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9
村民委员会自然祸害救助应急预案您是否正在为与自然祸害,预案,救助,应急预案相关的资讯遍寻无果而挠头,力图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村民委员会自然祸害救助应急预案文章,希望能解决您的需求。
篇1:村民委员会自然祸害救助应急预案楼德镇东营村自然祸害救助应急预案总则1、目标任务2、基本情况3、祸害风险4、启动条件5、指挥机构和责职任务6、应急准备7、祸害预警8、信息报送9、应急响应10、灾后救助与恢复重修楼德镇东营村自然祸害救助应急预案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自然祸害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削减自然祸害造成的损失,依据上级部门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结合本村实际,订立本预案。
1、目标任务1.1目的: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本领,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削减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1.2任务:适时掌控突发灾情的扩散和进展。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村范围内的洪涝、干旱、风雹、雪、泥石流、虫灾等突发性自然祸害。
2、基本情况2.1、全村土地总面积2420亩,辖村民小组10个,现有人口360户1589人,全村有农房660幢,其中,砖混结构520幢;砖木结构140幢;耕地总面积2123亩,紧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花生等。
全村共有五保户2人,低保户12户,27人,残疾60户,89人,优抚对象6户,6人,无劳动本领100余人,小学1所,在校生145人。
2.2、本村范围内有溪流2条,桥梁4座。
2.3、本村有水泥道路2条3公里,电话机220部和全覆盖移动通信信号,水利、电力设施基本完善,效果良好。
2.4、本村养猪场4处,煎饼加工厂1处,空心砖加工厂2处。
3、祸害风险3.1本预案所称自然祸害在我村紧要是干旱、洪涝、风雹(包含龙卷风、飓风等)、低温冷冻、雪灾、地震等。
3.2其中受洪涝祸害影响重点区域为楼德煤矿四周。
4、启动条件4.1统一思想,提高责任认得,抱着对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
学科组高二政史地(地理)主备人毕钰执教人毕钰课时第 77 课时课型新授时间2012年课题 3.2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台风、地震灾害案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和应急措施。
2、树立正确的防灾观念。
教学设想重点:地震灾害的防避难点:地震灾害的防避教法学法指导:讲述法、分析类比法教学程序与策略(导入):由p67”抢救生命的20秒”,探讨怎样正确地防避地震?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准备一个应急包、一张应急卡2.震中——避震(1)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3.震后自救与互救(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2.洪水应急措施: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洪水中的救助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①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②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课程标准1.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2.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结合救灾情景,让学生了解救灾过程,归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基于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使学生理解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应对某一种自然灾害,可以使灾害救助得到保障。
通过灾害发生过程的视频、图片的资料,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
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与自然灾害抗争的信念。
教材分析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学习各种自然灾害的特征,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防灾减灾。
在防灾减灾的过程中,现代技术的应用在逐渐推广,加强了对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但在灾害发生时,究竟应该做哪些事情?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是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动员社会力量,减轻甚至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生存和发展而开展的社会性活动。
本节主要突出开展救援、救助的核心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
1.重点: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主要任务及措施,这些任务主要通过图示法来展示,生动形象的展现于学生的眼前。
2.难点: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在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受。
教学过程引言:上一节的学习是我们有了监测和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但是在灾害来临时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去进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该做哪些事情?1.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的概念是指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甚至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恢复基本生存条件,以保障灾区人民生存与发展而开展的社会性行动。
2.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图3.9展示了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
(一)灾前准备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社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加强社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给社区居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影响,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社区发生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
发生自然灾害后,社区先行处置,达到本预案响应启动条件的,启动本预案。
当毗邻社区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并对本社区造成重大影响时,按照本预案开展救助工作。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社区自然灾害救助领导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同配合。
(3)综合协调,集成响应。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和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4)快速反应,科学救援。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开展救援。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社区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成立社区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由社区书记或主任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指挥部负责研究决定自然灾害救助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指挥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2.2 指挥部职责(1)负责组织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调查、评估、救援和恢复重建。
(2)负责制定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演练。
(3)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4)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和使用。
(5)负责自然灾害救助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报告。
(6)负责组织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检查、考核和总结。
区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本区县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天津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区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区县行政区域内发生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工作。
发生自然灾害后,各乡镇(街道)先行处置,达到本预案响应启动条件的,启动本预案。
当毗邻市、区(县)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并对本区县境内造成重大影响时,按照本预案开展本区县应急救助工作。
本预案所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等水旱灾害,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本区县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执行。
1.4 工作原则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军队支援,依靠群众,社会公众参与的原则。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区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设立区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由区县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县民政局,负责日常工作。
区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研究制定救助政策措施,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救助工作,协调解决救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2 各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各乡镇(街道)设立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由乡镇(街道)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广东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组织体系2.1 省减灾委2.2 省减灾委办公室2.3 地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2.4 专家委员会3 运行机制3.1 应急响应3.1.1 信息报告3.1.2 响应启动3.1.3 响应措施3.1.4 响应终止3.2 灾后救助3.2.1 过渡性生活救助3.2.2 冬春救助3.3 恢复重建3.4 信息发布4 应急保障4.1 人力保障4.2 资金保障4.3 物资保障4.4 设施保障4.5 通信保障4.6 社会动员保障5 监督管理5.1 预案演练5.2 宣教培训5.3 责任与奖惩6 附则7 附件7.1 Ⅰ级响应7.2 Ⅱ级响应7.3 Ⅲ级响应7.4 Ⅳ级响应1 总则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我省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救助的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高效、有序实施应急救助,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广东省自然灾害救济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省范围内(含海域,下同)发生干旱、洪涝灾害,台风、暴雨、冰雹、寒冷、高温、雷电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实施的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工作,参照本预案执行。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学案导学【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主要任务及措施,这些任务主要通过图示法来展示,生动形象的展现于学生的眼前。
2.难点: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在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受。
【基础知识】一、灾前准备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二是(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和。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
二、灾中应急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保护,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灾害应急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灾后恢复1.灾后恢复的目的:2.救济灾民的形式:、和等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救灾工作方针:“,,,,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参考答案:一、灾前准备1.储备救灾物资2.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1)灾种及灾情大小交通状况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2)天津哈尔滨沈阳南宁成都西安二、灾中应急1.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2.挽救生命财产安全3.生命线交通通信次生灾害源救灾通信的疏畅4.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5.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三、灾后恢复1.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2.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国际救济。
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提高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能力,保障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我国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国内外自然灾害救助经验以及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和规律编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冰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把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组织救援,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
加强自然灾害预警预报,提高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同时做好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领导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有力的救助机制。
(4)社会参与,共同应对。
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发挥志愿者和慈善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救助格局。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设立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由国务院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成员包括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统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国家林草局、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门负责人。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应急管理部,负责日常工作。
2.2 地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机构地方各级政府应设立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机构,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协调机制。
三、预警预报与信息发布3.1 预警预报各级气象、地震、水利、林业和草原等部门要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做好防范工作。
3.2 信息发布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自然灾害救助信息的收集、整理、审核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