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堂作业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2.93 KB
- 文档页数:1
苏教版⼩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六单元运算律苏教版⼩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六单元运算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如果⽤a,b分别表⽰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表⽰成,2、如果⽤a,b,c分别表⽰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表⽰成。
2、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72+□=36+□□+68=□+a760+(40+93)=(760+□)+□□+(37+88)=(b+37)+□(△+○)+☆=□+(□+□)3、下⾯各题应⽤加法交换律的画“☆”,应⽤加法结合律的画“○”。
63+b=b+63()67+38+362=67+(38+362)()(274+a)+26=a+(274+26)()4、哪两朵花上的数的和是100?连⼀连。
5、⽤竖式计算,并⽤加法交换律验算。
657+294 266+4586、先算⼀算,再⽐⼀⽐,哪道算式的计算⽐较简便。
62+(38+77) 54+(78+46)(62+38)+77 (54+46)+787、(1)两筐苹果和⼀筐梨最多重多少千克?(2)两筐梨和⼀筐苹果最少重多少千克?8、⼩明在⽤计算器计算178+69时,计算器上的数字键“6”坏了,他是这样计算的:178+49+20,你能⽤本课时学习的知识解释这样计算的理由吗?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进⾏简便计算1、你能很快说出每组三个数的和吗?把得数写在横线上。
2、⽤简便⽅法计算下⾯各题。
105+278+122 352+79+248 25+(27+175) 371+(29+62)178+403 204+349259+303 408+5463、分别算出鲜花店四⽉份卖出的三种鲜花的总量,填在表⾥(单位:枝)。
769;4、它们⼀共钓了多少条鱼?5、⼩华从家到少年宫刚好⾛了500⽶,他⾛的是哪⼀条路?把这条路描出来,并⽤计算说明。
6、简便计算:47+48+49+50+51+52+53。
第3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简便运算1、填⼀填,并在应⽤了乘法交换律的式⼦后⾯画“☆”,应⽤了乘法结合律的式⼦后⾯“○”。
第7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认识三角形1、画一个三角形,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从上面所画的三角形中可以知道:每个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个角和()条高。
2、如图的人字梁是一个三角形,()是这个三角形的高,因为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到()的垂直线段。
3、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
底:()毫米底:()毫米高:()毫米高:()毫米4、分别画出下面各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5、在点子图上画两个高是2厘米的三角形。
6、下图中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
(1)以AB为底边,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
要求画出的三角形的顶点(除A、B外)都在另一条直线上。
(2)画出的三角形AB边上的高都是()厘米。
7、下面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有10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各一根,和下面哪种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在正确答案后的方框里画“√”。
(1)10厘米能□不能□(2)9厘米能□不能□(3)15厘米能□不能□(4)4厘米能□不能□2、用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三角形(没有剩余)。
(1)如果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7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长是()厘米。
(2)如果其中一条边长是6厘米,那么另外两条边长的和是()厘米。
(3)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都相等,那么每条边的长是()厘米。
(4)在围成的三角形中,最长的一条边的长要小于()厘米。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整厘米数,且其中的两条边分别长5厘米和8厘米,另外一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4、朝晖小学和少年宫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河上有A、B、C三点。
在哪里建桥可以使朝晖小学到少年宫的路最近?5、把一根12厘米长的吸管剪成3段(每段长度都是整厘米数),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
可以怎么剪?6、判断题。
(1)张昊把一根长18厘米的电线,先剪下10厘米,再将余下的电线剪成两段,最后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2)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所以一定有三条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画线段图法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来更清晰、更直观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图示方法来解决问题。
但是,他们在画线段图法方面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画线段图法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画线段图法,能够运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运用线段图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线段图法的应用。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线段图的画法。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线段图法的应用。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线段图的示例和练习题。
2.练习纸:供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3.教学素材:实际问题情境的图片或故事。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小明和小华一共摘了30个桃子,小明摘了15个,小华摘了多少个?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线段图的示例,讲解线段图的画法。
同时,让学生观察线段图,理解线段图的含义。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5班,共有学生47人。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1
1 第1课时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
题
1. 根据线段图列式解答。
(1) (2)
2. 小明和小刚一共有68枚邮票,小明给小刚9枚后,
两人的邮票数相同,两人原来各有邮票多少枚?
3. 小丁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平均分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语文、数学各多少分?
4. 小明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平均分是95分,数学比语文多6分,英语比语文多9分,求小明三门功课各是多少分?
5. 把一根100米长的绳子剪成三段,要求第二段比第一段长16米,第三段比第一段短18米。
三段绳子各长多少米?
6. 甲、乙两筐苹果共64千克,从甲筐里取出10千克苹果到乙筐中,结果甲筐的苹果比乙筐还多2千克,甲、乙两筐原有多少千克苹果?
7. 两块花布共24米,第一块用去4米,第二块用去3米,这时第一块比第二块还多3米,两块花布原来各多少米?
8. 甲、乙两人同时开车从A地出发去B地,甲每小时行54千米,乙每小时行45千米。
当甲距B地还有12千米时,乙距B地还有48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1、(1)比一比,算一算。
23×3= 23×30= 230×3=8×11= 80×11= 8×110=(2)直接写出得数。
130×2= 60×30= 42×20=2×700= 3×210= 22×30=2、(1)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可以写成()。
(2)每箱苹果200元,可以写成()。
(3)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可以写成()。
(4)每套《儿童百科》175元,可以写成()。
3、解答下面各题,并写出每题中的数量关系。
(1)花生单价8元/千克,40千克花生多少元?○=数量关系:花生单价是8元/千克,320元能买多少千克花生?○=数量关系:40千克花生320元,花生的单价是多少元/千克?○=数量关系:(2)汽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数量关系:如果以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160千米,需要多少时间?○=数量关系:宇宙飞船在太空5分钟飞行40千米,平均速度是多少?○=数量关系:4、小林从家往学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8分钟走到学校。
如果每分走80米,需要走几分钟?5、甲、乙两人推销同样的矿泉水,甲推销出30桶,乙推销出40桶,甲获利60元,乙获利多少元?6、万家乐超市在12月12日晚上运进1860个“圣诞老人”玩具,从13日开始销售,平均每天卖出131个。
(1)到平安夜12月24日能全部卖完吗?(2)如果没有卖完,剩下的以半价出售,最多还能收入多少元?。
第五单元测试卷(一)一、填空题。
1.按下表的数量购买橘子和香蕉,共要付92元,填出括号里的数。
2.一支修路队修了600米长的水渠,填出括号里的数。
3.丁丁和芳芳同时从校门反方向出发,向各自家走去,填出括号里的数。
二、计算题。
1.直接写得数。
23×4=230×4=18×3=7×50=54÷3=540÷3=60÷30=250÷50=300÷6=150÷5=2.不计算,直接写出结果。
15×39=58524×33=792150×39=12×33=15×390=12×66=3.列竖式计算。
40×700=150×12=360×25=250×120= 380×20=139×71=三、解决问题。
1.小芳卖电话卡,30元的卖了25张,50元的卖了12张,一共卖了多少元?(先画图,再解答)2.实验学校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60米,宽40米。
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20米,宽增加了10米。
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为5米,四周有一条1米宽的小路。
求小路的面积。
4.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
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8米或宽增加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0平方米。
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在一个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草坪四周有一条1米宽的花圃。
在花圃里栽有牡丹花,每棵占地1平方米,一共要栽多少棵?(先画出示意图,再解答)6.在一张长为20厘米、宽为15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先画一画,再解答)7.小明家距离商店330米,是到邮局路程的2倍。
小明从家去商店买完东西回家,然后又去邮局,所走的路程是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的3倍。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米?参考答案一、1.11 2.4 3.605二、1.929205435018180255030 2.58505850396 7923.28000180090003000076009869三、1.画图略30×25=750(元)50×12=600(元)750+600=1350(元)2.(60+20)×(40+10)-60×40=1600(平方米)3.(5+2)×(5+2)-5×5=24(平方米)4.(40÷5)×(40÷8)=40(平方米)5.画图略[(8+2)×(8+2)-8×8]÷1=36(棵)6.画图略20×15-15×15=75(平方厘米)7.(330×2+165)÷3=275(米)第五单元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分数:一、同学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六单元运算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表示成,2、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表示成。
2、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72+□=36+□□+68=□+a760+(40+93)=(760+□)+□□+(37+88)=(b+37)+□(△+○)+☆=□+(□+□)3、下面各题应用加法交换律的画“☆”,应用加法结合律的画“○”。
63+b=b+63()67+38+362=67+(38+362)()(274+a)+26=a+(274+26)()4、哪两朵花上的数的和是100?连一连。
5、用竖式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657+294 266+4586、先算一算,再比一比,哪道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
62+(38+77) 54+(78+46)(62+38)+77 (54+46)+787、(1)两筐苹果和一筐梨最多重多少千克?(2)两筐梨和一筐苹果最少重多少千克?8、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178+69时,计算器上的数字键“6”坏了,他是这样计算的:178+49+20,你能用本课时学习的知识解释这样计算的理由吗?第2课时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1、你能很快说出每组三个数的和吗?把得数写在横线上。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05+278+122 352+79+248 25+(27+175) 371+(29+62)178+403 204+349259+303 408+5463、分别算出鲜花店四月份卖出的三种鲜花的总量,填在表里(单位:枝)。
769;4、它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5、小华从家到少年宫刚好走了500米,他走的是哪一条路?把这条路描出来,并用计算说明。
6、简便计算:47+48+49+50+51+52+53。
第3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简便运算1、填一填,并在应用了乘法交换律的式子后面画“☆”,应用了乘法结合律的式子后面“○”。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和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测量或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底边上的高。
教学难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正确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认识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特性,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能测量或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懂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能判断一种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认识等腰梯形。
能运用所学解释某些生活现象、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经历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基本特性的过程,培养观测、操作、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确定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认识三角形基础性作业三角形有()个角,()条边。
三角形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个直角,最多有()个钝角。
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钝角。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作业分层作业设计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差异,将作业内容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安排不同难度的题目。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分层次地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和设计。
1.考虑基础知识层次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作业的设计也应该符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和知识结构。
针对四年级下册数学,可以从加减法、乘法、除法、面积、周长、容积等方面展开。
基础版的作业可以针对基础概念和方法进行训练,提供较简单的题目和练习,如加减法的横竖算法、乘法口诀表的记忆等。
在此基础上,设计提高版的作业,增加难度,涉及一些复杂一些的计算和问题解决,如简单的三步运算、面积的计算等。
再进一步,设计拓展版的作业,涉及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容积的计算、周长的计算等。
2.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着不同的能力和才智。
因此,作业的分层设计还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
比较容易的作业可以适用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中等难度的作业适用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而困难的作业适用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这样可以给予每个学生适合自己水平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引入启发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针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作业的设计,除了基本知识的训练和运算题目的练习外,还应引入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关于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情景题,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分析解决方法。
或者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则的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索精神。
4.综合运用和跨学科的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学习应该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增加一些综合运用的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或其他学科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整理与练习。
(教材第25、第26页)1.通过梳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认、读、改写、比大小的方法,特别是中间有0、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使学生掌握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四舍五入”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让学生经历回忆、梳理、类比、归纳等过程,进一步体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感受数学的美,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4.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重点:强化和巩固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难点:改写、省略的区别。
课件。
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有关大数的一些知识,大家学会了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我认识了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
·我能制作数位顺序表,知道了数位顺序表中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我认识了万级、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我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把多位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
·生活中经常要用近似数来表达信息。
……师: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练习。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知识内容,一方面为本节课复习具体知识细节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到课堂中,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1.复习数位顺序表。
师:哪位同学能说出从个位到千亿位的数位顺序,并说出个级、万级和亿级各含有哪些数位,每一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生: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这四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这四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这四位是亿级。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1课时图形的平移1、下面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与绿色的图形重合?并标上记号。
2、填一填。
(1)长方形向()平移了()格。
(2)六边形向()平移了()格。
(3)五角星向()平移了()格。
3、画一画。
(1)房子向右平移5格,小船向下平移5格。
(2)①将三角形向左平移8格。
②将梯形向下平移4格。
4、将下面平行四边形中的三角形(红色部分)向右平移多少厘米,可以使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5、许力把一条小帆船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到达现在的位置。
你能在图中画出这条小船平移之前的位置吗?第2课时图形的旋转1、填空。
(1)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旋转,相反的是()旋转。
(2)下图中转盘的指针绕点()旋转,从点E到点C顺时针旋转了()°;指针从点B逆时针旋转90°到点()。
2、下面的图形是怎样得到的?连一连。
3、如图,甲梯形绕点A()时针方向旋转()就得到乙梯形。
4、将平行四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将三角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5、按要求画一画。
(1)将直角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2)将等腰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3)长方形是由原来的长方形绕着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画出原来的长方形。
6、通过旋转把方格中的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并用文字叙述旋转过程。
第3课时轴对称图形1、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填一填。
2、画出下面各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3、判断。
(1)平行四边形有2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一定有3条对称轴。
()(3)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4)等腰梯形有2条对称轴。
()4、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分别画出它们所有的对称轴。
5、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6、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张对折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第6单元运算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表示成,2、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表示成。
2、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72+□=36+□□+68=□+a760+(40+93)=(760+□)+□□+(37+88)=(b+37)+□(△+○)+☆=□+(□+□)3、下面各题应用加法交换律的画“☆”,应用加法结合律的画“○”。
63+b=b+63()67+38+362=67+(38+362)()(274+a)+26=a+(274+26)()4、哪两朵花上的数的和是100?连一连。
5、用竖式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657+294 266+4586、先算一算,再比一比,哪道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
62+(38+77) 54+(78+46)(62+38)+77 (54+46)+787、(1)两筐苹果和一筐梨最多重多少千克?(2)两筐梨和一筐苹果最少重多少千克?8、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178+69时,计算器上的数字键“6”坏了,他是这样计算的:178+49+20,你能用本课时学习的知识解释这样计算的理由吗?第2课时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1、你能很快说出每组三个数的和吗?把得数写在横线上。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05+278+122 352+79+248 25+(27+175) 371+(29+62)178+403 204+349259+303 408+5463、分别算出鲜花店四月份卖出的三种鲜花的总量,填在表里(单位:枝)。
4、它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5、小华从家到少年宫刚好走了500米,他走的是哪一条路?把这条路描出来,并用计算说明。
6、简便计算:47+48+49+50+51+52+53。
第3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简便运算1、填一填,并在应用了乘法交换律的式子后面画“☆”,应用了乘法结合律的式子后面“○”。
36×□=72×□()8×19×5=19×(□×□)()□×m=n×□()2×(5×17)=(2×□)×□()2、算一算,比一比。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认识三角形1、画一个三角形,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从上面所画的三角形中可以知道:每个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个角和()条高。
2、如图的人字梁是一个三角形,()是这个三角形的高,因为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到()的垂直线段。
3、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
底:()毫米底:()毫米高:()毫米高:()毫米4、分别画出下面各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5、在点子图上画两个高是2厘米的三角形。
6、下图中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
(1)以AB为底边,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
要求画出的三角形的顶点(除A、B外)都在另一条直线上。
(2)画出的三角形AB边上的高都是()厘米。
7、下面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有10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各一根,和下面哪种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在正确答案后的方框里画“√”。
(1)10厘米能□不能□(2)9厘米能□不能□(3)15厘米能□不能□(4)4厘米能□不能□2、用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三角形(没有剩余)。
(1)如果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7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长是()厘米。
(2)如果其中一条边长是6厘米,那么另外两条边长的和是()厘米。
(3)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都相等,那么每条边的长是()厘米。
(4)在围成的三角形中,最长的一条边的长要小于()厘米。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整厘米数,且其中的两条边分别长5厘米和8厘米,另外一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4、朝晖小学和少年宫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河上有A、B、C三点。
在哪里建桥可以使朝晖小学到少年宫的路最近?5、把一根12厘米长的吸管剪成3段(每段长度都是整厘米数),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
可以怎么剪?6、判断题。
(1)张昊把一根长18厘米的电线,先剪下10厘米,再将余下的电线剪成两段,最后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第三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3.发现:这组乘法算式中,第一个乘数5乘10、乘100、乘1000,第二个乘数不变,还是11,它们的积正好是原来的积55乘10、乘100、乘1000。
4.提出质疑:这些独立的乘法等式,它们完全是独立的?是巧合?还是隐藏数学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三、新知探究—习“方法”课件出示例4情境。
借助例4观察乘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例4:任务一:观察乘数和积的变化观察表格中乘数的变化,按照所学乘法知识计算乘积。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表格。
按照所学乘法知识,计算两个数相乘而其中一个乘数变成原来几倍的乘积,为下一步归纳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1.学生观察图片。
(1)引导:请同学们看这里的表格,第一行中第一个乘数别是多少?第二个乘数是多少?积呢?再看第二行,哪一个乘数变化了?这时积是多少?怎么算?(2)学生各自观察,自由讨论。
(3)说明:我们可以先算3×2=6,20×6=120。
这时积是120。
(4)提问:会填这里的表格了吗?先算一算、填一填,把表格补充完整。
任务二:总结归纳积的变化规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1.填空题。
(1)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20,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积是________。
(2)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20,一个乘数乘5,另一个乘数除以10,积是________。
2. 选择题。
(1)如果a×b=2400,要使积变成240,下面的方法()不能做到。
A.a和b同时除以10B.a乘10,b除以100C.a除以100,b乘10(2)与320×60的积相等的算式是()。
A.(320×2)×(60×2)B.(320÷2)×(60÷2)C.(320÷2)×(60×2)(二)学以致用3.根据85×32=27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第2课时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1、填空题。
(1)读数时,每级()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个“零”。
(2)一个数由4个百万、2个万、6个百和8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它是一个()位数,这个数也可以看成由()个万和()个一组成的数。
(3)70700707是一个()位数,最高位上的数表示()个();从右起,第二个7表示()个(),第三个7表示()个()。
(4)一个七位数的最高位上是2,万位上是4,千位和十位都是8,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5)最小的七位数是(),最大的六位数是(),它们相差()。
2、写出下面计数器上的数,再读一读。
由()个万和()个一组成,由()个万和()个一组成,写作(),读作()。
写作(),读作()。
3、写出下面各数。
十头鲸鱼重约老虎奔跑的速度一百二十八万八千千克最高可达每小时十万零九百米
()()
4、读出下面商品的价钱。
5、10每枚一元的硬币叠起来约高1厘米,照这样推算,1000枚、500万枚一元的硬币叠起来约高多少米呢?完成下表。
6、有8张数字卡片,上面分别写4个“6”和4个“0”。
你能按要求写出下面的八位数吗?
(1)一个“零”也不读()。
(2)只读一个“零”()。
(3)读出两个“零”()。
(4)读出三个“零”()。
7、一个六位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4,最低位上的数字是8,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的数字的4倍,前三位数字之和与后三位数数字之和都是11,并且这个数只读一个零,这个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