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心得——以电影《巴别塔》为践张伟杰黄河科技学院摘要:《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这本书在第一章的第三节中比较摩尔根和德鲁兹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时,作者举到了《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突然让我联想到了获得第59届奥斯卡金奖的电影《巴别塔》。
又想到单纯地复述原文,阐发理解不免生涩。
因此,我想以这部电影关于其理论的两方面元素来阐释我对杰姆逊关于社会发展和生产方式的理解。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巴别塔超符码化解符码化《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这本书是由唐小兵先生将美国杜克大学弗·杰姆逊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有关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专题课讲稿进行翻译整理拟定的。
杰姆逊教授是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期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
他这次在北大着重讲了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特征.他认为在继“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而后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化不仅表现于一切物质产品,而且渗透到各个精神领域,甚至“理论”本身也成为—种商品。
人们生活在无边无际的由“商品化”了的广告、电视、录相、电影所构成的形象的汪洋大海中,生活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了这些形象的模仿和复制。
在这样的社会,上层建筑起看前所未有的、甚至是决定性的重大作用。
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
无深度概念等则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主要特征,“后现代主义”正是对于这些特征的概括。
因为是讲稿整理作品,这本书的语言都是由浅入深,条分缕析,以文化概念为线索贯穿各章节,间以理论阐释和概念引入。
由“文化与生产方式”、“文化与宗教”、“文化意识形态”、“文化研究与叙事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化”五章组成,附录“意识形态诸理论”。
下面我以电影《巴别塔》为例,关于其理论的两方面元素来阐释我对杰姆逊关于社会发展和生产方式的理解。
1、“知识即控制别人”——西方殖民主义在阐释生产方式的结构时,杰姆逊谈到关于东西生产方式的差异进而指出福柯、萨伊关于“西方殖民主义”的理论。
海外文摘 17海外文摘 OVERSEAS DIGEST 总第847期 2021年第8期Total of 847No.8,2021语言文学 LANGUAGE&LITERATURE后现代文化中的“失语症”危机——析《后现代主义及文化理论》赵建宇 李卓群(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7)摘要:费雷德里克·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及文化理论》是一部研究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的理论著作,本文结合杰姆逊对语言与人类思维问题的探讨,以及后现代语境下语言内涵的贬损现象,通过概述历代语言学对于语言本质研究的流变,探讨语言遭受后现代工业化生产及形象文化侵掠、腐化所造成的“失语症”危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语言学;形象文化;工业化生产;失语症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8-0017-020引言《后现代主义及文化理论》是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家费雷德里克·杰姆逊(Fedric Jamson)于1985年应北京大学之请来华讲学所开设的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课的翻译记录,聚焦于晚期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种种文化特征。
时值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转型时期,学术界整体上承接“五四”时期以来的启蒙思想,还停留在对“现代性”的仰望之中,因此,杰姆逊教授对于后现代理论的引入在当时可谓掀起巨浪,引来学界广泛的关注及讨论[1]。
书中,杰姆逊曾多次提及“语言”这个承载文化、且与其不可分割的概念。
在正式迈入现代性之前,传统语言学一直认为人类是语言的中心,而语言不过是用来表情达意、传递思想的工具;直到19至20世纪“语言学革命”以来对于语言与人类思维关系的研究面目一新,加上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跨领域带来的补充、解构,语言在现代社会工业化生产的萌芽与发展过程中,于日常用语贬值、陈词滥调肆意横行的普遍情状下逐步走向失控。
本文籍此现象为参考,从现代语言学对语言本质研究的流变出发,探讨语言遭后现代工业生产及形象文化侵掠、腐化现象所造成的“失语症”危机[2]。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探析———读《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冯慧玲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肥230601摘要:杰姆逊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在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分期的基础上,运用总体性的手法对后现代主义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同时,作为一个时代的智者,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杰姆逊文化分期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研究方法局限性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并以后现代主义理论著称。
其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与形式》、《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语言的牢笼》、《政治无意识》等。
他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用总体性的思路阐释后现代社会尤其是其文化现象,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后现代文化理论。
本文试图以《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为蓝本,对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进行相应的分析。
一、杰姆逊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分期根据比利时政治经济学家厄内斯特?曼德尔对资本主义进行分期的相关论述,杰姆逊创作了自己的“文化分期论”。
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这本的引言中,他给资本主义国家划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家资本主义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垄断资本帝国主义阶段;第三个阶段可概括为晚期资本主义,或多国化的资本主义。
然后,他认为与这三个时期相对应的文化也有其各自的特点。
“他在文中写到,“第一阶段的艺术准则是现实主义的,……于是第二阶段便出现了现代主义,而到第三阶段现代主义便成为历史陈迹,出现了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是文化工业的出现。
……”[1]在该书的第五章中他对于三阶段的划分又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对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和“后现代主义”而言,我们应该将其视为社会的某个特定阶段的文化风格,而非只是文学作品的风格,因为它们反应了那个时代背后的文化逻辑; 第二,在三阶段中,由于人们对世界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有着各自对应的心理结构,因此,在不同的阶段,人的性质和特征也会相应地进行相应的转变;在第三点中,杰姆逊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实际是一种“断裂”,而非现代主义的继续。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分析. 年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第卷第期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分析田金芝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摘要:杰姆逊是二战后涌现出来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美国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家。
本文在分析其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同时,并对其理论的理论基础作了进一步的探析,认为其吸收借鉴了黑格尔、马克思、卢卡奇等人的“总体性”思想和理论成分。
关键词: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总体性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美国杜克大学的教授, 帝国主义阶段,??。
第三阶段则是二战后的资本是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作为文学理论和文主义。
??第三阶段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晚期资本化批评家,他的著述颇丰,其中《马克思主义与形主义,或多国化的资本主义。
”】就其这一论断的基式》、《语言的牢笼》、《政治无意识》,被当代另一著础,来自于比利时政治经济学家厄内斯特?曼德尔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誉为“西方马克思 ,在其著作.主义”的三部曲。
其后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中有详细的论述。
但曼德尔是以经济学家的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更是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身份和眼光作的划分,作为文化批评大师的杰姆逊, 轰动,以至佩里?安德森在《文化转向》一书的前言果然没有原分不动的照搬,而是将这一划分巧妙地中高度评价时说:“杰姆逊的著作,犹如夜晚天空中运用到了文化研究中。
开起的镁光照明弹,照亮了后现代被遮蔽的风景,后所以,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的《引论》现代的阴暗和朦胧霎时变成一片奇异和灿烂。
”他中,他又接着说:“与这三个时代相关联的文化也便以敏捷的思维、全新的视角、总体性的思路解读后现有了其各自的特点。
第一阶段的艺术准则是现实主代及其文化现象,由此形成了其极具影响的后现代义的,??于是第二阶段便出现了现代主义,而到第文化理论。
而且他自年来北京大学授课后多三阶段现代主义便成为历史陈迹,出现了后现代主次来中国,中国学术界认为他开启了中国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对于这个当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杰姆逊却不急于给出答案。
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恐怕不在于如何定义和描述后现代,而在于如何让中国的听众和读者尽快了解与后现代相关的基本问题,诸如:西方文化是如何分期的?“后现代”之前是什么?“后现代主义”在理论层面的依据是什么?这些理论又是如何演变的?……等等。
毕竟,当西方文化已经累积、发展至“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时候,身处20世纪80年代的我们对于那些现代的、结构主义的著作与观点却依然陌生。
阿尔图塞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还有曼德尔关于“晚期资本主义”的论述,都是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
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症候做出的进一步诊断。
故此,在开始讨论后现代主义这一“正题”之前,杰姆逊感到有必要将后现代理论的来龙去脉,以及他自己的理论资源做一个充分的交待。
他似乎把每一家理论都看成一处风景,一个故事。
而他的任务,就是充作导游,引领听众和读者和他一起,进行一次轻松的旅行。
于是,对于每一种深厚晦涩的思想,杰姆逊都只撷取其中的一二片段,或是某个闪光点,加以糅和、改造,最后缝合进自己的体系之中,再使之趋向于一种与当代西方文化实践更相符合的文化逻辑——后现代主义。
无论是马克思、弗洛伊德、海德格尔,还是福柯、萨义德,甚至于更接近实践层面的麦克卢汉和大卫·里斯曼……所有这些令我们或者兴奋、或者挠头的名字,无论他们本人的观点有多么艰深晦涩,或者如何标新立异,杰姆逊却能轻轻巧巧地邀请他们,携带着各自思想的某个片段,在自己的精致结构中各就其位。
他用叙述击退了实际的困难与读者的沮丧,使艰难的理论回溯真正变成了一次轻松的旅行。
这种做法虽为杰姆逊招来了缺乏原创性的尖锐批评,却难以掩饰他的聪明和独到眼光,以及他那与生俱来的叙事冲动和高明的叙述技巧在经过一番兜兜转转之后,杰姆逊终于进入全书的主题。
他的表现绝不令人失望。
“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确是全书之华彩,是最吸引人的章节。
概述弗·杰姆逊的后现代文化逻辑理论(1)三种文化形态与三种社会形态:①市场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是现实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是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是后现代主义。
②三个阶段既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作用的,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对世界的体验和自我体验,分别反映了一种新的心理结构,标志着人的性质的一次次改变。
(2)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的三个主要表现:①空前的文化扩张。
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的界限基本消失。
②语言和表达的扭曲。
后现代语言已经完全不同于现代主义语言,我们被语言所控制,说话的主体不是“我”而是“他者”。
即我只是语言体系的一部分,语言体系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是“语言说我”而非“我说语言”。
③后哲学不再宣布发现真理是自己的天职和使命。
后现代社会是一个“他者引导”的社会,理论不再提供权威和标准,而是以一种怀疑的态度进行不断的否定,对真理和价值等话题的讨论被关于语言的游戏所取代。
(3)后现代主义的表征:①深度模式削平导向平面感。
后现代主义所要打破削平的是四种深度模式:一是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现象与本质的区分。
二是弗洛伊德的表层与深层心理分析模式。
三是存在主义关于真实性与非真实性、异化性与非异化性的二元对立。
四是索绪尔符号学所区分的能指与所指。
②历史意识消失产生断裂感。
这意味着后现代主义所拥有的是一种非连续性的时间观。
③主体性消失意味着“零散化”。
主体在零散化为碎片之后以人为中心的视点被打破,世界变成了物与物的世界,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消失了,只剩下纯客观的表现。
④距离感消失皆肇因于“复制”。
复制的核心在于本源的丧失,一切都在一个平面上,没有了深度和历史,没有主体和真理。
(4)“辩证的批评”理论:①认为任何解释都必须依据文本所提供的解释性的主导符码来进行。
②对艺术文本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释。
③要结合社会背景来解释艺术作品。
④强调整体性或总体性的观念。
他认为,只有从整个文化社会生活中观察文艺作品,才具有分析的准确性。
——附加文档一篇,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工程概况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总长度545m;道路设计红线宽度主线30m,一副路面;车行道16m;绿化带2*4m;人行道2 *3m。
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雨水、污水、给水、照明、弱点管道、标志标线工程。
技术指标:1、道路性质:城市主干道(2级)2、设计行车速度:40km/h3、使用年限:15年4、车行道、人行道设计坡度:2%主要设计依据:1、咸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设计委托书。
2、咸阳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咸阳市彬县泾河区建设规划图”。
3、《城乡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D40-2004)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9、国家其它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第一章项目经理部组成1.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经理部由公司总部授权管理,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模式GB、T19001-ISO91001标准模式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作,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
项目经理部按照我公司颁布的《项目管理手册》、《质量保证手册》、《项目技术管理手册》、《项目质量管理手册》、《项目安全管理手册》、《项目成本管理手册》执行。
1.2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质量目标:合格工期目标:我公司投标自报工期为180日历天,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
在满足合同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加快施工进度,使工程提前交付使用,实现我公司的承诺。
成本目标:科学管理,精密组织,在“人、机、料、法、环”五个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控,杜绝返工等质量事故,提高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杰姆逊与他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杰姆逊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著述最丰富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也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最富活力、最雄心勃勃、最多产和系统的实践者。
他对西方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做了深入、精湛的分析,尤其是他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的描述已经成为经典。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这本书是人们根据他在北大演讲的讲稿整理而成。
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提出与界定在北大的这次演讲中,杰姆逊在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和晚期资本主义(或多国化的资本主义)。
与这三个阶段对应的分别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并把后现代主义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的主导文化形式来加以阐释。
这部著作跨越了诸多界限,从建筑、美术、音乐、文学、摄影、电影、电视等不同的领域选取了不同的作品加以分析,以感性的方式揭示后现代主义的特性。
有趣的是,杰姆逊并非单刀直入,从理论层面对后现代的概念与特质加以直接限定,而是在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比照中,在对不同作品的分析中缓缓行进,娓娓道来,既揭示了后现代与现代的区别,又显现出二者之间的深层联系,在并且揭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所发生的三个转向: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三个转向:1. 文化大众化杰姆逊指出:在19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看歌剧,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
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后现代主义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开始与市场社会相联系,并通过日常生活本身被消费,从而出现了消费文化。
他指出后现代社会中,出现了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打破了文化与商品的界限。
不仅商品化的形式遍布于文化之中,而且伴随着文化的彻底大众化,艺术作品及美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等也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商品。
空间影像定位——对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解读苏琴琴【摘要】詹姆逊以“空间逻辑”来建构后现代文化理论体系,从“空间”维度思考后现代的历史分期问题。
在对一系列后现代征象的认识上,他认为影像文化的流行是后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并从主体、历史等角度分别展开论述。
在对零散、破碎的后现代文化景观分析之后,他提出了“认知绘图美学”的方案以试图解决后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以解构、颠覆为主要精神指向的后现代语境中,表现出独特的“乌托邦”守望精神。
%Freaderick Jameson constructed postmodem cultural theory system with " space logic". He reflectedon the postmodemism historical periodization from the "space" dimension. In a series of postmodern signs of recognition, he thought the popular image culture is one of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postmodem society, and discussed it from subject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respectively. After analyzing the scattered, crushing postmodern cultural landscape, he put forward "cognitive drawing aesthetics" schemes to solve many occurring postmodern society problems, which displayed unique "utopia" spirit in postmodem context as main spiritual direction of deconstruction, subversion.【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5页(P125-129)【关键词】詹姆逊;后现代;空间;影像;定位【作者】苏琴琴【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山东暨南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理论家,詹姆逊在当代西方众声喧哗的后现代理论景观中显得与众不同。
关于《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的读书报告文艺学张庆200908050832杰姆逊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和传播者。
而这本《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更是作为在华演讲稿译本出版的,因此,全书就能深入浅出的向我们介绍分析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三种不同的文艺理论。
尤其在分析比较后两种文论的基础上较为细致的勾勒了后现代主义文论的大致原理和框架。
个人认为,相对于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鲍德里亚的诗般语言的晦涩难懂,以及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或曰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的跳跃简洁语言来说,这本书的确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了解入门的不二之选。
全书共分五章,翻译者唐小兵教授在译后记中简单概括前四章的内容可以说是反映了杰姆逊教授的研究活动的理论框架。
在这里,前四章暂按住不表,关键是第五章,杰姆逊教授在此章节通过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对比,表述了后现代主义的种种文化特征。
第五章开始,与引言部分结合来看。
杰姆逊把资本主义分成了三个阶段,即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晚期资本主义或多国化的资本主义阶段。
他认为艺术上出现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分别对应着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并且应该将这些名称看成是某一阶段的文化风格,代表着某一阶段的文化逻辑。
现实主义阶段文化注重写实,现代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平面感、变形,而到了后现代主义,这阶段的文化无中心,无深度,更加反权威与平面化。
现代主义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文化都体现了对前一个阶段传统理念的反叛,随着艺术与经济相结合,艺术充分进入商品生产世界,现代主义文化没落了,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世界,即后现代主义的世界。
鲍德里亚的“类像”世界中有着类似的划分,但他的划分更多的是服务于他的“类像”世界理论。
在他看来,方向的三个等级平行于价值规律的变化,他们从文艺复兴开始相继而来:——仿造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古典”时期的主要模式。
(类比杰姆逊的第一个时期,二者近似一致。
杰姆逊注重文化写实,鲍德里亚则更强调物质生产和现实镜子般的一一对应关系)——生产是工业时代的主要模式。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解析
作者:郭哲韬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 Jameson),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批评家。
他的后现代理论已成为当代西方文论的经典叙述。
1985年9月12日,杰姆逊教授应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所和国际政治系国际文化专业之请,在北京大学开设有关当代西方文化理论的专题课,《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弗·杰姆逊教授演讲录》这本书就是根据他的上课录音翻译整理而成的,而他关于后现代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理论也是在这次传入中国的。
杰姆逊着重谈到了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特征。
他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已经紧密结合在一起,“商品化”不仅表现为物质产品,也渗透到了社会的精神领域,人们生活的环境被无数商品化了的广告,电影,录象带,录音带所构成的形象充斥着。
在这样的社会中,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重大作用,“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概念等则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后现代主义”。
他在“引论:文化与文化分期”中谈到了文化分期。
他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国家的市场,第二阶段是列宁的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这个阶段形成了不列颠帝国、德意志帝国等,第三阶段则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资本主义。
第二阶段已经过去了,第三阶段的主要特征可概述为晚期资本主义,或多国化的资本主义,与这三个时代相关联的文化也有其各自的特点,第一阶段对应的是现实主义,第二阶段对应的是现代主义,而到第三阶段现代主义便成为历史陈迹,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就是文化工业的出现。
他以曼德尔的资本主义三阶段理论为基础,对现代主义特别是后现代主义的后期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分析批判。
他从建筑、绘画、文学、摄影、广告、电影、音乐等方面具体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是一个完全商品化的社会,“到了后现代,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者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杰姆逊认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乌托邦的设想”,它的必然趋势是象征性;后现代主义者则宣布他们所追求的是大众化,而不是高雅,目标是给人愉悦,喜欢雕饰,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我们已经看不到主体的存在:“后现代主义的病状则是‘零散化’,已经没有一个自我的存在了。
你无法使自我统一起来,没有一个中心的自我,也没有任何身份。
”在后现代主义中有
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像片的出现,也可称为形象,杰姆逊在形象的讨论上,着重介绍了萨特的“想像界”这一重要概念:萨特认为形象或想像界是很重要的,形象通过否定存在而与存在相联系。
另一个是平面感,这种表面性表现为空间深度的消失以及关于过去深度感的消失。
他在文中也提到了怀旧电影,这与以后他提出的“怀旧模式”是紧密相关的,他认为怀旧电影的特点就在于对过去有一种历史的选择,这种影片需要的是消费关于过去某一阶段的形象,并不能告诉我们历史是怎样发展的,也不能交代出个来龙去脉。
彩色影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后现代主义的。
彩色电影中“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自己的色彩,都可以单独地去欣赏它”,“可以说彩色电影是不真实的,没有历史感,而那些怀旧电影正是用彩色画面来表达历史,固定住某一个历史阶段,把过去变成了过去的形象”,怀旧艺术提供给我们的是过去各代人的时装样片之类的过去形象,与其他时间段没有可确定的思想联系。
它们不是任何东西的结果,也不是我们现在的先驱,它们仅仅是形象。
在这本演讲录中,杰姆逊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展开了对后现代社会中文化政治美学的整体研究,我们看到了当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些新的理论问题,他的思想构成代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知识构成,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郭哲韬,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