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史之抗日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近代史中国抗日战争论文范文在我国的近代史中,抗日战争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战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抗日战争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代史抗日战争论文篇一:《论抗日战争阶段是与非》摘要:很久以来,对于国民政府的总裁蒋介石的评论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对蒋介石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功过兼具。
对汪精卫完全否定,甚至课本上,除非万不得已绝不会提到他。
蒋介石其过,无非是大搞独裁统治,至于其功,绝大部分人都会说统一军阀二战对亚洲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南京等大城市的建设。
日本金融危机,日本军部转移视线,在军国主义下,放开其侵华的野心。
关键词:蒋介石,日本军部1、中日两国国情抗日战争,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主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日本之间全面战争时间持续了整整八年(1937~~1945),中国以大半国土沦陷、伤亡一千八百万人的代价才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而日本仅仅损失了二百三十二万人,即便独战中美两大国,悬殊之大令人深思。
其中,我们要详细讨论的就是抗日战争的模式问题。
首先,抗日战争的爆发时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对华野心犹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命令下未作出大规模的抵抗便退出关外日军迅速占领东北。
可是,此时中国和日本的中央政府却都乱作一团,南京的国民政府未曾想张学良如此迅速丢失东北,正如吴佩孚大骂张学良所言:“国恨不报,家仇也不雪?”而日本,十分可笑,举国都在追问占领东北是谁的命令,罪魁祸首关东军一问三不知,军部和内阁打哑谜,此时日本的裕仁天皇出面支持军部,才压下了内阁的质问。
此为抗日战争的前奏。
1937年卢沟晓月拉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
日军选在1937年发动这场战争实际是无奈之举,因为自1928年国民政府统一之后,国力迅速增强,开始了中华民国第二个黄金时代,在此期间国民革命军的实力也大大增强,蒋介石派其子蒋纬国赴德留学,学习装甲兵,希特勒也为中央军提供大量的械装备,配备德国军官训练顾问。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中日关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背景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中国。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分割的威胁,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而在这个时期,日本迅速崛起,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
日本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夺取了台湾和辽东半岛。
此后,日本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先后侵占了山东、东北等地。
二、抗战爆发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起初是因为日本在中国的卢沟桥发动了一系列军事行动。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面的中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装备和战略上处于劣势,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坚定不移。
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殊死搏斗。
三、意义与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深远。
首先,这场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气。
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们坚信自己的力量,坚决捍卫自己的国家尊严。
这场战争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也让中国人民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
其次,抗战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得到了推动。
抗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军事技术和工业水平。
中国在战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来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最后,抗战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战争结束后,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并未完全解决,但抗战期间的合作和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经历,为两国之间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艰辛和牺牲的历史时期。
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中日关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和平,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世界。
2014-2015年第2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专业:教育技术学班级:教技13-2 任课教师:闫亚平姓名:贾东杰学号:131****0216成绩: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首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其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再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最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
000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
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
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摘要】中国抗日战争是一百对年来发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中国抗战的正义力量,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前提下,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全国人民全力以赴的投身抗日战争中,最终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
【关键词】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正义各族人民中共导火线: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本帝国主义华北驻军,向中国驻宛平县芦沟桥的二十九军发动了进攻(即卢沟桥事变),8月13日又进攻上海,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的影响下,芦沟桥和上海的驻军奋起抵抗。
中国人民英勇的八年抗战,从此开始。
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本的侵华战争便由此展开。
日军便向华北、东北、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相继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一大批重要城市。
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日本调整了侵华的政策,实施“以华制华”的策略,开始采用政治诱惑国民党政府,发展傀儡政权和汉奸组织,以国人的力量来削弱抗日根据地的力量。
由此,日军便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侵略和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严重的罪行,给贫穷落后的中华名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1937年12月,日军便在国民党首都展开烧、杀、淫、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利用多种方法处死30万中华同胞,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继而,日军又疯狂的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控制东北经济命脉,肆意掠夺矿产资源;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治和垄断。
再次,强制推行奴化教育,企图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他的殖民统治目的。
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和杀戮,我的民族、政府、人民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不禁发起了反抗,为维护正义而呼喊,为自己的家园安定而浴血奋战。
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爱国统一战线的旗帜,以“平等、互助、团结”之心待各族群众,以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而后实际行动,为各族人民做出了表率,赢得了中华各族儿女的信任与响应,激发了少数民族的爱国热情和巨大的卫国力量,其中也涌现出张学良、杨虎城、张自忠等众多的爱国将领。
抗日战争的历史评价与历史教育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战争。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所进行的伟大斗争,也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的一道炙热印记。
本文将从历史评价和历史教育两个方面,探讨抗日战争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历史教育中继承和传承这一历史。
一、抗日战争的历史评价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结束于1945年的日本无条件投降。
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和团结力量。
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对于评价这场战争的历史地位,人们有着不同的观点。
首先,抗日战争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危机与觉醒。
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深陷于半殖民地状态中,受到列强的欺凌和掠夺。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中国人民终于意识到必须团结起来,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捍卫民族尊严。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重新获得独立和尊严,也标志着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崛起。
其次,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斗争和牺牲。
抗日战争中,广大中国人民在国家的召唤下,纷纷投身到这场为国家解放而战的斗争中。
无论是军队还是普通民众,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爱国情操和牺牲精神。
尤其是在长时间的游击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努力,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再次,抗日战争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抵抗歼灭了大量日本军队,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欧洲战场的压力。
中国的勇敢抗战为全球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战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带来了强有力的推动。
二、抗日战争的历史教育抗日战争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是历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教育,可以使年轻一代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
在历史教育中,要深入挖掘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和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英勇军民的事迹,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重和学习典范的向往。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二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37年开始,持续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意义。
一、战争背景和经过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危机之中。
社会矛盾加剧,政治动荡不安,外部侵略愈加威胁。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从此,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37年至1940年,正面战争和游击战交替。
第二阶段是1940年至1942年,抗战进入低谷期。
第三阶段是1942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力量逐渐壮大,最终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得以胜利结束。
二、战争的意义和影响1. 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是二战时期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坚决抵抗,有效地牵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纵观二战时期,抗日战争其中的牵制和组成部分的作用不容忽视。
2. 中国民族精神和团结精神的反映抗日战争体现了中国民族精神和团结精神的最高体现。
面对外敌入侵和危机的威胁,全民族积极响应,团结一致,为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而战。
在苦难和艰辛中,中华民族展现了巨大的韧性和生命力,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改变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巨大增强。
中国全面抗日并最终胜利,成为亚洲大国,也是反法西斯军事联盟的主要盟国之一。
中国在世界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得到了提升,也为中国今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人物和经典事迹抗日战争中有许多英勇的人物和经典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如抗日名将赵登禹、刘伯承、远征军等,以及抗日女烈士罗瑞卿、林希瑾、邓颖超等。
其中,宋庆龄女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权威人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抗战历史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艰辛和血泪的历史。
自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逐渐陷入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坚强意志力的象征。
本文将回顾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抗战历史,以展示中国人民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抗日战争的爆发源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日本军队趁机占领了中国东北部分地区。
接着,日本不断扩大侵略规模,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
面对侵略者的屠杀和残暴行径,中国人民秉持抵抗到底的信念,挺身而出,展开了迎击日军的斗争。
二、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装备和训练上明显劣于日军,但他们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国家意识让他们不屈不挠。
中国人民以最殷切的希望和渴望取得对侵略者的胜利,投身到了战斗之中。
游击战和运动战成为中国军队在抵抗日军侵略中主要采用的战术。
中国还设立了抗日根据地,以提供后方支援和培养抗日军事力量。
三、抗战胜利的转折点抗战历史中,有几个重要的战役改变了战争的态势,对中国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长沙保卫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等。
这些战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勇敢与坚决的决心,在可怕的困境中,他们没有屈服,他们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抗争。
四、中国与盟国的合作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并非孤军奋战,国际局势的变动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中国与苏联、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美援助合作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美援与中共的合作使得中国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意义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保卫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
这场战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让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团结,培养了众多英雄,打破了中国军队的长期消极防御的战略模式,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因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独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
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
但是,这些英勇的革命斗争最后都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
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
最后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
这一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这一胜利,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
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从1937年9月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止,人民军队对日作战共12.5万余次,打死、打伤和俘虏日本侵略军和伪军170多万,牵制了日本侵华军总兵力的半数以上,成为中国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在抗日战争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伟大的整风运动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进一步结合进来,提出了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和政策,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人民革命力量在艰苦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得到了重大的发展,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民兵约220万人,抗日根据地大小19块,人口1亿多,共产党员120余万,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战争,分别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50年代的人民解放战争。
这两场战争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抗日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起因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随后日本军队不断侵略中国的北方和东北地区。
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行径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强烈抗议和抵制,而中国人民则团结起来,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斗争。
二、抗日战争的过程抗日战争经历了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初期失败和长时间的抗战相持局面,然后逐渐形成了战略防御,最后转入了战略进攻。
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中国军队和民间武装组织进行了游击战争,发动了大规模的抗日运动,极大地削弱了日本军队的实力。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起因人民解放战争起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国共内战,国共内战是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政府军队之间的战斗。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共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胜利,最终推翻了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长时间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共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多种战略策略,不断削弱国民政府的实力,取得了一系列决定性的胜利。
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国民政府的据点,迫使其宣布投降,从而结束了国共内战。
五、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两个重大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和坚韧意志,在艰苦的条件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
其次,这两场战争终结了中国半殖民地状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确立了新中国的地位。
此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其胜利,在中国近代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而且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因此,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这种转变,给予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进程以深远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奋起的历史转折点,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胜利进程,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歼灭日军150多万,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
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中国抗日战争一场民族的反侵略之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自主的历史转折点。
本文将从战争的起因、中国人民的抵抗以及战争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战争的起因中国抗日战争起因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勾结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一些势力,企图瓜分中国领土,蚕食中国国家主权。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的开始,随后的日本侵华战争更是使中国陷入了全面战争的泥潭。
二、中国人民的抵抗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侵略者进行的正义之战。
面对强大的日本军队,中国人民以民族独立和家园安全为信仰,展开了艰苦卓越的抵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是战争的有力支持,毛泽东等革命领袖提出的抗战方针得到广大人民的积极响应。
中国人民通过游击战、游击战、运动战等多种战斗方式,展现了与强敌抗衡、孤军奋战的勇气和智慧。
三、战争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人民通过这场战争意识到了自己对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提高了国家意识和国家自信心。
其次,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团结一心,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奠定了后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
此外,中国坚持抗战七年,牺牲极大,不仅激发了民族精神,也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守护民族独立权益的一次伟大斗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人民通过抗战,树立了保卫国家、捍卫民族尊严的光辉榜样,也逐渐成为了实现国家崛起和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
民族自强的不朽篇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抗日战争是一段充满血与火、苦难与抗争的历程。
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意志和勇气的巨大考验,更是民族自强的不朽篇章,为中国的独立、尊严和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首那段黑暗的岁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的土地,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大片国土沦陷,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同胞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抵抗,展现出了顽强的民族精神和不屈的抗争意志。
抗日战争的胜利,首先归功于全民族的团结一心。
面对强敌,无论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是海外侨胞,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如八路军、新四军等,与广大民众并肩作战,共同抗击侵略者。
在敌后战场,游击队、民兵利用熟悉的地形和环境,灵活开展游击战争,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进行了一系列惨烈而英勇的战役,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展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的大旗,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指明了方向。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了众多抗日根据地,有效地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
同时,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民主改革,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抗日战争的胜利,也离不开广大爱国将士的英勇奋战。
他们舍生忘死,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许多将领身先士卒,指挥作战,壮烈牺牲;无数士兵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和困难,都始终坚信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们自力更生,坚持生产,为前线提供物资支持。
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与价值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正义之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不仅体现在国内,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斗争。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制造了无数的杀戮和惨剧。
中国人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但他们不屈不挠,奋起抵抗。
抗日战争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团结奋斗的象征,激发了无数的英雄壮举和民族精神。
这场战争让中国人民明白了民族独立和团结的重要性,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二战期间,中国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和生命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人民的抗战,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后方支持,也为其他国家的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人民的牺牲和奉献,使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可能,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对于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安全的后方和有力的支持,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契机。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成功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同时,抗日战争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
战争期间,中国人民通过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创造力,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最后,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启示。
抗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强。
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今天的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的转折,是中国近代史中仅有的以中华民族的完全胜利而告终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1840年的开始,中国就不断的受到列强的欺负,渐渐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中华民国的建立。
虽然中国暂时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仍旧没有摆脱落后的现状,祖国领土仍不完整,民国似乎仍然是列强手中的一块肥肉。
而就在1931年9月18日,日军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发动突袭,从而占领沈阳,继而攻占了吉林,黑龙江,至此,东北三省被日军所侵占,并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
在东北三省有着29万人的中国军队,然而日军就用了1万多人的军队就攻下了东北三省,这其中和蒋介石脱不了关系,或者说就是因为蒋介石的关系,若不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也不至于东北三省在三天之内就落入了日军手中。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在人数悬殊的情况下,而且是短时间内让敌人拿下了东北三省,这是何等的耻辱。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
由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更加的肆无忌惮。
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劝谏蒋介石进行抗日无果的情况下,就在1936年12月12日,组织军队发动了西安事变,蒋介石才被迫答应组织抗日。
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
为了缓和危机,继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同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
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
同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攻占下南京后,就开始了持续了6周的大屠杀,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为了掩盖自己抢劫和强奸的罪恶,日军除了杀死受害人,还经常放火烧毁整个村庄。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其意义
结束了十年内战,促进了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迎来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
3、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
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祖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三、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四、对世界人民战争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期势力作出了
重要贡献,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华民族空前的觉醒、团结和英勇的抗争,是胜利的决定因素;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基本经验: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
实现抗日胜利的力量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也不惧怕战争。
论中国近代史之抗日战争
摘要: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来同侵略者屡战屡败的耻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以及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伟大复兴团结抗战解放战争
一、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从卢沟桥事变到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华北事变以后,日本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部署。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
日军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一大批城市。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这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彻底垮台。
日本法西斯企图继续顽抗,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相互配合的对日作战的坚决打击。
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站诏书。
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
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不断重新挑起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愤恨与不满。
卢沟桥,九一八,毒气战,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在这里我并不是想再次掀起中日之间的仇恨,而是不想再让贪婪无厌侵略者得逞,不想让我们的下一代重蹈覆辙……“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欲灭其国,必去其史!”“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每每想到这些有关历史的名言警句,内心就无比激动!伟大的教育学家培根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
又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
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中共中央以及东北党组织先后选派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中共满洲省委及各级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力量。
东北抗联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
会后,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敌人自身
日本侵华的方针是“企图征服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错误。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侵华一直都是它的基本国策,日本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影响,它目睹了西方列强由于侵略弱小国家而致富,所以它要踵起效尤。
殊不知日本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时至二十世纪中叶,全球所有被压迫民族独立图存的风气已如火如荼。
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已日益微弱,继起的日本焉能后来居上?所以日本开明人士说:“日本侵略中国,无异于吞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2.眼光短浅,胸襟狭隘
日本既以侵华为国策,田中义一认为征服中国为征服世界的阶梯。
但是日本究系岛国,民族眼光短浅,胸襟狭隘,政治、军事领袖皆有大志才疏之弊,徒有成吉思汗的野心,而无成吉思汗的才能和魄力。
因而它们侵华的方式,是蚕食而不是鲸吞。
既已作了侵略者,又没有勇气承认对华战事为侵略,却硬说是“事变”,而且这些“事变”是土肥原板等少数中下级军官搞起来的,关东军司令官是前竟不知道,事后关东军司令部和日本政府只好为其越轨行为作辩护。
侵华战争既已发动,而日本人又没有魄力大举称兵,等到中国民愤达到高潮,以致“卢沟桥事变”无法收场,大规模用兵势在必行时,日本又不愿意倾全国之兵来犯,只在华北、华东用少数兵力与中国作战,到兵力不敷时,才逐次增兵,深入作战。
这种逐次增兵法便是犯了兵家大忌。
中国地域广阔,日军一个师团一个师团地开进中国,正如把酱油滴进水里,直至把一瓶酱油滴完了,为水吸收于无形而后已。
日本人便是一滴一滴的,滴进了六七十个师团在中国大陆,但是还是泥腿深陷,坐以待毙。
3.能源短缺,珍珠港事件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严重缺乏,国内生产生活所用的原料主要靠从别国进口,这种状况不利于战略防备更不用说进攻了,粮食、石油等是关系一个国家战略独立自主地位的重要的战略资源,如果这种资源严重不能自给自足的话,一旦国际局势突变,别国切断其资源进口渠道,这个国家将会很快因资源不足而垮掉。
日本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这就决定了日本不可能来进行大规模的长时间的对外战争,它的战争缺乏长期的不断地物质资源做保证,尤其是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等方面停止了对其包括石油等战略物资方面的支援也加速了日本的崩溃。
4.国际形势高举反日联盟大旗
日本的所作所为是侵犯别国的主权、人权、领土权等的行为,给她们自己以及世界人民带来了生命财产等各方面的损失与灾难。
它所进行的战争是野蛮的,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曾做过透彻的分析: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
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内外矛盾,不但使它不能冒险战争,还使它濒临崩溃。
事实证明,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在国际上失道寡助,其行为必然会得到世界人民的反对,在国际上必然会处于孤立的地位,而且会受到反对,中、法、苏、美、英结成联盟反日就是明证。
以上分析的都是外部因素,真正我们取胜的关键还是我们内部抗战的主力中国共产党。
5.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到中华民族的抗战
1)中国共产党是抗战力量的中流砥柱,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力求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2)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
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
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3)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法西斯各国的支持下,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的形成与作战也决定了二战的胜利,苏美对日作战也给予了抗战胜利
的有力配合。
三、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独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
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
但是,这些英勇的革命斗争最后都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
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
最后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
这一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这一胜利,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四、抗日战争之我见
硝烟早已远去,但战争留给我们的创伤至今仍未平复。
今天我们原谅了日本之前的种种恶行,但原谅并不代表着忘记、否认侵略中国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日益抬头,对华政策越来越硬化……难道你们日本人忘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吗,又或者还想再来一场世界大战?中国人民已不再软弱,我们誓死捍卫历史,让真相长存。
谁还敢挑衅,我们势必坚决还击。
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遗留毒气弹问题,你们一再触及中国的底线,请相信,中国人民决不会妥协,中国政府绝不会放弃,希望中国人记住: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身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我既感到无限的光荣,也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在日益严重的世界大环境底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着,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