学家卢瑟福发现了氮⽓液体量筒1.液体具有⼀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2.量筒是⼀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4.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5.使⽤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的最低处保持(⽔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6.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速度与液体的黏度有关,黏度越⼤,流动速度越慢。
7.液体和固体的不同点是:①固体不会流动。
液体会流动。
②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③固体不会形成滴状。
液体会形成滴状。
④固体不⼀定有黏度。
(有的固体有黏度,有的固体没有黏度。
)液体都有黏度。
(有的液体黏度⼩,有的液体黏度⼤。
)8.液体和固体的相同点是:有重量、有形状。
1.⽔:⽔是⼀种没有(颜⾊)、没有(⽓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